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其中包括了身体素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将会影响到个人的家庭、事业等发展。从我国现行体育教学中的各种状况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存在着意识低、老传统、联系实际应用落差大等问题。本文拟对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便更好的服务于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教学。
关键词:目标;施教方法;体育知识;自我锻炼
体育学科是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科学基础课程之一,体育学科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了它是以身体实践活动为鲜明特征,在身体实践活动中,动体与动脑相结合,是一个身心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身体锻炼实践的教学内容,还必须包括体育发展史和体育锻炼基本科学知识,使体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基础学科。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源于1985年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众多职业院校的体育课仍然按照一般大学或中学教育模式发展,这种教学不仅教学效果不理想还压抑学生的爱好特长,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分数,片面追求体育成绩而忽略了体育知识及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得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患上了“体育课恐惧症”,各门成绩都优秀唯独体育没过关,不能评“优秀”“班干部”、及拿奖学金等众多例子。而现在的体育教学形式对形成终生体育思想和锻炼和习惯收效甚微,也与培养全面的合格人才存在着较大差距。本人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理念、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为主。因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短(3年制),而健身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不能懈怠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除了增加学生的身体健康外,还应当、更多地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养成良好的终身健身习惯。
一、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应保障
学制短,高等职业的体育教育一般为两年(学制三年,上体育课一般为一年左右,第三年实习兼找工作)一般一周一次体育课一次课100分钟,室外课还要受到天气影响,遇到天气不好课还上不了,加之有些院校随意占用体育课,这使得本来就少的体育课程少之又少,大大影响了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意识、爱好的培养。另外各个高职学校的体育场馆、体育教学设施、器材也要保证,要让高职体育有充足的教学条件,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教学方法应改变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通过教材以“讲解—示范—练习—再讲解—再练习—个别纠错—总结”,为主线的教学组织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已经老套、无创新、千篇一律,套用一个模式,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身体条件的不同,对学生的生理、心理、体质、文化特点产生消极的作用,不利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应加强教学市场化,增加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把学生的职业需要和养成锻炼习惯放在首位,要为“职工体育”和“终身体育”打基础,侧重培养他们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教学上教师也应该“赶时髦”增加社会上流行的锻炼方法,如拓展训练、攀岩、搏击操等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项目让他们对体育课“有兴趣”。在体育教学法的研究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积极的、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从学生全面而长远的锻炼考虑。在教材的选用上,注重学生健身多样性和提高身体素质,力求使教材体现出时代气息,教师上课用言简意赅的词语介绍所学运动的发展史,从而更加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教学内容上力求与现代社会和体育科学的发展相适应,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考虑主动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和自练。继承民族体育的宝贵遗产,总结体育教学的经验,逐步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水平。
三、重视体育知识的普及
随着高职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学生的心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学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已能逐步摆脱具体经验的限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进行独立思考。对自然界和社会有了初步的总的看法,具备了形成世界观的思想基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普及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10%的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比初、高中有大幅的提高,对获得体育知识的需求比例更加明显,希望知道锻炼身体的科学道理,以便更好地自我锻炼,身心发展的现实,为进一步加强体育、保健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提供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体育、保健能力为中心,应探索和学习多种多样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角度来看,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是,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其他学科教学把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多侧重于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思维概括能力等,由于受学科性质的限制,对动手能力和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如体育学科来的直接。要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体育的理论和身体锻炼的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这可能是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新的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另外体育教师应该更多的介绍学生所学项目的起源发展、场地规则等,以便学生观看重大比赛中变“看热闹”为“看门道”。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学院的体育教育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紧跟新时代的脉搏,明确健康的新观念,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发展方面的需要,紧密结合职业特点,与时俱进积极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展示出高职体育教育的魅力,发挥体高职育课教学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等.现代化与课程改革[M]广州:广东高等育出版社,2003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黄红(1976~ ),女,学历:本科,河南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关键词:目标;施教方法;体育知识;自我锻炼
体育学科是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科学基础课程之一,体育学科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了它是以身体实践活动为鲜明特征,在身体实践活动中,动体与动脑相结合,是一个身心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身体锻炼实践的教学内容,还必须包括体育发展史和体育锻炼基本科学知识,使体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基础学科。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源于1985年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众多职业院校的体育课仍然按照一般大学或中学教育模式发展,这种教学不仅教学效果不理想还压抑学生的爱好特长,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分数,片面追求体育成绩而忽略了体育知识及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得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患上了“体育课恐惧症”,各门成绩都优秀唯独体育没过关,不能评“优秀”“班干部”、及拿奖学金等众多例子。而现在的体育教学形式对形成终生体育思想和锻炼和习惯收效甚微,也与培养全面的合格人才存在着较大差距。本人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理念、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为主。因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短(3年制),而健身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不能懈怠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除了增加学生的身体健康外,还应当、更多地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养成良好的终身健身习惯。
一、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应保障
学制短,高等职业的体育教育一般为两年(学制三年,上体育课一般为一年左右,第三年实习兼找工作)一般一周一次体育课一次课100分钟,室外课还要受到天气影响,遇到天气不好课还上不了,加之有些院校随意占用体育课,这使得本来就少的体育课程少之又少,大大影响了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意识、爱好的培养。另外各个高职学校的体育场馆、体育教学设施、器材也要保证,要让高职体育有充足的教学条件,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教学方法应改变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通过教材以“讲解—示范—练习—再讲解—再练习—个别纠错—总结”,为主线的教学组织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已经老套、无创新、千篇一律,套用一个模式,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身体条件的不同,对学生的生理、心理、体质、文化特点产生消极的作用,不利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应加强教学市场化,增加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把学生的职业需要和养成锻炼习惯放在首位,要为“职工体育”和“终身体育”打基础,侧重培养他们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教学上教师也应该“赶时髦”增加社会上流行的锻炼方法,如拓展训练、攀岩、搏击操等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项目让他们对体育课“有兴趣”。在体育教学法的研究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积极的、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从学生全面而长远的锻炼考虑。在教材的选用上,注重学生健身多样性和提高身体素质,力求使教材体现出时代气息,教师上课用言简意赅的词语介绍所学运动的发展史,从而更加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教学内容上力求与现代社会和体育科学的发展相适应,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考虑主动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和自练。继承民族体育的宝贵遗产,总结体育教学的经验,逐步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水平。
三、重视体育知识的普及
随着高职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学生的心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学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已能逐步摆脱具体经验的限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进行独立思考。对自然界和社会有了初步的总的看法,具备了形成世界观的思想基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普及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10%的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比初、高中有大幅的提高,对获得体育知识的需求比例更加明显,希望知道锻炼身体的科学道理,以便更好地自我锻炼,身心发展的现实,为进一步加强体育、保健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提供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体育、保健能力为中心,应探索和学习多种多样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角度来看,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是,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其他学科教学把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多侧重于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思维概括能力等,由于受学科性质的限制,对动手能力和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如体育学科来的直接。要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体育的理论和身体锻炼的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这可能是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新的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另外体育教师应该更多的介绍学生所学项目的起源发展、场地规则等,以便学生观看重大比赛中变“看热闹”为“看门道”。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学院的体育教育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紧跟新时代的脉搏,明确健康的新观念,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发展方面的需要,紧密结合职业特点,与时俱进积极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展示出高职体育教育的魅力,发挥体高职育课教学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等.现代化与课程改革[M]广州:广东高等育出版社,2003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黄红(1976~ ),女,学历:本科,河南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