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因肿瘤继发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特征和显微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10月至2007年3月问作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小脑脑桥角肿瘤继发的HFS48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41例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肿瘤大小在1.5~5cm之间,均对面神经出脑干区(REZ)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肿瘤全切除43例,近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37例(77%)在切除肿瘤后见动脉血管和肿瘤共同压迫面神
【机 构】
:
100049,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100049,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100049,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100049,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因肿瘤继发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特征和显微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10月至2007年3月问作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小脑脑桥角肿瘤继发的HFS48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41例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肿瘤大小在1.5~5cm之间,均对面神经出脑干区(REZ)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肿瘤全切除43例,近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37例(77%)在切除肿瘤后见动脉血管和肿瘤共同压迫面神经REZ,故再以Teflon棉对REZ进行显微血管减压.肿瘤类型为表皮样囊肿37例、脑膜瘤4例、听神经瘤2例、舌咽神经鞘瘤3例及迷走神经鞘瘤2例.41例随访时间4-216个月.HFS症状消失38例,有效2例,复发l例.术后永久并发症8例.结论 除部分表皮样囊肿可以直接压迫面神经导致面肌痉挛外,其他多数肿瘤继发面肌痉挛均由肿瘤和血管共同作用所致.在切除肿瘤后对"责任血管"的探查和有效减压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定面肌痉挛是否由肿瘤继发。
其他文献
由美国神经外科专家Loflus教授编著,国内青年专家王涛教授、翟宝进教授主译、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周定标教授主审并作序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原理和技术》(第2版)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科学基础、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与技巧、补片应用与术中转流技术、术中监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
前不久,我有幸阅读了<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第2期刊出的王忠诚院士和赵雅度教授撰写的关于纪念赵以成教授诞辰100周年的文章。
目的 通过对后纵裂经胼胝体入路的解剖和临床研究,为处理松果体区病变提供切实可行的外科策略.方法 取10具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在6~25倍显微镜下模拟后纵裂经胼胝体入路,测量入路中相关重要结构间的距离,并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后纵裂经胼胝体入路与幕下小脑上入路处理的15例松果体区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后纵裂经胼胝体入路可以人字缝作为人路的标志点,并以人字缝与鼻根部连线的方向作为入路的方向.在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发作间期癫痫灶定性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病人空腹4-6 h以上,空腹血糖3.9~6.1 mmol/L,肘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0.12 mCi/kg体质量,平静休息40 min后行脑部PET3D及CT断层显像,层厚3.75 mm,PET图像行衰减校正及迭代法重建多层面,多幅显示,连续两个层面以上肉眼可辨的放射性改变(低代谢、高代谢区)为癫痫灶
2005-2008年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休克持续存在3例,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男2例,女1例.年龄25~47岁,平均年龄38岁.高空坠落伤1例,车祸伤2例.伤后就诊时间3 h内.伤后均昏迷,并存在不同程度四肢肌力减退、腹壁反射消失、双侧腱反射亢进.头颅CT扫描均显示原发脑损伤和(或)继发性硬膜外(下)血肿。
患者男,38岁.因发现头顶枕部肿瘤30余年入院.查体:头顶枕部有一约150.9cm×11.6cm×9.7cm大小肿块(图1),无触痛,活动度较大,与周围皮肤边界清楚,局部有破溃.CT显示肿瘤和颅内没有联系.人院诊断为头皮肿瘤,神经纤维瘤可能性大。
一、材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少枝胶质细胞瘤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2-49岁.收集自初次检查到手术期间内所进行的MRI和(或)CT资料,患者在此期间均未行放疗或化疗。
1954年12月的一天上午,我们被分配向苏联专家学习的医生,院方通知专家要见大家,即把我们领到北医附院石头楼内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看到何穆院长正和一位外宾说话,经介绍方知一位是苏联专家,同时还有一位身材高大、非常健壮与和善、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的陌生人在场,就是我们仰慕已久、但未见过的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赵以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