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课之一,对于培养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与加强实践,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与内容。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渗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和学习中。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目的是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在未来工作中熟练掌握Offic办公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nit等软件,掌握基本的网络应用知识。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院校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过程中,却没有针对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出现了很多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保守,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有些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按照教材开展,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1.2 教学内容不能紧随技术发展
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软硬件的更新速度也十分迅速。例如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这一章节中,微软公司出的电脑操作系统已经推出到win8系统。但是我国计算机课程还以Windows XP为例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下降。也降低了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采用统一的教材,并无针对性。只是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如何操作,却没有教育学生如何有效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如何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中应用计算机知识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觉得实用性很强的计算机技术,却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打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
1.3 成绩考核与教学方法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
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常以等级考试通过率来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与程度,并将其结果作为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味追求等级考试合格率,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学生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会把更多的时间应用到与计算机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练习大量试题等。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造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不太良好。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更新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2.1 更新课程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首先,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置的不同,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提高将知识应用到自己专业的能力。
其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整体[1]。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就要合理地,及时的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课程设置时应从培养目标为起点,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将计算机发展新技术与计算机的实用性反映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结合计算机教学的特征,加强理论授课的同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增加不同专业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革新,解决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材使用周期长的问题。例如我国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的办公软件Offic已经从2003版发展到2010版。而有些职业院校的教材一直采用2003版为案例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十分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且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不断向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图书馆等。所以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更要以加强计算机的实用性为教学目标,
2.2 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相整合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计算机基础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目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服务。因此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方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到二年级根据专业开设具有专业特点的计算机课程,让学生根据专业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如:会计电算化、CAD制图、办公软件使用等。
2.3 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在通过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后,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心,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学目标向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训倾斜,学习成绩的考核方法不再以纸质试卷进行。以项目完成方式进行实训考核。考核中选用综合性强、能避免重复、突出自我创意的项目进行考核,最后要求制作演示文稿进行讲解。考核中融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创新能力等于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2.4 增加课外实践操作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如何让学习兴趣指导学习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更好对学生兴趣进行引导与培养。所以,必须通过有计划的开展课外实践课程,组织兴趣小组或学习小组,比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网店设计等,并将其与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我国教学体制与教学内容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各专业相互促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科技进步的要求。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建立课程体系来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知识的整合,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居晓.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1,01.
[2]窦燕.史倩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研究与探讨[J].教学研究,2009,01.
作者简介:刘薇(1978.4-),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集成、Web工程和Web数据库。
作者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沈阳 110122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渗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和学习中。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目的是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在未来工作中熟练掌握Offic办公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nit等软件,掌握基本的网络应用知识。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院校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过程中,却没有针对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出现了很多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保守,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有些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按照教材开展,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1.2 教学内容不能紧随技术发展
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软硬件的更新速度也十分迅速。例如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这一章节中,微软公司出的电脑操作系统已经推出到win8系统。但是我国计算机课程还以Windows XP为例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下降。也降低了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采用统一的教材,并无针对性。只是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如何操作,却没有教育学生如何有效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如何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中应用计算机知识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觉得实用性很强的计算机技术,却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打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
1.3 成绩考核与教学方法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
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常以等级考试通过率来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与程度,并将其结果作为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味追求等级考试合格率,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学生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会把更多的时间应用到与计算机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练习大量试题等。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造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不太良好。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更新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2.1 更新课程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首先,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置的不同,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提高将知识应用到自己专业的能力。
其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整体[1]。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就要合理地,及时的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课程设置时应从培养目标为起点,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将计算机发展新技术与计算机的实用性反映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结合计算机教学的特征,加强理论授课的同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增加不同专业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革新,解决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材使用周期长的问题。例如我国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的办公软件Offic已经从2003版发展到2010版。而有些职业院校的教材一直采用2003版为案例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十分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且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不断向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图书馆等。所以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更要以加强计算机的实用性为教学目标,
2.2 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相整合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计算机基础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目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服务。因此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方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到二年级根据专业开设具有专业特点的计算机课程,让学生根据专业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如:会计电算化、CAD制图、办公软件使用等。
2.3 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在通过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后,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心,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学目标向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训倾斜,学习成绩的考核方法不再以纸质试卷进行。以项目完成方式进行实训考核。考核中选用综合性强、能避免重复、突出自我创意的项目进行考核,最后要求制作演示文稿进行讲解。考核中融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创新能力等于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2.4 增加课外实践操作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如何让学习兴趣指导学习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更好对学生兴趣进行引导与培养。所以,必须通过有计划的开展课外实践课程,组织兴趣小组或学习小组,比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网店设计等,并将其与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我国教学体制与教学内容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各专业相互促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科技进步的要求。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建立课程体系来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知识的整合,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居晓.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1,01.
[2]窦燕.史倩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研究与探讨[J].教学研究,2009,01.
作者简介:刘薇(1978.4-),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集成、Web工程和Web数据库。
作者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沈阳 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