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不只是“变化”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优化”一词经常挂在幼儿园教师嘴上,比如环境的优化、一日生活环节的优化、主题活动的优化、教育策略的优化等。
  笔者在某幼儿园看到,每个班级的午睡室墙上都贴有穿衣或叠衣的方法示意图,盥洗室的墙上都贴有洗手步骤图,活动区的墙面或柜子上都贴有图文提示,而且不同年龄班的内容大致相似,比如积木区的柜子上写着“1.不在场地上奔跑。2.不争抢积木。3.搭建结束后把积木放回去”。后来,笔者了解到,这是幼儿园试图通过环境创设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举措,出发点是用环境的隐性教育代替教师的显性教育,以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这样的出发点在观念上是一种进步,但是回过头来一想,这样的标识真能让所有幼儿理解、内化规则吗?这样的环境真能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吗?
  什么是优化?《辞海》上说,“采取一定措施使变得优秀”。由此看来,所有“优化”的出发点都是美好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的教育行为与“优化”的本质是一致的,而不是为变化而变化呢?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某位教师苦恼于自己每天都要把大半时间花在维持班级秩序和纠正幼儿的行为上,她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幼儿总是“不听话”?为此,她静下心来记录幼儿的种种不良行为表现,绘制活动室各个区域的環境示意图,以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结果发现,可能是自己安排的环境导致了幼儿的混乱,因为现有的活动室环境存在的最大缺陷是:各区域间全无屏障,从而导致了幼儿的四处游荡;各区域的功能不够明确,从而导致了幼儿在区域内的无所事事,甚至引起了不必要的争吵;柜子的位置摆放不当,从而导致了幼儿的行动受阻……找到原因后,教师重新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出发,先在图纸上仔细规划活动室环境,然后据此调整家具位置,设计和添加分区用的不同颜色的隔板……一周后,教师发现幼儿的行为有了积极的变化。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发现幼儿产生了不良行为时,不是想当然地采取某些策略试图去教育幼儿,而是通过记录、绘图等具有实验性质的方法研究导致幼儿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由此可见,优化的前提是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读懂幼儿是教育的原点,也是优化的原点。
  又如,北方人过新年前有“赶年集”的风俗,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于是就组织大班幼儿去集市参观,回园后组织幼儿通过谈话和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后来,教师发现这样的活动比较低效,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从幼儿的真实需要或兴趣出发。如何优化这一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呢?教师为此设计了主题活动“我们的年货大集”,首先与家长沟通,由家长围绕“去哪里、买什么、带多少钱”的问题与幼儿一起规划“赶年集亲子活动计划”,并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格、情景画、视频等)将讨论内容记录下来。亲子活动结束后,教师借助照片、视频等材料组织幼儿分享交流。在此基础上,幼儿开始准备自己的“年货大集”活动。幼儿首先在活动室布置了赶年集时买来的吉祥饰品,他们很快发现分类布置既美观又便于欣赏,贴窗花可以不用胶水,贴年画需要用铁丝和夹子固定,等等。接着,活动区变成了工作坊,孩子们自主分成了福字组、年画组、春联组、缝制组和窗户组等,制作起各自感兴趣的饰品来;玩舞龙制作和表演游戏的幼儿则利用红色塑料袋、纸箱、方便面碗等材料制作了龙头和龙身,并借鉴舞龙视频,配上《金蛇狂舞》乐曲,创编起舞龙动作来。这些活动提升了幼儿规划空间、使用工具和用符号表征的科学经验,分工合作的社会经验及审美的艺术经验,进而发展了专注、坚持等学习品质。一切准备好之后,“年货大集”开张了,幼儿为货物分类,制定价格,规划货物摆放的场地等,还制作邀请卡请爸爸妈妈来买年货、看表演。这一过程自然融合了数数、分类、规划等的数学学习经验和应对突发状况的社会学习经验。“年货大集”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幼儿讨论“把买卖获得的钱送给谁”的问题,结果幼儿通过投票产生了四组赠送对象:大山里贫困的孩子、孤儿院的孩子、敬老院的老人、残疾人。教师把钱平分给四个组,让幼儿讨论怎么花。最后在幼儿推举的组长带领下,幼儿到超市用这些钱购买了他们通过调查认为合适的东西,并在家长的配合下把东西送到了需要帮助的人手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得了解决问题、真诚助人等真实体验。
  显然,“优化”不只是“变化”。优化的外部表现形式是组织方法或活动内容的变化,但不变的是对幼儿真实兴趣点和个性化需要的不断深入的体察和研究。幼儿的真实需要永远是一切优化的原点,所有的优化都只是逗号,只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我们就永远在“优化”的路上。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210028)
其他文献
“哗啦——”一声巨响后,只听乔乔气呼呼地大叫:“你干什么!”我循声看去,只见康康憋红着脸,手里抓着一辆玩具大吊车,蹲在乔乔和彬彬等几个孩子中间。在同伴的质问下,比较内向的康康快要哭出来了。乔乔发觉我正在注视他们,立刻转向我:“老师,康康把我们的立交桥撞坏了。”可不是吗,我刚刚看见他们几个合作搭建的立交桥足有两米多长,还是双层的,周围用薯片桶、雪花片制作了花坛,还拼插了喷泉、路灯和小树,足见孩子们的
期刊
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游戏孩子们很感兴趣,玩得也很丰富、深入;有的游戏则很少有人参与,即使参与了也是浅尝辄止。有一天,我捕捉到了两个有趣的镜头,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镜头一:我是“保姆”  “美美屋”里,奕奕正忙碌着:“宝宝(布娃娃),快吃,快吃,再不吃快点,送你上学就要迟到了。”然后她往“宝宝”嘴里喂了几块饼干(雪花片),再随手从桌上拿起奶瓶,假装往“宝宝”嘴里喂了几口水。“好了,吃饱了,快走吧!
期刊
一次,我正在观摩某小班的角色游戏,看到在娃娃家里,一个女孩小心翼翼地把“宝宝”放进浴盆,时而给“宝宝”擦点“沐浴露”,时而用手撩起“水”帮“宝宝”冲洗,最后用浴巾把“宝宝”包起来,“好妈妈”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由衷地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就在她刚刚离开时,男孩A也对“浴盆”产生了兴趣,他一屁股坐进了浴盆。这是打算自己洗澡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观察,只见男孩A用双手扶住浴盆的边沿用力摇晃,浴盆也跟着摆
期刊
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的前提。我在观察大班幼儿玩斗兽棋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孩子们对游戏规则有不同的理解,他们通过讨论、调整规则来创造游戏的新玩法,提升规则意识。  一、虎PK狮——引导幼儿认识游戏与规则的关系  案例描述:  飞飞和天天在玩斗兽棋。開始,飞飞连续用狮子吃了天天的狼和狗,天天见飞飞的狮子在自己的老虎旁边,于是想用老虎吃狮子。一见此状,飞飞急着叫嚷:
期刊
随着早期阅读理念的兴起,图画书受到了人们的热捧,优秀的图画书不断涌现,图画书阅读教学活动也在幼儿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如何充分发挥图画书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是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然而,不少教师因缺乏儿童意识而使图画书阅读活动走入了误区。事实上,在图画书阅读活动中,只有有了儿童主体意识的参与,图画书的画面才会丰富而鲜活,故事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图画书阅读的指导者只有了解、尊重
期刊
开展区域活动对于已习惯于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师来说,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行为上都会面临挑战。有的教师会习惯性地将区域活动变成分组教学,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区域活动就该让幼儿完全自主、自由,教师无需指导。这些问题看似是开展区域活动所引发的,实际上反映了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为此,我们围绕大家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起反思、质疑、争论、辨析,重构了儿童观、教育观,明确了开展区域活动对实现幼儿自主学习、个性化发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兒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我园以《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内容为依据创设健康区,旨在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心状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期刊
小班活动1 剪豇豆  目标:  1.学习用剪刀将长长的豇豆剪成一段一段的,培养专注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2.学习安全地使用剪刀,养成良好的用剪刀习惯。  准备:  1.豇豆。  2.准备适合幼儿使用的安全剪刀,小筐。  操作说明:  幼儿一手拿一根长长的豇豆,一手打开剪刀口“咬”住豇豆合适的位置,将豇豆剪成一段一段,用小筐接住。  指导要点:  1.观察幼儿抓握剪刀的方式是否正确,如果看到幼儿在使
期刊
在我园,有一个惯例,每天早晨都会组织教师开15分钟左右的晨会,主要是由园长向教师反馈前一日工作情况和提示当日工作重点。我一直认为晨会是促进教师更好地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一天下午,我路过一活动室时无意中听到的两位教师的对话动摇了我的这一想法。教师甲说:“真是倒霉!今天上午园长到我班看活动,我的教具比较粗糙,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上晨会的‘黑名单’?唉……”教师乙说:“每天早上的晨会,不是布置任务就是批
期刊
“园长,不好了!幼儿园出事情了……”周五下午3点左右,分管安全的副园长边喊边神色紧张地跑进园长办公室。她告诉我,她刚才发现有家长在班级QQ群里吐槽:今天孩子的点心——沙琪玛有哈喇味,家长怀疑这沙琪玛是过期、变质的。几分钟时间,这一信息就传开了。甚至群里传出信息:听说有孩子吃了有哈喇味的沙琪玛送医院了……听到这里,我马上和那位副园长去相关班级了解情况。  一、全面了解事情真相  只有弄清楚事情真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