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选取吕梁市 40个二孩家庭、60名头生子女、118名8~16岁头生子女及非头生子女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幼儿及家长调查问卷,以及《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调查头生子女及其家长对于第二个孩子的看法和态度,头生子女由于受到心理因素影响与非头生子女在人格差异方面的体现。研究结果发现,在二孩家庭中确实会出现头生子女心理不适应现象,家长也有不适当的行为,使头生子女和非头生子女在人格方面显现出差异且头生子女均高于非头生子女,包括敏感性、忧虑性、自律性三个方面。调查中发现两个现象:同胞关爱、偏袒暗示。
[关 键 词] 二孩政策;头生子女;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052-02
一、前言
“二孩政策”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公告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本研究基于国家政策对头生子女面对二孩到来的看法及头生子女与非头生子女的人格差异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选取40个二孩家庭采取访谈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选取60名头生子女幼儿采取访谈法与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选取150名头生与非头生子女利用《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CPQ中国常模修订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129份,有效问卷118份,其中包括头生子女问卷62份非头生子女问卷56份。所收集数据利用SPSS17.0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二孩出生对于头生子女的影响的调查结果
我们对吕梁市某机关幼儿园进行调查,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选取40个二孩家庭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自编调查问卷对幼儿及家长进行现象调查,调查中发现,幼儿曾对于弟弟妹妹的到来充满危机感,担心“父母不再疼爱、玩具零食被分享”,也表示父母在弟弟妹妹到来之前说过“不再被疼爱”之类的话,其父母表示确实有开玩笑说过类似的话,我们同时也调查了二孩家庭的父母,他们对于头生子女的应对方式,在关于偏袒问题上,家长的回答表示多多少少会有偏袒,并且表示偏袒二孩不可避免。得到关于父母与头生子女同在场的看法后,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调查。我们在没有父母在场的情况下,在幼儿园选择60名头生子女对他们进行调查,在问道喜欢你们的弟弟妹妹吗,有将近60%的幼儿说不喜欢,更有几名儿童走到主试面前来说弟弟妹妹不好抢玩具,弟弟妹妹“抠”她,弟弟妹妹总是告状,大部分头生子女不喜欢的原因是弟弟妹妹总是哭,父母不疼爱了等。关于父母有没有偏袒、不疼爱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头生子女都表示有这样的感觉。
(二)《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调查问卷》结果
根据上表一研究结果表明:在敏感性(I)、忧虑性(O)、自律性(Q3)方面,头生子女与非头生子女表现出显著差异。头生子女在敏感性(I)、忧虑性(O)自律性(Q3)方面显著高于非头生子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t=0.306,P=0.022;t=2.767,P=0.007;t=3.058,P=0.003)。
结果分析:头生子女与非头生子女8~12岁时的人格特质在“敏感性、忧虑性、自律性”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说明头生子女比非头生子女显现出,判断决定时易受感情因素影响,更容易烦恼和忧虑,有更高的自我克制和自我激励。
(三)讨论
儿童对父母的一种即依赖又敌视的矛盾情感被压抑在无意识中不能化解,使人陷入焦虑,称之为基本焦慮(Karen Dan-iesisen Horney 1937)。笔者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头生子女在面临该情境时将心理焦虑和行为问题转化成为升华,升华即“同胞关爱”:是指头生子女对非头生子女会产生关爱,同胞情谊。此种“关爱”指:头生子女虽会因非头生子女的到来而产生不适应,但是父母在二孩到来时对头生子女做到了平衡关注,头生子女将不适应升华为对非头生子女的关爱,是应对非头生子女到来时不适应的有效防御机制。同胞竞争是一个极端化的现象,而“同胞关爱”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发生的对于非头生子女的关爱帮助都是同胞关爱,两者之间的走向与平衡全凭父母来调节,传统的依恋理论强调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与幼儿之间建立情感纽带是幼儿社会和情绪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Bowlby,1969)。消极的亲子关系导致二孩家庭中的两个孩子都会使用消极行为处理同胞关系(Erel,Margolin,&John,1998)亲子关系还会导致情感行为问题(Stocker,1995),而“同胞关爱”中的父母与头生子女和非头生子女建立亲密关系并不是“1+1”,而是相互作用下亲密关系的建立,亲密关系在多子女家庭中的建立,二者之间要有适当平衡。头生子女还会产生退化(regession),退化是较年长的儿童表现出类似婴儿或者较低年龄阶段儿童的不成熟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和奖赏(Wanger,1998),在访谈中父母谈及此类问题时笔者发现,父母将此类问题一概归为孩子调皮、值得注意的是头生子女活动的情境中有父母及其他家人的参与,而在非头生子女到来后,父母的参与度降低甚至没有。笔者认为情境缺乏父母的参与是引起头生子女退化行为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祝蓓里,盧寄萍.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M].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990.
[2]Karen Daniesisen Horney.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贵州人民出版社,1937.
[3]Bowlby,J.Attachment and loss. Vol.l.Attchement[J]. New York:Basic Books,1969.
[4]Erel,O,Margolin,G,&John,R,S.Observed sibling interaction:Links wiyh the marital and the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34):288-298.
[5]Stocker,C.M.Differences in mothers’ and fathers’ relationships with siblings:Links with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s[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995(7):499-513.
[6]Wanger,H.And babay makes four:Welcoming a second child into the family[J].New York:Avon,1998.
[关 键 词] 二孩政策;头生子女;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052-02
一、前言
“二孩政策”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公告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本研究基于国家政策对头生子女面对二孩到来的看法及头生子女与非头生子女的人格差异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选取40个二孩家庭采取访谈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选取60名头生子女幼儿采取访谈法与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选取150名头生与非头生子女利用《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CPQ中国常模修订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129份,有效问卷118份,其中包括头生子女问卷62份非头生子女问卷56份。所收集数据利用SPSS17.0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二孩出生对于头生子女的影响的调查结果
我们对吕梁市某机关幼儿园进行调查,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选取40个二孩家庭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自编调查问卷对幼儿及家长进行现象调查,调查中发现,幼儿曾对于弟弟妹妹的到来充满危机感,担心“父母不再疼爱、玩具零食被分享”,也表示父母在弟弟妹妹到来之前说过“不再被疼爱”之类的话,其父母表示确实有开玩笑说过类似的话,我们同时也调查了二孩家庭的父母,他们对于头生子女的应对方式,在关于偏袒问题上,家长的回答表示多多少少会有偏袒,并且表示偏袒二孩不可避免。得到关于父母与头生子女同在场的看法后,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调查。我们在没有父母在场的情况下,在幼儿园选择60名头生子女对他们进行调查,在问道喜欢你们的弟弟妹妹吗,有将近60%的幼儿说不喜欢,更有几名儿童走到主试面前来说弟弟妹妹不好抢玩具,弟弟妹妹“抠”她,弟弟妹妹总是告状,大部分头生子女不喜欢的原因是弟弟妹妹总是哭,父母不疼爱了等。关于父母有没有偏袒、不疼爱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头生子女都表示有这样的感觉。
(二)《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调查问卷》结果
根据上表一研究结果表明:在敏感性(I)、忧虑性(O)、自律性(Q3)方面,头生子女与非头生子女表现出显著差异。头生子女在敏感性(I)、忧虑性(O)自律性(Q3)方面显著高于非头生子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t=0.306,P=0.022;t=2.767,P=0.007;t=3.058,P=0.003)。
结果分析:头生子女与非头生子女8~12岁时的人格特质在“敏感性、忧虑性、自律性”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说明头生子女比非头生子女显现出,判断决定时易受感情因素影响,更容易烦恼和忧虑,有更高的自我克制和自我激励。
(三)讨论
儿童对父母的一种即依赖又敌视的矛盾情感被压抑在无意识中不能化解,使人陷入焦虑,称之为基本焦慮(Karen Dan-iesisen Horney 1937)。笔者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头生子女在面临该情境时将心理焦虑和行为问题转化成为升华,升华即“同胞关爱”:是指头生子女对非头生子女会产生关爱,同胞情谊。此种“关爱”指:头生子女虽会因非头生子女的到来而产生不适应,但是父母在二孩到来时对头生子女做到了平衡关注,头生子女将不适应升华为对非头生子女的关爱,是应对非头生子女到来时不适应的有效防御机制。同胞竞争是一个极端化的现象,而“同胞关爱”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发生的对于非头生子女的关爱帮助都是同胞关爱,两者之间的走向与平衡全凭父母来调节,传统的依恋理论强调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与幼儿之间建立情感纽带是幼儿社会和情绪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Bowlby,1969)。消极的亲子关系导致二孩家庭中的两个孩子都会使用消极行为处理同胞关系(Erel,Margolin,&John,1998)亲子关系还会导致情感行为问题(Stocker,1995),而“同胞关爱”中的父母与头生子女和非头生子女建立亲密关系并不是“1+1”,而是相互作用下亲密关系的建立,亲密关系在多子女家庭中的建立,二者之间要有适当平衡。头生子女还会产生退化(regession),退化是较年长的儿童表现出类似婴儿或者较低年龄阶段儿童的不成熟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和奖赏(Wanger,1998),在访谈中父母谈及此类问题时笔者发现,父母将此类问题一概归为孩子调皮、值得注意的是头生子女活动的情境中有父母及其他家人的参与,而在非头生子女到来后,父母的参与度降低甚至没有。笔者认为情境缺乏父母的参与是引起头生子女退化行为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祝蓓里,盧寄萍.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M].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990.
[2]Karen Daniesisen Horney.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贵州人民出版社,1937.
[3]Bowlby,J.Attachment and loss. Vol.l.Attchement[J]. New York:Basic Books,1969.
[4]Erel,O,Margolin,G,&John,R,S.Observed sibling interaction:Links wiyh the marital and the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34):288-298.
[5]Stocker,C.M.Differences in mothers’ and fathers’ relationships with siblings:Links with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s[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995(7):499-513.
[6]Wanger,H.And babay makes four:Welcoming a second child into the family[J].New York:Avon,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