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三月十五日是贵州台江县苗族的“姊妹节”,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节日,起源于传说中的爱情故事,延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被现代人冠以“东方最古老的情人节”。
古镇里的银匠村
由台江县沿着山路刚进入施洞镇地域,我们就看到了许多欢迎横幅。农历三月十二,姊妹节的主办地已洋溢出节日的气氛。
姑娘们到底在山野里采来什么?十四日那天,我特意去苗家看做“五彩饭”。走了好多家才知道,各家的糯米早在两天前就用花草汁泡上了,使用的植物是南烛木叶、姊巅、蜜蒙花等。采回的植物先分别用冷水浸渍或用水煮,制成黑、红、黄、绿各种花草汁液,然后用这些汁液分别浸泡糯米,待两天后汁液完全渗透糯米,取出分别过滤,用清水冲洗掉表面多余的色彩汁液,再将这些分别浸泡好的糯米调匀,上甑蒸熟,就成了晶亮芬香的五彩姊妹饭。这种用各种野花青草取色制作的姊妹饭,不但色彩缤纷、芳香可口,而且久放不坏。
在镇上吃饭时,陪我们同行的小熊给我说了姊妹饭在“姊妹节”中的特殊作用。小伙子如果看上了某位姑娘,就向女方讨姊妹饭。姑娘们在姊妹饭里包上不同的物品送给小伙子,就可以表达不同的含意。打开黛帕,糯米饭倘若放着一对红筷,则表示姑娘愿意成双成对;如果只有一支,那是姑娘客气地暗示小伙子不要再徒然单相思;放香椿芽表示姑娘愿与后生成婚。苗语称椿芽为“娥”,其意思是“引”和“娶”,姑娘以此暗示希望后生早日来迎娶;放棉花则暗示姑娘很思念后生。苗语称棉花为“忍”,与苗语“想念”同意,故借以暗示思念的情意;倘若糯米饭上摆有辣椒葱蒜,知趣的小伙子就该转移目标了,因为这暗示以后不愿再来往或绝交。对待尚未成熟的爱情,姑娘们会摆上树叶或松针,暗示后生们以后要回赠姑娘绣针和花线。得到这样的物示,小伙子自然不会沮丧,谁都明白,红丝线最终将牵连起什么。
这个民族虽然没有文字,姑娘们却以物寄情给小伙子们投递去了一封封彩色的无字情书。其巧妙的是,有缘打开,有情人终成眷属,无缘打开,可以免去当面遭拒绝的尴尬。我问小熊:“现在的苗家姑娘还这样做吗?”他笑笑含蓄地说:“可能还有,但我却没有接到过。”
山寨里的狂欢节
台江县是贵州地区苗族聚居最多的地方,传统上区域内各地的苗族都有过姊妹节的习俗,一般从农历一月到农历三月期间举办。施洞的姊妹节是农历三月十五至三月十七,活动中心在偏寨、杨家寨、石家寨和老屯乡,最后一天在镇上的古码头举办。虽然日子固定不变,但如今已经演化为民族欢庆节,在旅游经济的推动下多少也有了些商业味。
农历十五日一大早,施洞通往老屯乡的公路上显得拥堵和喧闹,相连村寨的苗民和城里来的汽车涌在一条公路上,远远望去长长的队伍里不时有银光闪烁,那是身着节日盛装的苗家姑娘结伴而行,去往老屯乡赶场。这真是一个自然的民族盛装展示节,平时苗家人舍不得穿戴的珍贵服饰,在节庆时全拿了出来。施洞的姑娘们穿的盛装是红色的,上了年纪的才穿篮色平布服装。穿在姑娘身上的红装多半采用破线绣,这是苗绣里的上品,一件好的苗绣盛装,时下可以卖到上万元。
在苗族,母亲以女儿的美为骄傲。女儿一生下来,母亲就开始为女儿刺绣盛装,年复一年,等到女儿长到16岁,母亲就推出盛装的女儿去参加姊妹节,即使不嫁人,也要亮出自家的美女以及多彩的盛装。一套完美的裙装要花上母亲十几年的工夫,从纺线、织布、绣花、裁剪、缝制全是手工完成,有的裙装上手绣花案极尽繁复精美,也不知花费母亲多少辛劳。所以,苗家以养女为骄傲,谁家养了一个美女,不仅本家自豪,而且全寨人都引以为荣。
参加赶场的姑娘除了穿锦着绣,还需要“披金挂银”。苗家人最值钱的家当是银饰,一套少则几千多则好几万元,许多家庭必须经过几代的传承积攒。把这样一套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家当穿在身上,走起路来又银铃清脆,自然会吸引众人的目光。我看到,有的姑娘从头到脚,几乎被银子包裹了起来,难怪有人说苗家姑娘的服装是世上最华丽的。且不论其价格,这一身披挂最少也二十多斤重,难怪姑娘不能迈出轻盈的步伐,只好在母亲的陪伴下,脚步悠缓地走在公路上。
老屯乡,客人们被拦在了村口接受迎宾酒的“洗礼”。我们试图躲过这坎,却被手提“姊妹饭”篮的苗家女围住,在阵阵苗歌声中品尝了姑娘们亲手做的“五彩饭”,没有故事里的浪漫,欢乐喜庆却洋溢着整个山寨。如今“姊妹饭”已成为一种节庆食品,每到这个节日,家家都要做上几十斤,除了自家人食用,主要用来招待宾客,结果是“情人饭”变成了“友情饭”,客人向姑娘讨要“姊妹饭”,作为礼物带给家乡的亲友。
清水江畔,绿荫坡上,歌声、鼓声、欢笑声融合在一起。几天来,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苗族时装发布会和歌舞狂欢的海洋,每日直至天黑方散。
这是一场由姊妹之约发展而来的苗族狂欢节,也是一种活着的苗族文化。从姑娘们的银饰、服装、五彩饭、飞歌里,你能体味到这个民族迁徙、繁衍、奋斗的历史。我喜爱这种千年来慢慢埋入深山老林里而活下来的风俗文化。
旅游资讯:
1.交通:可先乘飞机或火车到贵阳和凯里,再由上述两地转乘汽车去台江,县城车站每天都有班车发往施洞。
2.观看与参与:台江姊妹节目前已是大型民俗旅游观光项目,每届活动安排较多,最好先住在县城,待城内活动结束后再去施洞不会晚。姊妹节上有一些互动节目,可以参加。比如,千人踩鼓、篝火晚会等。
3.购物:不必急于在县城购买手工艺品,施洞各寨会做手艺的人都会在十五那天去塘龙,在那里买手工品,最原汁原味。
古镇里的银匠村
由台江县沿着山路刚进入施洞镇地域,我们就看到了许多欢迎横幅。农历三月十二,姊妹节的主办地已洋溢出节日的气氛。
姑娘们到底在山野里采来什么?十四日那天,我特意去苗家看做“五彩饭”。走了好多家才知道,各家的糯米早在两天前就用花草汁泡上了,使用的植物是南烛木叶、姊巅、蜜蒙花等。采回的植物先分别用冷水浸渍或用水煮,制成黑、红、黄、绿各种花草汁液,然后用这些汁液分别浸泡糯米,待两天后汁液完全渗透糯米,取出分别过滤,用清水冲洗掉表面多余的色彩汁液,再将这些分别浸泡好的糯米调匀,上甑蒸熟,就成了晶亮芬香的五彩姊妹饭。这种用各种野花青草取色制作的姊妹饭,不但色彩缤纷、芳香可口,而且久放不坏。
在镇上吃饭时,陪我们同行的小熊给我说了姊妹饭在“姊妹节”中的特殊作用。小伙子如果看上了某位姑娘,就向女方讨姊妹饭。姑娘们在姊妹饭里包上不同的物品送给小伙子,就可以表达不同的含意。打开黛帕,糯米饭倘若放着一对红筷,则表示姑娘愿意成双成对;如果只有一支,那是姑娘客气地暗示小伙子不要再徒然单相思;放香椿芽表示姑娘愿与后生成婚。苗语称椿芽为“娥”,其意思是“引”和“娶”,姑娘以此暗示希望后生早日来迎娶;放棉花则暗示姑娘很思念后生。苗语称棉花为“忍”,与苗语“想念”同意,故借以暗示思念的情意;倘若糯米饭上摆有辣椒葱蒜,知趣的小伙子就该转移目标了,因为这暗示以后不愿再来往或绝交。对待尚未成熟的爱情,姑娘们会摆上树叶或松针,暗示后生们以后要回赠姑娘绣针和花线。得到这样的物示,小伙子自然不会沮丧,谁都明白,红丝线最终将牵连起什么。
这个民族虽然没有文字,姑娘们却以物寄情给小伙子们投递去了一封封彩色的无字情书。其巧妙的是,有缘打开,有情人终成眷属,无缘打开,可以免去当面遭拒绝的尴尬。我问小熊:“现在的苗家姑娘还这样做吗?”他笑笑含蓄地说:“可能还有,但我却没有接到过。”
山寨里的狂欢节
台江县是贵州地区苗族聚居最多的地方,传统上区域内各地的苗族都有过姊妹节的习俗,一般从农历一月到农历三月期间举办。施洞的姊妹节是农历三月十五至三月十七,活动中心在偏寨、杨家寨、石家寨和老屯乡,最后一天在镇上的古码头举办。虽然日子固定不变,但如今已经演化为民族欢庆节,在旅游经济的推动下多少也有了些商业味。
农历十五日一大早,施洞通往老屯乡的公路上显得拥堵和喧闹,相连村寨的苗民和城里来的汽车涌在一条公路上,远远望去长长的队伍里不时有银光闪烁,那是身着节日盛装的苗家姑娘结伴而行,去往老屯乡赶场。这真是一个自然的民族盛装展示节,平时苗家人舍不得穿戴的珍贵服饰,在节庆时全拿了出来。施洞的姑娘们穿的盛装是红色的,上了年纪的才穿篮色平布服装。穿在姑娘身上的红装多半采用破线绣,这是苗绣里的上品,一件好的苗绣盛装,时下可以卖到上万元。
在苗族,母亲以女儿的美为骄傲。女儿一生下来,母亲就开始为女儿刺绣盛装,年复一年,等到女儿长到16岁,母亲就推出盛装的女儿去参加姊妹节,即使不嫁人,也要亮出自家的美女以及多彩的盛装。一套完美的裙装要花上母亲十几年的工夫,从纺线、织布、绣花、裁剪、缝制全是手工完成,有的裙装上手绣花案极尽繁复精美,也不知花费母亲多少辛劳。所以,苗家以养女为骄傲,谁家养了一个美女,不仅本家自豪,而且全寨人都引以为荣。
参加赶场的姑娘除了穿锦着绣,还需要“披金挂银”。苗家人最值钱的家当是银饰,一套少则几千多则好几万元,许多家庭必须经过几代的传承积攒。把这样一套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家当穿在身上,走起路来又银铃清脆,自然会吸引众人的目光。我看到,有的姑娘从头到脚,几乎被银子包裹了起来,难怪有人说苗家姑娘的服装是世上最华丽的。且不论其价格,这一身披挂最少也二十多斤重,难怪姑娘不能迈出轻盈的步伐,只好在母亲的陪伴下,脚步悠缓地走在公路上。
老屯乡,客人们被拦在了村口接受迎宾酒的“洗礼”。我们试图躲过这坎,却被手提“姊妹饭”篮的苗家女围住,在阵阵苗歌声中品尝了姑娘们亲手做的“五彩饭”,没有故事里的浪漫,欢乐喜庆却洋溢着整个山寨。如今“姊妹饭”已成为一种节庆食品,每到这个节日,家家都要做上几十斤,除了自家人食用,主要用来招待宾客,结果是“情人饭”变成了“友情饭”,客人向姑娘讨要“姊妹饭”,作为礼物带给家乡的亲友。
清水江畔,绿荫坡上,歌声、鼓声、欢笑声融合在一起。几天来,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苗族时装发布会和歌舞狂欢的海洋,每日直至天黑方散。
这是一场由姊妹之约发展而来的苗族狂欢节,也是一种活着的苗族文化。从姑娘们的银饰、服装、五彩饭、飞歌里,你能体味到这个民族迁徙、繁衍、奋斗的历史。我喜爱这种千年来慢慢埋入深山老林里而活下来的风俗文化。
旅游资讯:
1.交通:可先乘飞机或火车到贵阳和凯里,再由上述两地转乘汽车去台江,县城车站每天都有班车发往施洞。
2.观看与参与:台江姊妹节目前已是大型民俗旅游观光项目,每届活动安排较多,最好先住在县城,待城内活动结束后再去施洞不会晚。姊妹节上有一些互动节目,可以参加。比如,千人踩鼓、篝火晚会等。
3.购物:不必急于在县城购买手工艺品,施洞各寨会做手艺的人都会在十五那天去塘龙,在那里买手工品,最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