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沉默,谁之过”的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首先当善用幽默的语言,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些调查证明,在学生列举的他们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幽默一直是名列前茅的。课堂上,教师若能自然挥洒幽默艺术,就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更能巧妙地化解矛盾与疑难,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轻松地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二、其次当丰富评价语言,来点燃学习激情
  纵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在学习“新课标”以后,在平等对话精神的感召下,课堂评价语言贯穿始终。虽减少了“教学无评价”的现象,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苍白空洞的课堂评价俯拾皆是。评价的语言机械单调。如:“真好”“对”“不错”“你真棒”……個个发言都是这样的评价,到底好在哪、棒在哪,学生也弄不明白。这种乏味单一的评价暴露出的是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即语言、思想苍白和文化缺失。它们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制约课堂的生成,自然也就失去了其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作用。因此,我们又怎能怪学生课堂上不积极呢?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须把丰富课堂评价语言作为一 辈子 “功课”来学习,以敏捷的思维,丰富的语言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三、当增强语言内驱力,诱发学生求知欲
  课堂语言所追求的最终效果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而建构知识。假如教师能利用自己的课堂语言满足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给学生带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的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并且形成宽松、活跃的思考、讨论的氛围、还何愁课堂沉默呢?
  不难看出这样的提问语言平淡无奇,问题严重概念化。因而激发不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怪课堂气氛压抑,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
  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语言必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与前面案例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这是因为这样的课堂语言不是“一眼望尽天涯路”,而是让学生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课堂语言具有无限内驱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思考的氛围,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听从教师的调遣去建构新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上要努力增强语言的内驱力,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让学生乐于回答问题。
  四、巧引生活语言,唤起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一再强调:“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语言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气。”因此教师如能用课堂语言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教学内容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探究,让语文与生活这一泓活水相沟通,课堂自然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点笔者在程翔、胡名道这些名师课堂上感受最多。
  五、多秀经典雅言,彰显语文魅力
  课堂上,语文教师旁征博引,顺手拈来的经典雅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于无声处滋润学生的心灵,像磁铁般牢牢吸引学生去仿效,去积累祖国美丽语言,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那课堂效率不言而喻。这样的案例在一些语文名师课堂上比比皆是。如胡明道老师在作文课故意问学生:“为什么不一句话写完,而要这个论,那个论,还用到神态?”当学生回答:“让人物更生动。”胡老师马上评价:“文似看山,不喜平。”再如夏承焘先生讲写作艺术中以乐写愁,以悲写喜这一手法时,便引用“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作生动解说。而胡裕树教授引用:“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诗来解释汉语语法中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这四种基本句式的精彩案例更让人深感语文的有趣,语文文学的无穷魅力。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课堂语言,怎能不让学生折服?
其他文献
夜晚,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一直回想着高亢嘹亮的运动员进行曲,回放着今天发生在初四十二班这群孩子身边的故事。  早晨起床就感觉头痛胃疼,身体真不争气,今天我还要到运动场督战呢。我颦眉捧心来到教室,一进教室,我班的王迪同学就对我说:“老师,我发烧,1500米跑不了了。”唉,王迪可是我班的运动健将,他不跑怎么办呢?“让勾旭替我吧!”“勾旭”,先前报名时,他可是再三推脱啊,今天他会同意吗?来到勾旭
期刊
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要用严谨的态度,执著的信念来对待它。”但是我更愿意理解为:“教育是一门艺术,应该用所有的真心和真情努力地去丰富它、表现它、创造它。”多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教师的教育行为,要转化为广大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迫切需求;了解和掌握学生一颗颗幼小心灵深处最柔弱、最渴求的东西,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表现、创造、成功的原动力。这也是我们在这一领域里最值得去研究和探索的最本质的东西。  俗话
期刊
解读思想情感是阅读诗歌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诗歌语言含蓄精炼,且跳跃性比较大,学生们在阅读时难以读懂悟透,下面介绍较易掌握的几种突破方法:  1.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具有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的功能,如《题李凝幽居》《邯郸冬至夜思家》《书愤》《春夜喜雨》《哀江头》。  2.看作者  了解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论世。  3.看题材  ①别离诗(去国、离家、别人):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的凄凉
期刊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的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学生就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
期刊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很多优秀教师在培养优等生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在转化后进生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大部分教师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群体——中等学生。  中等生的问题更具隐蔽性,因为中等生不像后进生那样冲动暴露,也不像优等生那样经常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照顾,他们的问题多藏在或压抑在心里,缺少疏导和释放,他们的需求多被轻视和忽略,难以得到尊重和满足,这就使得他们更不愿主动反映自己的现状和需求,他们在班级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内外阅读教学中,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随着网络阅读的进一步实验和发展,语文网络阅读显现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硬件设备的不充足。由于语文网络阅读的广泛应用,网络阅读几乎与教材同步,应用频率越来越高,然而,计算机教室却没有增加,这样各科教学不免出现了争抢教室现象,硬件设备的不充足将严重阻碍语文网络阅读的进
期刊
一个大雪天,我因上班的路上滑了一跤,崴了腳,但我仍然一瘸一拐的坚持到教室给同学们上课。当我走到离教室不远处,听到班里一个淘气的学生说:“哈哈,快看啊来了一个瘸子”,引得大家都向窗外看。许多学生在小声地提醒着那个学生,他们可能都认为按照平常我的脾气这一回教室里肯定要“电闪雷鸣”了。  我开始也挺生气,在教室的外面慢慢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态,微笑着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同学们说:“今天下雪路滑,老师不小心摔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乡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情。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红挂绿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这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作文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契机,
期刊
导入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时间不多,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一个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感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情境,或高唱一首歌,或竞
期刊
一、颂其诗,知其人,论其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也,是尚友也。”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应该是文学评论中最早的理论了。鲁迅先生对此也有精辟的阐释:“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本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在平时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一般不提倡对作者及写作背景做过多的介绍。但我认为诗歌教学有其特殊之处,一首小诗往往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