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贪官众生相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刚愎自用、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低下高貴头颅的皇帝
  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给他赏了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2万,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奇葩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崇祯急啊,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他身为国丈,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有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周奎此时表现,堪称影帝,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了个一折,只肯捐1万两。
  这是3月10日,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们,其奇葩程度,也极其少见。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个普遍的心理,皇帝不缺钱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崇祯有钱吗?提供“崇祯真穷”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即将陷落之前的3月6日,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所属的节慎库,3月15日——城破前3天——办理交割。
  崇祯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史料记载,崇祯还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
  满朝文武心照不宣
  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葩,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皇帝哭穷,他们也哭穷。似乎彼此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绝对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3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
  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说:“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铁公鸡”们的下场
  大臣们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史载,闯王大军围城之时,京城守军倒卧城头,“鞭一人起,一人复卧”。
  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明末清初人口损失惨重,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具体损失多少?从数千万到上亿,不同的统计,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的血泪悲剧。
  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3年就做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但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噩运的开始。他被刘宗敏(他出色地完成了拷掠权贵的任务)抓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5天5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陈演,哭穷的大明重臣,被刘宗敏囚禁后,主动交出4万两白银“助饷”,被刘宗敏释放,4天后,李自成出京攻打吴三桂,因害怕明朝旧臣趁机在北京作乱,决定杀掉一批明朝旧臣,陈演仅获4天自由便被捉回斩首。
  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当时京城之间,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北京城内四处响起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同时,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尽被农民军抢掠以供军用。城内饿尸遍地。史料记载:经过残酷拷掠,李自成军共得银7000多万两,均让工人重新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后来运往西安。
  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
其他文献
深山藏古寺,这话不假,当我们一脚踏入深山,听到隐隐的木鱼声,我们不由地欣喜起来,寻声而去。一座小小的寺,嵌在深山的半山腰。我们好不容易才走到了寺里。寺里只有五个和尚,正在打坐。一个老僧见我们的到来,便上前来打招呼,把我们请进了禅房。在我心里,一直以来,老僧都是有道之人,能解俗人之惑。在说了几句客套后,我便开口向他问道:“大师,有人说人生如梦,有人说人生如纸,也有人说人生如戏,你认为呢?”老僧微微一
期刊
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自1984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中国体育代表队已经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摘取了201枚金牌,跻身奥运会历史金牌总数排行榜前10名。  这是历经改革开放发展30多年的中国仅仅参加过的8届奥运会的成绩,傲居亚洲第一,超过欧洲多数参加过100年奥运会的国家。特别是在最近3届奥运会上,中国一直都是和美国占据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前两名,同时,创
期刊
龙袍又称龙衮和黄袍。因袍子以黄色为主要颜色,并绣有龙形图案而得名。其主要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  中国帝王龙袍从隋文帝起,开始征用中国最好的蚕丝辑丝作为经纬线,并以手工丝绣龙等图案。以辑丝丝绸制作龙袍一直延续到中国封建王朝覆灭。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据史籍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都绣有九条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  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
期刊
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身穿长袍马褂、形容枯槁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其寓意为:在1936年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上,中国申报了近30个参赛项目,派出了140余人的代表团,在所有的参赛项目中除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他人都在初赛中就遭淘汰,最终全军覆没惨败而回。  当时欧洲一国的报纸上,刊出了这幅题为《东亚病夫》的漫画,以此嘲讽中国人。  1959年的第25届
期刊
2012年8月,国家卫生部曾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人正遭遇“亚健康”的威胁,过去15年间国民的患病人次数增加了20%,由1993年的43.6亿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52.5亿人次,按照这样的状况,最近几年很难有较好的改变。《报告》显示83.8%的成年人从不锻炼身体,其中城市居民有73.2%从不参加锻炼;经常锻炼的居民为11.9%。在运动场所普遍缺乏的农村,更是难得
期刊
根据记载,孔子和老子是肯定见过面的,并且不止一次,各种说法有的准确,有的可能不太靠谱,其中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话说孔子当年三十多岁,在鲁国为官,一心想到都城洛阳学习先王礼制,并且听说当时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是得道之人,也想向老子学习大道的秘密,于是便带着颜回、子路等几个弟子到了洛阳。当时老子智慧之名无人不知,年龄也比孔子大得多。孔子特意准备了重礼去拜见老子。他们等了好几天,终于见到了老子。孔子献上了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获得“炀”之谥号者,共有三人,一是陈后主陈叔宝,二是隋炀帝杨广,三是金海陵王完颜亮。“炀”是恶谥,为那些“好内远礼、去礼远众”,也即荒淫无耻、亲小人远贤臣的死皇帝所专用。  完颜亮荒淫无耻、残暴嗜杀,与隋炀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他作伪装的水平,也与新朝皇帝王莽不相上下,堪称大师。  -1-  完颜亮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辽王宗干的次子,自幼聪颖好学,曾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平素喜
期刊
从古到今,无论是科技,数学或人文科学,内容愈来愈丰富,分枝也愈来愈多。考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工具愈来愈多,能够发现不同现象的能力也比以前大得多,一方面全世界的人口大量增长,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习俗的人,在互相交流后,不同观点的学问得到融会贯通,迸出火花,从而产生新的学问。  从前孔子讨论自己的学问时说:吾道一以贯之。现在的学科这么多,这么复杂,今天有人能做得到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吗?我现在来探讨
期刊
电视剧《长安三怪探》,说的是晚唐时期三个民间的怪探,在破案过程中怪招迭出、屡建奇功。其实,典籍里记载的唐代官方“怪探”也不少,他们用奇招侦破了许多疑难案件,令人大开眼界。比如宋代郑克编著的我国古代著名案例汇编《折狱龟鉴》,以及唐代康骈、高彦林编著的传奇小说集《剧谈录》和《唐阙史》。  让文字出来指证  《折狱龟鉴》卷三载:唐朝张鷟在当河阳县尉时,有个叫吕元的人,假造仓库主管官吏冯忱的信,盗卖了官家
期刊
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目前在香港人虽多,然而我们大家的做人境界却不一定能高,人生情味也不一定能深。  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在书中遇见的人可不同;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试问中国能有几个孔子呢?又如耶稣,也二千多年。另如释迦牟尼、穆罕默德等人。为什么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