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建设的误区

来源 :当代工人·精品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haiyueme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千条线,班组一针穿,企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基层班组建设的重要性,甚至将“三基”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但是实际的效果却并不如人意。
  问题不对,答案一定不对。找准问题,一线藕丝牵大象;问题失准,千钧大锤砸苍蝇!企业基层班组建设效果差强人意的真正原因何在?如下是中国多数企业在基层班组建设中存在的七大误区:
  1. 班组建设有要求而无氛围
  多数企业的班组建设采用自上而下,逐层推进,严格考核的方法。但是基层班组长与员工对于班组创建的目的意义没有深刻地理解,只停留在了形式上,存在着员工对于班组创建活动积极性不高,方向不明确,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应付考核等现象,未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争创”的氛围。
  2. 硬件投入多,软件投入少
  在班组创建上花费了大量财力在硬件的配套上,为班组的创建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而在如何进行科学性的推进策划、效果考核上,则缺乏系统性的思考与方法。
  3. 重视制度建设,忽略文化管理
  重视班组管理制度建设和考核机制,对班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监督、跟踪,对班组创建工作及各项制度的执行进行规范,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但是忽略了如何利用文化进行管理。文化管理是最高境界的管理,通过系统、环境的力量变影响、同化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化员工被动为主动。
  4. 强调物质奖惩,忽略精神培育
  在班组考核过程中重视物质奖励,但是在精神上如何培育、进行激励,缺乏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员工在精神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瘸腿”现象。人是精神的动物,精神激励、荣誉激励必不可少。
  5. 重视现场管理,忽略素养管理
  重视5S等现场管理方式,要求员工的物品与劳动工具的摆放,但是在如何形成员工日常工作习惯与素养的层面上还欠缺必要的方法与手段。
  6. 班组长技能强,管理能力弱
  多数班组长的思想觉悟较高,态度较端正,干劲足,工作技能强。但普遍存在缺少管理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只会干活,不会管理。
  7. 班组成员消极滞后
  工作中遇到問题,班组长个人能够积极、主动的冲上前,但是不知道如何调动班员参与的热情与方法。班长干活,班员看热闹。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群体教育,一种是个别教育。而班会就是一种理想的群体教育方式。一堂好的班会,可以起到“纠偏反正”的作用,可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班会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育形式,它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达到步调一致。如何开好班会,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统筹安排,科学系统    主题要有系统性。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班级
据《创业家》调查的数据,全国开发者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地区,这三地的开发者数量占开发者总数的23%。另外,中部地区及华东地区部分城市的开发者规模也不容小觑,总共占到开发者数量的52%。  2011年,广东、上海、北京仍为开发者的主要活跃地区,但由于研发人员外流、内地城市发展等原因,中部地区尤其是重庆、河南等城市的开发者规模成长迅速,成为新的增长点。    开发者数量 平均100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