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建筑景观的设计为切入点,通过介绍现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设计理念融合的必要性,说明传统元素魅力,引经据典说明在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带来的视觉美感和心灵感受,探讨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如何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要素的完美融合,阐述了现代背景中环境艺术设计为何要加入传统的文化构思的原因。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环境 建筑的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元素 文化融合
一、 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设计理念的融合必要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人对西方社会舒适生活的追求与渴望逐步升温。西方现代社会的文化、科技、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大大冲击了本国传统文化规范,也带来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艺术“本土化”潮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工程中境外设计师中标频率的增加,拥有国际化水平的建筑设计方案逐步被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在吸引国人眼光的同时,也引发国内学者、设计师等对两种设计理念融合的探讨。
1.西方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工业化文明成果的应用。它的发展水平较完备,从装饰材料、制作工艺到设计理念上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西方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设计师注重对金属、玻璃等材料的使用,在构思里融入西方现代思想。像西方社会强调人文关怀,所以在设计时较为注重园林绿化、公共设施的配套,期待通过现代化的实际理念和制作工艺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再者,西方现代艺术主张摆脱传统的束缚,大胆采用适应现代化社会条件的融合理性主义与激进主义的观念,强调色彩的美感。以现代主义建筑为例,这类建筑以简单几何体作为构成元素,少用雕花等装饰,将建筑的实用性发挥到极致。这样的特点虽然方便了生活但极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间接造成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的脱节。
2.现代设计理念中的传统文化思想融合的必要性
哲学家认为文化精神是促使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原因,那么中国传统文化所代指的是什么。在这里我们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等理念。它倡导阴阳的调和以及万物的平衡。追求内在神韵和外在美和谐统一。从根本讲这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千年的秘诀也是傲然挺立在亚欧大陆上的资本。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开始进入由高科技主导的时代。全球一体化风潮逐步打破各个地区的独特性,科技创新、生产力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地域性的民族文化逐步被统一的现代化思想取代。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原有的社会风貌,但处在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已经不可能回到闭关锁国的时代。同时,基于传统文化建筑形式或者说设计构思延续千年而不衰亡的强大适应性。我们要相信传统文化的传承。要理性的在新与旧,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掌握好现代设计的理念,灵活地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在艺术设计中。延续它的价值,去除其中的落后思想,在打磨中让传统文化愈发光彩照人。
另外,从民族角度讲,被赋予传统文化构思的建筑无疑是对外展示我国悠久历史深厚底蕴的一种外在体现。举例来说,北京奥运会围绕中国元素进行的一系列设计让来自各国的友人耳目一新,从来自陶瓷纹路的鸟巢外观、到源自中式窗格的设计造型。奥运会中每一个融入传统历史的细节都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来自遥远文明的震撼。提升国际影响。
最后,在心态上我们要接受二者的融合。现代的艺术设计在一些方面看也是对传统的批判和革新,他们通过更严格有效的方法来满足审美要求的提升。而且现代主义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强调逻辑思维基础上的“理性”、“有序性” 。也正是这样,西方建筑看起来往往像是几个简单几何体的堆叠,在形态上往往没有东方建筑那样的神韵,然而这种融合也算是对现代艺术设计内涵和外部观瞻效果的一种提升。
二、 傳统元素的来源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环境艺术是现代技术发展和文化进步融合的缩影,是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表现的方式,要想达到现代环境艺术和自然的和谐统一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深入了解和更深层次思考。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来源与灵活运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传统风格赋予它深厚的内涵。土地的辽阔、民族、地区差异造就了自身多样的设计风格。从秦汉的深沉、隋唐的壮美, 至宋代的清婉,元的粗狂,再到明清的娟秀。从江南的小桥流水到北国的万里雪飘。自东南沿海的华丽、到大漠戈壁的壮阔再到内地草原的平阔。自然人文元素为设计者在设计运用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尽管如此,元素的使用也需要设计者通过自身的修养和深厚设计功底来把握其内在精神和实质及文化本源,我们这里用一个小例子来说明这三个层次:比如祥云图案,它的外形取自自然中的云朵;代表农耕社会祈求风调雨顺的原始愿望;后逐渐发展为祥和、顺利的代名词。所以,真正的艺术设计是需要设计师对文化的充分了解,在形的与意的基础上诠释它的文化本源,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与当代艺术巧妙的嫁接,实现构思在作品中体现。因此这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设计师需要扩大自己的视野,通过领略不同的自然文化元素魅力,找到准确鲜活的灵感源泉,学会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运用。
2.古建筑中的传统气息
中国传统的建筑以精美著称。从飞檐、屋角到多样化的屋顶,每一处都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些丰富细腻的建筑细节除了本身的装饰作用外也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譬如马头墙、宫殿中的斗拱、园林的漏窗等等。北京故宫建筑群就是最有代表性的集实用美观功能为一体的古代艺术精髓。在布局上它运用了对称结构,内部进行了前朝后寝的理性庭院构思。色彩及区域划分时充分融入阴阳五行之说,将建筑体分为内廷和外朝,屋顶使用代表国家土的黄色,又根据火生土的五行原理选择红色的宫殿柱子与之相配(图1)。花窗运用万字纹、轱辘钱等样式,从艺术形式到文化内涵渗透出古建筑中的传统文化气息。以无声的语言展示着中国古文化的魅力。 三、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更深层次上讲,现代环境设计在吸收传统元素之后拥有了灵魂;传统文化因为现代艺术获得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在当代背景下随着民众思想的解放,国人的审美与以往相比已经大大不同。传统文化的应用也依据设计师的个人理念由形的表达、境的展示到意的体现。部分现代作品通过借鉴传统元素意蕴。譬如雕花、四角飞檐典型的中式传统艺术,为现代复古建筑物的沉重感中增添一分灵动;香山饭店借鉴传统空间布局规律,借用自然山水草木的布局,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这样传统元素与现代文明的交织融合,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思维上的互动,是设计理念和思维的进步。
传统建筑设计中强调风水布局,注重整体的和谐之美。在设计中大多通过含蓄的手法表现质朴、庄重的历史感,用巧妙的布局显示设计者深厚的人文底蕴。譬如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贝聿铭吸取苏州园林构图原理,运用传统园林中的叠石寄情、花木寓意的手法,突出文人写意的特点,以画为本,诗为题材,在花草树石的堆叠上加入传统的写意构思,同时融入西方理念,将中庭等共享空间想法应用其中。在建筑材料和造型上参考民居,处理环境的异同,为树木山石让路很好地体现了设计与环境的原则。这些建筑理念的实施使得游客畅游其中如品诗亦如赏画。折射出都市环境中难得的水榭楼台,湖光山色的自然和谐之美。
所以说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的构思与应用不仅是建筑外在形态上的复古,更重要的是思想的采纳以及现代与传统文化融合(图2)。
从近现代的中国来看,陕西历史博物馆在中西方融合方面造诣值得借鉴。它在设计理念上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艺术的代表性,融合了现存最早、也最能代表西安特色的唐代建筑风格,着意突出盛唐风采,布局上借鉴古代宫廷主从有序的特点,散中有聚,恢弘大气。同时搭配草木山石等小景再现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的包容。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超以像外,得于寰中”的东方宇宙哲理,同时对建筑的思考超出形式相似的层面,上升到“道”、“法”、“自然”等哲学认知层面,形成自身独特的意境。并对直觉、通感、体悟等形成独有的意蕴将东方思维模式与现代设计理念进行融合。达到一种艺术和美的平衡。形成一部对后辈有借鉴价值的作品。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学习、欣赏价值,无论建筑设计中还是城市布局里,汇集现代艺术和本土气息设计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历史符号的运用让设计连接着老城区的古朴,现代手法的应用使得作品更具现代活力。在西安地铁的环境设计中,设计师巧妙运用护城墙这一历史建筑符号来表示西安古都的特征。再如包容了古老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中国汉中门广场,着手细节,在建筑小品上选择石灯、辟邪图案等,以此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所以说,小到一处景观、大到一座城市,艺术设计外在的每一次展示都是深刻审视华夏民族历史、继承传统文化、促进吸收作为舶来品的现代艺术设计精华,寻找现代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城市和国家才能形成具有历史内涵符合现代理念、独特且具有完整生命的。也正是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众不同的美感构成了一座有根基有脉络的城,让远在他乡的游子魂牵梦绕。
四、 现代环境设计中传统文化构思的碰撞
令人感慨的是在人为因素和现代思潮的冲刷下,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牵强附会的寻求外在的相似、对外来文化顶礼膜拜,或忽略内部联系,不分场合的使用本土元素,附庸风雅,满足市侩的猎奇心理。这些都是不科学不理智的行为。我们应该深刻的意识到文化是根植在思想深处不可磨灭的一种印记。不论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都来自千年历史的锻造。也终究造成了思想观念上的不同。所以,要想真正实现文化思想的融合是需要很长时间去磨合的。就像中国古典建筑中奢华意味着华丽的装饰、珍贵的材料。而在外国设计理念中奢华的环境不一定是金银玉石名贵珠宝堆砌,也可能是和谐的氛围视觉上的舒适。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在历史演变中产生的,经年累积已经形成固定形态,在很多深层次与现代理念上有分歧,直接表现在文化交流的不顺畅,在实际应用中自然表现为不兼容。这种不和谐导致美感的缺失。正如我们所知,文化的发扬需要不断的吸纳来自各个方向的长处。但任何文化的发扬都需要物质载体,在经济发达的当代社会,艺术设计产品作为物质精神文明的结合,这要求设计师在样式的基础上尝试将意蕴化的方式融入到艺术设计中,不必拘泥于形式具有全局观,比如假山、小路生态风貌的延续等是在艺术形式上的模拟,而盲道、弯角等设计就是儒家学派尊老爱幼的体现,如此二者融合形成的设计就颇具现代和传统文化交织的意味(图3)。同理,从装饰上说如祥云、龙纹、中国红等特色图案和色彩在现代造景艺术中的应用配合与钢铁雕塑的应用搭配也是如此。着眼小处,借鉴古建筑中的雕花、建筑镂空图案雕刻道路庭院,将浓浓的文化融入到景区要素中。达到设计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合理变换。让现代与传统完美契合,这种在细节上的处理对艺术家的细腻和敏感是一个挑战(图4)。最后伴随民族传统元素的设计思想的兴起,这种需求过快的状况会造成不同的结果:一方面,这种设计思潮会促进中国的设计师们探索自己的设计风格,逐渐摆脱西方式的设计理念,形成本民族独有的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系统。另一方面,在大的潮流下如果忽略个人能力,一味的照搬传统元素,不免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例如,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人们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提升,古镇旅游业蓬勃发展,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仿古现代建筑林立。现代气息冲淡了部分古镇原有的历史意义,变成商业化的现代作品。这极大阻碍了中国文化发展,打消民众对传统文化追根溯源的热情。造成传统文化实际意义上的丧失。
五、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互融要点
1.融合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构思的运用需要掌握如下几点:第一,避免对文化符号的形式模仿。传统艺术构思中一些元素的精美绝伦是依托于它生长的土壤。就像格桑花美丽却无法生长在江南水乡一样。任何精美的艺术形式都必须处在适合它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背景下才能熠熠生辉。同理,深厚的内涵也需要配合相得益彰的外在才得以实现。所以在使用文化元素前需要对元素背景文化进行调查研究。第二,在设计中灵活运用传统中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本源,将传统元素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提炼,吸取其中的精华,了解广大人民的需要,对比时代特征选择适合的切入點。 2.兼容并包、注重創新打造现代化的具有文化感的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艺术的不断进步是维持设计活力的根本动力。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推陈出新,在现代艺术的刺激下寻找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获得发展的活力。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时要体现出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利用现有的丰富的资源寻求创造艺术设计的新方法。第一,要注重古今融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资源,整合思路做到传统设计中难以实现的部分,比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整体设计,开幕式灵活运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光和影的使用将五千年来的历史娓娓道来。另外,今天社会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与过去相比速度明显加快,做出更适应需求的设计,要求设计者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抓住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的规律,这样才能找到与人们思维方式相互匹配的设计。第二,注重中西结合,突出中国特色。近代以来,西方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处于世界发展前列,因此对西方事物不能一概而论全盘否定。正所谓“师夷长技”,西方先进的技术理念能方便我们的生活,更好的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依然有强劲的生命力,尤其当今这个注重发掘和利用这些地域性的文化资源的社会,再现某种独特的人文艺术景观不仅利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增强地域文化和城市个性文化间的沟通。另外类似禅意、道家学说等的传承也沉淀了丰富的思想元素,为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提供理论素材。在回归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要把一个设计做得美的到位才是一件难事。当下国内部分城市某些建筑物被刻画成功利化的道具,价值取向趋于的同质化、,丧失艺术设计中的独特性,这意境在中国蔓延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现象,直接造成回归传统难的问题,这令人很无奈。从实用角度考虑,一旦设计的本能和基本属性被消解,失去实用价值的设计就如浮萍一样没有了根基。标新立异只能在一个时间段内吸引眼球,真正伟大的设计是永垂不朽的。从万里长城到北京故宫、由胡夫金字塔到古罗马斗兽场。每个作品都是时代的精华,时间除了沧桑带来的也只能是更多的赞誉。
另外在高科技发达的现代,媒体的发达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社会公众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舆论快速度的传播改变了大众的思维和审美。近年来类似最差设计榜单的出炉也不胜枚举。这也在无形中督促新时代里设计师们的自我反思,要求设计师在本土设计的艺术构思中深入思考和比较本土与现代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的艺术构思中互补共生,找到平衡点,探求“现代”与“本土”的契合,从而在设计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是按部就班的套用,从外在形式与内涵角度全面看待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构想,要学会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的存在,适度借鉴传统元素协调好现代思想与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时刻总结,推陈出新,有针对性地将民族性地域性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力求获得大众认同感归属感。这样才能处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差距。实现现代艺术环境设计在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丰收、彰显大国魅力。
参考文献:
[1]樊予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
[2]暴丽.论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
[3]陈传渝.国学视域中建筑环境的人文设计[J].科学咨询,2012.
[4]奉隆瑜.浅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J].大众文艺,2010.
[5]蔡尚亮,苗延荣.浅谈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
[6]张洽.从传统建筑美学的角度阐述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J].艺术评论,2010.
[7]许旸.当代建筑如何摆脱文化“失语”[J].文汇报,2015.
[8]王鹏.矛盾、融合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思潮[J].广西城镇建设,2011.
[9]沙振宇.传统建筑技艺在当今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环境 建筑的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元素 文化融合
一、 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设计理念的融合必要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人对西方社会舒适生活的追求与渴望逐步升温。西方现代社会的文化、科技、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大大冲击了本国传统文化规范,也带来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艺术“本土化”潮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工程中境外设计师中标频率的增加,拥有国际化水平的建筑设计方案逐步被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在吸引国人眼光的同时,也引发国内学者、设计师等对两种设计理念融合的探讨。
1.西方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工业化文明成果的应用。它的发展水平较完备,从装饰材料、制作工艺到设计理念上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西方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设计师注重对金属、玻璃等材料的使用,在构思里融入西方现代思想。像西方社会强调人文关怀,所以在设计时较为注重园林绿化、公共设施的配套,期待通过现代化的实际理念和制作工艺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再者,西方现代艺术主张摆脱传统的束缚,大胆采用适应现代化社会条件的融合理性主义与激进主义的观念,强调色彩的美感。以现代主义建筑为例,这类建筑以简单几何体作为构成元素,少用雕花等装饰,将建筑的实用性发挥到极致。这样的特点虽然方便了生活但极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间接造成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的脱节。
2.现代设计理念中的传统文化思想融合的必要性
哲学家认为文化精神是促使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原因,那么中国传统文化所代指的是什么。在这里我们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等理念。它倡导阴阳的调和以及万物的平衡。追求内在神韵和外在美和谐统一。从根本讲这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千年的秘诀也是傲然挺立在亚欧大陆上的资本。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开始进入由高科技主导的时代。全球一体化风潮逐步打破各个地区的独特性,科技创新、生产力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地域性的民族文化逐步被统一的现代化思想取代。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原有的社会风貌,但处在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已经不可能回到闭关锁国的时代。同时,基于传统文化建筑形式或者说设计构思延续千年而不衰亡的强大适应性。我们要相信传统文化的传承。要理性的在新与旧,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掌握好现代设计的理念,灵活地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在艺术设计中。延续它的价值,去除其中的落后思想,在打磨中让传统文化愈发光彩照人。
另外,从民族角度讲,被赋予传统文化构思的建筑无疑是对外展示我国悠久历史深厚底蕴的一种外在体现。举例来说,北京奥运会围绕中国元素进行的一系列设计让来自各国的友人耳目一新,从来自陶瓷纹路的鸟巢外观、到源自中式窗格的设计造型。奥运会中每一个融入传统历史的细节都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来自遥远文明的震撼。提升国际影响。
最后,在心态上我们要接受二者的融合。现代的艺术设计在一些方面看也是对传统的批判和革新,他们通过更严格有效的方法来满足审美要求的提升。而且现代主义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强调逻辑思维基础上的“理性”、“有序性” 。也正是这样,西方建筑看起来往往像是几个简单几何体的堆叠,在形态上往往没有东方建筑那样的神韵,然而这种融合也算是对现代艺术设计内涵和外部观瞻效果的一种提升。
二、 傳统元素的来源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环境艺术是现代技术发展和文化进步融合的缩影,是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表现的方式,要想达到现代环境艺术和自然的和谐统一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深入了解和更深层次思考。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来源与灵活运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传统风格赋予它深厚的内涵。土地的辽阔、民族、地区差异造就了自身多样的设计风格。从秦汉的深沉、隋唐的壮美, 至宋代的清婉,元的粗狂,再到明清的娟秀。从江南的小桥流水到北国的万里雪飘。自东南沿海的华丽、到大漠戈壁的壮阔再到内地草原的平阔。自然人文元素为设计者在设计运用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尽管如此,元素的使用也需要设计者通过自身的修养和深厚设计功底来把握其内在精神和实质及文化本源,我们这里用一个小例子来说明这三个层次:比如祥云图案,它的外形取自自然中的云朵;代表农耕社会祈求风调雨顺的原始愿望;后逐渐发展为祥和、顺利的代名词。所以,真正的艺术设计是需要设计师对文化的充分了解,在形的与意的基础上诠释它的文化本源,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与当代艺术巧妙的嫁接,实现构思在作品中体现。因此这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设计师需要扩大自己的视野,通过领略不同的自然文化元素魅力,找到准确鲜活的灵感源泉,学会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运用。
2.古建筑中的传统气息
中国传统的建筑以精美著称。从飞檐、屋角到多样化的屋顶,每一处都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些丰富细腻的建筑细节除了本身的装饰作用外也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譬如马头墙、宫殿中的斗拱、园林的漏窗等等。北京故宫建筑群就是最有代表性的集实用美观功能为一体的古代艺术精髓。在布局上它运用了对称结构,内部进行了前朝后寝的理性庭院构思。色彩及区域划分时充分融入阴阳五行之说,将建筑体分为内廷和外朝,屋顶使用代表国家土的黄色,又根据火生土的五行原理选择红色的宫殿柱子与之相配(图1)。花窗运用万字纹、轱辘钱等样式,从艺术形式到文化内涵渗透出古建筑中的传统文化气息。以无声的语言展示着中国古文化的魅力。 三、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更深层次上讲,现代环境设计在吸收传统元素之后拥有了灵魂;传统文化因为现代艺术获得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在当代背景下随着民众思想的解放,国人的审美与以往相比已经大大不同。传统文化的应用也依据设计师的个人理念由形的表达、境的展示到意的体现。部分现代作品通过借鉴传统元素意蕴。譬如雕花、四角飞檐典型的中式传统艺术,为现代复古建筑物的沉重感中增添一分灵动;香山饭店借鉴传统空间布局规律,借用自然山水草木的布局,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这样传统元素与现代文明的交织融合,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思维上的互动,是设计理念和思维的进步。
传统建筑设计中强调风水布局,注重整体的和谐之美。在设计中大多通过含蓄的手法表现质朴、庄重的历史感,用巧妙的布局显示设计者深厚的人文底蕴。譬如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贝聿铭吸取苏州园林构图原理,运用传统园林中的叠石寄情、花木寓意的手法,突出文人写意的特点,以画为本,诗为题材,在花草树石的堆叠上加入传统的写意构思,同时融入西方理念,将中庭等共享空间想法应用其中。在建筑材料和造型上参考民居,处理环境的异同,为树木山石让路很好地体现了设计与环境的原则。这些建筑理念的实施使得游客畅游其中如品诗亦如赏画。折射出都市环境中难得的水榭楼台,湖光山色的自然和谐之美。
所以说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的构思与应用不仅是建筑外在形态上的复古,更重要的是思想的采纳以及现代与传统文化融合(图2)。
从近现代的中国来看,陕西历史博物馆在中西方融合方面造诣值得借鉴。它在设计理念上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艺术的代表性,融合了现存最早、也最能代表西安特色的唐代建筑风格,着意突出盛唐风采,布局上借鉴古代宫廷主从有序的特点,散中有聚,恢弘大气。同时搭配草木山石等小景再现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的包容。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超以像外,得于寰中”的东方宇宙哲理,同时对建筑的思考超出形式相似的层面,上升到“道”、“法”、“自然”等哲学认知层面,形成自身独特的意境。并对直觉、通感、体悟等形成独有的意蕴将东方思维模式与现代设计理念进行融合。达到一种艺术和美的平衡。形成一部对后辈有借鉴价值的作品。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学习、欣赏价值,无论建筑设计中还是城市布局里,汇集现代艺术和本土气息设计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历史符号的运用让设计连接着老城区的古朴,现代手法的应用使得作品更具现代活力。在西安地铁的环境设计中,设计师巧妙运用护城墙这一历史建筑符号来表示西安古都的特征。再如包容了古老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中国汉中门广场,着手细节,在建筑小品上选择石灯、辟邪图案等,以此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所以说,小到一处景观、大到一座城市,艺术设计外在的每一次展示都是深刻审视华夏民族历史、继承传统文化、促进吸收作为舶来品的现代艺术设计精华,寻找现代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城市和国家才能形成具有历史内涵符合现代理念、独特且具有完整生命的。也正是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众不同的美感构成了一座有根基有脉络的城,让远在他乡的游子魂牵梦绕。
四、 现代环境设计中传统文化构思的碰撞
令人感慨的是在人为因素和现代思潮的冲刷下,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牵强附会的寻求外在的相似、对外来文化顶礼膜拜,或忽略内部联系,不分场合的使用本土元素,附庸风雅,满足市侩的猎奇心理。这些都是不科学不理智的行为。我们应该深刻的意识到文化是根植在思想深处不可磨灭的一种印记。不论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都来自千年历史的锻造。也终究造成了思想观念上的不同。所以,要想真正实现文化思想的融合是需要很长时间去磨合的。就像中国古典建筑中奢华意味着华丽的装饰、珍贵的材料。而在外国设计理念中奢华的环境不一定是金银玉石名贵珠宝堆砌,也可能是和谐的氛围视觉上的舒适。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在历史演变中产生的,经年累积已经形成固定形态,在很多深层次与现代理念上有分歧,直接表现在文化交流的不顺畅,在实际应用中自然表现为不兼容。这种不和谐导致美感的缺失。正如我们所知,文化的发扬需要不断的吸纳来自各个方向的长处。但任何文化的发扬都需要物质载体,在经济发达的当代社会,艺术设计产品作为物质精神文明的结合,这要求设计师在样式的基础上尝试将意蕴化的方式融入到艺术设计中,不必拘泥于形式具有全局观,比如假山、小路生态风貌的延续等是在艺术形式上的模拟,而盲道、弯角等设计就是儒家学派尊老爱幼的体现,如此二者融合形成的设计就颇具现代和传统文化交织的意味(图3)。同理,从装饰上说如祥云、龙纹、中国红等特色图案和色彩在现代造景艺术中的应用配合与钢铁雕塑的应用搭配也是如此。着眼小处,借鉴古建筑中的雕花、建筑镂空图案雕刻道路庭院,将浓浓的文化融入到景区要素中。达到设计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合理变换。让现代与传统完美契合,这种在细节上的处理对艺术家的细腻和敏感是一个挑战(图4)。最后伴随民族传统元素的设计思想的兴起,这种需求过快的状况会造成不同的结果:一方面,这种设计思潮会促进中国的设计师们探索自己的设计风格,逐渐摆脱西方式的设计理念,形成本民族独有的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系统。另一方面,在大的潮流下如果忽略个人能力,一味的照搬传统元素,不免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例如,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人们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提升,古镇旅游业蓬勃发展,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仿古现代建筑林立。现代气息冲淡了部分古镇原有的历史意义,变成商业化的现代作品。这极大阻碍了中国文化发展,打消民众对传统文化追根溯源的热情。造成传统文化实际意义上的丧失。
五、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互融要点
1.融合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构思的运用需要掌握如下几点:第一,避免对文化符号的形式模仿。传统艺术构思中一些元素的精美绝伦是依托于它生长的土壤。就像格桑花美丽却无法生长在江南水乡一样。任何精美的艺术形式都必须处在适合它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背景下才能熠熠生辉。同理,深厚的内涵也需要配合相得益彰的外在才得以实现。所以在使用文化元素前需要对元素背景文化进行调查研究。第二,在设计中灵活运用传统中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本源,将传统元素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提炼,吸取其中的精华,了解广大人民的需要,对比时代特征选择适合的切入點。 2.兼容并包、注重創新打造现代化的具有文化感的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艺术的不断进步是维持设计活力的根本动力。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推陈出新,在现代艺术的刺激下寻找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获得发展的活力。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时要体现出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利用现有的丰富的资源寻求创造艺术设计的新方法。第一,要注重古今融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资源,整合思路做到传统设计中难以实现的部分,比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整体设计,开幕式灵活运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光和影的使用将五千年来的历史娓娓道来。另外,今天社会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与过去相比速度明显加快,做出更适应需求的设计,要求设计者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抓住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的规律,这样才能找到与人们思维方式相互匹配的设计。第二,注重中西结合,突出中国特色。近代以来,西方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处于世界发展前列,因此对西方事物不能一概而论全盘否定。正所谓“师夷长技”,西方先进的技术理念能方便我们的生活,更好的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依然有强劲的生命力,尤其当今这个注重发掘和利用这些地域性的文化资源的社会,再现某种独特的人文艺术景观不仅利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增强地域文化和城市个性文化间的沟通。另外类似禅意、道家学说等的传承也沉淀了丰富的思想元素,为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提供理论素材。在回归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要把一个设计做得美的到位才是一件难事。当下国内部分城市某些建筑物被刻画成功利化的道具,价值取向趋于的同质化、,丧失艺术设计中的独特性,这意境在中国蔓延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现象,直接造成回归传统难的问题,这令人很无奈。从实用角度考虑,一旦设计的本能和基本属性被消解,失去实用价值的设计就如浮萍一样没有了根基。标新立异只能在一个时间段内吸引眼球,真正伟大的设计是永垂不朽的。从万里长城到北京故宫、由胡夫金字塔到古罗马斗兽场。每个作品都是时代的精华,时间除了沧桑带来的也只能是更多的赞誉。
另外在高科技发达的现代,媒体的发达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社会公众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舆论快速度的传播改变了大众的思维和审美。近年来类似最差设计榜单的出炉也不胜枚举。这也在无形中督促新时代里设计师们的自我反思,要求设计师在本土设计的艺术构思中深入思考和比较本土与现代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的艺术构思中互补共生,找到平衡点,探求“现代”与“本土”的契合,从而在设计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是按部就班的套用,从外在形式与内涵角度全面看待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构想,要学会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的存在,适度借鉴传统元素协调好现代思想与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时刻总结,推陈出新,有针对性地将民族性地域性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力求获得大众认同感归属感。这样才能处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差距。实现现代艺术环境设计在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丰收、彰显大国魅力。
参考文献:
[1]樊予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
[2]暴丽.论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
[3]陈传渝.国学视域中建筑环境的人文设计[J].科学咨询,2012.
[4]奉隆瑜.浅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J].大众文艺,2010.
[5]蔡尚亮,苗延荣.浅谈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
[6]张洽.从传统建筑美学的角度阐述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J].艺术评论,2010.
[7]许旸.当代建筑如何摆脱文化“失语”[J].文汇报,2015.
[8]王鹏.矛盾、融合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思潮[J].广西城镇建设,2011.
[9]沙振宇.传统建筑技艺在当今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