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园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决于生态园林。在景观生态学中有“斑块”、“廊道”、“基质”、“结点”等概念,景观生态学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整体描述提供了手段,把园林绿地与整体的城市景观联结起来,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对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优化设计;生态园林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n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plaques", "assembly" and "the matrix", "node" concept, landscape ecology garden green space system for the city of the whole picture provides the means, the botanical garden space and the whole city landscape connected,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briefly describe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Keywords: landscape; Optimization design; Ecological garde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景观生态的特点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的对象是具有特殊属性的生态系统,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由于人的作用,城市生态系统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其物理环境结构和物质能量流发生了迅速的变化,系统的自然调节净化机能受到巨大影响。因此,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殊景观,其自发的过程是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其景观结构的具体表现为:工业斑块数量增多,环境污染源增多,面扩大;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并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基质和绿地斑块;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是负值,比其它任何景观斑块却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能源来维持正常运转。可见城市景观的自发发展具有日趋恶劣的趋势。
2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城市景观是城市尺度上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设计中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研究,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在把握城市总体景观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城市中的自然绿地、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要做系统的调查分析,以此作为宏观基础来对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中观的城市景观要素进行指导和协调。
2.2 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
2.3 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生态学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内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景观设计中的多样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景观拼块结构的多样性,即城市中各种景观资源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应尽可能多样化,以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转;城市景观生态元中生物分布的多样性;城市景观生态元空间形态及承载行为模式的多样性。
2.4 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2.5 遗留地保护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扎根于土地之上的,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一定要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2.6 生态关系协调共生原则
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2.7 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以上原则都可以直接借鉴于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当然,这些原则并不是在每一块绿地都能得到体现,不同园林绿地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需加以考虑、应用的生态学原则也必然有所不同或侧重。如:风景区规划要特别注意多样性原则、生态关系协调原则的应用,在此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其它原则;大环境绿化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考虑的是整体优化原则及多样性原则;而名胜古迹和纪念性园林规划则应更多地考虑遗留地保护原则、景观个性原则。
3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由于生态化设计的特殊性和系统性,照搬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方法是不完全适用的,城市景观的网络生态化设计应该在根本上从景观生态出发。
3.1 廊道的構建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城市中的公路、铁路、河流、各种绿化带、林荫带均属于廊道。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连通性,也影响着拼块间物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城市廊道网络的构建不仅仅是道路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它奠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各景观生态元相互作用的通道,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方向和规模恰当的廊道可引人自然气流,改善局部气候环境,也可以阻挡风沙或寒流。再如:控制廊道对拼块的干扰,可以控制拼块的发展趋势,从而保护自然资源拼块,协调人工景观拼块的发展。以“廊道”的概念来设计城
市的基本生态网络,可以不再局限于仅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城市空间和交通层面的规划,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性。廊道网络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和地域性原则,并预留动态发展的弹性空间。
3.2 景观生态元的分级
景观生态元的分级并不是仅仅依据其自身的规模或面积而定,一般可分为三级。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有较强的调控影响能力的景观生态元为一级,如城市级中心绿地公园,规模大的自然水体及绿化带等。相对而言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但对局部环境有较强调控作用的为二级,如小区级的游园、绿地、林荫道等。对局部微环境调控能力也较小的为三级,如以铺地为主的活动广场等。景观生态元的分级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为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提供依据,使城市景观不仅在功能和视觉上布局合理,生态调控容量也张弛有致,不致出现盲区。第二,为景观生态元的进一步细化设计提供依据,对生态调控量大的景观生态元,应尽量控制人的干扰,保持其局部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控作用。而生态调控容量小的景观生态元往往功能性较强,人为干扰多,应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防止负面效应,并借助廊道和相邻景观生态元的作用来强化调控能力。
3.3 景观生态元的配置
景观生态元的配置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R.T.T.Foreman和MichelGodron对宏观尺度的景观格局提出了基础格局和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保留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拼块用以涵养水源,保护稀有植物;有足够宽的廊道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能源的流动;在开发区或已建成区内用小的自然资源拼块和廊道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种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对城市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廊道网络的节点是廊道的交结区域和物流、能流的源或汇,其空间可达性和生态调控的辐射性都很强,因此景观生态元的位置与廊道网络节点相耦合,可更好地发挥其美化和生态的效能。同时,景观生态元在廊道网络节点上的布置应参照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级别大小相间,物流、能流高效畅通,生态调控容量互补,从而分担人为干扰的压力和生态变化的风险,确保各个景观生态元融入城市生态网络,提高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生态园林设计的景观生态表现
(1)城市绿地分布要均匀、合理,形成一个由绿地、绿廊、绿网构成的综合绿地系统。扩大城市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特别是城市中心区、旧城区和居民区应该加强绿地建设,让更多的市民都能受益。
(2)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硬质铺装要少而且要使地面水能充分渗透到地下,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力,还能节约大量的维护费用。
(3)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加强植物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增加城市绿量,美化城市景观,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5结束语
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标志与结晶,并对世界园林产生过巨大影响。把景观生态学引进城市园林绿化,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与设计,将大大推动园林学科的发展,拓展和深化城市园林绿化的外延和内涵,而且也为最终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关键词:园林景观;优化设计;生态园林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n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plaques", "assembly" and "the matrix", "node" concept, landscape ecology garden green space system for the city of the whole picture provides the means, the botanical garden space and the whole city landscape connected,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briefly describe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Keywords: landscape; Optimization design; Ecological garde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景观生态的特点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的对象是具有特殊属性的生态系统,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由于人的作用,城市生态系统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其物理环境结构和物质能量流发生了迅速的变化,系统的自然调节净化机能受到巨大影响。因此,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殊景观,其自发的过程是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其景观结构的具体表现为:工业斑块数量增多,环境污染源增多,面扩大;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并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基质和绿地斑块;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是负值,比其它任何景观斑块却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能源来维持正常运转。可见城市景观的自发发展具有日趋恶劣的趋势。
2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城市景观是城市尺度上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设计中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研究,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在把握城市总体景观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城市中的自然绿地、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要做系统的调查分析,以此作为宏观基础来对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中观的城市景观要素进行指导和协调。
2.2 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
2.3 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生态学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内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景观设计中的多样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景观拼块结构的多样性,即城市中各种景观资源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应尽可能多样化,以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转;城市景观生态元中生物分布的多样性;城市景观生态元空间形态及承载行为模式的多样性。
2.4 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2.5 遗留地保护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扎根于土地之上的,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一定要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2.6 生态关系协调共生原则
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2.7 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以上原则都可以直接借鉴于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当然,这些原则并不是在每一块绿地都能得到体现,不同园林绿地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需加以考虑、应用的生态学原则也必然有所不同或侧重。如:风景区规划要特别注意多样性原则、生态关系协调原则的应用,在此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其它原则;大环境绿化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考虑的是整体优化原则及多样性原则;而名胜古迹和纪念性园林规划则应更多地考虑遗留地保护原则、景观个性原则。
3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由于生态化设计的特殊性和系统性,照搬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方法是不完全适用的,城市景观的网络生态化设计应该在根本上从景观生态出发。
3.1 廊道的構建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城市中的公路、铁路、河流、各种绿化带、林荫带均属于廊道。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连通性,也影响着拼块间物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城市廊道网络的构建不仅仅是道路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它奠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各景观生态元相互作用的通道,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方向和规模恰当的廊道可引人自然气流,改善局部气候环境,也可以阻挡风沙或寒流。再如:控制廊道对拼块的干扰,可以控制拼块的发展趋势,从而保护自然资源拼块,协调人工景观拼块的发展。以“廊道”的概念来设计城
市的基本生态网络,可以不再局限于仅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城市空间和交通层面的规划,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性。廊道网络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和地域性原则,并预留动态发展的弹性空间。
3.2 景观生态元的分级
景观生态元的分级并不是仅仅依据其自身的规模或面积而定,一般可分为三级。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有较强的调控影响能力的景观生态元为一级,如城市级中心绿地公园,规模大的自然水体及绿化带等。相对而言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但对局部环境有较强调控作用的为二级,如小区级的游园、绿地、林荫道等。对局部微环境调控能力也较小的为三级,如以铺地为主的活动广场等。景观生态元的分级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为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提供依据,使城市景观不仅在功能和视觉上布局合理,生态调控容量也张弛有致,不致出现盲区。第二,为景观生态元的进一步细化设计提供依据,对生态调控量大的景观生态元,应尽量控制人的干扰,保持其局部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控作用。而生态调控容量小的景观生态元往往功能性较强,人为干扰多,应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防止负面效应,并借助廊道和相邻景观生态元的作用来强化调控能力。
3.3 景观生态元的配置
景观生态元的配置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R.T.T.Foreman和MichelGodron对宏观尺度的景观格局提出了基础格局和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保留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拼块用以涵养水源,保护稀有植物;有足够宽的廊道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能源的流动;在开发区或已建成区内用小的自然资源拼块和廊道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种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对城市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廊道网络的节点是廊道的交结区域和物流、能流的源或汇,其空间可达性和生态调控的辐射性都很强,因此景观生态元的位置与廊道网络节点相耦合,可更好地发挥其美化和生态的效能。同时,景观生态元在廊道网络节点上的布置应参照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级别大小相间,物流、能流高效畅通,生态调控容量互补,从而分担人为干扰的压力和生态变化的风险,确保各个景观生态元融入城市生态网络,提高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生态园林设计的景观生态表现
(1)城市绿地分布要均匀、合理,形成一个由绿地、绿廊、绿网构成的综合绿地系统。扩大城市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特别是城市中心区、旧城区和居民区应该加强绿地建设,让更多的市民都能受益。
(2)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硬质铺装要少而且要使地面水能充分渗透到地下,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力,还能节约大量的维护费用。
(3)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加强植物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增加城市绿量,美化城市景观,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5结束语
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标志与结晶,并对世界园林产生过巨大影响。把景观生态学引进城市园林绿化,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与设计,将大大推动园林学科的发展,拓展和深化城市园林绿化的外延和内涵,而且也为最终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