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拾荒者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unain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上班路上的一个拐角处,每天栖息着一位拾荒者,每次看到他,他都在睡梦里。早上。阳光真好,他就躺在街角,水泥地上平铺一层破席子便是他睡觉的床,楼房伸出门厅的部分就是他遮雨的檐,旁边一堆拾来的矿泉水瓶子和易拉罐之类的什物,就是他孜孜以求的事业。
  他50来岁,看来是个爱睡懒觉的人,太阳都几丈高了,他也懒得挪动一下身子,两腿撒开,直直地躺着,任南来北往的车喧嚣,任阳光在身上挪移,任这样那样的追梦者的脚步匆忙地在身旁响起,充耳不闻,兀自酣睡。他高高的鼻梁,顶着那两个大大的鼻孔,朝着天放肆地呼吸,偶尔吧嗒一下嘴巴,像梦里吃了什么美食,又如捡到了一堆矿泉水瓶子一样,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我每天从他身旁走过,总看到他在睡,或春日早上。或夏天中午。我见过很多人的睡态,唯独这拾荒者的睡态是我印象中最平静香甜而又满足的。无论市声怎样嘈杂。他也能睡之泰然;无论捡拾的东西多么廉价,也能引来梦境的灿烂笑容。安稳、平和、豁达、幸福、快乐,这就是我从拾荒者身上读到的人生哲学。
  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幸福和快乐定义,在每个人眼里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农民田里多收三五斗也许心里就乐开了花。一个败家子就是给他一台奔驰脸上也不一定会露出笑容。这里当然不完全是满足与不满足的问题,而是他们是否拥有自己快乐与幸福的支点。幸福和快乐的感觉都是相似的,而获得幸福和快乐感的支点各有各的不同。一位拾荒者不见得天天拾荒货睡马路就对这世界满足得像吃了睡睡了吃的四脚动物一样,这是不现实的。一个败家子给他一座金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一定会幸福快乐到永久吗?也不一定。拾荒者当然不会满足于拾荒货睡马路,但他在自己无法拥有更多的时候,没有选择明抢暗偷巧取豪夺的办法来改变境况,而是选择面对现实,脚踏实地,于触手可及处求价值,在简简单单中得安稳,劳动着寻觅着幸福并快乐着。
  幸福和快乐是悬于天际还是紧握掌心,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幸福和快乐的关键。水中月镜中花当然婀娜多姿至善至美,但它永远只能在你的远方,虚无缥缈,无法企及。矿泉水瓶子和易拉罐当然不值几何,但只要善于寻觅。便总会有所收获,这就是拾荒者幸福和快乐的支点,而且这一支点能给他一日温饱一夜鼾声一世安稳。如果幸福和快乐有形,对于拾荒者来说,鼾声、饱嗝、席地而睡的姿态和睡梦里的笑颜就是他幸福和快乐的模样。
  这里不单单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仅“安”而已。而拾荒者明显更进一步。是在“遇”境下还能如何的问题。顺境之中有人懒散,逆境之中有人安详,这取决于人在“遇”境中的态度。考验人是否在有限的时空中平和自我的内心,发现身边的快乐。获得幸福的感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人生佳境。
  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饮誉世界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多就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后来又丧失了语言能力,终生陷入没有光明和声音的黑暗之中。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一个“水”字,海伦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领着海伦走到喷水池边,要她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字,从此,海伦就牢牢记住了“水”字和它对应物的感觉。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从一滴水的快乐开始,海伦以超常的毅力,独特的方式。学会了触摸、理解世界的方法,感受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和快乐,并以此为基石,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作家。她还大力投入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不仅自己得到了幸福和快乐,还把幸福和快乐传递到了世界各地。
  已故作家汪曾祺先生,也是这样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他曾说:“我们有过种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1958年,汪曾祺被划为右派,下放到河北张家口。不久,被安排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沽源是清代皇帝发配罪臣的地方,地处张家口坝上,属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地带,气候恶劣。风沙大,又是高寒地区,有时候下大雪,积雪就跟城墙一般高。对于一般人来说,孤身塞外,即使没被精神打击摧垮。也早被与世隔绝的生活和穷山恶水的环境折腾得人模鬼样了。但汪先生不仅不叫苦,还因为没有领导,不用开会,自己管自己而开心至极。他每天顶着露水,到试验田里摘几丛花,插在玻璃杯里,取出纸笔,上午画花,下午画叶。马铃薯成熟的季节,他就开始画薯块。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一块马铃薯画完了,便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他一个人在这绝地荒漠生活了一年余,有滋有味地画了一套《中国马铃薯图谱》,他把这形容为“神仙过的日子”,甚至夸口说像他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绝无第二人。幸福快乐之感溢于言表。
  海伦和汪曾祺于人性荒凉或人生不偶处。拾捡着属于自己的瓶瓶罐罐,发现生活的精彩,获得幸福和快乐的感知。他们何尝不是人生的拾荒者?他们以包容善待世界。以微笑面对生活,在别人只能结出恶果的地方,播下种子,开出奇葩,这就是他们一辈子无论顺流逆流,始终善良、平和、幸福、快乐的原因。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个世上的拾荒者,只不过有些人拾捡的是一个又一个欲壑难填的遗憾,另一些人拾捡的却是一串串惊喜编成的幸福和快乐罢了。
其他文献
油饼与包子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我们学习、锻炼、工作着。   我本科时住32楼416——提起32楼,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中文系毕业生都会油然而生亲情。从谢冕、孙玉石、洪子诚,到陈建功、刘震云、李书磊这些名人,都在32楼住过。32楼在北大校史上,比起我吹嘘过的什么47楼,重要多啦。   每天清晨,我洗漱后,先到五四操场跑步一刻钟,再练习排球或篮球一刻钟,然后到学三食堂或“燕春园”餐厅为宿舍同学
期刊
有一个年轻人,很想做出一番成就来。  开始,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然而,渐渐的他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结果一事无成。  后来有一个机会,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些成功的启示。  那位长者反问了他一个无关的问题:“如果,现在我送你‘芳香’两个字,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  思忖了一会儿,年轻人回答说:“我会想到糕点,虽然我开办不久的糕点店已在前些日子停业了,但是
期刊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经过多年的伏案,写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  那时候没有电脑,一切都得用手来完成。卡莱尔文稿写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它交给最信任的好友米尔去完善。  然而就在第二天,发生了一起悲剧性的意外:手稿被米尔家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了火炉!而且,更糟糕的是,为了保持书房的整洁,卡莱尔每写完一章,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碎。这就意味着,他呕心沥血撰完的这部巨著,已没有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
期刊
因为生活拮据,弟弟8岁那年被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给人寄养。那天,母亲把弟弟洗漱得干干净净,给他穿上刚缝好的新衣裳,帮他系好衣扣。戴上带子。弟弟把新衣裳看了一遍又一遍,单纯地笑着。母亲跟弟弟说了很多话,在弟弟的前额上吻了一下又一下。  远处传来马蹄声,那家的叔叔骑着马到了我们家门口。那位叔叔给我们兄弟几个每人分了一块冰糖,此时母亲却不见了。那时我们都想,如果母亲在,那位叔叔一定也会给她一块冰糖。等弟弟
期刊
姑父死于肝癌,在他生命中最后的两个月,是在撕心裂肺的疼痛中度过的。医生与大表姐是初中时的同学,说想减轻他的痛苦就得花钱,但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为了减轻姑父的痛苦,我的两个表姐还是决定让医生打一种进口止痛药水,一个星期的药水钱就需要两个表姐几个月的工资。  姑父一打就是两个月。两个表姐为了筹到下一支药水的钱,四处借钱。大表姐把自己的金银首饰全部变卖掉了,二表姐刚卖了一套单位分给她的福利房,拿出了一
期刊
芙蓉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  当芙蓉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爸爸莫名其妙地离开家了,从此没有音信,像是凭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一样。芙蓉记得,爸爸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家里来来去去许多债主,他们都只有一张嘴脸,就是要钱。  房子被法院查封了,银行里再也没有存款,妈妈开始到百货公司里站柜台卖衣服,赚钱养这个只剩母女俩的家。在庞大的压力下,妈妈的头发不停地掉,芙蓉常常在打扫的时候,扫出一团又一团妈妈
期刊
朋友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听完之后你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爱情这回事。  她问我。你知道唐山大地震吗?  我说,知道,那时我才几岁,不记事,可我们那儿也地震了。  对,就是那场地震的前两天,一对儿恋人去领了结婚证。  他们很相爱,在7月26日这天,他们领了结婚证,然后去买到天津的火车票,他们要去旅行结婚。因为男人的老家在天津,何况他又是在天津长大,所以,他们决定去天津旅行结婚。  天津,那时
期刊
我的生活重心就是对付她    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我最恨的人,便是她,林丽玲。  1992年,我9岁那年的中秋节,月亮又大又圆,母亲吃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月饼,当夜便选择了安静地离开人世,成全了她的男人、我的父亲的移情别恋,而林丽玲,就是那个第三者。  一年之后,父亲娶了她。她结婚那天出了大丑,替换的旗袍出了问题。背部的中线莫名其妙地开了,而她备用的晚礼服在胸前开了个大洞。她在换衣间里几乎要哭出来,
期刊
为什么很多“负面”的新闻总是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地被人整出来?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当事一方对公众质疑能闭口不谈就闭口不谈,能避重就轻就避重就轻的结果。这种暧昧态度让公众心里有说不出的不爽,于是乎,利用网络这样一个便利条件,一群“好事者”就开始底儿朝天地翻动着搜索着。直至翻出事件最深处的秘密,这便是“人肉搜索”。  前不久29岁的周森峰当某市市长,有些人就质疑他到底是何背景、何德行、何能力能上如此高位,但
期刊
有一位铁匠,铸铁技术一流。他铸造出来的工具得到了当地许多人的认可和赞赏。在士兵眼中,没有人比这位铁匠造出的武器更坚韧:在农民眼中,没有人比这位铁匠造出的犁具更耐用;在工匠们眼中。没有人比这位铁匠铸造的工具更结实好用。  这一天,几个木匠来到铁匠铺中要求铁匠为他们每人做一把最好的锤子,因为他们几个人打算结伴到邻村的一个包工老板那里去做木匠活。“你们是要最好的铁锤吗?”铁匠问几个木匠,他们齐声回答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