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是OECD(经济合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学生学习质量比较、教育成果比较和监控的大型研究项目。通过对PISA及其主要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地考察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这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PISA;教育;考试制度
作者简介 彭丹丹(1976—),女,南昌师范学院讲师;张源(1976—),女,南昌市阳明学校高级教师。
(江西南昌 330029)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办的大型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研究项目。PISA的测试对象为各国正在学校就读的15岁少年,以卷面方式从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等三个方面进行测试,以了解各国初中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与选拔性测试不同的是,PISA旨在对某一地区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进行质量监控,而并非检测学生个体成绩的好坏,因此,学生无需对测试内容进行相应准备。每份测试题由多项选择与开放式问题组成,可由几名学生完成试卷的不同部分。PISA是一项定期的动态监控方案,每三年开展一次评价。2000年,首次评价在43个国家中展开。2000年首次举行,而后每3年评价一次,但每一次评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000年PISA重点考察阅读能力,2003年的重点是数学能力,2006年则为科学能力。
2009年4月,根据OECD的技术标准要求,上海152所学校的5115名学生,代表全市各类中学约10万名15岁在校生参加测试,参与率和覆盖率分别达到97.8%和98.6%。测试结果显示,在全球约47万名接受测试的15岁学生中,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分为556分,高出第二位的韩国学生17分;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得分为600分和575分,分别高出第二位38分和21分。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良好。精熟度最高的“6级”中,上海占2.4%,仅低于新加坡的2.6%,“5级”占17%,具有明显优势。学生在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认知方面的表现较好,反映了上海课程内容比较均衡。此外,上海有92%的学生每天进行趣味性阅读,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指数为0.57,显著高于OECD平均值。2013年12月,经合组织公布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2012年PISA测试结果,上海学生在三个科目中均排名第一。这样优秀的成绩,让各国掀起了“中国教育研究热”。
PISA作为一种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建立的动态模式,蕴含着这样一种表述: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瞬变时代,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将来生活所需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必须在学生具备阅读、数学、科学等方面的基础上,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不仅要让学生learn to know(学会事实),更要学生学会how to learn(如何学习),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进行反思,并且可以在独立和集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因此,我们要在PISA提供的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汲取经验,去寻求对我国教育制度的启示和教育改革的方案。
我国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提倡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比如,我们的高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进入大学的一块跳板而己;我们的教材和高考与实际相差甚远,不太符合实际的需要,让“读书无用论”不断抬头;高考对于学生的意义无非是跃进大学的弹簧,进入大学后,学习便成了曾经的风景,等等。这些都无不告诉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需要通过改革来进一步完善,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终身学习动态制度,而不是迂腐死板的一曾不变的铁板框架。
通过对PISA及其主要特点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我国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PISA的评价理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教育评价的改革。我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中还不够明确。虽然我国对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构想非常全面,但是缺乏微观而注重宏观的体系不足以支撑我国教育的改革,我们还需要重新确立体系中各项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需要明确评价的具体方面。如果一个教育系统没有明确的评价基准的话,很难考证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也很难让教育制度的改革找准正确的方向,更不要去说如何去推进改革方案的实施。所以,我国非常有必要通过PISA对于各个国家的共同特点,去加紧研制各类适当配套的、表述明确的、多层面和多形式有机整合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准确改革我国的高考制度。
第二,PISA的评价理念是基于对终身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而PISA对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这三大领域的测试内容,均建立在各种社会生活的真境之上,并且来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层次。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通过阅读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实现社会角色的内化,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个理念,应当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核心思想。这也对我国的考试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即改革的方案不能脱离现实,而要立足实际,力求把考试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知识在实际生活的有用性。且从PISA测试内容的多层次性出发,我们又要在改革中让考试尽量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并在单个情境中探讨多层面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因为PISA还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动态模式,所以学校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第三,既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PISA测试内容涉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考核,那么也就说明了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的社会生活中,要自己完善从外在世界取得信息的能力和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要求高考制度的改革要摒弃以老师为中心的方式,而逐渐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要从强调记忆背诵的应试教育转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并且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起带头作用,而不要老师牵着牛鼻子走的学习方式。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将问题与书本的基础知识相结合,建立起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教会学生在丰富的阅读资源中提高选择标准,可以逐步将他们从以往“为考而读”的定势中摆脱出来,进入“为学而读”的层面。
第四,我国教育的考试改革也应该遵循PISA严谨的评价方法。PISA对各国教育体制的异同和学生接受教育的年龄不同,实施对不同学生进行抽样考察。而我国地域的宽广必然导致教育的差异,且各地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因素,也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衡,所以,考试制度的改革也要遵循因异求宜,对于不同的地域进行不同层面的改革,这样才能让教育在局部的不和谐中赢取整体上更大价值的和谐。
相信在PISA的影响下,我国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将取得前所未有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岩岩.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商品与质量,2013,(3).
责任编辑:上官涛
[关键词]PISA;教育;考试制度
作者简介 彭丹丹(1976—),女,南昌师范学院讲师;张源(1976—),女,南昌市阳明学校高级教师。
(江西南昌 330029)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办的大型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研究项目。PISA的测试对象为各国正在学校就读的15岁少年,以卷面方式从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等三个方面进行测试,以了解各国初中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与选拔性测试不同的是,PISA旨在对某一地区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进行质量监控,而并非检测学生个体成绩的好坏,因此,学生无需对测试内容进行相应准备。每份测试题由多项选择与开放式问题组成,可由几名学生完成试卷的不同部分。PISA是一项定期的动态监控方案,每三年开展一次评价。2000年,首次评价在43个国家中展开。2000年首次举行,而后每3年评价一次,但每一次评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000年PISA重点考察阅读能力,2003年的重点是数学能力,2006年则为科学能力。
2009年4月,根据OECD的技术标准要求,上海152所学校的5115名学生,代表全市各类中学约10万名15岁在校生参加测试,参与率和覆盖率分别达到97.8%和98.6%。测试结果显示,在全球约47万名接受测试的15岁学生中,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分为556分,高出第二位的韩国学生17分;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得分为600分和575分,分别高出第二位38分和21分。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良好。精熟度最高的“6级”中,上海占2.4%,仅低于新加坡的2.6%,“5级”占17%,具有明显优势。学生在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认知方面的表现较好,反映了上海课程内容比较均衡。此外,上海有92%的学生每天进行趣味性阅读,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指数为0.57,显著高于OECD平均值。2013年12月,经合组织公布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2012年PISA测试结果,上海学生在三个科目中均排名第一。这样优秀的成绩,让各国掀起了“中国教育研究热”。
PISA作为一种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建立的动态模式,蕴含着这样一种表述: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瞬变时代,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将来生活所需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必须在学生具备阅读、数学、科学等方面的基础上,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不仅要让学生learn to know(学会事实),更要学生学会how to learn(如何学习),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进行反思,并且可以在独立和集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因此,我们要在PISA提供的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汲取经验,去寻求对我国教育制度的启示和教育改革的方案。
我国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提倡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比如,我们的高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进入大学的一块跳板而己;我们的教材和高考与实际相差甚远,不太符合实际的需要,让“读书无用论”不断抬头;高考对于学生的意义无非是跃进大学的弹簧,进入大学后,学习便成了曾经的风景,等等。这些都无不告诉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需要通过改革来进一步完善,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终身学习动态制度,而不是迂腐死板的一曾不变的铁板框架。
通过对PISA及其主要特点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我国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PISA的评价理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教育评价的改革。我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中还不够明确。虽然我国对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构想非常全面,但是缺乏微观而注重宏观的体系不足以支撑我国教育的改革,我们还需要重新确立体系中各项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需要明确评价的具体方面。如果一个教育系统没有明确的评价基准的话,很难考证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也很难让教育制度的改革找准正确的方向,更不要去说如何去推进改革方案的实施。所以,我国非常有必要通过PISA对于各个国家的共同特点,去加紧研制各类适当配套的、表述明确的、多层面和多形式有机整合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准确改革我国的高考制度。
第二,PISA的评价理念是基于对终身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而PISA对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这三大领域的测试内容,均建立在各种社会生活的真境之上,并且来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层次。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通过阅读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实现社会角色的内化,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个理念,应当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核心思想。这也对我国的考试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即改革的方案不能脱离现实,而要立足实际,力求把考试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知识在实际生活的有用性。且从PISA测试内容的多层次性出发,我们又要在改革中让考试尽量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并在单个情境中探讨多层面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因为PISA还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动态模式,所以学校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第三,既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PISA测试内容涉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考核,那么也就说明了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的社会生活中,要自己完善从外在世界取得信息的能力和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要求高考制度的改革要摒弃以老师为中心的方式,而逐渐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要从强调记忆背诵的应试教育转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并且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起带头作用,而不要老师牵着牛鼻子走的学习方式。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将问题与书本的基础知识相结合,建立起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教会学生在丰富的阅读资源中提高选择标准,可以逐步将他们从以往“为考而读”的定势中摆脱出来,进入“为学而读”的层面。
第四,我国教育的考试改革也应该遵循PISA严谨的评价方法。PISA对各国教育体制的异同和学生接受教育的年龄不同,实施对不同学生进行抽样考察。而我国地域的宽广必然导致教育的差异,且各地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因素,也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衡,所以,考试制度的改革也要遵循因异求宜,对于不同的地域进行不同层面的改革,这样才能让教育在局部的不和谐中赢取整体上更大价值的和谐。
相信在PISA的影响下,我国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将取得前所未有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岩岩.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商品与质量,2013,(3).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