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基础研究范畴之一,其本质是一种教育活动,并且拥有系统性和统一性两大特点。以儒家思想指导体育教育,是一种新颖的体育教育尝试,同时也是体育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和智慧的合适的切入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儒家思想;系统性;统一性
体育文化与儒家思想有交融的部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包含着儒学的“礼”。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体育水平也随着提高,用儒家思想指导体育教育,正是新时代体育教育的一种尝试。
一、系统性
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特点是体育教育的系统性特征。所谓系统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学要遵循内外合一的原则,对一个学生的专业教育成果,不仅体现在速度、力量、肌肉线条等外在数据上,也要顾及学生在肢体协调、德智兼修的内在成长。
儒家思想也谈内外合一,同样也适用于体育教学层面。儒家在心性论上谈修身为本,修身从实践上来说分为“从心”和“从力”,从心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上的培育,从力就是身体素质上的提升,这和体育教学所倡导的系统性特征不谋而合。
找到儒家思想与体育训练在系统性上的共同点之后,需要在更具体的层面展开理论的指导和建构,这就要落在体育教学系统性的有序与全面两个方面。
(一)有序性
体育教学的有序性是以学生为主体,遵从学生身体发展成长上的“序”,这与荀子所云“井井兮其有理也”相呼应。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学之中,教练要秉持着“有序”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揠苗助长。
(二)全面性
体育教学要具有全面性,是指体育教学不能仅着眼于满足学生当下训练项目所关联的身体指标,更是要全面囊括对学生各项身体指标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比如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儒学也谈全面性,更多是从名实、体用、文质等方面去阐发。“知实而不知名,知名而不知实,皆不知也。”,“体用合一,显微无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都是在强调统筹合一的全面性。因此,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学中,教练所制定的训练计划表和项目考核表,不能仅收集当下所做训练的直接参照数据,更是要囊括学生的综合指标考核,体现出全面性的原则。
二、统一性
统一性是体育教育中另一项非常重要的特征。统一性的内涵与外延非常广阔,包括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身体与内心的统一,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的统一等。这与儒家所提倡的谐统一观点不谋而合,从孔子“天有四时,春夏秋冬,风雨霜露”,到孟子“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再到荀子“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无不体现出天人万物和谐统一的思想,可以为体育训练在统一性上提供认识论上的指导。
体育训练的统一性,落实在身心协调、内外兼修和认识规律三个方面。
(一)身心协调
身心协调,就是在体育训练中,不仅要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比如运动能力的提升,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还要兼顾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比如竞技中情商的体现、面对劣势处境中抗压能力的强弱,等。儒家特别重视人的身心协调,郭店楚简中《五行》篇有“和则同,同则善”之言,体现出儒家身心合一的观念。至于心理素质上,孔子就“成人”给出了“若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的衡量标准,就是要有智慧、仁德、勇敢三种品格。无独有偶,《中庸》亦有“三达德”之说,即人所应具备的“智”“勇”“仁”三大品行。因此,教练要以儒家之身心观为指导,在体育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身心协调。
(二)内外兼修
内外兼修主要涉及体育教学法的问题,就是要打破固有的体育教学组织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自由开放,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知行合一,内外兼修,同样是儒家所秉持的观念。在教育上不能知行脱节,思维固化,而是要按照内在需求去进行,达到“致良知”的功夫。内外兼修,对内,要“律己”,就是要“慎独”、“自省”,“慎独”就是“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的危机意识;“自省”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躬行实践。对外,就是要行“宽人”,就是要“忠恕”、“为善”,“忠恕”就是“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的品格修养;“为善”就是“君子莫大乎與人为善”的恪守原则。将这些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内外兼修德体统一的体育人才。
(三)认识规律
体育教育层面的认识规律,体现在科学地认识与人体运动有关的各种现象,比如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心理活动变化规律等。只有认识规律并且合理遵从规律才能为体育教育提供帮助。而儒家也谈认识规律,以道德约束配合人体规律,“切己自反,改过迁善”,就能更好地认识体育教育的规律,并且遵循规律,“不逾矩”。
三、总结
儒学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内在精神动力之一,同样也应为中国体育教育提供支持,儒家思想对于体育教育的指导,抑或会在未来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小东.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J].西部论丛,2019(03).
[2]张丽艳.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策略研究——基于对体育教育的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3]向莉.体育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8(28).
[4]张杰.儒学与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5]李龙洋.论王守仁“知行合一”的思想[D].河北大学,2017.
[6]谢学.基于儒家文化的中华民族特色体育教学体系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7.
[7]尹春光.先秦儒家勇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8]刘成.儒家生态思想与绿色奥运互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
[9]李青.儒家文化与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
[10]梅永愿.儒家修身思想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7.
关键词:体育教学;儒家思想;系统性;统一性
体育文化与儒家思想有交融的部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包含着儒学的“礼”。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体育水平也随着提高,用儒家思想指导体育教育,正是新时代体育教育的一种尝试。
一、系统性
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特点是体育教育的系统性特征。所谓系统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学要遵循内外合一的原则,对一个学生的专业教育成果,不仅体现在速度、力量、肌肉线条等外在数据上,也要顾及学生在肢体协调、德智兼修的内在成长。
儒家思想也谈内外合一,同样也适用于体育教学层面。儒家在心性论上谈修身为本,修身从实践上来说分为“从心”和“从力”,从心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上的培育,从力就是身体素质上的提升,这和体育教学所倡导的系统性特征不谋而合。
找到儒家思想与体育训练在系统性上的共同点之后,需要在更具体的层面展开理论的指导和建构,这就要落在体育教学系统性的有序与全面两个方面。
(一)有序性
体育教学的有序性是以学生为主体,遵从学生身体发展成长上的“序”,这与荀子所云“井井兮其有理也”相呼应。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学之中,教练要秉持着“有序”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揠苗助长。
(二)全面性
体育教学要具有全面性,是指体育教学不能仅着眼于满足学生当下训练项目所关联的身体指标,更是要全面囊括对学生各项身体指标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比如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儒学也谈全面性,更多是从名实、体用、文质等方面去阐发。“知实而不知名,知名而不知实,皆不知也。”,“体用合一,显微无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都是在强调统筹合一的全面性。因此,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学中,教练所制定的训练计划表和项目考核表,不能仅收集当下所做训练的直接参照数据,更是要囊括学生的综合指标考核,体现出全面性的原则。
二、统一性
统一性是体育教育中另一项非常重要的特征。统一性的内涵与外延非常广阔,包括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身体与内心的统一,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的统一等。这与儒家所提倡的谐统一观点不谋而合,从孔子“天有四时,春夏秋冬,风雨霜露”,到孟子“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再到荀子“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无不体现出天人万物和谐统一的思想,可以为体育训练在统一性上提供认识论上的指导。
体育训练的统一性,落实在身心协调、内外兼修和认识规律三个方面。
(一)身心协调
身心协调,就是在体育训练中,不仅要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比如运动能力的提升,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还要兼顾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比如竞技中情商的体现、面对劣势处境中抗压能力的强弱,等。儒家特别重视人的身心协调,郭店楚简中《五行》篇有“和则同,同则善”之言,体现出儒家身心合一的观念。至于心理素质上,孔子就“成人”给出了“若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的衡量标准,就是要有智慧、仁德、勇敢三种品格。无独有偶,《中庸》亦有“三达德”之说,即人所应具备的“智”“勇”“仁”三大品行。因此,教练要以儒家之身心观为指导,在体育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身心协调。
(二)内外兼修
内外兼修主要涉及体育教学法的问题,就是要打破固有的体育教学组织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自由开放,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知行合一,内外兼修,同样是儒家所秉持的观念。在教育上不能知行脱节,思维固化,而是要按照内在需求去进行,达到“致良知”的功夫。内外兼修,对内,要“律己”,就是要“慎独”、“自省”,“慎独”就是“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的危机意识;“自省”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躬行实践。对外,就是要行“宽人”,就是要“忠恕”、“为善”,“忠恕”就是“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的品格修养;“为善”就是“君子莫大乎與人为善”的恪守原则。将这些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内外兼修德体统一的体育人才。
(三)认识规律
体育教育层面的认识规律,体现在科学地认识与人体运动有关的各种现象,比如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心理活动变化规律等。只有认识规律并且合理遵从规律才能为体育教育提供帮助。而儒家也谈认识规律,以道德约束配合人体规律,“切己自反,改过迁善”,就能更好地认识体育教育的规律,并且遵循规律,“不逾矩”。
三、总结
儒学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内在精神动力之一,同样也应为中国体育教育提供支持,儒家思想对于体育教育的指导,抑或会在未来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小东.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J].西部论丛,2019(03).
[2]张丽艳.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策略研究——基于对体育教育的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3]向莉.体育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8(28).
[4]张杰.儒学与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5]李龙洋.论王守仁“知行合一”的思想[D].河北大学,2017.
[6]谢学.基于儒家文化的中华民族特色体育教学体系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7.
[7]尹春光.先秦儒家勇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8]刘成.儒家生态思想与绿色奥运互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
[9]李青.儒家文化与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
[10]梅永愿.儒家修身思想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