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低段语文有效教学关键词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xy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高效?答案当然是策略多多而又路程漫漫。但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凸显学段教学的特征,却是任何时候都必须特别关注的。我曾两次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低段课文《落叶》,并反复研读课堂实录,试图以此为例,提取出低段语文有效教学的关键词。
  
  一、情境:一碗美味的营养汤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
  片断一
  师:我知道有的同学到过北京,说说你到过哪些地方?
  生:故宫……
  师:有哪个同学到过香山公园?(学生没人举手)那好,咱们现在就出发。(课件播放香山美景,同时引背《山行》)
  师:是啊!这枝叶把香山打扮得怎么样?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形容你们自己的感受。
  生:美丽、漂亮、壮观,我太喜欢这里了,这里太美丽了……
  片断二
  师:这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都落到哪里去了?快读读。
  生:地上、河里、沟里、院子里。
  师:我要考考你们了。(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一边画,一边提示这是什么地方呢,这又是哪里)
  师:有同学心领神会,可惜这些字宝宝(教师手里拿着“地上、河里、沟里、院子里”这几个词语)迷路了,谁来帮助他们,把他们送回家。
  (学生把带有生字“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的卡片贴在画中)
  师:快看他们帮忙帮得怎么样?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有一个学生置疑)为什么“沟里”在这?这是地上!(学生贴在山与山之间了)
  生:我的意思是山和山的连接的地方。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我理解你。
  师:还能在哪里找到沟里?(一名学生重新来贴上)
  师:你(原来的学生)问问她,她为什么贴在这里?
  生:因为沟里就是这些水流出来的地方。
  师:你觉得她说得对不对?应该对她说什么?
  生:谢谢你帮助我!
  师:快给他们掌声,他们几个合作给词宝宝找到了合适的家。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低段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又明显缺乏,因此给学生以直观情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片断一中,窦桂梅老师以课件播放香山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赞叹香山公园“美丽、漂亮、壮观”,发出了“我太喜欢这里了,这里太美丽了……”的感叹。在识字教学中,窦老师又以简笔画描绘出一个“自然”情境,让学生带着生字词走进“自然”,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似乎是在观赏自然景物的不经意中便轻松准确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仿佛没有经历认知、思考和辨别的学习过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窦老师正是根据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出有效的直观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二、情趣:色香味中最为先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教学就是要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其核心动力是什么?且听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云:“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大师们的真知灼见无不告诉我们,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动力。低段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控能力较差,又活泼好动。“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天生的玩家”,低段语文教学更要从幼童的特点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以情趣盎然的活动吸引学生、教化学生。如果把课堂看作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情趣”可谓五味之首。
  片断三
  师:(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你们发现没有,有一个词连续出现了两次。
  生:一片。
  师:(在黑板上画两片树叶,然后明知故问)我明白了,这是一片,这也是一片,那“一片一片”就是两片了?
  生:不,是很多片。
  师:你想画下来,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学生到黑板上画)
  师: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一片落下来,又一片落下来,然后又一片落下来。
  生:树叶接连不断地落下来。
  师:(对画画的学生)你是不是还想画下去,为什么?
  生:叶子多了才是一片一片地落下来。
  师:把这种感觉送到这句话里再读读,让我们感觉眼前是“一片一片”的树叶落下来。(学生动情地读,很有滋味)
  片断四
  师:快看,谁来了?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用你的读告诉大家!(学生读)
  师:小动物们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呢!他们是怎样做的?(学生答,教师根据发言板书“爬、坐、游、躲、藏、飞”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动物。我说一个词语,你们就用动作表现出来。但有一个要求,看谁的动作有创造、谁动作美。
  师:蚂蚁“爬”。(学生表演,动作各不相同)
  师:小鱼“游”。(学生表演,动作各不相同)
  生:小鱼“藏”。(学生大多钻到桌子底下)
  师:燕子“飞”。(学生表演,动作各不相同)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比如,你们表演小鱼“游”过来,有的这样,有的那样。(教师模仿学生不同的动作)
  师:真有意思!还想表演一次吗?看谁反应快、动作美!准备。
  师:现在比谁做得快!我只说一个字。
  师:爬、游、飞……(学生表演)
  师:躲!(学生大多钻到桌子底下)
  师: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剩下几个学生完全钻到桌子底下)
  师:藏!(学生一愣,不知怎么办,因为再钻到桌子底下就和“躲”重复了。可是一会儿,他们又钻到桌子底下了)
  师:我又是谁也没看见!
  师:坐!(学生全部坐好了)
  师:刚才一个动作是“躲”,一个是“藏”,从你们的动作可以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有时候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字加起来,就叫——
  生:躲藏。
  师:带着刚才表演的感受读这个词语。
  绘画是小学生运用感性形式表达理性认知的重要方式,更是低段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片断三中对“一片一片”的理解,窦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两片树叶,然后明知故问:这是一片,这也是一片,那“一片一片”就是两片了?这一“错问”,激起了儿童“好为人师”的特性,孩子们纷纷给老师“指正”,然后在老师的允许下,“赖”在黑板前开心地画起了一片又一片树叶。在这样充满情趣的对话和绘画中,孩子们悄然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窦老师对“爬、坐、游、躲、藏、飞”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教学,更像是在游戏,而并非教学,孩子们高涨的热情、幸福的笑脸,便是他们生命拔节的脆响。特别是对“躲”与“藏”的表演,从孩子们的神态和现场表现来看,幼童的天真可爱让课堂成了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由此亦可见,“情趣”教学当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它“追求的便是持久的、使人奋发的学习兴趣,它将眼光放在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对学习有影响的心理领域,让学生正确的动机、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等心理因素,始终参与和调节学习活动”。(杨屹 《情趣课堂:打通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世界》,《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4日)
  
  三、情感:开启“好感回报法则”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参与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并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对人的认知有巨大推动作用。“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列宁)
  片断五
  师:(学生自己练读课文后)谁来读读,大家来听,倾听别人就是好的习惯呀!他读得怎样,评价一下。(学生读)
  师:我要跟你握握手,知道什么原因吗?
  生:我读得很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当”是一个多音字,你读对了!
  师:我们就要像这个同学那样读准确。(学生齐读)
  师:(对另一个学生)接着读。(学生读)
  师:我也要跟你握手,知道为什么吗?提示一下,这里也出现了这个“当”。
  生: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我读对了。
  师:这个“当”在这里一会读作“dàng”,一会读作“dāng”,你看他一遍就读得这么准,我们来读读。(学生齐读)
  师:(对第三个学生)继续往下读。(学生读)
  师:有个字音——“藏”,他读得怎么样?(指另一名学生评价一下)
  师:请你看着他的眼睛说。
  生:(该生对着刚才朗读的同学)你读得很好,你这次比原来读得好,我要表扬你。
  生:谢谢你!(同学们鼓掌)
  师:就是因为你读得好啊,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呢。继续读。(学生读)
  师:这么短的时间检查同学们读课文,我发现,你们读得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
  生:棒!
  片断六
  (教师扮演“落叶”与学生对话)
  师:喂,你是谁?
  生:我是小鱼!
  师:小鱼怎么过来呀!(学生游到“落叶”后面)
  师:小朋友们“送”他一个字!
  生:藏。
  师:你藏在我这里干什么呀?
  生:我把你当作伞,我在下面躲雨呢!
  师:感觉怎么样?
  生:很舒服!
  师:小鱼就这样告诉我你的感受吧!(学生说)
  师:还有小鱼吗?你藏在下面干什么呀?
  生:遮阳。
  师:变成自己的话说,我就愿意听你对我说!(学生说)
  师:还在下面干什么?
  生:我把落叶卷起来当肉饼吃。(学生笑着读)
  生:我藏在下面怕钓鱼的把我钓走!
  师:你太聪明了,我就愿意做你的安全伞。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在人们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时,“好感回报法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总是“喜欢爱自己的人,而讨厌恨自己的人”。(朱灿苗 《语文课中的情感教学》,《语文天地》2005年7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教师的真情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似的情感”。低段小学生更易情绪化,因而低段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投入更多的激情、热情与真情,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片断五中窦老师评价学生的朗读,学生从“我要跟你握握手”“我也要跟你握握手”中感受到的是老师的真诚、赞赏与关爱,从“请你看着他的眼睛说”中体验了平等、友好和热情,因而他们才会自信地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读课文——棒!片断六中,窦老师把自己化作“落叶”,语言平等亲切、神态天真顽皮地与学生对话,窦老师俨然也成了一位“小朋友”,孩子们自然会大胆张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和她进行对话了。低段的语文课堂,就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只要老师充满激情,就能点燃学生的激情;只要老师付出真情,就能唤醒学生的真情;只要老师释放热情,就能收获学生的热情。只有情感飞扬的语文教学,幼童的学习才能兴致勃勃、兴高采烈。
其他文献
目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基本是以“主题”为单元来编排的,打破了以“文体”为单元编排的模式,一个单元中有时兼有数种文体。对于这种编排体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现在又逐步重视文体教学,与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状况有一定的关联。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面对任何文体的文本基本都采用统一的模式“情境导入——字词疏通——整体感知——语言品味——拓展延伸”来组织教学。阅读教学基本不关注
要培养一个在社会上有竞争力的人,必须发展其理性思维。而当前学生说理能力缺乏,写作中不讲逻辑、以偏概全、以情感宣泄取代理性分析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与中学阶段议论文教学不重视基础能力培养,热衷于体验式指导、技巧训练,过早、过多地投入应试作文训练不无关联。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拟定了以随文学习为主又各年级有所侧重的写作教学原则,但写作能力训练应集中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具有共性,尚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支撑。
古老优雅的汉语是华夏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文化标志。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令才子佳人魂牵梦萦、欲罢不能。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言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了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需要用心追寻和丰
设计缘起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以及小学生课外诵读的古诗文中有不少篇目都与“春天”这一主题有关。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了一节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复习课,以避免复习内容的散乱、琐碎,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积累“春”词  导语: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类型的成语,其中《练习2》中的成语具体反映了四季的特点,请同学们读一读。  1 请同学们看一看,《练习2》中哪两
曾几何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忽视了精心地钻研教材,而是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亮点”——课件做得令人耳目一新,学生表演的环节排练得无懈可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得当,恰到好处地抓住语言训练点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曾几何时,我们的课堂上充斥着“散乱的活跃”,变得热闹过后只剩下一片茫然;曾几何时,我们的学生在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的观看,蜻蜓点水般地训练过后,回首课堂所学才发现自己对该掌握的知识却模糊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儿童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工具。  课改实验教材要求学生增加识字量,在一年级上学期要认识汉字500个左右,下学期要认识汉字800个左右。识字量如此之大,教师应如何让五六岁的孩子在识字过程中识得快,记得牢,又能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呢?下面我以一年级下册第七课为例,谈一谈我
一、品诗赏画,导入新课  1.师出示: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  (学生齐读这句话)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昨天我们欣赏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出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幅怎样的画?  点拨:六月的西湖边,翠绿的莲叶挤挤挨挨,一直涌到天边;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是一幅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画面。这就是——诗中有画。
写作是的心灵释放,是个人的情感表达。作文只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只有让学生的独特思维激情奔涌,作文教学才算是完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怎样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独特思维呢?  一、放大细节差异,形成选材独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便提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的要求。那怎样才能寻找到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呢?请看下面《
“习惯决定命运”也许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的确,习惯不是小问题,它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决定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注重学生实践体验与亲身经历的课程,而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对于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然而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教师在教
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学生进入城镇学校,城镇学校都普遍面临着班额过大的问题。在这种现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的全过程由教师控制,学生被动地进入教师设计好的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便被剥夺了,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由于班额大、学生多,导致课堂上除了少数积极分子外,其他大多数学生只是课堂上匆匆的过客、茫然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