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诗经》更让我痴情。《诗经》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有不少描写美人的诗篇,如《卫风·硕人》里的“手如柔夷,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陈风·东门之池》里的“彼美淑姬,可以晤歌”,《陈风·月出》里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等。
细品这些美人,各有千秋。《周南·关雎》里的“窈窕淑女”心灵美好,仪容娴静,品行纯洁善良;《邶风·静女》里的“静女”娴静美好;《郑风·有女同车》里的女子如花朵般鲜艳娇美,仪态大方,品德出众;《郑风·野有蔓草》里的美人眉清目秀,犹如带着露珠的蔓草一样可爱动人;《召男·野有死麕》里的女子如玉一样纯洁温和。总的来说,这些女子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品行端正、高洁,仪容娴静,具有中国传统的文雅、含蓄、温婉之美。
另外,有些美人还难以接近,如《周南·关雎》里的“窈窕淑女”令人寤寐思服;《秦风·蒹葭》里的“所谓伊人”被苦苦地追寻而终不可得。
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也运用了大量美人香草的比喻,以此代表美好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的楚国,君主昏庸,政治黑暗,屈原遭受排挤,只能通过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美好的追求。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两种,一是比喻君王的,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二是自喻的,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意象。诗人种植了大片的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目的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诗人爱香草成癖,“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离骚》最后说:“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可见前面大量叙述的香草美人都是为了最后“美政”的提出做铺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香草美人也带上了政治色彩,是屈原政治理想的化身。在《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
之后,通过诗经和楚辞这两大诗歌发展源头的推动,“美人”这个意象多了些不一样的含义。
《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感遇十二首·其一》中有这样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句诗中的“美人”表面上指的是观赏的人。草木散发香气是它的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实则是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张九龄以文学入仕,以其才识被擢为宰相。他温文尔雅,鉴识俱佳,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有别于一般朝臣的儒相风度,而且是一位正直敢谏的诤臣。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举朝上下都在为庆贺玄宗大寿的“千秋节”而奔忙。有的大臣进献奇珍异货,有的官员贡献宝镜。但张九龄却与众不同,他发挥了自己贯通典籍的优势和特长,搜集整理了历代王朝兴废的事实,分析总结了各朝盛衰的根源,撰成《千秋金镜录》五卷,上献玄宗,作为庆贺玄宗生日的礼物。然而,对这种婉转讽谏的方式,玄宗只是表面接受,三个月后,张九龄的相职便被无情地罢免了。
张九龄写这首诗其实是表明自己有坚贞清高的品德,表达自己遭贬谪的抑郁。就算君主和世人都不理解他,他也无怨无悔。纵然没有“美人”攀折,他也自怀草木本心。
无独有偶,李白的《长相思·其一》中亦有“美人如花隔云端”之语。这首诗是李白在被“赐金还山”,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表现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暗示了“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的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得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主客沐着清风明月,举杯吟咏窈窕之章时,在他们的眼里,月亮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女子, 深情款款,主客因之而欢愉无比;沉浸在烟波浩渺之中,忍不住扣弦而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因望美人而不得见,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主客因之而生悲情。
此处的“美人”寄寓的其实是作者的忠君之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有志不能酬,但即使身处“野外”,也未泯灭的一颗拥护朝廷的忠心。所以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对“美人”的思念表达对国君的忠心,以“美人”比君主,写出了苏轼的忠君之殷切。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來空断肠。”这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一诗中的句子。这句诗中的“美人”指的是李白的好友王汉阳。春归武昌,陌头柳色灿然,碧水浩浩荡荡地流着,云雾茫茫,李白的好友王汉阳一直不来和他一起看看春色,让李白只能伤心断肠。李白用“美人”一词比喻友人,足以表明在他心中,友人王汉阳是个品德高尚的君子。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这句诗中的“美人”指的是德高望重的崔少府。诗人悬想朋友崔少府也必定在这朗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诗人与朋友虽相隔千里,但同在望月,想必清风也能把兰杜之芳吹到朋友那里去吧?王昌龄用“美人”比喻崔少府,亦是对崔少府品德的肯定与欣赏。
千古以来,有多少名士思念过“美人”。“美人”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并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美好形象,都是源于诗人心中那份美好的期盼、怀念和渴望、向往。这些美好的词句亦将扎根于我们的内心,深植于我们的血脉,在文学与历史的长河里生生不息。
胡晓兰,湖北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细品这些美人,各有千秋。《周南·关雎》里的“窈窕淑女”心灵美好,仪容娴静,品行纯洁善良;《邶风·静女》里的“静女”娴静美好;《郑风·有女同车》里的女子如花朵般鲜艳娇美,仪态大方,品德出众;《郑风·野有蔓草》里的美人眉清目秀,犹如带着露珠的蔓草一样可爱动人;《召男·野有死麕》里的女子如玉一样纯洁温和。总的来说,这些女子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品行端正、高洁,仪容娴静,具有中国传统的文雅、含蓄、温婉之美。
另外,有些美人还难以接近,如《周南·关雎》里的“窈窕淑女”令人寤寐思服;《秦风·蒹葭》里的“所谓伊人”被苦苦地追寻而终不可得。
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也运用了大量美人香草的比喻,以此代表美好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的楚国,君主昏庸,政治黑暗,屈原遭受排挤,只能通过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美好的追求。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两种,一是比喻君王的,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二是自喻的,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意象。诗人种植了大片的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目的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诗人爱香草成癖,“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离骚》最后说:“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可见前面大量叙述的香草美人都是为了最后“美政”的提出做铺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香草美人也带上了政治色彩,是屈原政治理想的化身。在《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
之后,通过诗经和楚辞这两大诗歌发展源头的推动,“美人”这个意象多了些不一样的含义。
《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感遇十二首·其一》中有这样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句诗中的“美人”表面上指的是观赏的人。草木散发香气是它的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实则是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张九龄以文学入仕,以其才识被擢为宰相。他温文尔雅,鉴识俱佳,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有别于一般朝臣的儒相风度,而且是一位正直敢谏的诤臣。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举朝上下都在为庆贺玄宗大寿的“千秋节”而奔忙。有的大臣进献奇珍异货,有的官员贡献宝镜。但张九龄却与众不同,他发挥了自己贯通典籍的优势和特长,搜集整理了历代王朝兴废的事实,分析总结了各朝盛衰的根源,撰成《千秋金镜录》五卷,上献玄宗,作为庆贺玄宗生日的礼物。然而,对这种婉转讽谏的方式,玄宗只是表面接受,三个月后,张九龄的相职便被无情地罢免了。
张九龄写这首诗其实是表明自己有坚贞清高的品德,表达自己遭贬谪的抑郁。就算君主和世人都不理解他,他也无怨无悔。纵然没有“美人”攀折,他也自怀草木本心。
无独有偶,李白的《长相思·其一》中亦有“美人如花隔云端”之语。这首诗是李白在被“赐金还山”,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表现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暗示了“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的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得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主客沐着清风明月,举杯吟咏窈窕之章时,在他们的眼里,月亮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女子, 深情款款,主客因之而欢愉无比;沉浸在烟波浩渺之中,忍不住扣弦而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因望美人而不得见,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主客因之而生悲情。
此处的“美人”寄寓的其实是作者的忠君之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有志不能酬,但即使身处“野外”,也未泯灭的一颗拥护朝廷的忠心。所以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对“美人”的思念表达对国君的忠心,以“美人”比君主,写出了苏轼的忠君之殷切。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來空断肠。”这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一诗中的句子。这句诗中的“美人”指的是李白的好友王汉阳。春归武昌,陌头柳色灿然,碧水浩浩荡荡地流着,云雾茫茫,李白的好友王汉阳一直不来和他一起看看春色,让李白只能伤心断肠。李白用“美人”一词比喻友人,足以表明在他心中,友人王汉阳是个品德高尚的君子。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这句诗中的“美人”指的是德高望重的崔少府。诗人悬想朋友崔少府也必定在这朗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诗人与朋友虽相隔千里,但同在望月,想必清风也能把兰杜之芳吹到朋友那里去吧?王昌龄用“美人”比喻崔少府,亦是对崔少府品德的肯定与欣赏。
千古以来,有多少名士思念过“美人”。“美人”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并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美好形象,都是源于诗人心中那份美好的期盼、怀念和渴望、向往。这些美好的词句亦将扎根于我们的内心,深植于我们的血脉,在文学与历史的长河里生生不息。
胡晓兰,湖北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