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原材料、路基及土方、水泥石粉稳定层、混凝土路面等方面,对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控制;原材料;路基;水泥石粉稳定层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raw materials, and earth embankment, a stable layer of cement powder, concrete pavement, etc., on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municipal roads; quality control; raw materials; roadbed; stable layer of cement powder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进入了一个个高潮,旧路拓宽、新路新建也开展的红红火火。道路是一种带状建筑物,面层结构也有很多种,如混凝土:因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稳定性好、养护费用低等特点,适应了现代化重载、高速而繁密的汽车运输要求的路面。本人根据多年来从事施工技术工作的经验,就道路中的质量控制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材料销售名目繁多,对采购人员极易产生误导,一定要严把材料关。重点要做到。“两看一检”,即:看厂家资质。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有一定的技术检验、资金雄厚、社会信誉度高的生产厂家,随时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厂方的供货情况。看产品质量报告。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递交材料。
三、路基及土方质量控制
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提失稳、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时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放坡不到位,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等。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①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原有管线以及邻近建筑保护落实后,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时要严格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复测基底标高,验收基槽质量,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②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软基进行处理,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③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和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④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要控制填筑速度,不能太快。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
四、水泥石粉稳定层质量控制
水泥石粉稳定层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混合料不均匀、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压实度不足、压实时发生龟裂、不板结、表面起皮松散、平整度不符合要求。主要控制措施:①选用合适的搅拌机进行施工,保证搞拌时间不少于90s,石粉的颗粒径控制在5mm 以内。②选用员2 吨以上的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 5cm以下时,可选用12~15 吨压路机,压实厚度在15~20cm 时,应选用18~30吨三轮压路机;压实厚度超过上述时,应分层碾压时应先轻后重。③混合料在拌和碾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含水量,经常检查,含水量不足时,应及时洒水,使之达到最佳含水量时才碾压。混合料在铺摊后应在2h 内充分碾压完毕,并保证一定的碾压次数(不少于8遍),直至碾压到要求的密度为止,同时表面无明显轮迹。④两个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摊铺完成后,留5~8m 不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预留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碾压。
五、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中,通常会出现混凝土配比不符合要求、和易性不好、抗压抗折强度低、路面出现裂缝、露石露砂、蜂窝、胀缝不贯通、传力杆失效等问题。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①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以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②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因各地施工方法不一,气温影响不同,采用坍落度大小也有差异,一般为l~2.5cm,城市道路最大水灰比不应大干0.5,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③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应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要均匀、到位,砂浆层厚度控制在5mm范围内,沿模板边、按1:1的混凝土要灌实,先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捣,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④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 左右方可切割,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⑤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覆盖养护不少于14d,防止强风和曝晒。⑥按设计要求留置胀缝位置。
六、人行道施工质量控制
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没有机动车行驶,造成人为观念的轻视。经常存在的质量问题是:表面道板的松动或下陷,基层强度不够、人行道纵、横缝不顺直。
(一)道板基础一般为素砼垫层,要求按照设计配合比使用平板振动器震捣、抹平。垫层的不密实和开裂就会导致表面道板的松动或下陷。所以对路床的平整度、宽度、高程、密实度及垫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砂浆过干搅拌不均也是造成道路板空鼓、松动的原因之一,刚刚铺设的道板应用麻绳等隔离物进行临时性的封闭。水泥砂浆的搅拌则应采用机拌,保证砂浆一定的稠度,使之与道板粘结牢固,提高道板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二)道板的尺寸不规格是导致铺设的纵缝、横缝不整齐的原因,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设计铺砌方案。用方格线进行控制对道板质量不合格、尺寸不标准的杜绝使用。
(三)基层材料要求分层夯实,粒径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要求控制最佳含水量。
七、雨水口的施工质量控制
雨水口是路面地表水进入城市雨水管道的入口,路面是否积水直接影响道路雨天的畅通和安全。雨水口远离侧缘石、雨水口标高没有低于附近路面标高,雨水口井底基础不实,井壁砂浆不饱满,砖砌体有通缝等是施工中的常见通病。雨水口位置与路边线不协调,易造
成积水,并且影响进水功能。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经常校核其位置的准确性。保证雨水口边线与道路边线重合。应配合道路纵、横坡度。使雨水口的标高低于路面标高1~3cm。为防止雨水口的下陷、破损,施工时井底要求夯实、砌井位置正确、砌体砂浆饱满。井周围要分层夯实,井高每砌30cm 时其周围及时回填,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车辆碾压时不致破坏。
八、结束语
要改善市政道路的质量,施工人员要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在技术上不断提高、完善。在管理上要求自检、互检。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严格执行各道工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道路的质量,创造出更好的道路,为社会带来良好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2]JTG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许海龙,栗娜.浅谈水泥砼路面平整度的提高[J].林业科技情报,2006,(1).
[4]嚴家笈,道路建筑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5]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邓勇,男,(1966-),大专学历,建筑工程师职称,研究方向:市政路桥工程管理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控制;原材料;路基;水泥石粉稳定层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raw materials, and earth embankment, a stable layer of cement powder, concrete pavement, etc., on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municipal roads; quality control; raw materials; roadbed; stable layer of cement powder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进入了一个个高潮,旧路拓宽、新路新建也开展的红红火火。道路是一种带状建筑物,面层结构也有很多种,如混凝土:因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稳定性好、养护费用低等特点,适应了现代化重载、高速而繁密的汽车运输要求的路面。本人根据多年来从事施工技术工作的经验,就道路中的质量控制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材料销售名目繁多,对采购人员极易产生误导,一定要严把材料关。重点要做到。“两看一检”,即:看厂家资质。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有一定的技术检验、资金雄厚、社会信誉度高的生产厂家,随时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厂方的供货情况。看产品质量报告。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递交材料。
三、路基及土方质量控制
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提失稳、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时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放坡不到位,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等。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①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原有管线以及邻近建筑保护落实后,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时要严格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复测基底标高,验收基槽质量,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②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软基进行处理,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③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和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④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要控制填筑速度,不能太快。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
四、水泥石粉稳定层质量控制
水泥石粉稳定层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混合料不均匀、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压实度不足、压实时发生龟裂、不板结、表面起皮松散、平整度不符合要求。主要控制措施:①选用合适的搅拌机进行施工,保证搞拌时间不少于90s,石粉的颗粒径控制在5mm 以内。②选用员2 吨以上的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 5cm以下时,可选用12~15 吨压路机,压实厚度在15~20cm 时,应选用18~30吨三轮压路机;压实厚度超过上述时,应分层碾压时应先轻后重。③混合料在拌和碾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含水量,经常检查,含水量不足时,应及时洒水,使之达到最佳含水量时才碾压。混合料在铺摊后应在2h 内充分碾压完毕,并保证一定的碾压次数(不少于8遍),直至碾压到要求的密度为止,同时表面无明显轮迹。④两个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摊铺完成后,留5~8m 不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预留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碾压。
五、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中,通常会出现混凝土配比不符合要求、和易性不好、抗压抗折强度低、路面出现裂缝、露石露砂、蜂窝、胀缝不贯通、传力杆失效等问题。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①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以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②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因各地施工方法不一,气温影响不同,采用坍落度大小也有差异,一般为l~2.5cm,城市道路最大水灰比不应大干0.5,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③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应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要均匀、到位,砂浆层厚度控制在5mm范围内,沿模板边、按1:1的混凝土要灌实,先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捣,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④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 左右方可切割,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⑤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覆盖养护不少于14d,防止强风和曝晒。⑥按设计要求留置胀缝位置。
六、人行道施工质量控制
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没有机动车行驶,造成人为观念的轻视。经常存在的质量问题是:表面道板的松动或下陷,基层强度不够、人行道纵、横缝不顺直。
(一)道板基础一般为素砼垫层,要求按照设计配合比使用平板振动器震捣、抹平。垫层的不密实和开裂就会导致表面道板的松动或下陷。所以对路床的平整度、宽度、高程、密实度及垫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砂浆过干搅拌不均也是造成道路板空鼓、松动的原因之一,刚刚铺设的道板应用麻绳等隔离物进行临时性的封闭。水泥砂浆的搅拌则应采用机拌,保证砂浆一定的稠度,使之与道板粘结牢固,提高道板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二)道板的尺寸不规格是导致铺设的纵缝、横缝不整齐的原因,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设计铺砌方案。用方格线进行控制对道板质量不合格、尺寸不标准的杜绝使用。
(三)基层材料要求分层夯实,粒径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要求控制最佳含水量。
七、雨水口的施工质量控制
雨水口是路面地表水进入城市雨水管道的入口,路面是否积水直接影响道路雨天的畅通和安全。雨水口远离侧缘石、雨水口标高没有低于附近路面标高,雨水口井底基础不实,井壁砂浆不饱满,砖砌体有通缝等是施工中的常见通病。雨水口位置与路边线不协调,易造
成积水,并且影响进水功能。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经常校核其位置的准确性。保证雨水口边线与道路边线重合。应配合道路纵、横坡度。使雨水口的标高低于路面标高1~3cm。为防止雨水口的下陷、破损,施工时井底要求夯实、砌井位置正确、砌体砂浆饱满。井周围要分层夯实,井高每砌30cm 时其周围及时回填,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车辆碾压时不致破坏。
八、结束语
要改善市政道路的质量,施工人员要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在技术上不断提高、完善。在管理上要求自检、互检。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严格执行各道工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道路的质量,创造出更好的道路,为社会带来良好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2]JTG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许海龙,栗娜.浅谈水泥砼路面平整度的提高[J].林业科技情报,2006,(1).
[4]嚴家笈,道路建筑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5]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邓勇,男,(1966-),大专学历,建筑工程师职称,研究方向:市政路桥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