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打破了很多行业的原有结构,这带来了巨大的阵痛。但互联网能够使中国制造业更具创新性和技术性,能够使中国的服务业更有效率和更具亲和力。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强烈冲击,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之前有“淘宝不死,中国不富”的警告,后来则借某“英国绅士”之口,说国外是不会允许淘宝这样的模式存在,因为会毁掉社区店,而社区店不但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且能够活跃社区,为居民提供社交机会。而网上购物,带来的则是冷冰冰的社会关系。有人总结说: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真相又如何呢?其实,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冲击,有点像秋风扫落叶,风来了,吹落不少树叶。但是,这些枯叶是早晚要掉的,因为季节已经过去。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带来了大规模产能,现如今,不少行业都产能过剩,而且积重难返。
所谓过剩,一种是绝对的,例如钢铁产业,于是才有了“找钢网”——其实不如叫“钢找网”更加贴切。另一种是相对的过剩,过剩产品具有潜在需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被屏蔽掉了。互联网的出现能够提升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匹配效率。消费者为什么在网上?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所以才有“不是淘宝卖得太便宜了,而是王府井卖得太贵了”这样的感叹。
不少人赞美互联网出现前的社会,就好像有人怀念改革开放前的日子一样。其实,之前的社区经济模式似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交际,餐厅“不会微笑”,商店卖得太贵,银行总是排队,前互联网时代痛点太多,消费者深感不满,才纷纷转到网上。
互联网打破了很多行业的原有结构,这带来了巨大的阵痛。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来看,互联网能够带来的“红利”是不一样的。短期内,互联网“卖产品”。人们看到的是电商模式的冲击,淘宝的方式让一些传统的行业,比如批发市场这种业态,几乎难以为继。互联网以颠覆式的免费或低价打法,削平了不少产业的暴利来源。
中期内,互联网“做整合”。小米成功“破冰”智能手机价值链,让设备供应商终于觉得智能手机创业者们并非懵懵懂懂。小米之后,才有了锤子、乐视、大可乐……它们是手机?是消费电子?是互联网?好像都有一点关系。小米启蒙了中国的智能手机行业,融合了行业边界,核心在于价值链的整合。
长期来看,互联网“创需求”。现在的明显趋势,就是行业边界的模糊化。把手机只当手机制造的,就是诺基亚的命运;把消费电子只当成消费电子做的,命运就是刚刚破产的夏普。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包括消费者需求。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围绕智能化生产,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创新之“众”,增加了供给的内容,但是市场的竞争也随之加剧。只有竞争,才能够进步。
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供给端的品质不足制约着中国经济,现在互联网终于能带来一些改变。国内企业的困境是,虽已意识到消费者的需求升级,而自己还不具备满足消费升级的能力。
互联网红利,从表层往纵深发展,有可能帮助企业提升供给侧的质量。淘宝等电子商务模式,连接了工业经济时代的大规模供给和长尾需求,改变的只是商品的存量。现在随着消费升级,人们需要个性化的产品,需要在功能性产品之外多一些人性化设计。
如果说淘宝改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运营驱动将改变中国制造的品质。马斯洛说明了需求的层级特征,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消费者需求终会由“痛点”至优化、由快至慢、由粗放到精致、由物质到文化。
总之,互联网能够使中国经济向具有创新基础和技术依托的制造业,以及更有效率和更加亲和的服务业转型。互联网时代的一些常用手段,比如超低价竞争,压榨供应商等,是中国经济内一些痼疾,早已有之。现在借互联网还魂,并不代表互联网的本质和主流,而是互联网发展初级阶段的产物。最终,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强烈冲击,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之前有“淘宝不死,中国不富”的警告,后来则借某“英国绅士”之口,说国外是不会允许淘宝这样的模式存在,因为会毁掉社区店,而社区店不但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且能够活跃社区,为居民提供社交机会。而网上购物,带来的则是冷冰冰的社会关系。有人总结说: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真相又如何呢?其实,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冲击,有点像秋风扫落叶,风来了,吹落不少树叶。但是,这些枯叶是早晚要掉的,因为季节已经过去。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带来了大规模产能,现如今,不少行业都产能过剩,而且积重难返。
所谓过剩,一种是绝对的,例如钢铁产业,于是才有了“找钢网”——其实不如叫“钢找网”更加贴切。另一种是相对的过剩,过剩产品具有潜在需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被屏蔽掉了。互联网的出现能够提升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匹配效率。消费者为什么在网上?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所以才有“不是淘宝卖得太便宜了,而是王府井卖得太贵了”这样的感叹。
不少人赞美互联网出现前的社会,就好像有人怀念改革开放前的日子一样。其实,之前的社区经济模式似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交际,餐厅“不会微笑”,商店卖得太贵,银行总是排队,前互联网时代痛点太多,消费者深感不满,才纷纷转到网上。
互联网打破了很多行业的原有结构,这带来了巨大的阵痛。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来看,互联网能够带来的“红利”是不一样的。短期内,互联网“卖产品”。人们看到的是电商模式的冲击,淘宝的方式让一些传统的行业,比如批发市场这种业态,几乎难以为继。互联网以颠覆式的免费或低价打法,削平了不少产业的暴利来源。
中期内,互联网“做整合”。小米成功“破冰”智能手机价值链,让设备供应商终于觉得智能手机创业者们并非懵懵懂懂。小米之后,才有了锤子、乐视、大可乐……它们是手机?是消费电子?是互联网?好像都有一点关系。小米启蒙了中国的智能手机行业,融合了行业边界,核心在于价值链的整合。
长期来看,互联网“创需求”。现在的明显趋势,就是行业边界的模糊化。把手机只当手机制造的,就是诺基亚的命运;把消费电子只当成消费电子做的,命运就是刚刚破产的夏普。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包括消费者需求。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围绕智能化生产,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创新之“众”,增加了供给的内容,但是市场的竞争也随之加剧。只有竞争,才能够进步。
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供给端的品质不足制约着中国经济,现在互联网终于能带来一些改变。国内企业的困境是,虽已意识到消费者的需求升级,而自己还不具备满足消费升级的能力。
互联网红利,从表层往纵深发展,有可能帮助企业提升供给侧的质量。淘宝等电子商务模式,连接了工业经济时代的大规模供给和长尾需求,改变的只是商品的存量。现在随着消费升级,人们需要个性化的产品,需要在功能性产品之外多一些人性化设计。
如果说淘宝改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运营驱动将改变中国制造的品质。马斯洛说明了需求的层级特征,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消费者需求终会由“痛点”至优化、由快至慢、由粗放到精致、由物质到文化。
总之,互联网能够使中国经济向具有创新基础和技术依托的制造业,以及更有效率和更加亲和的服务业转型。互联网时代的一些常用手段,比如超低价竞争,压榨供应商等,是中国经济内一些痼疾,早已有之。现在借互联网还魂,并不代表互联网的本质和主流,而是互联网发展初级阶段的产物。最终,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