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具有工学结合的特色,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為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服务。面对高职院校的高速发展,在具有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批精通图书馆业务又熟悉相关学科的图书馆学科馆员。本文分析了高职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Z8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46-01
引言:图书馆学科馆员是指那些以其专业知识和经验服务于专业文献的选择,并对用户提供某一具体学科领域或学科(或子学科)的书目教育和咨询服务的图书馆员。在美国研究性大学图书馆,初期的方式是提供分领域服务,后来逐渐发展到了分学科、分专业提供针对性强的对口服务。1950年,内不拉斯加大学图书馆设立分馆并配备学科馆员。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了称之为“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随后,在其他一些国家,研究性大学图书馆越来越多地推行了这种模式。二十世纪中期,学科馆员制度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得到普遍确立。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各研究大学的图书馆普遍扩建了以一个或多个相关学科为主的学科图书馆。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正式引入学科馆员制度,标志着学科馆员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得到国内的认可和接受。
一、高职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层缺乏足够的重视。经费投入不足,缺乏设计和规划,学科馆员数量偏少,层次不高,与其他业务环节协作不足。领导层大多注意平时教学和科研工作,所有工作均是围绕这两项工作展开,没有认识到学科馆员的重要性,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观念来看待学科馆员的作用,以为只不过是为了老师和学生提供点资料,对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服务的基准点失衡。以图书馆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和信息需求为中心;以信息及其利用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及其科研过程为中心;以信息利用过程为中心,而不是以信息利用目的为中心。学科馆员没有才能够根本上抓住工作的本质是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三)主要是联络员的角色。仍然是信息中介,没有融入科研教学过程,没有成为科研教学不可缺少的伙伴,服务的深度不足。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大学知识,同时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他们讲授的知识以实用为主。现在大部分高职图书馆学科馆员仅仅是根据院系老师的要求,提供一些资料上的支持,并没有从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
(四)系统性和协调性较差。学科馆员承担多方面工作,也需要与多个方面协调,容易顾此失彼,难以保障学科服务的效果。学科馆员需要协调对口院系和图书馆的关系,做到双方资源共享。
(五)考核方法简单。学科馆员工作不是看过程,而是效果。目前为止,没有一套相对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量化,领导在进行考核时仅仅看你最终的工作成就,忽视了对工作过程的考核。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第三方参与的更客观、更注重效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二、解决的措施
(一)学科馆员要有一定的数量。数量要适度,有数量才会有规模效应。学科馆员要专职与兼职协调进行,专职人员在工作时能够保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但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兼职人员有利于整体业务的协同,但可能会与本职工作相互干扰,顾此失彼。因此,应该尝试建立一种更加合理的学科馆员工作制度,来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学科馆员要循序渐进,从基础做起。基础服务:沟通联络;宣传推广;用户培训;参考咨询;定题服务;检索查新等。深层服务:信息环境支撑;课题情报跟踪;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对目标机构进行分析。对学科馆员进行图书馆各部门主要业务工作培训,使其全面了解馆内各项业务工作。为学科馆员提供到对口院系听课的机会,补充其学科知识。同时考虑学科馆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建立一个学科或专业的学科馆员梯队,以保证学科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鼓励学科馆员参与对口院系的各种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使其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
(三)学科馆员要加强团队建设。学科馆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形成团队,要加强协同(其他学科馆员、其他部门、用户),建立项目和责任机制。需要馆领导的强有力支持和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要有明确的思想,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更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学科馆员要熟悉对口学科专业的馆藏,熟悉对口学科各种类型文献的检索工具书和数据库原理,具有提取、挖掘、再造的工作能力,并且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能力。
(四)在普遍服务与深度服务之间寻求平衡。普遍服务是根基,是学科化服务的根本。在做好普遍服务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服务的创新,寻求服务的深化,提升服务的层次,探索知识服务。
(五)加强以用户满意度为中心的效果考核。接受图书馆和对口院系双方考核,考核的内容有:学科馆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协助并推动对口院系教学科研人员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情况;对口院系用户的综合评价。
(六)保护学科馆员的工作激情与活力。学科馆员有时间和精力可以参与院校的科研、教学以及院系的各种学术活动中,与相关院系、实验室联系,为学科馆员提供必要的实验环境,把学科服务作为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正确地面对挫折、问题和困难;创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氛围;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
三、结论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可盲目地模仿和套用。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的具体馆情,在实践不断地总结与提高,逐步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高职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为院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长江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胡晓燕(1980-),女,汉族,江苏人,本科学历,就职于湖北武汉长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川.如何塑造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行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
[2]夏晓林.图书馆员职业行为规范之我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06.
[3]万小榆.浅谈加强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4]甘建伟.对高职骨干院校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新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07.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Z8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46-01
引言:图书馆学科馆员是指那些以其专业知识和经验服务于专业文献的选择,并对用户提供某一具体学科领域或学科(或子学科)的书目教育和咨询服务的图书馆员。在美国研究性大学图书馆,初期的方式是提供分领域服务,后来逐渐发展到了分学科、分专业提供针对性强的对口服务。1950年,内不拉斯加大学图书馆设立分馆并配备学科馆员。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了称之为“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随后,在其他一些国家,研究性大学图书馆越来越多地推行了这种模式。二十世纪中期,学科馆员制度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得到普遍确立。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各研究大学的图书馆普遍扩建了以一个或多个相关学科为主的学科图书馆。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正式引入学科馆员制度,标志着学科馆员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得到国内的认可和接受。
一、高职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层缺乏足够的重视。经费投入不足,缺乏设计和规划,学科馆员数量偏少,层次不高,与其他业务环节协作不足。领导层大多注意平时教学和科研工作,所有工作均是围绕这两项工作展开,没有认识到学科馆员的重要性,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观念来看待学科馆员的作用,以为只不过是为了老师和学生提供点资料,对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服务的基准点失衡。以图书馆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和信息需求为中心;以信息及其利用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及其科研过程为中心;以信息利用过程为中心,而不是以信息利用目的为中心。学科馆员没有才能够根本上抓住工作的本质是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三)主要是联络员的角色。仍然是信息中介,没有融入科研教学过程,没有成为科研教学不可缺少的伙伴,服务的深度不足。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大学知识,同时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他们讲授的知识以实用为主。现在大部分高职图书馆学科馆员仅仅是根据院系老师的要求,提供一些资料上的支持,并没有从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
(四)系统性和协调性较差。学科馆员承担多方面工作,也需要与多个方面协调,容易顾此失彼,难以保障学科服务的效果。学科馆员需要协调对口院系和图书馆的关系,做到双方资源共享。
(五)考核方法简单。学科馆员工作不是看过程,而是效果。目前为止,没有一套相对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量化,领导在进行考核时仅仅看你最终的工作成就,忽视了对工作过程的考核。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第三方参与的更客观、更注重效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二、解决的措施
(一)学科馆员要有一定的数量。数量要适度,有数量才会有规模效应。学科馆员要专职与兼职协调进行,专职人员在工作时能够保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但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兼职人员有利于整体业务的协同,但可能会与本职工作相互干扰,顾此失彼。因此,应该尝试建立一种更加合理的学科馆员工作制度,来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学科馆员要循序渐进,从基础做起。基础服务:沟通联络;宣传推广;用户培训;参考咨询;定题服务;检索查新等。深层服务:信息环境支撑;课题情报跟踪;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对目标机构进行分析。对学科馆员进行图书馆各部门主要业务工作培训,使其全面了解馆内各项业务工作。为学科馆员提供到对口院系听课的机会,补充其学科知识。同时考虑学科馆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建立一个学科或专业的学科馆员梯队,以保证学科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鼓励学科馆员参与对口院系的各种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使其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
(三)学科馆员要加强团队建设。学科馆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形成团队,要加强协同(其他学科馆员、其他部门、用户),建立项目和责任机制。需要馆领导的强有力支持和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要有明确的思想,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更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学科馆员要熟悉对口学科专业的馆藏,熟悉对口学科各种类型文献的检索工具书和数据库原理,具有提取、挖掘、再造的工作能力,并且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能力。
(四)在普遍服务与深度服务之间寻求平衡。普遍服务是根基,是学科化服务的根本。在做好普遍服务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服务的创新,寻求服务的深化,提升服务的层次,探索知识服务。
(五)加强以用户满意度为中心的效果考核。接受图书馆和对口院系双方考核,考核的内容有:学科馆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协助并推动对口院系教学科研人员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情况;对口院系用户的综合评价。
(六)保护学科馆员的工作激情与活力。学科馆员有时间和精力可以参与院校的科研、教学以及院系的各种学术活动中,与相关院系、实验室联系,为学科馆员提供必要的实验环境,把学科服务作为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正确地面对挫折、问题和困难;创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氛围;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
三、结论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可盲目地模仿和套用。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的具体馆情,在实践不断地总结与提高,逐步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高职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为院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长江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胡晓燕(1980-),女,汉族,江苏人,本科学历,就职于湖北武汉长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川.如何塑造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行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
[2]夏晓林.图书馆员职业行为规范之我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06.
[3]万小榆.浅谈加强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4]甘建伟.对高职骨干院校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新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