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与儒学人性论

来源 :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i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先秦儒学的传统研究中,人性说的发展脉络即为: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至战国中期孟子提出性善说,战国后期荀子提出的性恶说。在获得郭店楚简这一重要史料后,我们可以解决众多历史遗留的疑难问题,弥补理论研究中由于缺乏史料基础而产生的缺陷。本文主要讨论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的人性说,填补孔子与孟、荀人性说之间的空白,发掘战国时期的主流人性论思想及其在整个关于人性说的儒学思想史中的地位。
其他文献
胃病已经成了人们的通病,每天暴饮暴食,贪食冷饮,负担最重的莫过于胃部了。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那么我们该如何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打好保胃战呢?下面我们就为四类胃
摘 要:康德主张,行为总是按照一定的准则来实行。但他并没有对准则的内容和复杂性进行过清楚阐述,导致产生准则等级性问题的争论。其实,一个行为的准则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许多,它们来自基于实践推理的准则结构。这个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实践推理三段论,根据它可以得出准则具有等级性。  关键词:康德;准则;实践推理;等级性  中图分类号:B51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法治建设,在制度建设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法治文化的认同还有待提高。目前,阻碍法治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有:传统文化、各地文化水平的差异、法治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