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调研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课堂效益。语文课堂让生命与生命心灵相约,在主动课堂,生态课堂,生活课堂中诗意栖息。
【关键词】聚焦课堂 探究问题 “四维”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2-02
语文,是中华文化深厚的积淀、酝酿、勃发。课堂,让生命与生命心灵相遇。与孩子相遇,触摸纯真;与教者相遇,碰撞激情;与作者相遇,启迪心智;与作品相遇,绚烂视野。
一、精彩纷呈:“择其善者而从之”
开学伊始,宜宾市翠屏区中学“聚焦课堂,提升课堂效益”的教研教改活动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历时一个月,听课40余节,上课老师达20人之多。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听课学习活动,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二、问题探究:“其不善者而改之 ”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其核心是如何用最小的时间成本,使学生获得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更多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是摆在所有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尽管我们每位教师都想把每一堂课准备得尽善尽美,但课后不可避免总会留下不少遗憾。
(一)主体课堂问题:表面上的热闹,师问生答,小组讨论,似乎符合《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要求,殊不知这些问题多是教师预设好的,是强加的,并非学生原生态的,从文本中主动生成的,实质还是灌输。再者,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否抓住“主问题”展开,是否精准,能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教师评语单一:在很多课堂上看到,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不置可否,或仅仅一句“好的,不错”应付。其实学生特在乎老师的评语,我们都是当过学生的,说不定你不经意的一句夸奖就能激发他爱上你的课,改变学习态度甚至改变他的一生。
(三)学生生活面狭窄,生活经验肤浅:在听课中,我们发现,凡是涉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问题,学生都说不清楚,说不深刻,如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不能动情感人。这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生活课堂的要求,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广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本走向生活,这是“大语文观”理念。然而现状是尴尬的,学生的时间不允许,各种制度在约束,那么当今众多学生面临灾难无所适从,目睹感动无动于衷,就不足为奇了。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语文教师反省的的问题。
(四)语文兴趣不能持久:可能老师们都有同感,在初中三年中,学生上课发言的积极性,对语文科的激情以及重视程度,初一最高,初二次之,初三最差。这是为什么呢?除了“重理轻文”的社会偏见外,对于如何保持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何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期盼的课堂?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像学数理化一样有成就感?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的技术难题。我们学校有两个著名的理念“良好的习惯比一时的成绩更重要,浓厚的兴趣比一时的成绩更重要”。
三、措施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发现, 以上问题既是这次课堂调研中普遍存在的,也是困扰我多年的教学难题。“其不善者而改之 ”,借此机会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改进的措施:
(一)质疑问难绽放主动课堂:改变课堂提问的主宾关系,即让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班级设立提问小组,筛题小组,如有疏漏或不当之处,再由老师补出。这样的课堂,学生真正“当家做主”,老师仅仅算个导演,善于应变学生的质疑问难,并因势利导,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使之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二)平等对话点燃生态课堂: 对话,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会给课堂带来预设之外的问题,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以至对学生个性的接纳,并积极引导,使之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师生在和谐,民主,平等,健康的课堂环境中享受求知的快乐。
(三)因势利导开辟生活课堂:课堂是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信息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它突然闯入课堂,教师对此“情景”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正常的教学秩序会被打乱,还可能伤害学生,损害自己的形象。
(四)妙趣横生激活语文课堂:“你的每堂语文课我都很期待,课堂上真的希望时间停滞,特别害怕听到下课铃声。”这是学生恭维老师的话,我却觉得道出了最佳课堂的真谛,那就是余味悠长影响深远。期待着上课,意味着视学习为享受;害怕铃声,则说明这样的课堂趣味横生。鉴于此,评价一堂课不仅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要询问学生的心情体验。好课应是教师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乐于训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表现的舞台,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其次,开辟第二课堂活动也是好办法:课前三分钟讲故事,美文诵读,即兴演讲,猜谜语,对对联,成语接龙,平时可组织诗歌朗诵,手抄报,征文比赛等多样课外活动,激发学语文兴趣,激活语文课堂。
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试图从自我的内部引出智慧的内核。教育家斯普朗格也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语文课堂,是心灵的舞蹈,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在潜移默化中舒展个性。相约语文课堂,让我们在浑然天成中感受语文流彩的诗意,在诗意生活中栖居。
【关键词】聚焦课堂 探究问题 “四维”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2-02
语文,是中华文化深厚的积淀、酝酿、勃发。课堂,让生命与生命心灵相遇。与孩子相遇,触摸纯真;与教者相遇,碰撞激情;与作者相遇,启迪心智;与作品相遇,绚烂视野。
一、精彩纷呈:“择其善者而从之”
开学伊始,宜宾市翠屏区中学“聚焦课堂,提升课堂效益”的教研教改活动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历时一个月,听课40余节,上课老师达20人之多。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听课学习活动,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二、问题探究:“其不善者而改之 ”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其核心是如何用最小的时间成本,使学生获得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更多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是摆在所有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尽管我们每位教师都想把每一堂课准备得尽善尽美,但课后不可避免总会留下不少遗憾。
(一)主体课堂问题:表面上的热闹,师问生答,小组讨论,似乎符合《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要求,殊不知这些问题多是教师预设好的,是强加的,并非学生原生态的,从文本中主动生成的,实质还是灌输。再者,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否抓住“主问题”展开,是否精准,能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教师评语单一:在很多课堂上看到,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不置可否,或仅仅一句“好的,不错”应付。其实学生特在乎老师的评语,我们都是当过学生的,说不定你不经意的一句夸奖就能激发他爱上你的课,改变学习态度甚至改变他的一生。
(三)学生生活面狭窄,生活经验肤浅:在听课中,我们发现,凡是涉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问题,学生都说不清楚,说不深刻,如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不能动情感人。这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生活课堂的要求,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广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本走向生活,这是“大语文观”理念。然而现状是尴尬的,学生的时间不允许,各种制度在约束,那么当今众多学生面临灾难无所适从,目睹感动无动于衷,就不足为奇了。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语文教师反省的的问题。
(四)语文兴趣不能持久:可能老师们都有同感,在初中三年中,学生上课发言的积极性,对语文科的激情以及重视程度,初一最高,初二次之,初三最差。这是为什么呢?除了“重理轻文”的社会偏见外,对于如何保持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何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期盼的课堂?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像学数理化一样有成就感?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的技术难题。我们学校有两个著名的理念“良好的习惯比一时的成绩更重要,浓厚的兴趣比一时的成绩更重要”。
三、措施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发现, 以上问题既是这次课堂调研中普遍存在的,也是困扰我多年的教学难题。“其不善者而改之 ”,借此机会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改进的措施:
(一)质疑问难绽放主动课堂:改变课堂提问的主宾关系,即让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班级设立提问小组,筛题小组,如有疏漏或不当之处,再由老师补出。这样的课堂,学生真正“当家做主”,老师仅仅算个导演,善于应变学生的质疑问难,并因势利导,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使之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二)平等对话点燃生态课堂: 对话,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会给课堂带来预设之外的问题,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以至对学生个性的接纳,并积极引导,使之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师生在和谐,民主,平等,健康的课堂环境中享受求知的快乐。
(三)因势利导开辟生活课堂:课堂是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信息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它突然闯入课堂,教师对此“情景”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正常的教学秩序会被打乱,还可能伤害学生,损害自己的形象。
(四)妙趣横生激活语文课堂:“你的每堂语文课我都很期待,课堂上真的希望时间停滞,特别害怕听到下课铃声。”这是学生恭维老师的话,我却觉得道出了最佳课堂的真谛,那就是余味悠长影响深远。期待着上课,意味着视学习为享受;害怕铃声,则说明这样的课堂趣味横生。鉴于此,评价一堂课不仅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要询问学生的心情体验。好课应是教师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乐于训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表现的舞台,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其次,开辟第二课堂活动也是好办法:课前三分钟讲故事,美文诵读,即兴演讲,猜谜语,对对联,成语接龙,平时可组织诗歌朗诵,手抄报,征文比赛等多样课外活动,激发学语文兴趣,激活语文课堂。
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试图从自我的内部引出智慧的内核。教育家斯普朗格也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语文课堂,是心灵的舞蹈,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在潜移默化中舒展个性。相约语文课堂,让我们在浑然天成中感受语文流彩的诗意,在诗意生活中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