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文写作传统的一般教学方式是:概念+作用+种类+格式要求+举例练习。这种教学方式讲得多,练得少,学生对所学的写作知识,感悟不深,印象肤浅,如空中楼阁,不能落地生根,不会运用,所以学生毕业后很难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和服务于社会。
面对当前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笔者经过数年的教学,在多练少讲、加深感悟的教学设计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认为有三种新的教学方式值得肯定和进一步探讨:
一、先写后讲法
这种方法完全颠倒了过去的常规教法,一般比较适用于篇幅短小又常见的应用文教学。教师开始上课,不必按部就班从概念讲起,而是开门见山,出题让学生做练习,然后通过展示练习结果,点评练习中的对错,使学生对此类文种的写法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之感,学生理解了其所以然,印象比较深刻,今后在运用中,也能较好的去把握。此法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顿悟",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这个"顿悟"安排和展开。因为开始的练习是给材料做练习,材料往往比较简单,如写个条据、启事、回个函等。然而学生在动笔之后,方知要写得合格,绝非易事。他们感受到了阻碍和打击,自然会产生"为什么"或"怎麽办"的迫切问题,这时感知的过程也就由被动转化为了主动,而主动学习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教师开始指点迷津,教学即进入後一阶段"讲"的过程,学生顿悟出"原来如此"的同时,有关的写作理论和要求也就随之深入人心,从而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二、先议后讲法
此法也是反常规的教法,比较适用于一些常见常用的,篇幅又较长一些的应用文,如计划、总结、申请书、求职信、广告词等。由于这些文体的写作理论比较枯燥又难以用较少的语言讲授清楚,教师若长篇大论,结果又往往吃力不讨好。因此不如设法让学生先去"说"和"议",在"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的过程中,使学生"悟"出要学的写作道理。如讲申请书时,先创设情境提问,讲计划时、可先选用案例提问。
当学生对一些写作问题的解释感到力不从心,说不出道理,以往的理论知识不足以支撑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就会从书本中寻找理论根据,如申请书写作的注意事项、申请书与辞职信的区别、计划是否要写措施和要求,计划与总结有何区别、写总结如何表达成绩和做法等,如此便"悟"出了此类文体的写作规律。如计划的写作,在学生经历了答问讨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後,对计划写作的三要素也就逐渐有了一定的感知,如果此时教师稍加理论指导,学生便能够心领神会:原来,三要素是所有计划主体写作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这样,教师再放手让学生去编制各种计划、方案等,成效也就十分显著。从认识过程上看,"先议后讲"也是一个由感到悟的过程,相比较上文中的"顿悟",这一过程中的"悟"显然来的慢一些,可称之为"渐悟"。而过程的相同之处都是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只是因其文章较长,教学难度也较大,所以更需"功夫不断",直至"火花闪现",方能水到渠成。
三、先做后讲法
应用写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公文。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公务文书。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公文是很陌生而又很令人敬畏的一种文体。因为公文的例文,都是充满"政治腔",公文的格式也令人感到枯燥和乏味,学生也往往会敬而远之,"以貌取文",不愿多看。但是,应用文作为"政事之先务",其内容必然以公务文书为主,不能了解此类文书在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就不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因此,讲授这类文体,当务之急,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它很重要,很有意义,并能从中得到难忘的体验。如讲"会议纪要"的写法,可先用一课时模拟一次班干部会议,布置学生先去做各种会议准备:这就是先"做"。会议过程中,可安排代表发言,也可安排讨论和争辩,并教学生进行会议记录。会议结束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记录摘要的整理,而指导整理的过程正是会议纪要写法的讲授过程。这就是"后讲"。学生能"悟"出公文的实用性,公文作用的与众不同,对公文写作的学习也就不会再排斥。从教学感悟过程看,先做后讲的教学方式,由于事情经历的时间长,面对的问题多,学生的感悟也是最深的,可以说是一种"深悟",所以无需教师多"继之以艾、油",他们也可能保持住"火不灭",因为体验中的感悟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由此可见,应用文教学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情感等心理功能,一起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参与这一过程愈实际,学生对应用写作理论"悟"得就越深刻,"感"得深,"悟"得透,教学效果也才更加显著,应用文才真正得以"实用"。
面对当前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笔者经过数年的教学,在多练少讲、加深感悟的教学设计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认为有三种新的教学方式值得肯定和进一步探讨:
一、先写后讲法
这种方法完全颠倒了过去的常规教法,一般比较适用于篇幅短小又常见的应用文教学。教师开始上课,不必按部就班从概念讲起,而是开门见山,出题让学生做练习,然后通过展示练习结果,点评练习中的对错,使学生对此类文种的写法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之感,学生理解了其所以然,印象比较深刻,今后在运用中,也能较好的去把握。此法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顿悟",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这个"顿悟"安排和展开。因为开始的练习是给材料做练习,材料往往比较简单,如写个条据、启事、回个函等。然而学生在动笔之后,方知要写得合格,绝非易事。他们感受到了阻碍和打击,自然会产生"为什么"或"怎麽办"的迫切问题,这时感知的过程也就由被动转化为了主动,而主动学习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教师开始指点迷津,教学即进入後一阶段"讲"的过程,学生顿悟出"原来如此"的同时,有关的写作理论和要求也就随之深入人心,从而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二、先议后讲法
此法也是反常规的教法,比较适用于一些常见常用的,篇幅又较长一些的应用文,如计划、总结、申请书、求职信、广告词等。由于这些文体的写作理论比较枯燥又难以用较少的语言讲授清楚,教师若长篇大论,结果又往往吃力不讨好。因此不如设法让学生先去"说"和"议",在"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的过程中,使学生"悟"出要学的写作道理。如讲申请书时,先创设情境提问,讲计划时、可先选用案例提问。
当学生对一些写作问题的解释感到力不从心,说不出道理,以往的理论知识不足以支撑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就会从书本中寻找理论根据,如申请书写作的注意事项、申请书与辞职信的区别、计划是否要写措施和要求,计划与总结有何区别、写总结如何表达成绩和做法等,如此便"悟"出了此类文体的写作规律。如计划的写作,在学生经历了答问讨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後,对计划写作的三要素也就逐渐有了一定的感知,如果此时教师稍加理论指导,学生便能够心领神会:原来,三要素是所有计划主体写作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这样,教师再放手让学生去编制各种计划、方案等,成效也就十分显著。从认识过程上看,"先议后讲"也是一个由感到悟的过程,相比较上文中的"顿悟",这一过程中的"悟"显然来的慢一些,可称之为"渐悟"。而过程的相同之处都是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只是因其文章较长,教学难度也较大,所以更需"功夫不断",直至"火花闪现",方能水到渠成。
三、先做后讲法
应用写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公文。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公务文书。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公文是很陌生而又很令人敬畏的一种文体。因为公文的例文,都是充满"政治腔",公文的格式也令人感到枯燥和乏味,学生也往往会敬而远之,"以貌取文",不愿多看。但是,应用文作为"政事之先务",其内容必然以公务文书为主,不能了解此类文书在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就不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因此,讲授这类文体,当务之急,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它很重要,很有意义,并能从中得到难忘的体验。如讲"会议纪要"的写法,可先用一课时模拟一次班干部会议,布置学生先去做各种会议准备:这就是先"做"。会议过程中,可安排代表发言,也可安排讨论和争辩,并教学生进行会议记录。会议结束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记录摘要的整理,而指导整理的过程正是会议纪要写法的讲授过程。这就是"后讲"。学生能"悟"出公文的实用性,公文作用的与众不同,对公文写作的学习也就不会再排斥。从教学感悟过程看,先做后讲的教学方式,由于事情经历的时间长,面对的问题多,学生的感悟也是最深的,可以说是一种"深悟",所以无需教师多"继之以艾、油",他们也可能保持住"火不灭",因为体验中的感悟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由此可见,应用文教学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情感等心理功能,一起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参与这一过程愈实际,学生对应用写作理论"悟"得就越深刻,"感"得深,"悟"得透,教学效果也才更加显著,应用文才真正得以"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