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有那么一两个小馆子,美味得日后多少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就比如初中因为走读,所以特别盼下雨,下雨了就能吃校门口的盒饭;临近高中一个小巷子里,两块钱一碗的东北热面……它们背后都有一个温柔或者个性的老板,也都像家人一样,坚守一年又一年。它们像是平淡生活里的礼物,慰藉那些年孤寂的少年心。
高中学校的地址,是一大块繁华街道后的巷子口。往左是各种物美价廉的杂货铺;往右是有着一家紧挨一家的美食小吃街,有面馆、奶茶店、平价小饭馆……
那时候,学业繁重反而练就了心无杂念的我们。好不容易熬到周末,一解放,第一时间先去小吃街,用美食宽慰着清淡的胃。再三五成群地邀着,去杂货铺慢悠悠地闲逛。
那时候,一个班里住校的占大多数。校规严格,既不允许接触外卖,也不许通读生带餐进校园。
于是,被食堂阿姨“虐待”的胃,一到周末就饱受各种美食的诱惑。
在众多平价的美食中,“一碗牛肉面”,绝对是后来者居上的典范。
因为与众不同的装饰风格,年轻登对的老板夫妻,平易近人的价格,管饱的精神,以及我们尝试新鲜的心理。
抱着试试的想法,我们踏进了“一碗牛肉面”的门口。一来二去,就成了熟客。
年轻的夫妻,将并不宽敞的门面装饰得很舒服,很是符合我们风华正茂的审美。
特殊存在的心情墙深受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干净整洁的墙壁,不会担心因为沾染油腻和灰尘而显得暗淡。
将自己想说的话,以不记名的方式大胆地展示出来,这让我们觉得新奇。无形中,又多了一份挑战的意味。
凭着一碗牛肉面,就可以换得一张便利签。很快,挨挨挤挤的各种花色就把墙壁贴得满满的。
似乎秉承着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大多数抢手的东西,一般不会源源不断补给。
“一碗牛肉面”每天都有限量的份数,秘制的汤汁和牛肉用完,就不再待客。
收拾干净的桌椅,常有学生夏天喝着冷饮,吹着空调在聊天;冬天围在炉火旁,和老板娘闲聊几句。
老板不是本地人,但说话的口音听起来区别也不是很大。那时候我们想,他们的家乡一定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和对面“避风塘”的奶茶店一样,生意爆棚的时候,总有人耐着性子,在食物车边先随意垫垫肚子 ,一有空隙就挤进去,只为那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
最后一口汤汁入肚,脸上洋溢的是心满意足。
一碗牛肉面是招牌,也是店里唯一的菜品。
可能是只精细到一种面,所以“一碗牛肉面”以秘制的配方,将周围经营多年的牛肉面馆甩了几条街。很快,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顾客,比如我和我的同学们。
人有时候会活得比较纯粹一些,也没有太多的追求。看起来无欲无求的我们,实在也有一点点不思进取的嫌疑。
正如当时按部就班的我们,一边思考着如何在人才济济的一次次考试中脱颖而出,一边却又只是盼着一到周末便去吃着养胃的美食。
说来惭愧,当初毕业,明明很舍不得,还暗自和人约好何时再回学校看看,再去吃一碗牛肉面,看看当初的字签……
结果,一别经年。
又是一个毕业季,我终于回学校故地重游了一趟。发现校门改到另一边去了,从前我们望眼欲穿的热闹的街道和人群,已然被高高的围墙阻断了。
我试着寻找“一碗牛肉面”,在相同的地址,看到的,是一家时尚的服装店。
我走进去,迎面而来的,是同样热情、年轻却陌生的老板娘。她把店面装修得很有格调,透亮的灯光打在衣物上,看起来像极了橱窗里的奢侈品。店门口两个黑色的音响,正缓缓响起当红的歌曲。
我踩着光洁发亮的白色地板,试图找到一点点熟悉的感觉,结果事与愿违。
从前的墙上,那些写满我们心情的各色纸条和便利贴早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挂列整齐的漂亮衣物。
我还去了新的校门口,在那看到了从前某些熟悉的面孔和招牌。可“一碗牛肉面”和其他的小店,不知去了哪里?
我多么渴望,能在某个街角再遇见“一碗牛肉面”。还有熟悉的老板夫妻,他们还忙着自己手边的事,偶尔和客人搭话,宛如当时。
我曾设想过的,有关于“一碗牛肉面”的那种失而复得的感觉,并没有如期而至。
“一碗牛肉面”彻底消失在了我眼前,当我有些失落地把消息发到班群时,安静许久的班级群突然又热闹了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又勾起了回忆。
没有再遇到熟悉的“一碗牛肉面”,心里不免有些遗憾。
我抱着怀念的心情,走进一家生意不错的牛肉面馆。当闻着面前的牛肉面香,就清楚地明白,那不是“一碗牛肉面”的味道!
味觉不会欺骗任何人,因为它曾深深记挂着那些和它相遇的任何美食。
四季在不停地变幻着,“一碗牛肉面”不知何时消失在旧地址,更不知何时再与我们来一场久别重逢的遇见?
我们不曾忘记,它陪我们走过了多姿多彩的高中生活,成為我们如画青春的浓墨一笔。
那段我们遇见“一碗牛肉面”时的青春,为我们定格了一段特别的记忆,从未消失,从未被遗忘。
我想,消失的“一碗牛肉面”,一定在某一个校门外又重新复活了起来,再一次温暖着不同学生时代的味蕾,沸腾着一段段令人怀念的青春,成为不少人心中美好的纪念。
编辑/围子
高中学校的地址,是一大块繁华街道后的巷子口。往左是各种物美价廉的杂货铺;往右是有着一家紧挨一家的美食小吃街,有面馆、奶茶店、平价小饭馆……
那时候,学业繁重反而练就了心无杂念的我们。好不容易熬到周末,一解放,第一时间先去小吃街,用美食宽慰着清淡的胃。再三五成群地邀着,去杂货铺慢悠悠地闲逛。
那时候,一个班里住校的占大多数。校规严格,既不允许接触外卖,也不许通读生带餐进校园。
于是,被食堂阿姨“虐待”的胃,一到周末就饱受各种美食的诱惑。
在众多平价的美食中,“一碗牛肉面”,绝对是后来者居上的典范。
因为与众不同的装饰风格,年轻登对的老板夫妻,平易近人的价格,管饱的精神,以及我们尝试新鲜的心理。
抱着试试的想法,我们踏进了“一碗牛肉面”的门口。一来二去,就成了熟客。
年轻的夫妻,将并不宽敞的门面装饰得很舒服,很是符合我们风华正茂的审美。
特殊存在的心情墙深受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干净整洁的墙壁,不会担心因为沾染油腻和灰尘而显得暗淡。
将自己想说的话,以不记名的方式大胆地展示出来,这让我们觉得新奇。无形中,又多了一份挑战的意味。
凭着一碗牛肉面,就可以换得一张便利签。很快,挨挨挤挤的各种花色就把墙壁贴得满满的。
似乎秉承着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大多数抢手的东西,一般不会源源不断补给。
“一碗牛肉面”每天都有限量的份数,秘制的汤汁和牛肉用完,就不再待客。
收拾干净的桌椅,常有学生夏天喝着冷饮,吹着空调在聊天;冬天围在炉火旁,和老板娘闲聊几句。
老板不是本地人,但说话的口音听起来区别也不是很大。那时候我们想,他们的家乡一定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和对面“避风塘”的奶茶店一样,生意爆棚的时候,总有人耐着性子,在食物车边先随意垫垫肚子 ,一有空隙就挤进去,只为那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
最后一口汤汁入肚,脸上洋溢的是心满意足。
一碗牛肉面是招牌,也是店里唯一的菜品。
可能是只精细到一种面,所以“一碗牛肉面”以秘制的配方,将周围经营多年的牛肉面馆甩了几条街。很快,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顾客,比如我和我的同学们。
人有时候会活得比较纯粹一些,也没有太多的追求。看起来无欲无求的我们,实在也有一点点不思进取的嫌疑。
正如当时按部就班的我们,一边思考着如何在人才济济的一次次考试中脱颖而出,一边却又只是盼着一到周末便去吃着养胃的美食。
说来惭愧,当初毕业,明明很舍不得,还暗自和人约好何时再回学校看看,再去吃一碗牛肉面,看看当初的字签……
结果,一别经年。
又是一个毕业季,我终于回学校故地重游了一趟。发现校门改到另一边去了,从前我们望眼欲穿的热闹的街道和人群,已然被高高的围墙阻断了。
我试着寻找“一碗牛肉面”,在相同的地址,看到的,是一家时尚的服装店。
我走进去,迎面而来的,是同样热情、年轻却陌生的老板娘。她把店面装修得很有格调,透亮的灯光打在衣物上,看起来像极了橱窗里的奢侈品。店门口两个黑色的音响,正缓缓响起当红的歌曲。
我踩着光洁发亮的白色地板,试图找到一点点熟悉的感觉,结果事与愿违。
从前的墙上,那些写满我们心情的各色纸条和便利贴早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挂列整齐的漂亮衣物。
我还去了新的校门口,在那看到了从前某些熟悉的面孔和招牌。可“一碗牛肉面”和其他的小店,不知去了哪里?
我多么渴望,能在某个街角再遇见“一碗牛肉面”。还有熟悉的老板夫妻,他们还忙着自己手边的事,偶尔和客人搭话,宛如当时。
我曾设想过的,有关于“一碗牛肉面”的那种失而复得的感觉,并没有如期而至。
“一碗牛肉面”彻底消失在了我眼前,当我有些失落地把消息发到班群时,安静许久的班级群突然又热闹了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又勾起了回忆。
没有再遇到熟悉的“一碗牛肉面”,心里不免有些遗憾。
我抱着怀念的心情,走进一家生意不错的牛肉面馆。当闻着面前的牛肉面香,就清楚地明白,那不是“一碗牛肉面”的味道!
味觉不会欺骗任何人,因为它曾深深记挂着那些和它相遇的任何美食。
四季在不停地变幻着,“一碗牛肉面”不知何时消失在旧地址,更不知何时再与我们来一场久别重逢的遇见?
我们不曾忘记,它陪我们走过了多姿多彩的高中生活,成為我们如画青春的浓墨一笔。
那段我们遇见“一碗牛肉面”时的青春,为我们定格了一段特别的记忆,从未消失,从未被遗忘。
我想,消失的“一碗牛肉面”,一定在某一个校门外又重新复活了起来,再一次温暖着不同学生时代的味蕾,沸腾着一段段令人怀念的青春,成为不少人心中美好的纪念。
编辑/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