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不让座现象及对策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enmem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交让座也是一种比较常见且无可厚非的现象。但是与此同时,不让座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甚至因为不让座而引发的事件愈演愈烈,引发了众多的讨论。如今,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了很多人选择的出行方式,这有利于节能减耗,减少交通堵塞。但是,近几年来,随着选择公交出行的弱势群体人数越来越多,关于公交车是否让座的话题一度成为了热点。
  一、公交车不让座现象概述
  公交车上为老幼病残孕群体让座,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而做出的个体选择,无关法律,而关乎美德与情分。但是并非每个人都会为老弱病残孕群体让出自己的座位,于是便出现了一些公交车不让座的现象。当前,我国老龄化形势较为严峻,老年人数量较多,且出行方面以公共交通为主。加之生育高峰期的到来,公交车上也存在着很多的孕妇、幼儿群体,以及一些残疾人群体。这些人属于弱势群体,在上车以后,尤其是人多拥挤的时候,经常会没有人主动为其让出座位。这一现象非常常见,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比较长的公交线路上,以及上下班高峰期。
  二、公交车不让座的原因分析
  公交车上一些乘客不为老弱病残孕群体让出座位,其背后有着一些需要深入挖掘的原因,比如公共交通资源配置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出行需求,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构成型。
  1.公共交通资源配置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出行需求
  当前,我国的公共交通资源配置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发达,但是其发展却并没有完全跟上并且满足日渐增长的出行需求。正如上文所分析的,一方面我国的老龄化步伐加快,老年群体增长迅速,这些老年人出行多以公共交通为主;另一方面生育高峰的到来,导致孕妇群体和幼儿群体激增。同时,职工上班、学生上学等,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选择公共交通,加之空气污染导致的限号措施使得一部分有车族也只能选择乘坐公交车,因此人们的出行需求大大提升,而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导致公交车上人多拥挤,线路冗长,车辆相对较少。很多上班族、学生即使想要为老弱病残孕群体让座,也会迫于这些原因而犹豫不决。
  2.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构成型
  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特点,那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也必然是一个全新的道德体系。然而,就目前而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构成型,一些人对于让座这件事存有较为偏激的认识,比如,有的人认为:“我也买票了,凭什么要给别人让座?”“我先上来的,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老弱病残孕跟我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让我让座?”“旁边的人比我还年轻,为什么他不让座?”等等。这些想法并不违背法律,只是道德方面的问题,只有道德体系构建成型,多数人的道德自觉性才能普遍提高。
  三、公交车不让座的对策分析
  以上,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公交车不让座的原因。根据这两方面的原因,结合现有问题,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公交车不让座的对策。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需求自然會越来越强烈,因此只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为此,一方面,需要适当地根据城市具体情况来增加公交线路,另一方面,应该缩短公交车发车间隔,也就是需要增加公交车数量。这样一来,公交线路增多了,公交车增加了,相对而言每辆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也会减少,人多拥挤的情况就会得以缓解,公交车不让座的情况也会有所减少。当然,有条件的城市,也可以发展多元化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比如共享单车、地铁、城际铁路、快速公交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分散客流,使公交车上的乘客数量得以有效地控制。
  2.强化道德宣传
  公交车上极少数不为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的年轻乘客,可能是由于种种原因,或者一些特殊情况,其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且并未违反法律法规。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上更多的是为自己着想而枉顾弱势群体,漠视弱势群体的人,那么可以说这个社会的整体道德素质堪忧。因此,针对公交车不让座现象越来越严峻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强化道德宣传,增强人们的助人为乐、关爱弱势群体的意识。比如,可以在公交车上循环播放关于让座的温馨提示,也可以在公交车的车身、吊环、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年轻群体为弱势群体让座的倡议,还可以在公交车站牌上张贴一些关于让座的公益广告语、公益漫画等。公交电视也可以适时播放一些让座的公益广告。这样一来,公交车让座的道德宣传力度加大,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能够感染乘客,使乘客潜移默化地认识到为弱势群体让座是一件非常光荣,也非常有必要的事,从而促进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3.拒绝道德绑架
  关于让座,也有一些负面的新闻,比如有的老年人强迫其他乘客为其让座,有的弱势群体乘客见到不让座的乘客会冷嘲热讽,甚至大打出手。让座非义务,而是一种情分,是一种道德的自觉认知。如果硬性要求其他乘客为弱势群体乘客让座,甚至为此发生口角、打闹,那么无异于是一种道德绑架。为此,文明乘车,需要拒绝道德绑架,要设身处地,相互理解。
  四、结语
  公交车不让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折射出了很多的问题。希望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弱势群体,都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如此,整个社会才能更为和谐。
其他文献
摘 要:中韩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在婚礼文化方面也表现出很多的共同点,比如说结婚仪式方面。本文是基于传统的中韩婚礼仪式的基础之上,做了关于现代中韩婚礼相关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关于现代中韩婚礼中结婚仪式的比较。  关键词:结婚仪式;中韩习俗  作者简介:许雅楠,女,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如今风靡世。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他国家在引进茶后并没有拘泥于原有的中国式茶文化,而是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茶文化,例如英国的下午茶文化,以及美国的快餐式茶文化。本文将谈论国茶文化对英美两国茶文化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英美茶文化;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批评视野下的佩里·安德森思想研究”(批准号:15YJC752014)。  摘 要:佩里·安德森是推进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葛兰西转向”的关键力量之一。作为英国最早接受葛兰西思想的学者之一,安德森于20世纪60年代便有意识地应用霸权理论分析英国社会阶级霸权关系,为“葛兰西转向”提供了理论策动与先导;而他在70年代完成的霸权反思实践,通过肯定葛兰西霸
摘 要:由于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后传入大脑,并通过大脑的重构后才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此我们生活在内部世界之中。人类的内部世界具有着一致性,因此人与人能够以语言为桥梁进行内部世界的沟通。同时,以声音和意义构成的狭义上的语言是我们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交际过程中,意识焦点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将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相连接,保证了交际双方顺畅地完成交际。  关键词:内部世界;语言符号;表
摘 要:邵阳方言俗语由当地劳动人民创造并在民间广泛使用,生动反映当地的物质生活、民间风俗习惯及精神文化,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及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当地方言俗语的文化探析,明晰了特定地域的自然气象、农业生产劳动、民俗文化、儒家文化及民族精神等种种地域性表现,展现出不同地域群体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有助于促进对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性研究。  关键词:邵阳;方言俗语;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谢玉(19
摘 要:人人可读,亦无人可读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集大成之作,这本书以其抒情诗化的语言,阐述了超人学说、价值重估、永恒轮回等哲学观点。徐梵澄教授甚至评价这部《语录》,当与《圣经》、《浮士德》鼎足而立。在尼采这本书中包含的众多哲学思想中,本文摘取极具现实代表性的超人学说的有关内容,浅略的阐析一二。  关键词: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超人哲学  作者简介:付裕(1992-),女,汉族,湖
摘 要:我们所熟悉的乡村社会往往是一个安土重迁、重情重礼的社会,但是在各自“相安无事”的常态下其实我们也会经常见到“乡村斗气”,而这种现象是深深扎根于浓厚的乡土文化之中的。通过乡村斗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文化逻辑,进一步挖掘乡土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斗气;文化逻辑;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