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大师小事》是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桂贤娣为原型拍摄的,桂贤娣老师在平凡的教育生活中,将对学生的爱与大师的智慧相融合,把阳光撒播到每个孩子心中。授奖后的桂贤娣老师一脸平静地说:“我做的其实都是一些小事,”而正是那些不需要感谢的小事,才是为师者的真谛。
我出生的小村庄是名副其实的穷乡僻壤,全村只有不到二百户人家,村里只有小学一年级。所以读到二年级时,我就要到离家几里之外的镇上去上学。那时家里的农活多,妹妹们也小,根本不可能派专人来接送我。天蒙蒙亮,我就跟着同村大一点的孩子徒步往学校赶,一直到下午放了学才回家。那时家里穷,午饭吃的是从家里带的馒头,挨饿倒不至于,但学校伙房里只用两角钱就可买到的素菜却是我奢侈的享受。特别是到了冬天,带来的干粮冻得硬邦邦的,有时啃着啃着,眼泪就珠子般滚下来。班主任商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每天中午就拉着我去她家里吃,她家里有两个孩子,日子也不宽裕。经常这样,我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肚子一饿,实在抗拒不了老师家香香的饭菜。这一吃就是两年,直到四年级时,我自己可以骑车回家。
小学毕业时,我曾流着泪对老师说:“谢谢您,老师,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您。”商老师微笑着,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你别放在心上,只不过多放把米。你其实不用谢我,这些小事是我应该做的。”
初登讲台,是在家乡的小镇上,当时老师们大都没有退休。现在我还记得初次走进办公室,内心涌动着太多的紧张和莫名的激动。上学时,曹老师是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从课堂的观摩,到教案的撰写;从课堂中重点的把握,到难点的突破;从上课的准备,到班级管理的注意事项,老师们都细心地帮助我。真的,在由学生到老师转变的迷茫和纠结的岁月里,老师给了我太多的帮助,也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这一身份的转变。实习结束时,我和老师们道别,一再感谢。两鬓斑白的恩师笑着说:“孩子,没什么可感谢的,这是每一个老师都会做的小事。”
工作后,我渐渐地领悟到,很多事没有人要求你做,只是你觉得必须去做。
200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我班有一位说话口吃的男同学,因为口吃的原因,他形成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课堂上的他从来不会主动回答問题,有时叫起他,他也只是低着头,小声地嗫嚅,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他要用很长时间。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们偷偷地笑,而他把头垂得更低。说实话口吃这种毛病很难短时间内改变,所有的鼓励有时也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现在的课堂追求高效,课程也紧,很多老师都不敢提问他。而他越来越落寞,课堂上始终将头低垂着,课下也只是孤单一人。很多次我反复问自己,这个孩子我真的要放弃吗?作为他的老师,我应该怎么做?于是我和他约定,每天抽空给我读五分钟的短文,内容自选,可以自己提前练习。每天,或许在课堂,或许在办公室,或许在孩子们飞跑而过的操场,某个时刻,会看到他在专注地读,我认真地倾听。坚持了几个月后,课堂上的他出现了笑容,有时甚至会高高地把手举起,虽然还是有些不流利,但我和孩子们会静心、微笑地听他说完,会报以真诚而热烈的掌声。
那年秋菊在枝头摇曳的教师节,他送了我一张贺卡,上面写着大大的“谢谢”,我微笑,轻轻对他说:“孩子,你真的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不,老师,真的谢谢您”,他泪眼朦胧。
“你真的不用谢我”,我希望这句话他能早日听懂。人这一世,相处时间最长的,不是父母妻儿,亲戚朋友,而是自己,是自己与自己良心的轻轻对视,默默审视。有些事只有做了,才能迈过良心这道坎,就如商老师与我,我与这名学生,对于接受者来说,固然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但对于施者来说,不过是一颗善良心灵的本能反应,不过是应该做的。
人有太多的时候需要静静地审视自己,自己与自己的对视,才会让心变得柔软,才会知道有太多事是你应该做的。
孩子,你真的不用谢我。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第二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李晶)
我出生的小村庄是名副其实的穷乡僻壤,全村只有不到二百户人家,村里只有小学一年级。所以读到二年级时,我就要到离家几里之外的镇上去上学。那时家里的农活多,妹妹们也小,根本不可能派专人来接送我。天蒙蒙亮,我就跟着同村大一点的孩子徒步往学校赶,一直到下午放了学才回家。那时家里穷,午饭吃的是从家里带的馒头,挨饿倒不至于,但学校伙房里只用两角钱就可买到的素菜却是我奢侈的享受。特别是到了冬天,带来的干粮冻得硬邦邦的,有时啃着啃着,眼泪就珠子般滚下来。班主任商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每天中午就拉着我去她家里吃,她家里有两个孩子,日子也不宽裕。经常这样,我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肚子一饿,实在抗拒不了老师家香香的饭菜。这一吃就是两年,直到四年级时,我自己可以骑车回家。
小学毕业时,我曾流着泪对老师说:“谢谢您,老师,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您。”商老师微笑着,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你别放在心上,只不过多放把米。你其实不用谢我,这些小事是我应该做的。”
初登讲台,是在家乡的小镇上,当时老师们大都没有退休。现在我还记得初次走进办公室,内心涌动着太多的紧张和莫名的激动。上学时,曹老师是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从课堂的观摩,到教案的撰写;从课堂中重点的把握,到难点的突破;从上课的准备,到班级管理的注意事项,老师们都细心地帮助我。真的,在由学生到老师转变的迷茫和纠结的岁月里,老师给了我太多的帮助,也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这一身份的转变。实习结束时,我和老师们道别,一再感谢。两鬓斑白的恩师笑着说:“孩子,没什么可感谢的,这是每一个老师都会做的小事。”
工作后,我渐渐地领悟到,很多事没有人要求你做,只是你觉得必须去做。
200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我班有一位说话口吃的男同学,因为口吃的原因,他形成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课堂上的他从来不会主动回答問题,有时叫起他,他也只是低着头,小声地嗫嚅,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他要用很长时间。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们偷偷地笑,而他把头垂得更低。说实话口吃这种毛病很难短时间内改变,所有的鼓励有时也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现在的课堂追求高效,课程也紧,很多老师都不敢提问他。而他越来越落寞,课堂上始终将头低垂着,课下也只是孤单一人。很多次我反复问自己,这个孩子我真的要放弃吗?作为他的老师,我应该怎么做?于是我和他约定,每天抽空给我读五分钟的短文,内容自选,可以自己提前练习。每天,或许在课堂,或许在办公室,或许在孩子们飞跑而过的操场,某个时刻,会看到他在专注地读,我认真地倾听。坚持了几个月后,课堂上的他出现了笑容,有时甚至会高高地把手举起,虽然还是有些不流利,但我和孩子们会静心、微笑地听他说完,会报以真诚而热烈的掌声。
那年秋菊在枝头摇曳的教师节,他送了我一张贺卡,上面写着大大的“谢谢”,我微笑,轻轻对他说:“孩子,你真的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不,老师,真的谢谢您”,他泪眼朦胧。
“你真的不用谢我”,我希望这句话他能早日听懂。人这一世,相处时间最长的,不是父母妻儿,亲戚朋友,而是自己,是自己与自己良心的轻轻对视,默默审视。有些事只有做了,才能迈过良心这道坎,就如商老师与我,我与这名学生,对于接受者来说,固然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但对于施者来说,不过是一颗善良心灵的本能反应,不过是应该做的。
人有太多的时候需要静静地审视自己,自己与自己的对视,才会让心变得柔软,才会知道有太多事是你应该做的。
孩子,你真的不用谢我。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第二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