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的音乐轶事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cent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时代人都知道他的昵称“海顿爸爸”,他鼓励过莫扎特、教过贝多芬,他的作品开了现代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先河。
  1.遭遇秀色谁能无动于衷
  1759年海顿得到第一次任命,成为维也纳的莫尔钦伯爵的音乐总监。后来他经常说起这件事:一天他坐在羽管键琴边,美丽的伯爵夫人靠近来看乐谱,围巾散开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我怔在那儿,停止了演奏,手指粘在琴键上。‘怎么了,海顿?在干吗呢?’伯爵夫人说。我十分恭敬地回答:‘尊敬的夫人,看到这样的秀色,谁能无动于衷呢?’”
  2.《告别交响曲》的由来
  在海顿主人艾斯特哈兹亲王的乐队中有很多精力充沛的年轻人,盛夏时节当亲王前去艾斯特哈齐消暑时,他们就必须撇下妻子跟随亲王。有一次亲王突然决定在艾斯特哈齐多呆几个星期,那些柔情的丈夫们感到非常沮丧,于是去找乐长海顿帮忙。
  海顿灵机一动,决定写一部交响曲。在这部交响曲中,乐器一样接着一样完成自己的任务。他还指示每个乐手在自己的部分结束后,吹灭蜡烛,夹着乐器离开现场。亲王和观众们心领神会……第二天就下令离开艾斯特哈齐。
  海顿告诉自己的传记作家格瑞辛格,这就是《告别交响曲》的由来。
  3.令人惊愕的一击
  海顿在英格兰呆了许多年后,发现英国人很喜欢他写的活泼的快板乐章,而到了慢板不管音乐多么美他们都会打瞌睡。于是海顿写了一个充满柔情蜜意的慢板,在乐章最宁静的部分,所有的乐器听起来就要结束;但是,在温柔的极弱中,定音鼓突然敲出一声巨响,让昏昏欲睡的观众吃了一惊 。这部作品后来被称作《惊愕交响曲》。
  4.24首卡农的价值
  海顿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自创的24首卡农。“我没有钱买名画,所以要挂点别人没有的东西。”有一天他的妻子抱怨,如果他猝死的话家里连安葬费都凑不出来,海顿回答:“如果这样的灾难发生,就把那些卡农拿去给出版商。我肯定它们的价值能支付一个体面的葬礼。”
  5.莫扎特一语成谶
  海顿启程去伦敦的前夜,莫扎特对他说:“爸爸(莫扎特一直这么称呼海顿),你对外面的世界没什么概念,而且你几乎不会说外语。”“噢!”海顿回答,“我的语言全世界都能听懂呢。”
  那天莫扎特一直和他的朋友海顿在一起。他们一同进餐,临别的时候莫扎特说:“也许这是我们这辈子最后一次说再见了。”两人的眼眶都红了。没想到这话竟一语成谶,第二年莫扎特便英年早逝。
  6.恭维换来的香吻
  有一则关于海顿的逸事是在他与英国女高音毕灵顿夫人用餐时发生的。房间里挂着一张歌唱家的肖像画,画中的她正在倾听一位天使的歌声。海顿说这幅画应该倒一倒:画成天使在听她唱歌。因为这巧妙的恭维,海顿得到了夫人一个香吻。
  7.总得给自己找点乐子
  海顿把自己作品《创世纪》中的“D大调咏叹调”给一位朋友看,这首曲子描写了大海的波动和悬崖从海中升起的场景。海顿开玩笑地说:“看,这些音符多像波浪呀!上上下下的!看,你还能看见山呢!在一本正经了这么久以后总得给自己找点乐子吧。”
  8.死亡假新闻
  1805年作曲家已经十分虚弱,无法动弹,这导致了关于他死亡的报道。巴黎各报也纷纷登出讣告:国立协会将唱弥撒以纪念海顿。这消息令海顿非常愉快:“哎,为什么这些博学而慷慨的人们不通知我他们的好意呢,说不定我还能在自己的葬礼仪式上打拍子呢。”
  9.有海顿在,谁也伤害不了你们
  1809年5月10日,一个法国军团朝海顿家附近的马利亚胡弗前线挺进,正当他起床更衣时,四声枪响把门窗震得直抖。他对着受惊吓的仆人们大声说:“别害怕,孩子们;有海顿在,谁也伤害不了你们!”
其他文献
“九一八”东北事变的消息激动了全国的民众,因了当局的退让,民情愈见激昂。其中最感到愤懑的,不消说是青年学生。各地学校纷纷组织抗日会,努力于宣传及抵制日货的工作。  第一中学是全市学界抗日协会的一分部,校中师生分隶于总务、纠察、宣传、调查诸科。每科之下又设若干组,分头工作,空气非常紧张。校内到处贴着惊心动魄的标语;课外运动停止了,将这时间改行军事训练;各科教师都暂抛了原有的教程,改授与抗日有关的教材
期刊
若将董家火车分解成三个词,是开车,走城,思人。  走城便要读城,读城重在看人,看人难免思人,思人的磁波又逆着车开的方向越拉越远。我的车也开了,走的第一座城是家乡牡丹江,未离开,便已思人。  董老师推崇“三商”:情商,智商还有健商。情商助人或沉默或斡旋游刃有余,智商让人显得不那么“极品呆脑”;而健商,窃以为,谋养生健体是浮物,实取情商之大乘。董老师惯以健商作刃物,攻我辈双拳之间大开的胸膛处。每每招架
期刊
“位”能这样用吗?  2007年9月3日《北京青年报》第四版有一篇评论《包养情妇只是权利腐化的“次生现象”》,对贪官包养情妇的现象剖析得鞭辟入里,非常深刻。但令人遗憾的是,文中写道:自十六大以来,中央累计查处严重腐败的省部级以上官员16位,其中九成有包养情妇的情节。” 用“位”称说贪官,实在是个瑕疵。  汉语的量词,除了有相对固定的名词组合外,有的有感情色彩,不能乱用。例如说“一尊佛像”,不能说“
期刊
“漂”而不舞  ——谈“飘”与“漂”  以下是近年来部分报刊上出现的“漂”“飘”误用的例子:  ①少年时便随家南北飘泊。(《大地》2006年第一期)  ②每次放出的香味都在室内漂荡。(《市场报》2004.02.06)  ③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4.20)  ④马桶池里盛满了水,粪便飘浮着。(《江南时报》2007.06.10)  例①的“飘泊”应改为“漂泊”;例②的
期刊
浙江这块多是丘陵的土地很是神奇,她能天人感应,触动生于斯长于斯的浙人的心灵,让心灵长出花枝,开满花朵。我甚至觉得,因为有了她,中国才精致起来。  你看看浙江的一块块土地都收获了哪些文明的果实,再看看中国文明中这些浙江元素算不算精致吧。  浙江的楠溪江触发了永嘉太守谢灵运的心灵,中国的山水诗从那里诞生了;曹娥江则吸引500多位唐代诗人去那里泛舟赋诗,把中国的山水诗锤炼成了中国古典文学阵营中一个谁也无
期刊
黑色的日子走后我演奏海顿  手上感到一阵简单的温暖  琴键愿意。轻柔的锤子在敲打  音色苍翠、活泼而宁静  音乐说世界上存在着自由  有人不给皇帝进贡  我把手插入海顿口袋  像海顿那样平静地看着世界  我升起海顿的旗帜,这意味着——  我们不屈服,但要自由  音乐是山坡上的一栋玻璃房  山坡上石头在飞,在滚  石头横穿过房屋  但每块玻璃都安然无恙
期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的感情最易实现和读者的沟通,显示出文章的美。如果抒情不注意技巧,也有可能让自己变成“祥林嫂”,惹人嫌恶。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改变单一的抒情模式,为文章锦上添花。笔者不揣浅陋,为大家介绍几种含蓄抒情的技巧。  一、以景显情,情景交融  这种抒情方式在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符合古代文人表达感情的习惯。他们往往不是把自己的感情直接表达出来,而是渗透到笔下看似平常平淡的景物中,
期刊
我的中小学是在“十七年”时代度过的,受了半年多高等教育又撞上了“文革”。那时没有早教,没有补课,没有课外辅导班,很少家庭作业,学校里教的内容都是“左的”一套。书没读什么,杂七杂八的事倒不少。什么反美游行,什么抓麻雀除“四害”,什么“反右派”“四清”,运动一个接一个。而我自己则抓过蟋蟀,爬过树,偷过南瓜,看过“不良书籍”,搞过恶作剧,也写过诗,练过书画,唱过评弹……那时从不考虑 “有用无用”“有益无
期刊
多余的“近”或“多”  “达”和“近”不能同时跟数字构成短语,同样在语用中“近”和“多”也不跟连用跟数字构成短语。但是,媒体上经常出错这样的错误,请看下例:  ① 与涉案者周旋了近半个多月,蔡方旭终于获得信任,成为卧底。(《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8.13)  ② 小石的账面资金已超过12万元,比本金翻了近4倍多。(《国际金融报 》2007.09.02)  “近+数词”和“数词+多”都能构成表
期刊
“啊,你这里有这么多的戏剧书!”胡复初两手支在桌沿,额上渗出汗滴,他刚从八十多度的阳光中跑来。  “是哥哥理出来给我的,”周锦华说,一边掠着鬓发,使顺向耳壳后面去。“哥哥听见我们要编戏剧,就说各种戏剧的体裁应该知道一点。古时的、现代的、外国的,都约略地看一下吧。其实我们编抗日的戏剧,哪里会像这几部书一样填起曲子来,即使我们能够填,也决不干的。”  先到的朱志青和周乐华各拿着一部线装书站在那里,锦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