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中风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和心理角色转换的适应程度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失眠、自尊的改变、愤怒、挫折感等[1]。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了解患者的人格特点,并加以分析,给予有效的个性化护理,使其树立信心,配合治疗,降低致残率,重返社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共护理脑中风患者38例,女性18.例,男性20例,年龄41~68岁,其中脑出血10例,脑血栓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住院康复时间为半个月至半年不等。
1.2 方法。
1.2.1 患者心理状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脑中风患者的心理大概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一是否认,患者不能接受即成的中风事实,不承认中风的存在和对身体的影响,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拒绝各种康复治疗,也不愿意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进行调整以适应瘫痪残疾的实际情况;二是焦虑,患者对中风的影响和预后过分忧虑,精神压力大,焦虑不安,不知所措,恐惧死亡;三是抑郁,患者对前途悲观失望,情绪低落,悲伤沮丧,对生活和周围环境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康复没有信心,甚至出现自卑、自责和自罪、轻生念头;四是愤怒,患者开始有明显的心理冲突,怨天尤人,不耐烦、不合作,易发脾气,反复无常,甚至会报复心理;五是抗独立,患者过分依赖别人,让人帮助和照料,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照顾自己是天经地义的,缺乏自主自强精神和信念,向周围人提出各种无限制的要求,不愿意通过康复治疗来达到个人生活自理或减少对别人的依赖;六是适应,患者逐渐承认现实,开始接受各种治疗,开始考虑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尽最大可能康复,解决以后的生活问题。
1.2.2 心理护理的方法。脑中风恢复期心理护理是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环节,对疾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当脑中风患者意识到自己已经瘫痪在床,大部分病人就会出现心理不能适应的情况。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是保证康复的基础。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脑血管患者疾病起病急,病人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残废人,再加生理上的痛苦以及漫长的康复过程,其心理创伤远大于机体创伤,易致患者产生痛苦、失望,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应用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从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疾病。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有抑郁心理,我们要细致观察,尽快解除患者抑郁,并防止患者自杀。同时了解每个病人的个性特点也很有必要。如果外向型性格的患者,他们的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在别人的帮助下能及时宣泄出来,这样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困扰。而内向性格的患者,往往把痛苦和想法压抑在内心深处,不善于向外宣泄,又不善于与人交往,表面上似乎平静没有什么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极度矛盾和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不了解这种患者的人格特点,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就影响了康复和治疗。鼓励家属共同参与,给患者以强有力的心理支持。我们应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可以间接地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患者不便向医护人员表达的一些信息,如家庭经济状况,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另一方面,家属的情绪,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会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家属的情感支持和疾病知识的宣教非常重要。护理脑血管疾病患者时,良好的康复效果与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
1.2.3 心理护理成功例证。患者,张某,女,51岁。因精神受刺激而突发脑出血,经治疗6小时后神智转清醒,因无法接受偏瘫和失语的事实而痛哭不止,拒绝亲友探视,担心疾病恢复不了变成废人,因此无故发脾气,并拒绝进食,又因语言不清,影响沟通而更加急躁。我们护理人员根据这一情况,首先协助好生活护理,对患者进行言语安慰,引导患者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关心体贴患者,并请了已经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最终使她的情绪稳定了下来,能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1周后病情稳定,2周后患者功能恢复初见成效,通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患者能拄拐行走,按医嘱给予办理出院,给予出院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
2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顺利完成了康复计划,身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3 小结
通过对3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到仅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康复手段是不够的,不同的心理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2]。帮助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和语言康复是护理的重要课题。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对其进行早期肢体按摩和关节功能锻炼,首先要注意训练时机的选择,切忌急于求成和拖延时机。其次在主动运动和步行训练时,要特别注意病人的急燥心理,加强安全防护。再次,还需防止病人和家属在不适当时机训练或加重训练。实施这些康复训练时,大部分患者有时会因心情急躁或家属责备等产生挫折感,而拒绝训练。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其全面恢复极为不利,对患者进行身体康复治疗的同时,注意心理康复,才能使康复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重视家属的作用,动员家属参与进来,为患者出院后康复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3
[2] 张爱萍,李会会.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护理干预[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6):102~103
[3] 黄东峰,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共护理脑中风患者38例,女性18.例,男性20例,年龄41~68岁,其中脑出血10例,脑血栓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住院康复时间为半个月至半年不等。
1.2 方法。
1.2.1 患者心理状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脑中风患者的心理大概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一是否认,患者不能接受即成的中风事实,不承认中风的存在和对身体的影响,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拒绝各种康复治疗,也不愿意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进行调整以适应瘫痪残疾的实际情况;二是焦虑,患者对中风的影响和预后过分忧虑,精神压力大,焦虑不安,不知所措,恐惧死亡;三是抑郁,患者对前途悲观失望,情绪低落,悲伤沮丧,对生活和周围环境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康复没有信心,甚至出现自卑、自责和自罪、轻生念头;四是愤怒,患者开始有明显的心理冲突,怨天尤人,不耐烦、不合作,易发脾气,反复无常,甚至会报复心理;五是抗独立,患者过分依赖别人,让人帮助和照料,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照顾自己是天经地义的,缺乏自主自强精神和信念,向周围人提出各种无限制的要求,不愿意通过康复治疗来达到个人生活自理或减少对别人的依赖;六是适应,患者逐渐承认现实,开始接受各种治疗,开始考虑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尽最大可能康复,解决以后的生活问题。
1.2.2 心理护理的方法。脑中风恢复期心理护理是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环节,对疾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当脑中风患者意识到自己已经瘫痪在床,大部分病人就会出现心理不能适应的情况。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是保证康复的基础。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脑血管患者疾病起病急,病人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残废人,再加生理上的痛苦以及漫长的康复过程,其心理创伤远大于机体创伤,易致患者产生痛苦、失望,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应用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从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疾病。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有抑郁心理,我们要细致观察,尽快解除患者抑郁,并防止患者自杀。同时了解每个病人的个性特点也很有必要。如果外向型性格的患者,他们的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在别人的帮助下能及时宣泄出来,这样可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困扰。而内向性格的患者,往往把痛苦和想法压抑在内心深处,不善于向外宣泄,又不善于与人交往,表面上似乎平静没有什么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极度矛盾和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不了解这种患者的人格特点,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就影响了康复和治疗。鼓励家属共同参与,给患者以强有力的心理支持。我们应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可以间接地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患者不便向医护人员表达的一些信息,如家庭经济状况,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另一方面,家属的情绪,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会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家属的情感支持和疾病知识的宣教非常重要。护理脑血管疾病患者时,良好的康复效果与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
1.2.3 心理护理成功例证。患者,张某,女,51岁。因精神受刺激而突发脑出血,经治疗6小时后神智转清醒,因无法接受偏瘫和失语的事实而痛哭不止,拒绝亲友探视,担心疾病恢复不了变成废人,因此无故发脾气,并拒绝进食,又因语言不清,影响沟通而更加急躁。我们护理人员根据这一情况,首先协助好生活护理,对患者进行言语安慰,引导患者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关心体贴患者,并请了已经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最终使她的情绪稳定了下来,能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1周后病情稳定,2周后患者功能恢复初见成效,通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患者能拄拐行走,按医嘱给予办理出院,给予出院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
2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顺利完成了康复计划,身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3 小结
通过对3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到仅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康复手段是不够的,不同的心理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会有不同的影响[2]。帮助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和语言康复是护理的重要课题。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对其进行早期肢体按摩和关节功能锻炼,首先要注意训练时机的选择,切忌急于求成和拖延时机。其次在主动运动和步行训练时,要特别注意病人的急燥心理,加强安全防护。再次,还需防止病人和家属在不适当时机训练或加重训练。实施这些康复训练时,大部分患者有时会因心情急躁或家属责备等产生挫折感,而拒绝训练。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其全面恢复极为不利,对患者进行身体康复治疗的同时,注意心理康复,才能使康复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重视家属的作用,动员家属参与进来,为患者出院后康复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3
[2] 张爱萍,李会会.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护理干预[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6):102~103
[3] 黄东峰,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