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统一战线在探索和推进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践中,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民众、政权内在关系的论述,作为统一战线植于政党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实现国家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进程中,始终坚持领导和团结各革命阶级和社会力量,通过统一战线,实现民主协商,共建现代化的中国战略.在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践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功能看,可分为革命形态的统一战线
【基金项目】
: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统一战线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14JJD8100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一战线在探索和推进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践中,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民众、政权内在关系的论述,作为统一战线植于政党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实现国家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进程中,始终坚持领导和团结各革命阶级和社会力量,通过统一战线,实现民主协商,共建现代化的中国战略.在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践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功能看,可分为革命形态的统一战线、爱国形态的统一战线和治理形态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以其治理主体广泛、多样,价值的包容性,组织平台的宽广性等优势助力现代化国家建设.
其他文献
"资产阶级"(bourgeoisie)是《共产党宣言》中的核心词汇.从1920年《宣言》首个汉语全译本到最新的中央编译局系统化的定译本,表达"资产阶级"之意的译词经过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有产者""有产阶级""绅商""财主""富豪""资本家"等,到后来固定为"资产者""资产阶级",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译介经典著作时,既忠实于原文、又关照中国发展现实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国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认识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规律,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
向农村派驻工作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工作的重要方式.驻村工作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工作队通过开展群众工作,实现了对农民群众的革命动员;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作队作为党和国家派往农村的直接代表,达成了重塑乡村秩序、构建政治认同、汲取农业剩余的目标;改革开放后,工作队承担起维护农村稳定、缓解农村衰败的任务;十八大以来,被赋能的工作队大规模下乡,又发挥了资源输入、精准帮扶、激活群众路线等作用.工作队的演进受双重逻辑支配:一是国家与社会关系;二是城乡关系.在全面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工作队需
《法兰西内战》作为马克思阐发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中也蕴含着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社会治理实践的观察与思考.《法兰西内战》围绕人民是政治主体、经济主体和文化主体这一人民主体思想,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为起点、记录和总结巴黎公社的社会治理为重点、设想和规划未来社会的社会治理为终点,深刻揭示了人民主体思想的社会治理价值,为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蕴含了关于资本主义灾难化向度的丰富思想.资本主义的灾难化向度,意指资本主义所制造的一切灾难性后果.资本主义灾难化向度相比于传统型灾难发生了某种异质性变形,其内容由经济灾难、阶级灾难、技术灾难、生态灾难、战争灾难等叠加性样态构成,其后果已酿成世界性灾祸,而隐匿其后的根源则是资本逻辑.马克思恩格斯体察到,资产阶级有应对社会灾难的主观意愿,却无法在以资本为基础的私有制下消解其自身的和全球性的灾难问题,唯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对资本主义灾难化向度的根本超越.中国道路作为"去资本主义灾难化"和实现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理论思维、学术思想、文化品格乃至民族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科学清晰地指出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任务和路径等问题.在发展方向上,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有机统一;在任务要求上,要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国家和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强国置于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目标,论述了教育强国的内涵,指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具体路径.新时代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发展大计的高度认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本质属性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事业.新时代建
生态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深刻理论反思的结果.习近平生态安全观将生态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人民利益紧密结合,凸显了生态安全的政治本质与民生属性.习近平生态安全观蕴含四个方面的深刻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了生态安全观的战略新高度;"两山"理论的践行与生态安全屏障共筑生态安全观的结构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生态安全体系现代化标注生态安全观的实践要求;保障人民生态安全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生态安全观的价值旨归.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道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确立了探索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方法论原则,奠定了坚持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本土化模式,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要求,推动了重塑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探索性改革,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研究发现,从"举国体制"转向"新型举国体制"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无论是"政策演进"或是"国家建构"抑或是"现实危机"的视角,都清晰地呈现了"举国体制"向"新型举国体制"的嬗变历程.在此基础上,既应关注到"举国体制"契合"家国一体"的中华传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国家赶超型"的道德义务
新型科技举国体制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法宝,其模式意涵尚无系统解读.从演变过程看,新型科技举国体制实现了运行目标从技术突破到原始创新、从国家安全到国家优势,以及运行机制从计划到市场、从投入到链接的转变,可概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与关系模式.其中,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其内核的制度基础,资源和关系是制度基础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机制各有侧重,前者解决资源集聚与关系链接,后者解决资源配置效率与创新方向融通.在内核基础上,新型科技举国体制外化为聚集力、竞争力、创新力、融通力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