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86-02
从人的生命过程看,任何人都必然经历衰老的过程。而作为在工作岗位即将退休的老人心理会是什么状态,会产生哪些心理障碍。为了应对出现的心理障碍我们应当怎样做?
一
行将退休的老人,按照规律看一般老年人需要经历退休知情期、退休离岗期、休闲适应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就需要有相应的思想准备和心理适应问题。这个工作谁去做,既取决于老人本身的素质,也需要单位同事和亲友的关怀、疏导,也取决于退休后的社区组织的帮助。前者,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后者则是必须注意的重点。怎样能够使老人平安经历这三个阶段,度过这个时期,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是退休知情期——顺其自然法。这个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加,退休的时间将近,老人已经心知肚明。其中有人会把话挂在嘴边上,有的憋在心里,总之,他们对自己即将退休的现状已经有意识地进行准备了。通常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知情期。随着退休时间的接近,对岗位的恋恋不舍是人之常情。离开从事多年的工作岗位,个中心情十分复杂也是应该理解的。这个阶段,老人会产生哪些心理障碍呢?恋物情结,失神木纳等精神问题。知道自己在岗位的时间不久了,对自己习惯使用的工具、桌椅等,都寄托着某种情绪。也有的人神情木纳,精神不振。针对这样的现象,单位同事要注意老人的情绪变化,积极与之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家庭中的成员也要积极配合单位,为老人退休知情做好安慰和安抚工作,讲清退休的道理,顺应变化,促使老人从心理接受“顺其自然”的规律和变化。
二是退休离岗期——平静淡化法。退休时间到了,开始办理退休手续了,这个时候最重要、也最容易出现问题。办理手续到回家这个时期,为“退休离岗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举行职工退休欢送会上,有的老人会情绪失控,面对大家的热情欢送,会发生失声痛哭、情绪黯然等心理障碍。也有的人在单位还没变化。回家后就产生大的情绪波动,如恍惚、激动,或者情绪黯淡。遇到这样情况怎么办?这样就需要家人或者单位的领导者给予关怀、引导和帮助,防止出现心理问题。一定在老人退休前就打好预防针,叮嘱老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使其在正式离开工作岗位的一天来到时,心理比较平静。单位也和家庭一样,淡化处理这一天的到来。不要给老人摆特殊的仪式,更不要过多地说明,平淡地把离开岗位的那一刻过好。实践证明,“平静淡化”法是个可取的好办法。
三是休闲适应期——陶冶情操法。退休回家后,随着退休时间的延长,老人逐步适应了家庭、社区的休闲生活方式。这个时期称之为“休闲适应期”。这个时期是应该是老有所乐、所为、所养。在退休后的漫长岁月,有许多人能够适应,有人适应较快,有人较慢。从全国的情况看,各地有很多老年人退下来以后仍然坚持学习钻研,有了新的建树和成就。当然也要注意经常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是有些人,虽未能安排好晚年生活,日子过得简单乏味,还是能够慢慢习惯下来;二是有些人适应性差,对生活没信心,对生活不满。这样的人非常容易引起精神上的障碍,导致疾病。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除了注意帮助老人解决必要的生活问题以外,还应该在陶冶情操方面多给予正确的积极的疏导和帮助。鼓励老人学习文化、学习新知识,帮助老人建立某种爱好,并建立起情趣和乐趣,使其生活乐观、向上。这样的工作需要家庭配合,社区及社会方面的广泛关心和帮助。
上述三阶段是人们退休前后必然经历的,所以必须注意每个阶段的变化,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退休老年人的工作,使他们免除发生心理问题。
二
老人退休过程面临的心理障碍问题,多与家庭关系密切。家庭关系中有如下方面的问题,必须处理好,以帮助老人克服心理障碍。
第一、家庭成员之间关系问题对老人的心理影响。退休后首先出现的问题是家庭关系问题。退休后,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家庭的结构、成员间的关系、本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都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一是老人的孤独影响老人心理健康。我国过去传统的四世同堂、三代同堂的组合家庭,老年人在家庭中受到尊敬和良好的照顾。随着社会化步伐加快,子女与老人分居者日益增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若干年后,两对老人中必有一对身边无子女,许多老年人将得不到子孙后代的适当照顾,身边没有子女的现象会很普遍。这样会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孤独感、凄凉感。
二是家庭成员关系处理不当影响老人心理健康。子女对老人的尊敬与否、特别是老年夫妇间的关系,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极大。夫妇关系好,互相爱护、相处融洽,则双方的情绪多半是愉快的,這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反之,夫妇间缺乏共同的语言和兴趣,频繁闹矛盾,缺乏伴侣感等,则是烦恼、苦闷的源泉。伴侣感是老年夫妇关系良好的核心内容,有些夫妇虽然常争吵,但谁也离不开谁,相依为命。再婚夫妻也存在个适应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心理健康。
三是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变化影响心理健康。有些组合家庭中,当家长的还在工作岗位时会受到子女的尊敬,在家庭中有地位;一旦离开了工作岗位,在家中的地位也就改变了,尊敬减少了,甚至受到冷遇。其中少数人在家庭中只是成了操作家务、照看孙辈的“保姆”。这样必然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
第二、家庭经济关系问题对老人的心理影响。经济问题可以说是老人生活的根本问题。凡是经济条件好的,晚年生活都很幸福。现在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没有退休收入的,需要子女供养,极易产生经济问题。另外就是经济遗产问题的纠纷,老人有钱,子女要求分得。因此产生分歧,闹出矛盾,这样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
第三、家庭人员发生重大变故对老人的心理影响。家庭成员发生婚变、伤亡、离异等变故是正常现象。但是老人在这个问题上往往会因为事有突然而出现心理障碍问题,产生悲伤、黯然、愁苦等情绪。甚至有的老人经不起家庭成员变故这样的现实打击,出现一蹶不振、精神萎靡,严重者会罹患重大疾病。
总之,老年人应过好退休关。应该主动走出家庭,接受社会。走出去更能够丰富个人生活内容,通过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培养兴趣与爱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家庭变故事件。使老年人能够安全稳定度过这些现象引发的“非安全期”和“危险期”,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从人的生命过程看,任何人都必然经历衰老的过程。而作为在工作岗位即将退休的老人心理会是什么状态,会产生哪些心理障碍。为了应对出现的心理障碍我们应当怎样做?
一
行将退休的老人,按照规律看一般老年人需要经历退休知情期、退休离岗期、休闲适应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就需要有相应的思想准备和心理适应问题。这个工作谁去做,既取决于老人本身的素质,也需要单位同事和亲友的关怀、疏导,也取决于退休后的社区组织的帮助。前者,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后者则是必须注意的重点。怎样能够使老人平安经历这三个阶段,度过这个时期,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是退休知情期——顺其自然法。这个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加,退休的时间将近,老人已经心知肚明。其中有人会把话挂在嘴边上,有的憋在心里,总之,他们对自己即将退休的现状已经有意识地进行准备了。通常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知情期。随着退休时间的接近,对岗位的恋恋不舍是人之常情。离开从事多年的工作岗位,个中心情十分复杂也是应该理解的。这个阶段,老人会产生哪些心理障碍呢?恋物情结,失神木纳等精神问题。知道自己在岗位的时间不久了,对自己习惯使用的工具、桌椅等,都寄托着某种情绪。也有的人神情木纳,精神不振。针对这样的现象,单位同事要注意老人的情绪变化,积极与之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家庭中的成员也要积极配合单位,为老人退休知情做好安慰和安抚工作,讲清退休的道理,顺应变化,促使老人从心理接受“顺其自然”的规律和变化。
二是退休离岗期——平静淡化法。退休时间到了,开始办理退休手续了,这个时候最重要、也最容易出现问题。办理手续到回家这个时期,为“退休离岗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举行职工退休欢送会上,有的老人会情绪失控,面对大家的热情欢送,会发生失声痛哭、情绪黯然等心理障碍。也有的人在单位还没变化。回家后就产生大的情绪波动,如恍惚、激动,或者情绪黯淡。遇到这样情况怎么办?这样就需要家人或者单位的领导者给予关怀、引导和帮助,防止出现心理问题。一定在老人退休前就打好预防针,叮嘱老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使其在正式离开工作岗位的一天来到时,心理比较平静。单位也和家庭一样,淡化处理这一天的到来。不要给老人摆特殊的仪式,更不要过多地说明,平淡地把离开岗位的那一刻过好。实践证明,“平静淡化”法是个可取的好办法。
三是休闲适应期——陶冶情操法。退休回家后,随着退休时间的延长,老人逐步适应了家庭、社区的休闲生活方式。这个时期称之为“休闲适应期”。这个时期是应该是老有所乐、所为、所养。在退休后的漫长岁月,有许多人能够适应,有人适应较快,有人较慢。从全国的情况看,各地有很多老年人退下来以后仍然坚持学习钻研,有了新的建树和成就。当然也要注意经常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是有些人,虽未能安排好晚年生活,日子过得简单乏味,还是能够慢慢习惯下来;二是有些人适应性差,对生活没信心,对生活不满。这样的人非常容易引起精神上的障碍,导致疾病。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除了注意帮助老人解决必要的生活问题以外,还应该在陶冶情操方面多给予正确的积极的疏导和帮助。鼓励老人学习文化、学习新知识,帮助老人建立某种爱好,并建立起情趣和乐趣,使其生活乐观、向上。这样的工作需要家庭配合,社区及社会方面的广泛关心和帮助。
上述三阶段是人们退休前后必然经历的,所以必须注意每个阶段的变化,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退休老年人的工作,使他们免除发生心理问题。
二
老人退休过程面临的心理障碍问题,多与家庭关系密切。家庭关系中有如下方面的问题,必须处理好,以帮助老人克服心理障碍。
第一、家庭成员之间关系问题对老人的心理影响。退休后首先出现的问题是家庭关系问题。退休后,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家庭的结构、成员间的关系、本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都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一是老人的孤独影响老人心理健康。我国过去传统的四世同堂、三代同堂的组合家庭,老年人在家庭中受到尊敬和良好的照顾。随着社会化步伐加快,子女与老人分居者日益增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若干年后,两对老人中必有一对身边无子女,许多老年人将得不到子孙后代的适当照顾,身边没有子女的现象会很普遍。这样会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孤独感、凄凉感。
二是家庭成员关系处理不当影响老人心理健康。子女对老人的尊敬与否、特别是老年夫妇间的关系,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极大。夫妇关系好,互相爱护、相处融洽,则双方的情绪多半是愉快的,這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反之,夫妇间缺乏共同的语言和兴趣,频繁闹矛盾,缺乏伴侣感等,则是烦恼、苦闷的源泉。伴侣感是老年夫妇关系良好的核心内容,有些夫妇虽然常争吵,但谁也离不开谁,相依为命。再婚夫妻也存在个适应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心理健康。
三是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变化影响心理健康。有些组合家庭中,当家长的还在工作岗位时会受到子女的尊敬,在家庭中有地位;一旦离开了工作岗位,在家中的地位也就改变了,尊敬减少了,甚至受到冷遇。其中少数人在家庭中只是成了操作家务、照看孙辈的“保姆”。这样必然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
第二、家庭经济关系问题对老人的心理影响。经济问题可以说是老人生活的根本问题。凡是经济条件好的,晚年生活都很幸福。现在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没有退休收入的,需要子女供养,极易产生经济问题。另外就是经济遗产问题的纠纷,老人有钱,子女要求分得。因此产生分歧,闹出矛盾,这样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
第三、家庭人员发生重大变故对老人的心理影响。家庭成员发生婚变、伤亡、离异等变故是正常现象。但是老人在这个问题上往往会因为事有突然而出现心理障碍问题,产生悲伤、黯然、愁苦等情绪。甚至有的老人经不起家庭成员变故这样的现实打击,出现一蹶不振、精神萎靡,严重者会罹患重大疾病。
总之,老年人应过好退休关。应该主动走出家庭,接受社会。走出去更能够丰富个人生活内容,通过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培养兴趣与爱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家庭变故事件。使老年人能够安全稳定度过这些现象引发的“非安全期”和“危险期”,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