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更是个大问题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读书于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是其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促使教师完善专业技巧,提高专业素养,增强专业幸福指数。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教师少读书甚而没读书的现象却大量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不清楚读什么从而产生对读书的畏难情绪,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只有从根本上厘清了读书思想,才会养成广大语文教师喜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读书 语文教师 文本
  读罢钱之俊老师关于语文教师读书的文章——《不读书是个大问题》,很有感触,读书之于语文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一简单的道理在现实中却执行得越来越艰难,钱老师呼唤读书的声音再一次令我们感受到事情的严峻,正如他所说:“语文教师不读书,提高自身素养就会成为无根之游谈。”但对于文中提及的语文教师读了哪些书、多数教师不读书等,笔者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
  钱老师在文中谈到,“目前在语文学界有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除了教材、教辅之外,很多语文教师根本不读其他书(包括本专业的重要刊物)。”这也就是说,多数语文教师们已经读了教材、教辅,只不过不读之外的书,从而导致教师素养成问题。扪心自问,教材也好,教辅也罢,我们读了吗?充其量就是一种泡沫化的阅读而已。正如首都师大的朱贻渊老师所说:“阅读教学乃至全部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读懂’。既然要教学生‘读懂’,那教师自己得先读懂。它意味着对文本的‘读通’、‘读透’、‘读活’。”
  笔者曾于2010年就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在贵州的五所中学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交流,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新教材编排的知识体系,2.5%的教师非常适应,52.5%的教师比较适应,45%的教师一般适应,不适应的教师没有;对于新教材选取的内容素材,5%的老师非常适应,55%的老师比较适应,40%的老师适应程度为一般,没有不适应的老师;对于新教材语言表述的方式,15%老师非常适应,52.5%的老师比较适应,25%的老师一般适应,7.5%的老师不适应;对于新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应情况调查显示,7.5%的老师非常适应,50%的老师比较适应,37.5%的教师适应程度为一般,有5%的老师不适应,虽然以上数据不能完全代表广大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但至少表明了对于教材,我们还并不熟悉。更多的时候,当事者对文本的解读处于“失语”状态,教辅“说了什么”,并没有真正弄明白,当然也就缺乏独立的判断,只能是教辅怎么说,也就怎么教,“我”只是一个执行者。倘若没有辅助性材料,我们自己能不能也“说些什么”,能否读出一些别样的“味道”来。教材是例子,只有把例子读懂了,弄明白了,才可能举一反三。如若不然,拓展与迁移就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读文本更是非常重要,切莫舍本逐利,未读课文就忙着查资料、找辅导,然后把这些“丰富”的资料展示给学生,教师就是一个“传声筒”,这样教师将越来越不会思考,教学水平也会发育缓慢,教学之路必定走得踉踉跄跄。想要说读懂了语文教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攀爬的过程纵然艰辛,但我们又不能因为它是“高山”就仰止,只有跨越了这道山梁,才算踏上了合格语文教师的道路,开始了优秀教师、名师的旅程。
  二
  目前教师的阅读量现状的确不容乐观,钱老师在其文中用2011年《中国教师报》的调查数据(4.6%的教师年读书量在10本以上,43.1%的教师年度数量仅为1-3本)客观地说明了这一情况。笔者关于中学语文教师读书量的调查也显示,在抽样的教师中,42.5%的教师读过1-2本教育理论方面的著作,42.5%的教师读了3-6本,读过7本以上的仅占2.5%,而有12.5%的教师从不曾读过。这个调查的结果是很让人忧心的,但这些数据只是表明多数教师没读多少书这一客观事实,如果理解为教师不读书,是否有些牵强。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基本需要是一种人类本能,人类天生具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人几乎总是在希望什么,这是贯穿入整个一生的特点。”语文教师的读书认知欲望就跟需要吃饭、穿衣一样,有一种内在的冲动,这种内在冲动获得满足就会让教师主观上产生满意感与终极体验。另外,从现今教育的客观现实来说,竞争无比激烈,升学、考试等压力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教学效果不仅影响到学生,也更具体地影响到教师。说得更直白一点,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自己的饭碗,而良好教学效果的获得又跟教师是否读书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这种现状下,有谁敢不读书呢?当然不敢。
  不仅在教育相对发达的城市,就是在农村地区,教师们对于自己专业素养的提高愿望也是比较强烈的。笔者曾就相关问题与农村部分语文教师交流过,他们对于进修学习、教学研讨等也是比较积极的,面对自己学校教学资源薄弱、学校没图书馆或藏书量少的状况,有的教师已做出了积极应对,或自费掏钱购买专业书籍、教学刊物,或同行之间共享图书资源,或到就近的县、区图书馆借阅图书等,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的教师毕竟只是少数。
  三
  至于为什么会存在多数教师读书少或者没读这一突出问题,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工作的繁忙绝不成其为没读书的主要原因。毛主席曾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一代伟人尚且有时间读书,何况我们呢?但是本最应该读书的教师却没有读书,这恐怕跟我们把读书看得太神圣有着很大的关系。“读书神圣论”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们的部分语文老师,使他们产生畏惧阅读的心理,从而发怵不敢读,久而久之也就什么都没读,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这种畏惧阅读心理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对读什么搞不清楚,什么也没读,仅仅依靠经验来教学,丢失了教育的活水源头,殊不知只要是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一切材料都可以用来阅读,而天天用于教学的语文教科书就是语文教师最好的阅读材料,甚至是一个重要的阅读领域,只有深刻理解了文本,才谈得上对文本的激活与创造,达到用教材教的理想境界,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既是例子,也就是说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典范,要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必得说好语文文本这个典范,在文本中渗透进教师的独特体验。当然,读文本这个功课不是孤立的,还得为这个作业准备相关材料,要围绕着文本这一领域展开一系列相关阅读,可以说,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阅读的起点与落脚点。久而久之,教师的把握文本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专业素养也会提高;二是畏惧阅读但又迫于形势不得不读,容易滋生盲目的读书状态,泛泛而读,没有略读与精读之分,也没有了解与体悟之别,用同一把标尺衡量所读材料,即通常所说的“不会读书”,读了也不见效果。就拿必读书籍教育学、心理学来说,教师们都读过,然而一到教育实践之中,有的教师就失语了,不能将理论较好地转化实践,所读、所学只是看过、背过、考过而已。
  正是因为不知道读什么书,不会读书,导致有的教师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使读书变得可有可无。只有真正理解了读书的重要性,明白了读什么,怎么去读,“多读书”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其他文献
<正> 巴蕉芋是我县主要的能量饲料之一。全县种植1.1万余亩,亩产鲜薯2500万千克左右,农户利用其养猪缺乏科学性。为此进行了青贮巴蕉芋、巴蕉芋干粉部分及全部代替玉米饲喂育
试谈马骡结症的发病规律及诊疗要点沈阳农业大学牧医系李永生,李广才,韩秀峰马骡结症又称便秘症(肠阻塞),为马属动物常见病。发病急,症状剧烈,常因诊疗失误久不愈或遭致死亡。因此,研
[目的] 探讨应用含有抗生素的肌浆ZT胶混合物修补脑脊液漏。[方法] 采用含有抗生素的肌浆ZT胶混合物对伴有严重的颅内感染22例脑脊液漏总者进行治疗,其中硬脑膜缺损累及两个部
摘要:历来对《切文古尔镇》的解读,方法不一、角度多样,但少有人注意到作品中“反讽”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首先是言语反讽,小说出现了大量言非所指,充满悖论性的言语;其次是情境反讽,将人物与事件放在特定场景中,来彰显嘲笑与讽刺的意味:再次是历史反讽,映射了苏联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建设中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行为,以此寄予作者对荒诞现实的讽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切文古尔镇 言语反讽 情境反讽 历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防止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因此,高
【目的】探讨三种术式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66例,均为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分别采用A组:肘后侧经肌入路内固定(35例),B组:肘外侧入路内固定(24
老年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合并腹股沟疝,在既往外科治疗中,常先行前列腺手术或先行疝修补术.因两者手术时麻醉平面相同且切口相近,使同期手术成为可能,本科自2002年7月至2004
主要从机房专用空调的选型及位置的确定、制冷剂管路的设计以及安装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肖邦故园》之美,正如作家本人在文章里所说的:朴素、淡雅,又持久、深沉。震动之余,不免疑惑:这个以纪念为旨的文本,为何要以“肖邦故园”为题?如文本所述,肖邦“故居”不过是“伶仃孤苦”的“贵族府第简陋的侧屋”,“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子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这样的小屋与纪念爱国音乐家这个宏大主题之间的关联着实令人费解。  然而这正是作家书写的张力所在。  文本首段中的文字
为探讨二维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超声对199例异位妊娠的检查结果并与临床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