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7岁的瑞士探险家让·菲利普·巴特,从北美洲最北角的阿拉斯加的普拉德霍湾以一种斜卧的骑行姿势,开始了他的“美洲穿越之旅”,119天后到达了南美洲最南端阿根廷的乌斯怀亚,这种躺着的自行车在顺风时候的速度达114千米/时!然而这种高速的自行工具却一直徘徊在竞技赛场以外……
以驾驶F1的姿势穿越美洲
“穿越美洲”在历史上本不是什么新奇事,每年翻开报纸,也能看到不少五花八门的“穿越”,只是这次让·菲利普·巴特的穿越方式却让看官们看得目瞪口呆。
载着他穿过14个国家,5个时区,超过 25000公里路程的,是一辆外壳精心设计的全包覆导流式的斜躺式自行车。这辆车子的前轮小,后轮大,脚踏的轮盘前移至把手的前上方,横轴足足有半个人的长度,座椅与脚蹬最高位近于同一水平位置,人坐上去以后,很自然形成一个斜坐后倚,双腿前伸的骑行姿势。
这种变异的自行车,其实是自行车的一个大类,欧洲的斜躺式自行车爱好者更喜欢把它们叫做“bents”,直取“benz”(奔驰)的谐音。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叫它‘斜躺式自行车’(Recumbents)的原因,它是陆地上最快的人力前行动能装置。”让·菲利普·巴特说。
美国爱达荷州一对双胞胎兄弟去年6月开始骑着公路自行车从阿拉斯加的普拉德霍湾出发,沿着让·菲利普·巴特的路线,朝南美洲最南端进发,而预计时间是两年半。
119天PK 902天。斜躺式自行车比普通的公路自行车,速度不是快了一点点!
在回忆这段“极速”旅程时,让·菲利普·巴特心有余悸:“我在巴塔哥尼亚和火地岛的时候,顺风时速度可达114千米/时,而逆风时速度降到7-8千米/时。”后来更是有一股极强的侧风从左边吹过来,他猛地滑到了右边,“我不得不用很大的力把它偏过来,前轮和身体摩擦了三次,第三次我使劲踩闸才把它停下来。”
提到斜躺车如此高速的原因,巴特解释道:“因为人是斜躺在车上的,整个背部都倚在车坐垫上,全身的力量很容易就集中在腿上释放出来。另一方面,骑乘时重心低,车架也低,相对地减少风阻,且双脚往前踩踏的速度比一般单车往下踩踏快,整体升级之下,骑乘速度就连带提升,乍看之下,还颇有驾驶F1赛车的姿势!”在穿越美洲的时候,让·菲利普·巴特的自行车平均速度高达200公里/天。
环法赛上的“白马非马”论
斜躺式自行车并不是近几年才诞生的新鲜事物,它的“速度”早在19世纪末已经获得了国际赛车联盟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 (UCI)的认同。在上世纪30年代,卧式自行车的祖先“Velocar”一度被用来充当自行车赛事的引导车和监察车。然而,翻查现今全世界绝大部分的大型体育赛事记录,都没有“斜躺式自行车”这个独立的竞技项目,甚至连环法这样的赛事,也拒绝躺车的“集体进场”。
1930年,法国人查尔斯·莫切特(Charles Mochet)把他自己设计的成人双座四轮车“Velocar”改装成为两辆二轮的斜躺车,并且找来了专业车手弗兰西斯·弗雷(Francis Faure),让他骑上新设计的二轮斜躺车参加比赛。
在赛事一开始的时候, 其他的车手嘲笑他说:“Faure,你一定是累了想在那个玩艺上睡个觉,你为什么不坐直起来,像个男人一样踩踏板呢?”
但是当弗雷把他的尴尬和怒气全发泄在踏板上,把他们远远地抛在后面时,他们全都笑不出来了,他们连追都追不上那台可笑的自行车。于是弗兰西斯·弗雷以其优异的气动优势,在欧洲一个一个地击败一级的赛车手。
弗雷这种所向披靡的情况,在1934 年 2月3日 第 58 届 UCI 的委员会上被热烈讨论,大家都在质疑斜躺车以及弗雷胜利纪录的合法性。
最后UCI委员们一致同意对“自行车是什么”进行重新定义,他们投票否定了弗雷的冠军纪录。紧接着竞赛型自行车的定义,,也以 58 对 46 票重新制定出来。于是在历史性的那一刻, UCI 禁止躺车比赛的规定也开始生效:
1、踏板轴 (bottom bracket) 必须离地 24 到 30 厘米;
2、座椅 (saddle) 的最前方只能在踏板轴后方 12 厘米处;
3、踏板轴到前轮轴的距离必须介于 58 到 75 厘米之间.
根据这些规定,尽管斜躺车也有两个轮子、链条、把手和座椅以及人力推进,但它根本就不是自行车。这个自行车界的“白马非马”论在 1934 年的4月1日生效。
而UCI的说法则是“自行车竞赛比的是人力而非机械,如果太过强调机械性能,比起来就没意思了”。有人练得要死,却输给一个靠器材取胜的人,并不公平。所以环法赛百年来,脚踏车的基本结构和骑乘方式,其实并没有太大幅度的变化。
Velocar开创21世纪新交通时代
如今,“Velocar”仍然活跃。在德国,人们仍然可以租借得到这种老式的人力车,在大街上骑行,这种出行方式赢尽了绿色环保人士的支持拥护。
租车行的老板还声称,他正在寻找制造商,因为30年以后,这些车的一部分将无法修理。他认为现在已很少有制造商能达到“Velocar”的质量水平。因此他决定,还是由他来尽可能地维护这些最古老的“Velocar”。
当年查尔斯·莫切特和弗兰西斯·弗雷等人向世人证明了卧式自行车的成就,同时IHPVA和其它的协会仍在致力于所有人力车的比赛和推广,无论这些人力车是躺式的还是其它什么式的。但是 UCI的禁止令则表明,少数几个目光短浅的人的错误决定就可以导致一项体育运动命运改变。他们的决定使得更为安全、更符合动力学原理的躺式自行车运动延迟开展了50年,躺式自行车的再一次兴起,表明人们愿意修复这一缺憾。既然不用沾染比赛场上的“尔虞我诈”、“功名利禄”,那么就让卧式自行车的存在,变得更加具有人文意义。
2007年,距离意大利人Scorpione Borghese首次以汽车横渡欧亚大陆的日子刚好100年的时候,台湾青年吴懿婷与纽西兰的Dr. Olly Powell共同发起“B2P (北京–巴黎)的无车探险北京到巴黎无车探险”活动,要以全程不使用机动车辆的方式征服欧亚大陆,呼吁大众对于汽车的依赖进行反省,提倡无车、环保的运输方式。
这种强调绿色环保的长途“穿越”行为,少不了出现卧式自行车的身影。2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队员里,就有7个选择了躺车。这次活动的卧式自行车是身为活动召集人的Olly亲手设计并打造的,分别被命名为“Toronado”和“风火轮”。
Olly说,“当年查尔斯·莫切特就是担心他儿子驾驶机动车不安全,从而发明了‘Velocar’,今天就让我们用‘Velocar’来重新找回那个更好、更安全、更有效率的交通运输时代吧!”
原来喜欢卧式自行车的人,都是更愿意善待环境的旅人。
以驾驶F1的姿势穿越美洲
“穿越美洲”在历史上本不是什么新奇事,每年翻开报纸,也能看到不少五花八门的“穿越”,只是这次让·菲利普·巴特的穿越方式却让看官们看得目瞪口呆。
载着他穿过14个国家,5个时区,超过 25000公里路程的,是一辆外壳精心设计的全包覆导流式的斜躺式自行车。这辆车子的前轮小,后轮大,脚踏的轮盘前移至把手的前上方,横轴足足有半个人的长度,座椅与脚蹬最高位近于同一水平位置,人坐上去以后,很自然形成一个斜坐后倚,双腿前伸的骑行姿势。
这种变异的自行车,其实是自行车的一个大类,欧洲的斜躺式自行车爱好者更喜欢把它们叫做“bents”,直取“benz”(奔驰)的谐音。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叫它‘斜躺式自行车’(Recumbents)的原因,它是陆地上最快的人力前行动能装置。”让·菲利普·巴特说。
美国爱达荷州一对双胞胎兄弟去年6月开始骑着公路自行车从阿拉斯加的普拉德霍湾出发,沿着让·菲利普·巴特的路线,朝南美洲最南端进发,而预计时间是两年半。
119天PK 902天。斜躺式自行车比普通的公路自行车,速度不是快了一点点!
在回忆这段“极速”旅程时,让·菲利普·巴特心有余悸:“我在巴塔哥尼亚和火地岛的时候,顺风时速度可达114千米/时,而逆风时速度降到7-8千米/时。”后来更是有一股极强的侧风从左边吹过来,他猛地滑到了右边,“我不得不用很大的力把它偏过来,前轮和身体摩擦了三次,第三次我使劲踩闸才把它停下来。”
提到斜躺车如此高速的原因,巴特解释道:“因为人是斜躺在车上的,整个背部都倚在车坐垫上,全身的力量很容易就集中在腿上释放出来。另一方面,骑乘时重心低,车架也低,相对地减少风阻,且双脚往前踩踏的速度比一般单车往下踩踏快,整体升级之下,骑乘速度就连带提升,乍看之下,还颇有驾驶F1赛车的姿势!”在穿越美洲的时候,让·菲利普·巴特的自行车平均速度高达200公里/天。
环法赛上的“白马非马”论
斜躺式自行车并不是近几年才诞生的新鲜事物,它的“速度”早在19世纪末已经获得了国际赛车联盟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 (UCI)的认同。在上世纪30年代,卧式自行车的祖先“Velocar”一度被用来充当自行车赛事的引导车和监察车。然而,翻查现今全世界绝大部分的大型体育赛事记录,都没有“斜躺式自行车”这个独立的竞技项目,甚至连环法这样的赛事,也拒绝躺车的“集体进场”。
1930年,法国人查尔斯·莫切特(Charles Mochet)把他自己设计的成人双座四轮车“Velocar”改装成为两辆二轮的斜躺车,并且找来了专业车手弗兰西斯·弗雷(Francis Faure),让他骑上新设计的二轮斜躺车参加比赛。
在赛事一开始的时候, 其他的车手嘲笑他说:“Faure,你一定是累了想在那个玩艺上睡个觉,你为什么不坐直起来,像个男人一样踩踏板呢?”
但是当弗雷把他的尴尬和怒气全发泄在踏板上,把他们远远地抛在后面时,他们全都笑不出来了,他们连追都追不上那台可笑的自行车。于是弗兰西斯·弗雷以其优异的气动优势,在欧洲一个一个地击败一级的赛车手。
弗雷这种所向披靡的情况,在1934 年 2月3日 第 58 届 UCI 的委员会上被热烈讨论,大家都在质疑斜躺车以及弗雷胜利纪录的合法性。
最后UCI委员们一致同意对“自行车是什么”进行重新定义,他们投票否定了弗雷的冠军纪录。紧接着竞赛型自行车的定义,,也以 58 对 46 票重新制定出来。于是在历史性的那一刻, UCI 禁止躺车比赛的规定也开始生效:
1、踏板轴 (bottom bracket) 必须离地 24 到 30 厘米;
2、座椅 (saddle) 的最前方只能在踏板轴后方 12 厘米处;
3、踏板轴到前轮轴的距离必须介于 58 到 75 厘米之间.
根据这些规定,尽管斜躺车也有两个轮子、链条、把手和座椅以及人力推进,但它根本就不是自行车。这个自行车界的“白马非马”论在 1934 年的4月1日生效。
而UCI的说法则是“自行车竞赛比的是人力而非机械,如果太过强调机械性能,比起来就没意思了”。有人练得要死,却输给一个靠器材取胜的人,并不公平。所以环法赛百年来,脚踏车的基本结构和骑乘方式,其实并没有太大幅度的变化。
Velocar开创21世纪新交通时代
如今,“Velocar”仍然活跃。在德国,人们仍然可以租借得到这种老式的人力车,在大街上骑行,这种出行方式赢尽了绿色环保人士的支持拥护。
租车行的老板还声称,他正在寻找制造商,因为30年以后,这些车的一部分将无法修理。他认为现在已很少有制造商能达到“Velocar”的质量水平。因此他决定,还是由他来尽可能地维护这些最古老的“Velocar”。
当年查尔斯·莫切特和弗兰西斯·弗雷等人向世人证明了卧式自行车的成就,同时IHPVA和其它的协会仍在致力于所有人力车的比赛和推广,无论这些人力车是躺式的还是其它什么式的。但是 UCI的禁止令则表明,少数几个目光短浅的人的错误决定就可以导致一项体育运动命运改变。他们的决定使得更为安全、更符合动力学原理的躺式自行车运动延迟开展了50年,躺式自行车的再一次兴起,表明人们愿意修复这一缺憾。既然不用沾染比赛场上的“尔虞我诈”、“功名利禄”,那么就让卧式自行车的存在,变得更加具有人文意义。
2007年,距离意大利人Scorpione Borghese首次以汽车横渡欧亚大陆的日子刚好100年的时候,台湾青年吴懿婷与纽西兰的Dr. Olly Powell共同发起“B2P (北京–巴黎)的无车探险北京到巴黎无车探险”活动,要以全程不使用机动车辆的方式征服欧亚大陆,呼吁大众对于汽车的依赖进行反省,提倡无车、环保的运输方式。
这种强调绿色环保的长途“穿越”行为,少不了出现卧式自行车的身影。2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队员里,就有7个选择了躺车。这次活动的卧式自行车是身为活动召集人的Olly亲手设计并打造的,分别被命名为“Toronado”和“风火轮”。
Olly说,“当年查尔斯·莫切特就是担心他儿子驾驶机动车不安全,从而发明了‘Velocar’,今天就让我们用‘Velocar’来重新找回那个更好、更安全、更有效率的交通运输时代吧!”
原来喜欢卧式自行车的人,都是更愿意善待环境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