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暑假,我有幸随团远赴韩国,到达我校在韩结对的姊妹学校——大田新平初等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修学访问活动。从中韩小学生的日常举止表现,以及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的深入交流中,虽模糊却极其深刻地烙下了韩国小学教育的印象。并与我国的小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发现了诸多差异,孰优孰劣,但需理性分析。
1 中韩教育理念之差异
在近三年的中韩交往中,我们各自从对方学校体验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双方在教育方面的差异,由此促成双方很多互补,加快了与世界教育接轨的步伐。
1.1 两校教育现象大PK。
——新平学校不大,几道走廊连接着三幢教学楼,规模与我校相仿,也是30个教学班,教师数却比我校少了过半。除一些专业学科如英语外,其余均由一位老师包班。讲课教师可以坐在讲台前的皮转椅上对着话筒宣讲,然后就是不停地摁各种遥控器,自有媒体辅助教学,天文地理、人文科技,应有尽有。韩方孩子学跳舞,无需老师扯着喉咙喊口令,更用不着一遍遍地示范,跟着播放的录像跳即可,更令人瞠目的是,只见教师拿了一架录像机,对着表现好的孩子狂拍一气,就像我们这群访问者一般,那是多么轻松惬意的场面呀。
——欢迎式上,几百个孩子席地而坐,一堆堆交谈得极为热烈,一会儿这个上厕所,一会儿那两个吵作一团,若是国内的学生如此没有章法,估计我们早怒目而视了。整个过程也就两个学生会主席操持,一帮半大小子忙碌着,老师只是跟着我们看热闹而已。要知道这是经过韩国教育厅批文过的外事活动,大田市政府更是派专人全程跟踪报导。我想他们绝对想不到,我们国内在策划这样的一场欢迎仪式所花的人力、物力,以及付之多少时间和精力。
这一切让人不得不质疑,中国师范院校“博且专”的培养目标是否过高?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否太过苛刻?小学分科八九门之多而产生诸多知识点的重复,是否给教师和学生都增加了很多压力和负担,减负是否也可以从学科的归并做起?
1.2 操场=沙场。韩国小学教育设施先进,配备齐全,如教室铺设地热装备,即使冬天孩子们也可以赤脚上课;有专门的室内体育馆、餐厅,还有特为语言训练创设的情境区角。与之极不和谐的是,不管校内校外,抑或新建的小区,还有溪边的草地上,韩国的大小操场执拗的清一色黄土飞扬,最原生态的沙地,极少见到塑胶球场。用韩国校方的解释是,这样可以让儿童多接触地气和自然。
1.3 最可敬的家长义工。因为学校划拨经费有限,访韩一周中,所有接待费用的80%由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自发筹措;每天由不同的家长负责我们的晚餐,外出到首尔参观,所有人的中餐也是韩国的主妇们赶早自备的,真是贤惠的典范;凡有外出活动,自有不少于2名的家长轮流跟随,为我们提供周到的服务;担任翻译事务的,也有韩籍华人家长;最可爱的还数那位红衣妈妈,策划和主持欢送会,指挥合唱,跑东跑西,忙得不亦乐乎。韩国的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同学异常熟络,没有丝毫隔阂。与之相比,我们西苑所努力倡导的“爱心岗”,确实也成就了不少“家长义工”,但也只能算是家长们奉献爱心而已,远未达到韩国家长的“义务”境界。
1.4 对“幸福”与“爱”的不同诠释。
韩国孩子是幸福的,在校时间远比国内孩子少得多。早上9点才上课,中午12点左右吃饭。饭后,低年段的孩子直接回家,中、高段的也只需多上1-2节课,最迟两点钟就可离校了。之后,想学唱歌的学唱歌,想学中文的学中文,想打球的也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疯玩了。韩国家长似乎对孩子没那么多的要求,自己做主到什么地方去玩,甚至自己做主选修辅导班,比我们的孩子活得更自由、更如意。
中国孩子也是幸福的,上到小学五六年级甚至初中,每天上学放学仍由父母接送,风雨无阻。韩国的孩子几乎没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自己独自出门,虽然大部分家庭都有一位赋闲在家的全职妈妈。
韩国操场上每天可以看到不同的孩子玩不同的项目,有足球、排球、网球,更有难得一见的手球,孩子们撒欢地跑着,任汗水纵横。中国孩子只愿羡慕地看着,却不敢一试。我心想:要比体育项目,中国孩子肯定能赢得跳绳比赛,却无法做球场上的胜者,咱们中国家长总怕孩子在剧烈的户外活动中受伤,所以大多让孩子选择更为“稳妥”的体育活动,对孩子说得更多的是“不能怎样怎样”,诸多的规矩磨灭了孩子多少天性,夺去了孩子多少快乐,但似乎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仍不能避免。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看出里边的门道?
看来,尽管韩国同属汉文化圈,很多地方尤其是语言交流中还能感觉到这种影响的存在,但我们所理解的“幸福”与“爱”,大概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吧!
2 中韩小学生个性之差异
你见过小学男生每天抹摩丝,把头发一根根竖起如刺猬吗?你见过小学女生每天根据服装换不同的头饰吗?烫发、染发、穿耳洞、戴耳环,如此另类打扮的一群孩子站在面前,不用他们张嘴说话,谁都能马上知道这绝不可能是中国的小学生。原来,在韩国,校方对于学生的服饰和发型没有任何要求,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由孩子自己做主。只要家长和孩子愿意,他们可以随意打扮。差距绝不仅仅在衣着打扮上,中韩小学生的个性也有天壤之别。
2.1 韩国学生真诚大方敢表现,而中国的孩子太过拘束太“深沉”。
——韩国男生直追着结对的中国孩子,用仅学的不多的中文高呼“我爱你!”,却不料,中国的小MM们高傲地一甩头,回应一声“哼——”尽管能领会个大概,韩国男生却并不介意,仍殷勤地帮忙背包、送水,尽够地主之谊。难道,韩剧中的男主角都是如此宽宏大量,才牢牢吸引了中国数亿MM的眼球?
——他们想唱就唱,不管是在车上,还是在欢送会上,韩国孩子总是抢着拿话筒,个个唱得有板有眼。而我们的孩子,合唱拉歌还行,个别上台就扭捏作态,怯场了,经过再三鼓励,才勉强上去几个孩子,但表情明显不够自如,略显拘束。在告别会上,我提议我们的孩子深情拥抱那为之操劳多日的韩国妈妈,以表感激之情。却见某人如木头般伫立着,目无表情。我的孩子,何必这么深沉,把一切喜怒哀乐都埋在心里,稚嫩的脸上为何看不到讯息,我不相信,一周的相处,分别在即,你会没有感触?
2.2 韩国学生更有责任意识,中国的孩子则在动手能力上略胜一筹。
——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从一些小细节可见一斑:每每吃完点心,总有一男孩拿着一只纸箱挨个收集垃圾,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韩国今年的夏天特别热,不论是校长、老师,还是德高望重的学者,不时往口袋里掏着我们中国市面上已少见的手帕;在超市购物,除了我们这几个老外要了塑料袋,韩国民众均选择自带,每次结账可享受50韩元的优惠,这样的制度已实施多年;韩国的餐馆都使用不锈钢制成的碗筷,经济又环保。
——手工课上,中国孩子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7月11日早上,在上了两节英语课后,韩方安排了美术课,确切地说是手工课——制作两个橡皮泥的韩国男女,粘贴在一块木线板上,干透后就是一件不错的装饰品了。虽然语言不通,中国孩子却很快在老师的示范下动起手来,而且有模有样。而韩国学生似乎一头雾水,茫然不得要领,特别是那群球场上的好男儿,这会儿却一个劲地求助于我,呵呵。最后的成品中,中国孩子制作的朝鲜女孩明显更优雅,更端庄一些;而韩国学生的作品中,女孩居然长了浓浓的胡子,男孩身高比例明显失调,让人忍俊不禁。
以上记录的,只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或许有些偏颇,或许只是一些浮在表面的东西,但真正的实质的东西或许就潜藏在这些琐碎的记录当中。急切地展示于人前,希望大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产生更多理性的思考,产生更多灵动的思维的碰撞火花。
1 中韩教育理念之差异
在近三年的中韩交往中,我们各自从对方学校体验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双方在教育方面的差异,由此促成双方很多互补,加快了与世界教育接轨的步伐。
1.1 两校教育现象大PK。
——新平学校不大,几道走廊连接着三幢教学楼,规模与我校相仿,也是30个教学班,教师数却比我校少了过半。除一些专业学科如英语外,其余均由一位老师包班。讲课教师可以坐在讲台前的皮转椅上对着话筒宣讲,然后就是不停地摁各种遥控器,自有媒体辅助教学,天文地理、人文科技,应有尽有。韩方孩子学跳舞,无需老师扯着喉咙喊口令,更用不着一遍遍地示范,跟着播放的录像跳即可,更令人瞠目的是,只见教师拿了一架录像机,对着表现好的孩子狂拍一气,就像我们这群访问者一般,那是多么轻松惬意的场面呀。
——欢迎式上,几百个孩子席地而坐,一堆堆交谈得极为热烈,一会儿这个上厕所,一会儿那两个吵作一团,若是国内的学生如此没有章法,估计我们早怒目而视了。整个过程也就两个学生会主席操持,一帮半大小子忙碌着,老师只是跟着我们看热闹而已。要知道这是经过韩国教育厅批文过的外事活动,大田市政府更是派专人全程跟踪报导。我想他们绝对想不到,我们国内在策划这样的一场欢迎仪式所花的人力、物力,以及付之多少时间和精力。
这一切让人不得不质疑,中国师范院校“博且专”的培养目标是否过高?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否太过苛刻?小学分科八九门之多而产生诸多知识点的重复,是否给教师和学生都增加了很多压力和负担,减负是否也可以从学科的归并做起?
1.2 操场=沙场。韩国小学教育设施先进,配备齐全,如教室铺设地热装备,即使冬天孩子们也可以赤脚上课;有专门的室内体育馆、餐厅,还有特为语言训练创设的情境区角。与之极不和谐的是,不管校内校外,抑或新建的小区,还有溪边的草地上,韩国的大小操场执拗的清一色黄土飞扬,最原生态的沙地,极少见到塑胶球场。用韩国校方的解释是,这样可以让儿童多接触地气和自然。
1.3 最可敬的家长义工。因为学校划拨经费有限,访韩一周中,所有接待费用的80%由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自发筹措;每天由不同的家长负责我们的晚餐,外出到首尔参观,所有人的中餐也是韩国的主妇们赶早自备的,真是贤惠的典范;凡有外出活动,自有不少于2名的家长轮流跟随,为我们提供周到的服务;担任翻译事务的,也有韩籍华人家长;最可爱的还数那位红衣妈妈,策划和主持欢送会,指挥合唱,跑东跑西,忙得不亦乐乎。韩国的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同学异常熟络,没有丝毫隔阂。与之相比,我们西苑所努力倡导的“爱心岗”,确实也成就了不少“家长义工”,但也只能算是家长们奉献爱心而已,远未达到韩国家长的“义务”境界。
1.4 对“幸福”与“爱”的不同诠释。
韩国孩子是幸福的,在校时间远比国内孩子少得多。早上9点才上课,中午12点左右吃饭。饭后,低年段的孩子直接回家,中、高段的也只需多上1-2节课,最迟两点钟就可离校了。之后,想学唱歌的学唱歌,想学中文的学中文,想打球的也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疯玩了。韩国家长似乎对孩子没那么多的要求,自己做主到什么地方去玩,甚至自己做主选修辅导班,比我们的孩子活得更自由、更如意。
中国孩子也是幸福的,上到小学五六年级甚至初中,每天上学放学仍由父母接送,风雨无阻。韩国的孩子几乎没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自己独自出门,虽然大部分家庭都有一位赋闲在家的全职妈妈。
韩国操场上每天可以看到不同的孩子玩不同的项目,有足球、排球、网球,更有难得一见的手球,孩子们撒欢地跑着,任汗水纵横。中国孩子只愿羡慕地看着,却不敢一试。我心想:要比体育项目,中国孩子肯定能赢得跳绳比赛,却无法做球场上的胜者,咱们中国家长总怕孩子在剧烈的户外活动中受伤,所以大多让孩子选择更为“稳妥”的体育活动,对孩子说得更多的是“不能怎样怎样”,诸多的规矩磨灭了孩子多少天性,夺去了孩子多少快乐,但似乎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仍不能避免。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看出里边的门道?
看来,尽管韩国同属汉文化圈,很多地方尤其是语言交流中还能感觉到这种影响的存在,但我们所理解的“幸福”与“爱”,大概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吧!
2 中韩小学生个性之差异
你见过小学男生每天抹摩丝,把头发一根根竖起如刺猬吗?你见过小学女生每天根据服装换不同的头饰吗?烫发、染发、穿耳洞、戴耳环,如此另类打扮的一群孩子站在面前,不用他们张嘴说话,谁都能马上知道这绝不可能是中国的小学生。原来,在韩国,校方对于学生的服饰和发型没有任何要求,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由孩子自己做主。只要家长和孩子愿意,他们可以随意打扮。差距绝不仅仅在衣着打扮上,中韩小学生的个性也有天壤之别。
2.1 韩国学生真诚大方敢表现,而中国的孩子太过拘束太“深沉”。
——韩国男生直追着结对的中国孩子,用仅学的不多的中文高呼“我爱你!”,却不料,中国的小MM们高傲地一甩头,回应一声“哼——”尽管能领会个大概,韩国男生却并不介意,仍殷勤地帮忙背包、送水,尽够地主之谊。难道,韩剧中的男主角都是如此宽宏大量,才牢牢吸引了中国数亿MM的眼球?
——他们想唱就唱,不管是在车上,还是在欢送会上,韩国孩子总是抢着拿话筒,个个唱得有板有眼。而我们的孩子,合唱拉歌还行,个别上台就扭捏作态,怯场了,经过再三鼓励,才勉强上去几个孩子,但表情明显不够自如,略显拘束。在告别会上,我提议我们的孩子深情拥抱那为之操劳多日的韩国妈妈,以表感激之情。却见某人如木头般伫立着,目无表情。我的孩子,何必这么深沉,把一切喜怒哀乐都埋在心里,稚嫩的脸上为何看不到讯息,我不相信,一周的相处,分别在即,你会没有感触?
2.2 韩国学生更有责任意识,中国的孩子则在动手能力上略胜一筹。
——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从一些小细节可见一斑:每每吃完点心,总有一男孩拿着一只纸箱挨个收集垃圾,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韩国今年的夏天特别热,不论是校长、老师,还是德高望重的学者,不时往口袋里掏着我们中国市面上已少见的手帕;在超市购物,除了我们这几个老外要了塑料袋,韩国民众均选择自带,每次结账可享受50韩元的优惠,这样的制度已实施多年;韩国的餐馆都使用不锈钢制成的碗筷,经济又环保。
——手工课上,中国孩子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7月11日早上,在上了两节英语课后,韩方安排了美术课,确切地说是手工课——制作两个橡皮泥的韩国男女,粘贴在一块木线板上,干透后就是一件不错的装饰品了。虽然语言不通,中国孩子却很快在老师的示范下动起手来,而且有模有样。而韩国学生似乎一头雾水,茫然不得要领,特别是那群球场上的好男儿,这会儿却一个劲地求助于我,呵呵。最后的成品中,中国孩子制作的朝鲜女孩明显更优雅,更端庄一些;而韩国学生的作品中,女孩居然长了浓浓的胡子,男孩身高比例明显失调,让人忍俊不禁。
以上记录的,只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或许有些偏颇,或许只是一些浮在表面的东西,但真正的实质的东西或许就潜藏在这些琐碎的记录当中。急切地展示于人前,希望大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产生更多理性的思考,产生更多灵动的思维的碰撞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