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务数据源融合的配网全过程风险管控研究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shu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城乡配网或多或少存在着多业务链数据离散化、研判过程耗时较多、缺少横向的协调联动、管理成效不佳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新发展动能。本文通过论述配电多业务数据源异构化的现状,提出多业务信息融合管控风险的技术方案,推进智能巡检管控设备风险的技术措施,建立全流程风险管控的评价方法,提高多源信息实时管控风险的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配电网络 多业务需求 数据融合 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a)-0034-02
  随着我国现代物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配电网络日趋成熟,用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供配电品质和可靠性要求也逐步提高[1]。当下如何适应城市化、城镇化发展对高可靠性供电提出的新目标,深化满足分布式电源和用电负荷持续增长需求,保障其安全可靠供电能力,大幅度提升降耗节能的经济成效,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之一。而传统供配电网络安全管理在新发展态势下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出:近几年配网业务按各自工作领域积累了大量运行数据,但多业务链数据离散化、异构化明显,一致性方面仍不能满足风险预控需求,相关风险评估大多依赖专家经验分析,严重滞后配网风险预警全流程可量化、精准化等新要求。
  1 配电多业务数据源管控存在的问题
  (1)由于配网所需采集的数据源庞大,仍存在处理信息不全、研判过程耗时较多、不确定因素导致误差过多等问题 [2-3]。
  (2)专业垂直化管理更注重纵向的闭环管控而缺少横向的协调联动,管理成效不佳,局部缺少业务协同的支撑。
  (3)基层一线人员配置率偏低问题突出,量难以提升需要提质。
  2 多业务数据源融合防控风险的意义
  基层配电运检单位处于“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服务的前沿,面临的问题多、压力大,亟需通过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来解决现场遇到的难题。
  (1)积极探索配电智能运检新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对需求功能和运行效果进行改进和提升[4]。
  (2)依托多业务信息管控,实现设备状态在线获取、智能分析。
  (3)全面提升运检效率效益,为企业的新发展找到新动能。
  3 多业务数据源融合管控风险的应用
  3.1 融合多业务信息资源管控风险源点
  (1)整合资源剖析配网风险源点。开展配网风险全流程管控绩效分析,科学提出增值服务评价要素;结合评价要素关联分析,建立多业务数据源融合的配网风险全流程管控指标特征模型;融合营配调/PMS/配电自动化/智能巡检等管控平台,健全系统分析方法,辨识配电网络拓扑信息,实现对“全网”配电设备的风险预控。
  (2)优化基层供电质量服务评价机制。应用可视化联动营配调业务,监控现场服务行为,研判作业人员抵达现场、故障处理、预计恢复时长等抢修信息;根据现场服务和作业进度需求,合理调配人员、车辆、物力等资源,实现远程辅助处置功能,提高整体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配网风险预警信息管理。针对故障报修、服务投诉、停电信息、业扩时限等重点管控指标,梳理重(过)载、低电压、三相不平衡等配网运行异常情况,核实督查整改。
  3.2 推进智能巡检管控设备风险
  (1)智能巡检管控业务流程。按照“数据可视、信息安全、便捷高效”工作思路,从理念、制度、措施多维度集成管控业务流程,形成协同共享、全员参与的联动效应。
  (2)智能巡检优化业务流程。通过智能巡视、检测分类、推选方案、跟踪处理,智能鉴别、专家系统、业务共享等新功能应用,持续提升“多业务融合”的效率效能。
  (3)信息化辅助设备全寿命管理。结合配网的实际运行特点,通过物联网+多业务融合技术规范,对潜在威胁配网运营的因素进行研判与预控,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3.3 构建全流程科学评价方法
  (1)联动预警多业务风险源。依据安全、进度、质量等量化指标,掌握多业务风险预警、岗位支援、联合处置、协同互补等关键节点,形成联动风险预警方案,客观精确地对配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5]。
  (2)风险指标贯穿全流程。依据配网全流程风险指标,贯穿运行方式、负荷分配、状态检修、设备环境、人员调派、储备方案等业务过程。
  (3)建立风险预警信息库。按照风险预警“可控、能控、在控”工作原则,保障配网新发展特征下风险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4 多源信息融合实时管控
  (1)综合利用多源信息,尽可能在用户报修之前,分析异常(故障)设备及停电影响范围,实现对配电网故障区段的快速定位、故障设备的精准定点,提高配网故障研判的效率。
  (2)基于配电自动化、用电采集、智能辅助、智能巡检信息,结合失压、缺相、负荷突变、故障指示器、110联动信息等多信息源,优先采用IEC 61850技术标准[6],主动感知、实时响应,有效缩减故障排查时间对非故障区域客户的影响。
  (3)在深入挖掘多源数据的基础之上,实时监测汇集异常(故障)信息,以GIS背景对当前检修(抢修)进度、人员驰援、处理方案等进行实时管控,提供与现场互动的辅助研判技术支撑,多维度全景展示抢(检)修动态、资源调配、节点进度等关键环节,全面管控现场作业风险。
  3.5 强化“一张网”溯源管控
  (1)推进“一线一案”“一站一策”“一杆一档““一投訴一分析一整治”等信息化台账,闭环“巡视监测、运维监控、运营分析”作业流程,指导“一对一”专项服务。
  (2)按照故障类型、发生区段、影响范围,多发故障进行挂牌督办,严控“定责、限时、考评、销号”管理。
  (3)开展配网设备故障多样性分析,管好配电“一张网”。建立周分析、月会商、服务与督办联动管控机制,以分层治理“雷害、树害、鸟害”“多跳闸、过重载、旧线路,外破、交跨、农林”线路等为重点,对特殊时段、特殊区段、重点线路做实差异化巡视,着力解决配网“疑难杂症”。
  4 结语
  通过创新融合配网数据交互、标准化作业等可控资源,围绕配网多业务风险量化与评价目标,建立配网风险关联数据的融合与共享机制,健全风险预警评估的全流程管控方法,推进智能巡检识别新技术应用,满足多元负荷高可靠运营新需求,科学提升配网运营风险预警的处置能力。综上所述,以多业务数据源融合为目标的配网风险管控成效,已经孕育出新的增值服务价值,同时也探索了电力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孙可,那星,李欣,等.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规划智能辅助决策平台研究与应用[J].供用电,2016,33(11):31-35.
  [2] 王海云,朱洁,迟忠君,等.营配贯通电力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研究[J].供用电,2017,34(5):57-59.
  [3] 雷正新,韩蓓,聂萌,等.配电网大数据环境下的多点负荷预测算法与应用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44(23):68-78.
  [4] 季知祥,邓春宇.面向电力大数据应用的专业化分析技术研究[J].供用电,2017,34(6):32-37.
  [5] 陈敬德,盛戈皞,吴继健,等.大数据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高压电器,2018,11(1):35-43.
  [6] 任雁铭,操丰梅.IEC61850新动向和新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2):1-6.
其他文献
摘 要:供应商定价是一个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现实问题。在实际的订购、销售各个环节中,如果供应商的定价过高,可能会影响销售,如果定价过低,则减少了利润,会影响整体效益。本文基于供应商的定价对供给和销售综合影响的考虑,探讨供应商的定价和立即支付比例决策模型,以期为提高有效供给和供应商资金回收效率提供决策参考,进而使定价既有较高的利润,又能够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能赢得客户,提高立即支付比例,加快资金流转。
摘 要:近年来提出的同轴电缆法布里-珀罗干涉传感器(Coaxial cable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CCFPI)是一种新型的大应变测试元件。目前,相关学者已对该传感器的传感机理和感知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CCFPI传感器反射点处的孔径尺寸可以改变传感器的机械强度,进而影响其应变测试范围。首先阐释了CCFPI传感器的传感机理,然后从单轴拉伸实验出发,结合力学分析,对不
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市政道路工程的数量逐年增加,市政道路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城市道路建设中需要考虑到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市政道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