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体情明意”策略举隅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Woolf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有情。是的,每一首古诗,都有它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作者透过语言文字传达出来的思想主旨。阅读古诗,就是要透过那些唯美的诗句,走进诗词所建构的瑰丽世界,感受诗词气象万千的意境,去寻找诗词的灵魂,跨越时空,与作者来一场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
  品悟探索诗词的情志,笔者尝试用以下五種方式,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一、只在此山中——咬文嚼字,会情会意
  诗词有情,但需用心体会,这种探究,不妨从字里行间去追寻,从诗词本身、诗词的文字中去感悟。
  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是历史上极为著名的送别诗,自古以来脍炙人口,为人们所熟知。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表面上是在写景,其实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句诗虽然描写的是一幅明媚的春景,但却不仅仅是写景,只要用心揣摩字词,就能从中体会到含而未露的送别之情。如柳条,在古代是有特殊含义的,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所以“柳色新”其实就暗含着诗人不舍的送别之情,潜藏着友人之间深深的柳丝般长的情意。咀嚼一下“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为什么诗人与元二会同在客舍呢,其实,正是表明了诗人与元二之间的深厚情感,他是从长安一直送到了渭城这里,所以,前一个晚上住在客舍里,“客舍”一词,正表明了二者之间深厚真挚的友情。所以,仔细品读,无论是“渭城”,还是“朝雨”,或是“客舍”,或是“柳色新”,这些景语其实都表达着一种深厚的、非一般的友情。
  一字一词总关情,一词一字耐寻味,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读诗词的过程中学会对文本中的字、词、句细细品味,慢慢揣摩,这样才能体会藏在诗词深处的不一样的情感,才能触摸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哪得清如许——探寻背景,源来源去
  阅读诗词的创作背景,阅读诗人的人生经历,有助于对诗词的感悟。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读诗词的过程中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这能帮助学生解读出诗词中更深层的含义,准确地把握诗词的灵魂。
  以苏轼的《蝶恋花》为例。“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首《蝶恋花》中的“天涯何处无芳草”广为人知,在许多读者的印象中,这好像是东坡先生在表达一种乐观豁达之情。但如果教师先讲解当时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东坡先生的经历,知道当时他被贬谪惠州,曾让朝云唱此词,但朝云唱至“枝上柳绵吹又少”,哽咽不能续,也许就会想得更多。教师再用屈原《离骚》中的“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讲明“无芳草”的出处,学生也许就能感受到东坡先生表达的可能是一种无奈、伤感,感受到他尽管遭遇不公、遭受贬谪,但内心深处依然对君国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这种诗词深处的情感,作者深藏的灵魂,如果不了解诗词的背景,不了解作者的人生,又怎能读得出其中的真意?
  三、高低各不同——链接生活,殊途同归
  读诗词,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结合当下去感悟。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诗也是如此。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这些感受与理解是和读者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读诗词,有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由徜徉、自由想象。
  例如,在教学郑板桥的《竹石》一诗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说说你们有过的战胜困难的例子……”之后,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自己在泳池里怎么屡练屡呛,却又持之以恒最终学会游泳;有的说自己遇到的数学难题,怎么百思方解;有的说自己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成功制作出一件科技作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是学生对这句诗的独特体验,诗在这里,不是郑板桥的,而是化成了学生自己面对的“东西南北风”,他们的“东西南北风”当然与郑板桥遇到的各种风是不一样的,但是那种心理体验,却可能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理解诗词的情感,是极有帮助的,也是极有意义的。
  殊途同归一词,能够准确的诠释不同经历、类似经历却可以同样感受诗词灵魂、诗词真意这种品诗之法。人是不同的,经历是不同的,高低各不同,但悲伤、幸福却可以是一样的。
  四、看诗尽如画——感受画面,画中有情
  从诗词描写的情境画面去感悟,东坡先生说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不只是王维的诗,许多诗词都是有画的,“观赏”这些画面,何尝不是一种读诗之法。
  例如,在《望洞庭》一诗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走进诗词的“三重美”——两个“画面”,一样“情”,走进诗词的三重境,去感悟诗词之美。首先是第一个画面: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山水翠,这是诗词的第一重美,景美。诗词的第二个画面是思美,也就是想象美,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都是作者的想象之美。眼前铜镜漾漾,青螺隐隐,这两个比拟,可谓是想象奇特,超乎一般,有形状、有色彩,道尽洞庭之美,非常有画面感,不见洞庭,却如身在洞庭、月下徜徉。诗歌的前两重美其实都是第三重美的铺垫,或者说,在前两个画面中就已经深深地蕴含了第三重美。为何诗人笔下的洞庭如此之美,为何诗人的想象如此奇特,不正是因为诗人对洞庭之爱之情的深沉吗?南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又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正是如此,《洞庭湖》一诗中的三重美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读诗,既应读出这三重意,也应知三重美的核心集于一身——皆在于情。
  读诗读词,也是一种赏山赏水,观画观情。
  五、寻他千百度——走进意象,触摸灵魂
  从诗词的意象中可以感悟到诗心词心。品悟诗词意象,往往是领悟诗词情感的有效方式。有些诗词,潜藏在诗句里的意象,如果没有用心去揣摩体会,就很难真正领悟其灵魂核心,触摸不到诗的深处。
  例如,王昌龄的唐诗七绝压卷之作《出塞》,前两句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的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一下子就把读者拉进了一个浩瀚宏大的意象之中,意象兼具时间与空间的宏阔,秦与汉是时间的跨度,明月与关是空间的跨度,苍茫纵深的时空之感扑面而来,再加上“万里长征”,更显时空的阔大,从而映衬出飞将之重要,尽显飞将之风采,对英雄的讴歌,正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表达得淋漓尽致,豪情壮志跃然心头。
  所以,理解诗词的意象,对把握诗词的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意象,更诗情。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教师在教授学生读诗读词时,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的理解上,而应追寻诗词的原质,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虽时空不同,却能让学生与诗人在灵魂上达到共鸣,这种共鸣能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精美绝伦,感受到诗词无与伦比的魅力。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以“赏用”为导向的古诗文诵读与研究》(课题编号FJJKXB16-365)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知识讲解、技能训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为其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就如何基于微课,开展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进行探析,以便促进学生數学思维的不断生长。  一、微课与数学逻辑思维的关系  1.借助微课演绎逻辑思维。数学逻辑思维较为抽象,而小学生思维较为直接具体,如果直接讲解,他们很难感兴趣。但是通过微课,却能将小学数学中一
期刊
体操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这项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校的健身器材要求较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达到加强全民健身的效果,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及时调整教学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提高体操教学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发展全民健身活动。  一、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习效果  1.抓住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为发展全民健身,
期刊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E学习”模式属于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引起了现代教学方式的大变革。在我国的课堂教学当中,已经实现了由课堂板书教学到多媒体教学的转变。“E学习”,即网络化学习,也被称之为数字化学习,是指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学习手段。它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环境与沟通机制,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合“E学习”,可以有效扩大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简单而言就
期刊
幼儿教育是一项综合、全面的教育,特别在培养习惯方面,仅依靠幼儿园教育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还需要与幼儿的家庭有效融合,以构建更加全面、综合的幼儿教育体系,最终促其成长。因此,要大力推行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促进幼儿园、家庭间关系更加和睦,以此提升幼儿教育水平。  一、借助家长优势,组织教学活动  家园共育理念把幼儿家长从幼儿教育的被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直接转变为幼儿教育的支持者,教师可为家长制定“
期刊
合作意识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教育中下功夫。游戏不但是幼儿园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愿意投入的活动,因此,在游戏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既有潜移默化之利,又得事半功倍之效。  一、树榜样,让幼儿观摩合作  教师是幼儿的重要模仿对象之一,幼儿教师要在游戏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幼儿近距离观摩教师的合作过程,产生模仿之心,有意无意地去模仿教师的行为
期刊
微课是指教师应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其属于互联网产物,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教学形式。将微课应用在学科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善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微课作为新型的教育手段,逐渐被应用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笔者以本校为例,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展开分析。  1.微课使用次数少。尽管我国在不断推广微课,但从我校教师的实际教学来看,
期刊
幼儿时期是培养一个人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一大重要任务。版画活动有趣且具有创造性,版画教学是有效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进行版画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重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借助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充分发散思维,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一、通过范本模仿,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进行美术作品创作,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互助性,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受到了广泛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通过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应更多地从学生角度考虑,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一、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以及能力  由于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缺乏基本的自控能力,在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时,很多学生不明白应
期刊
情境、问题与活动是王蔷提出的转变教学方式的三个关键词。其中,情境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是英语学习的氛围与阵地;问题是引领英语学习的关键,是出发点与落脚点;活动则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载体。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贴近他们生活状态的情境,借助问题引领,通过一定的活动呈现,以便学生全身心参与,真正把所学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在课堂教学中,Project以语言实践活动为平台,以提高学
期刊
问题是思考之母,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推促课堂生成精彩。  一、突出问题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要突出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设置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有效唤醒他们的生活记忆,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推促他们主动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