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想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一定要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科学。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课堂并不鲜见。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能够称得上是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简单来说就是高效率、高效果的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然而,很多教师往往只看到了高效率,而忽视了高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量作为评价高效课堂的唯一标准,并且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向学生输送大量的知识。这样,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到头来却没有获得多少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认真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真正高效的物理课堂。
一、实施有效的导入
我们常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有一个好的开始,就不能不提到导入的技巧。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它主要承担的功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既然导入环节有如此多重要的功能,我们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当然不能忽视导入技巧的运用,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实施有效的课堂导入。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牛顿第三定律》时,就在上课之前,请两位学生来到讲台上给大家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首先让两位学生分别坐在一块滑板上,然后教师一声令下,让他们一起推对方。结果,两位学生都向后滑开了一段距离。这时候,教师问两位学生,刚才是什么感觉?两位学生都回答说,感受到了对方在用力推自己。接着,教师再让一位学生保持不动,另一位学生推对方,结果两位学生还是互相向后滑开了一段距离,这时候,再问两位学生的感受,依然和上次的感受一样,都感受到了对方对自己的作用力。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位学生同时用力和其中一个学生用力导致的结果和感受是一样的呢?”就这样,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之下,总结出了物体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这样一个规律,从而顺利地引出了今天的课题“牛顿第三定律”。以上这种导入方式,就是借助了演示实验和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而教师的问题则有效推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这样双管齐下,使得学生很快就对本节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地进入了学习状态。除了以上列举的导入方式,在物理课堂上,还有很多灵活有趣的导入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像是讲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以旧引新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实物模型导入法等等。每一种导入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征,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导入方法。一旦导入环节做好了,就可以为接下来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
很多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对于实验往往不够重视。与理论讲授相比,实验占用的时间往往要更多,尤其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因此,很多教师宁愿通过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也不愿意动手花时间做实验。这样,看似课堂时间被节省了下来,但事实上,教学的效果却大打了折扣。因为,很多能力的实现光靠语言讲授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要经过实验的方式方能获得。因此,要想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就一定少不了有效实验的辅助。例如,笔者在讲到“电磁感应”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利用实验辅助课堂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将一个检流器和螺线管连接成一个闭合电路,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当条形磁铁插入或者拔出螺线管的瞬间,检流器的指针是否会发生偏转?经过实验演示,学生发现检流器指针的确发生了偏转,这时候,有学生就提出了问题:当条形磁铁静止在螺线管中,检流器指针是否还会发生偏转?为了给出答案,教师按照学生的要求又一次进行了演示实验,结果依然发生偏转,但是这时候,一些比较细心的学生发现,这次的偏转与上次的偏转幅度不一样。这时候,教师又一次进行实验演示。先是快速地插入条形磁铁或者拔出螺线管,然后再缓慢地插入条形磁铁或者拔出螺线管,这次,很多学生都发现,前一次指针偏转的速度明显要大一些。这时候,一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通过这几个实验,慢慢摸索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方向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由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如果教师没有采用实验的手段,而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可能只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学生几分钟之内获得的知识与通过实验手段,一步步观察总结获得的知识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有效的实验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三、适当引入多媒体工具
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工具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多媒体工具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一方面觉得时间不够用,另一方面,觉得很多知识无法通过传统的教学工具很好地展示出来。而这些问题,多媒体工具统统都可以解决。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或者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所有的教学资料按照一定的规律总结起来,这样,在上课的时候,轻松一点击鼠标,所有的内容都在几秒钟内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同时也有效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板书的质量。同时,物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高度抽象而用传统实验方式无法展现的知识。这时候,多媒体工具就可以利用动画模拟等功能,把真实实验中无法展现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效降低了学生的抽象思维难度。可以说,多媒体工具的这些全方位的功能给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带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作为教师,不仅要时刻把素质教育理念牢记心中,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把素质教育理念践行其中。这样,才能够推动物理教学活动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真正地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
(启东市江海中学)
一、实施有效的导入
我们常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有一个好的开始,就不能不提到导入的技巧。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它主要承担的功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既然导入环节有如此多重要的功能,我们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当然不能忽视导入技巧的运用,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实施有效的课堂导入。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牛顿第三定律》时,就在上课之前,请两位学生来到讲台上给大家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首先让两位学生分别坐在一块滑板上,然后教师一声令下,让他们一起推对方。结果,两位学生都向后滑开了一段距离。这时候,教师问两位学生,刚才是什么感觉?两位学生都回答说,感受到了对方在用力推自己。接着,教师再让一位学生保持不动,另一位学生推对方,结果两位学生还是互相向后滑开了一段距离,这时候,再问两位学生的感受,依然和上次的感受一样,都感受到了对方对自己的作用力。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位学生同时用力和其中一个学生用力导致的结果和感受是一样的呢?”就这样,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之下,总结出了物体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这样一个规律,从而顺利地引出了今天的课题“牛顿第三定律”。以上这种导入方式,就是借助了演示实验和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而教师的问题则有效推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这样双管齐下,使得学生很快就对本节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地进入了学习状态。除了以上列举的导入方式,在物理课堂上,还有很多灵活有趣的导入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像是讲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以旧引新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实物模型导入法等等。每一种导入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征,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导入方法。一旦导入环节做好了,就可以为接下来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
很多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对于实验往往不够重视。与理论讲授相比,实验占用的时间往往要更多,尤其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因此,很多教师宁愿通过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也不愿意动手花时间做实验。这样,看似课堂时间被节省了下来,但事实上,教学的效果却大打了折扣。因为,很多能力的实现光靠语言讲授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要经过实验的方式方能获得。因此,要想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就一定少不了有效实验的辅助。例如,笔者在讲到“电磁感应”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利用实验辅助课堂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将一个检流器和螺线管连接成一个闭合电路,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当条形磁铁插入或者拔出螺线管的瞬间,检流器的指针是否会发生偏转?经过实验演示,学生发现检流器指针的确发生了偏转,这时候,有学生就提出了问题:当条形磁铁静止在螺线管中,检流器指针是否还会发生偏转?为了给出答案,教师按照学生的要求又一次进行了演示实验,结果依然发生偏转,但是这时候,一些比较细心的学生发现,这次的偏转与上次的偏转幅度不一样。这时候,教师又一次进行实验演示。先是快速地插入条形磁铁或者拔出螺线管,然后再缓慢地插入条形磁铁或者拔出螺线管,这次,很多学生都发现,前一次指针偏转的速度明显要大一些。这时候,一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通过这几个实验,慢慢摸索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方向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由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如果教师没有采用实验的手段,而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可能只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学生几分钟之内获得的知识与通过实验手段,一步步观察总结获得的知识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有效的实验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三、适当引入多媒体工具
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工具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多媒体工具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一方面觉得时间不够用,另一方面,觉得很多知识无法通过传统的教学工具很好地展示出来。而这些问题,多媒体工具统统都可以解决。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或者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所有的教学资料按照一定的规律总结起来,这样,在上课的时候,轻松一点击鼠标,所有的内容都在几秒钟内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同时也有效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板书的质量。同时,物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高度抽象而用传统实验方式无法展现的知识。这时候,多媒体工具就可以利用动画模拟等功能,把真实实验中无法展现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效降低了学生的抽象思维难度。可以说,多媒体工具的这些全方位的功能给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带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作为教师,不仅要时刻把素质教育理念牢记心中,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把素质教育理念践行其中。这样,才能够推动物理教学活动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真正地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
(启东市江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