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追求办学特色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校长所认同,于是各地各校在办学特色上大做文章,可以说特色教育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学校过份追求表面的东西,所谓的特色缺少文化底蕴,没有扎实的根基,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忽视精神层面上的培育,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样的特色之路能否走下去,创特色是否应该更注重文化的积淀,让特色升腾为一种文化,潜入人们的心灵深处,处处散发着文化的气息,以文化来陶冶人、熏陶人、培养人、发展人。
[关键词]特色 创新 文化
创建特色学校是现代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也是学校素质教育培养现代新型人才的需要。重庆创建特色学校的经验让我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激发了我对绵阳九中创建特色学校的深度思考:一所既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没有秉承的特色文脉,周边更没有可利用的特色资源的学校。办什么样的“特色学校”?以什么来体现“学校特色”?是不是把学校突出的、个别的“强项”表现出来的就是特色?效果显著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就是特色?办学效果好,学校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具备了发展的优势就是特色?……这是一个摆在九中每一位教师面前深刻而又紧迫的问题。学校能否凸现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提升育人质量,这是决定一所学校生存与走向的关键。九中人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具有独特性、生成性、延续性,具体体现学校的办学个性;把彰显出个性的学校特色升腾为学校文化与精神,使个性特色在综合体现学校内在文化教育力量的同时自主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而创新持续发展。
1.立足校情,提炼创新办学理念,准确定位特色方向。一所好学校,既要有创新的办学理念,又须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实现有效转变:一是实现从关注少数精英(考重点高中)学生到注重全体学生的转变;二是实现从偏重学业成绩的片面发展到注重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意识、生存发展能力的转变:三是实现从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转变;四是实现从关注教育的选拔功能到重视教育的激励与发展功能的转变;五是实现从注重分数、“双基”和升学率的质量观到人的可持续发展质量观的转变,建立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更多地使用发展性评价等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理念的规划要依据当前教育的新形势、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规模、办学特点、学校的文化传统、人文环境等,结合时代的特征,本着个性化、人文化的原则科学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和办学宗旨。
绵阳九中是89年9月从涪城区石塘镇中学而改建的,是农村城市化最早的学校之一,虽然学校在城市,学校60%的生源都来自郊区和农村,仅约30%以上来自城市的中低收入居民家庭,亦可说是农村城市化之后余留下的从思想意识到行为习惯都还不够稳定的特殊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双后进生”,无疑给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造成一定难度。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学生,如果同市区直属的城市学校一样去追求重点高中的升学率,那毫无疑问是不科学既费力又干不好的。属农村初中编制的九中,学校硬件的配置,师资配备方面同完全城市学校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说,教师的平均年龄已接近43岁,教师队伍也严重老化。一方面,九中大部分教师已评上中高级职称,职业的倦怠感在许多教师心上潜滋暗长,他们大多安于现状,不读书、不研究、不反思,拿着教科书,靠着经验过日子;另一方面,功利主义正侵入了部分教师的灵魂。致使缺乏敬业精神,教育价值观发生改变。随着素质教育正向纵深推进,学校间的竞争直接是教师综合素养的竞争,教师强则学校强,只有关注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成长才能真正激活九中走上内涵发展、兴校强教之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摒弃了“为特色而特色”,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体需要出发,确立了“以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将“行为文化”的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力求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构建积极向上的文化校园,提升学校的形象与品味。
2.学校文化是精心策划和长期积淀的产物,切忌盲目跟风。学校文化绝不可盲目跟风,只有一以贯之,长期坚持不懈,才能结成厚实的文化底蕴,将学校特色升腾为校园文化,而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优势特点。那么,要怎样在常态下使特色发展升腾为校园文化,去影响人、教育人、陶冶人呢?
2.1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引领者,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文化积淀需要领导的引领,教师的协同。在特色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学校领导是引领学校群体追求校内每一项工作效率和对伦理价值态度取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校长是学校精神的领袖,是校园行走的符号,学校形象的代言人。校长的责任是靠自己的自觉行动引领全校师生走向“文化自觉”。作为校长,我非常重视、鼓励并发扬教师专业上的学术自治,培养教师个人学术成就感、自豪感与自信心。因此,除了做好常规工作以外,我给全体教师十条专业发展指引,希望每一位教师走向专业的成长。在充分尊重教师的基础上,让教师走上科学的、高效的而又极富个性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真正提升每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我的十条专业发展指引包括理解学生(即:富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具备丰富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力的知识)、营造环境、运用多样化教学、多元途径、测试评价、家庭参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反思以及行为的跟进,使教师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让教师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在态度上不是逃避,而是以积极的心态,敢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2.2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影响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以主人翁的精神热爱学校,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决定着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投入度和协同度。尤其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行为能力及教师的理论素养决定着学校的特色能否升腾为一种文化。因此,学校特色积淀需要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步提升。例如: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就是学校文化的底色。教师群体崇尚读书,学校表现的就是一种书香文化,如果这一群体崇尚教学研究,表现出一种学术的文化,如果这一群体崇尚打牌,喝酒,娱乐,哪就是一种低迷的消极文化。我在倡导并引领教师追求学习自我超越的同时,让每一位教师要有坚守教育良知的反思行为智慧,形成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原动力”。学校内涵发展关键要满足每一位教师在不同时期的成长需求,培养具有专业精神和教育理想的学习型、实践型、专家型的复合型教师。让老、中、青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为学校内涵发展打下扎实根基。为此,学校开展了“充电换脑”工程,利用每周教职工大会,组织教师集体观看魏书生老师《教师的职业幸福》系列讲座;利用“校长推荐”,每周我将自己读到的关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或是提高师德修养的最美的 文章推荐给教师。从思想上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激发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热情。学校还每学期为教师购一本教育专著: 《有效学习》、《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新时期如何当好班主任》、《教育力的12项修炼》等;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学校统一为每位教师每学年订2—3份学科专业刊物。培养教师读书的好习惯,学校适时组织教师读书沙龙,近年来,共组织了主题分别是“读书快乐,魅力人生”、“教师与读书”、“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信念”、“谈教师的文化素养”、“我们今天如何做教师”等。让老师们通过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收获而受到启迪,从更新教学理念上深化“自主一合作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研究丰富教育智慧,围绕办学目标,关注教师的发展,让每位教师都有“独门绝技”而爱岗敬业、乐于研究,促使教师形成教学特色,体现出学校文化的形象。
2.3 学生是学校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传承者。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求知,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我校以行为文化建设为特色,要求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在家讲孝敬,社会讲公德。学校注重养成教育,例如:开展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校团委建立了多个学生自主发展阵地,成立了丰富多彩的自主管理小队,给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让他们在学校内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种角色,学会一样本领,养成一种品质。使他们真正既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又成为生活和学习与活动的主人。班团活动自己搞,班级园地自己出,校园广播自己播……学生们在形式多样的自我服务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的能力和责任感与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的“我当社区保洁员”,“小小交通劝导员”,“法制宣传我争先”,“爱心接力”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精心打造外显文化的特色追求。学校着力从较显性的办学特色抓起,通过多种特色活动、经营各种特色项目、培养发展特色技能、形成特色氛围,在此载体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制度,规范行为,提升教师素养来改进、提炼、积淀,逐步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学校文化,因此,将学校文化全方位渗透到办学特色建设的全过程中,精心创设高雅的文化情境,开掘校园文化底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富有活力的教育环境。例如在教学楼所有走廊分别以文明礼仪篇、博学篇、励志篇、进取篇、展示篇来布置,形成浓浓的文化气息,潜入到师生内心深处。为此,学校还准备注入资金,把校园围墙打造成文化墙,文化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一种潜在教化模式,其表现特征是通过校园文化墙文化熏陶人、践行感悟人、思想感化人,潜移默化地促进教职工和学生的成长,使其成为一个充溢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展示平台,来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
4.制度是特色升腾为文化的重要保证。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和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高品质的制度文化,对师生决不仅仅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方向导航,一种目标激励,并真切地内化为师生的自身素质,而逐步形成“精神文化”。因此,九中为了让全体师生都共同参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制定了《绵阳九中教师礼仪常规细则》,组织教师观看《教师礼仪常规》系列讲座。教师礼仪的好与坏,对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我们推行教师礼仪,是从教师的工作特点和交往需要出发,在校内,就是要为教育、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社会,就是要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如使文明习惯的养成坚持贯穿于学校重心工作的始终而形成氛围。通过制定《绵阳九中文明礼仪公约》让学生懂得尊敬师长、热情待人、爱护公物、讲诚信、守秩序都是文明的表现,将文明礼貌的内容加以丰富和拓展,做到明理导行。学校还组织各班开展“争做文明九中人”、“文明守纪我能行”的主题班会、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号召同学们制作文明礼仪手抄报,在学生中开展文明习惯:如向粗鲁陋习和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孝敬带给长辈;做到行为无违纪、出言无脏话。让文明真正成为每一个九中学生的习惯。同时,在养成教育中,聘请法制副校长做《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的专题报告和案例分析,进行法制教育;组织教师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及观看《安全知识教育》影片,进行安全教育;通过严禁进网吧和配合小浮桥派出所组织人员进网吧检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媒体教育专题讲座。通过“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评比”、学习《守则》、《规范》等,举办《良好习惯伴我行》、《珍爱生命、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庆“12·9”文艺汇演》和“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同时得到良好习惯的形成。让学生在最终达至“养成”目标的手段上,学校结合实际,建立了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形成了“政教处一班主任一班干部一学生”金字塔式的多线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学生有《绵阳九中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规范》的约束,检查人员有检查制度的约束;政教处实行量化管理。还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评价、班主任评价挂钩,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和班主任老师的管理积极性。通过发挥榜样的作用,奖励优秀个人和集体,激励后进。每学期除评选“三好学生”、“阳光少年”、“优秀干部”之外,还进行了“星级小公民”评选活动,每学期每班评选出“守纪星”、“礼仪星”等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以鼓励;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橱窗展览,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红旗班”“优秀班级”评比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学校每年在全校开展评选“学习身边的楷模”、“最有成就教师”为主题的活动,使师与生都有学习的榜样。在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中,突出严、细、实、恒,保障了《绵阳九中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规范》的落实,从而提高了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学校目前的特色正处在创新发展的重要关键期,只要九中人在坚持中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元素,精心培植,它就会“由点到面”,通过时间的延伸及空间拓展丰富学校特色内涵,使学校特色建设扎根在坚实的土壤中,定会打造出辉煌的“特色学校——名牌学校”来。
[关键词]特色 创新 文化
创建特色学校是现代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也是学校素质教育培养现代新型人才的需要。重庆创建特色学校的经验让我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激发了我对绵阳九中创建特色学校的深度思考:一所既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没有秉承的特色文脉,周边更没有可利用的特色资源的学校。办什么样的“特色学校”?以什么来体现“学校特色”?是不是把学校突出的、个别的“强项”表现出来的就是特色?效果显著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就是特色?办学效果好,学校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具备了发展的优势就是特色?……这是一个摆在九中每一位教师面前深刻而又紧迫的问题。学校能否凸现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提升育人质量,这是决定一所学校生存与走向的关键。九中人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具有独特性、生成性、延续性,具体体现学校的办学个性;把彰显出个性的学校特色升腾为学校文化与精神,使个性特色在综合体现学校内在文化教育力量的同时自主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而创新持续发展。
1.立足校情,提炼创新办学理念,准确定位特色方向。一所好学校,既要有创新的办学理念,又须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实现有效转变:一是实现从关注少数精英(考重点高中)学生到注重全体学生的转变;二是实现从偏重学业成绩的片面发展到注重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意识、生存发展能力的转变:三是实现从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转变;四是实现从关注教育的选拔功能到重视教育的激励与发展功能的转变;五是实现从注重分数、“双基”和升学率的质量观到人的可持续发展质量观的转变,建立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更多地使用发展性评价等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理念的规划要依据当前教育的新形势、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规模、办学特点、学校的文化传统、人文环境等,结合时代的特征,本着个性化、人文化的原则科学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和办学宗旨。
绵阳九中是89年9月从涪城区石塘镇中学而改建的,是农村城市化最早的学校之一,虽然学校在城市,学校60%的生源都来自郊区和农村,仅约30%以上来自城市的中低收入居民家庭,亦可说是农村城市化之后余留下的从思想意识到行为习惯都还不够稳定的特殊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双后进生”,无疑给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造成一定难度。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学生,如果同市区直属的城市学校一样去追求重点高中的升学率,那毫无疑问是不科学既费力又干不好的。属农村初中编制的九中,学校硬件的配置,师资配备方面同完全城市学校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说,教师的平均年龄已接近43岁,教师队伍也严重老化。一方面,九中大部分教师已评上中高级职称,职业的倦怠感在许多教师心上潜滋暗长,他们大多安于现状,不读书、不研究、不反思,拿着教科书,靠着经验过日子;另一方面,功利主义正侵入了部分教师的灵魂。致使缺乏敬业精神,教育价值观发生改变。随着素质教育正向纵深推进,学校间的竞争直接是教师综合素养的竞争,教师强则学校强,只有关注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成长才能真正激活九中走上内涵发展、兴校强教之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摒弃了“为特色而特色”,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体需要出发,确立了“以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将“行为文化”的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力求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构建积极向上的文化校园,提升学校的形象与品味。
2.学校文化是精心策划和长期积淀的产物,切忌盲目跟风。学校文化绝不可盲目跟风,只有一以贯之,长期坚持不懈,才能结成厚实的文化底蕴,将学校特色升腾为校园文化,而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优势特点。那么,要怎样在常态下使特色发展升腾为校园文化,去影响人、教育人、陶冶人呢?
2.1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引领者,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文化积淀需要领导的引领,教师的协同。在特色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学校领导是引领学校群体追求校内每一项工作效率和对伦理价值态度取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校长是学校精神的领袖,是校园行走的符号,学校形象的代言人。校长的责任是靠自己的自觉行动引领全校师生走向“文化自觉”。作为校长,我非常重视、鼓励并发扬教师专业上的学术自治,培养教师个人学术成就感、自豪感与自信心。因此,除了做好常规工作以外,我给全体教师十条专业发展指引,希望每一位教师走向专业的成长。在充分尊重教师的基础上,让教师走上科学的、高效的而又极富个性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真正提升每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我的十条专业发展指引包括理解学生(即:富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具备丰富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力的知识)、营造环境、运用多样化教学、多元途径、测试评价、家庭参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反思以及行为的跟进,使教师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让教师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在态度上不是逃避,而是以积极的心态,敢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2.2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影响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以主人翁的精神热爱学校,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决定着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投入度和协同度。尤其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行为能力及教师的理论素养决定着学校的特色能否升腾为一种文化。因此,学校特色积淀需要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步提升。例如: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就是学校文化的底色。教师群体崇尚读书,学校表现的就是一种书香文化,如果这一群体崇尚教学研究,表现出一种学术的文化,如果这一群体崇尚打牌,喝酒,娱乐,哪就是一种低迷的消极文化。我在倡导并引领教师追求学习自我超越的同时,让每一位教师要有坚守教育良知的反思行为智慧,形成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原动力”。学校内涵发展关键要满足每一位教师在不同时期的成长需求,培养具有专业精神和教育理想的学习型、实践型、专家型的复合型教师。让老、中、青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为学校内涵发展打下扎实根基。为此,学校开展了“充电换脑”工程,利用每周教职工大会,组织教师集体观看魏书生老师《教师的职业幸福》系列讲座;利用“校长推荐”,每周我将自己读到的关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或是提高师德修养的最美的 文章推荐给教师。从思想上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激发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热情。学校还每学期为教师购一本教育专著: 《有效学习》、《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新时期如何当好班主任》、《教育力的12项修炼》等;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学校统一为每位教师每学年订2—3份学科专业刊物。培养教师读书的好习惯,学校适时组织教师读书沙龙,近年来,共组织了主题分别是“读书快乐,魅力人生”、“教师与读书”、“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信念”、“谈教师的文化素养”、“我们今天如何做教师”等。让老师们通过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收获而受到启迪,从更新教学理念上深化“自主一合作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研究丰富教育智慧,围绕办学目标,关注教师的发展,让每位教师都有“独门绝技”而爱岗敬业、乐于研究,促使教师形成教学特色,体现出学校文化的形象。
2.3 学生是学校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传承者。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求知,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我校以行为文化建设为特色,要求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在家讲孝敬,社会讲公德。学校注重养成教育,例如:开展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校团委建立了多个学生自主发展阵地,成立了丰富多彩的自主管理小队,给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让他们在学校内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种角色,学会一样本领,养成一种品质。使他们真正既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又成为生活和学习与活动的主人。班团活动自己搞,班级园地自己出,校园广播自己播……学生们在形式多样的自我服务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的能力和责任感与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的“我当社区保洁员”,“小小交通劝导员”,“法制宣传我争先”,“爱心接力”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精心打造外显文化的特色追求。学校着力从较显性的办学特色抓起,通过多种特色活动、经营各种特色项目、培养发展特色技能、形成特色氛围,在此载体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制度,规范行为,提升教师素养来改进、提炼、积淀,逐步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学校文化,因此,将学校文化全方位渗透到办学特色建设的全过程中,精心创设高雅的文化情境,开掘校园文化底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富有活力的教育环境。例如在教学楼所有走廊分别以文明礼仪篇、博学篇、励志篇、进取篇、展示篇来布置,形成浓浓的文化气息,潜入到师生内心深处。为此,学校还准备注入资金,把校园围墙打造成文化墙,文化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一种潜在教化模式,其表现特征是通过校园文化墙文化熏陶人、践行感悟人、思想感化人,潜移默化地促进教职工和学生的成长,使其成为一个充溢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展示平台,来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
4.制度是特色升腾为文化的重要保证。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和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高品质的制度文化,对师生决不仅仅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方向导航,一种目标激励,并真切地内化为师生的自身素质,而逐步形成“精神文化”。因此,九中为了让全体师生都共同参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制定了《绵阳九中教师礼仪常规细则》,组织教师观看《教师礼仪常规》系列讲座。教师礼仪的好与坏,对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我们推行教师礼仪,是从教师的工作特点和交往需要出发,在校内,就是要为教育、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社会,就是要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如使文明习惯的养成坚持贯穿于学校重心工作的始终而形成氛围。通过制定《绵阳九中文明礼仪公约》让学生懂得尊敬师长、热情待人、爱护公物、讲诚信、守秩序都是文明的表现,将文明礼貌的内容加以丰富和拓展,做到明理导行。学校还组织各班开展“争做文明九中人”、“文明守纪我能行”的主题班会、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号召同学们制作文明礼仪手抄报,在学生中开展文明习惯:如向粗鲁陋习和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孝敬带给长辈;做到行为无违纪、出言无脏话。让文明真正成为每一个九中学生的习惯。同时,在养成教育中,聘请法制副校长做《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的专题报告和案例分析,进行法制教育;组织教师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及观看《安全知识教育》影片,进行安全教育;通过严禁进网吧和配合小浮桥派出所组织人员进网吧检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媒体教育专题讲座。通过“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评比”、学习《守则》、《规范》等,举办《良好习惯伴我行》、《珍爱生命、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庆“12·9”文艺汇演》和“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同时得到良好习惯的形成。让学生在最终达至“养成”目标的手段上,学校结合实际,建立了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形成了“政教处一班主任一班干部一学生”金字塔式的多线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学生有《绵阳九中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规范》的约束,检查人员有检查制度的约束;政教处实行量化管理。还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评价、班主任评价挂钩,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和班主任老师的管理积极性。通过发挥榜样的作用,奖励优秀个人和集体,激励后进。每学期除评选“三好学生”、“阳光少年”、“优秀干部”之外,还进行了“星级小公民”评选活动,每学期每班评选出“守纪星”、“礼仪星”等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以鼓励;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橱窗展览,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红旗班”“优秀班级”评比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学校每年在全校开展评选“学习身边的楷模”、“最有成就教师”为主题的活动,使师与生都有学习的榜样。在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中,突出严、细、实、恒,保障了《绵阳九中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规范》的落实,从而提高了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学校目前的特色正处在创新发展的重要关键期,只要九中人在坚持中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元素,精心培植,它就会“由点到面”,通过时间的延伸及空间拓展丰富学校特色内涵,使学校特色建设扎根在坚实的土壤中,定会打造出辉煌的“特色学校——名牌学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