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案例中,教师一方面希望教学活动能按照自己的预先设计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又觉得生成的问题可能也有价值。如果按教学设計“走”,似乎影响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如果跟随生成的问题,又恐原定的活动目标难以达成。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应该如何看待课程的生成和预成的关系问题,并且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处理好两者关系的问题。
我们知道,预成活动为幼儿发展提供基本保障,生成活动为幼儿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实现一个教育目标有多种途径,很难说它们孰优孰劣;实现一个教育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换句话说,一个具体的教育目标往往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因此,在预成活动的框架下,教师应把握种种生成活动的可能,在生成和预成之间找到动态的平衡点,避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本案例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是按原计划开展教学活动,还是组织幼儿对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而在于教师如何在幼儿发展的总目标和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最终决定是否在有限的集体活动时间内,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北京 徐杰)
突发事件处理“三步曲”
田 杰
第一步:调整心态,冷静面对。幼儿活泼好动、爱说爱问,所以在活动中出现突发事件是合情合理的。教师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和处理。
第二步:抓住重点,因势利导。对于突发事件,我认为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让幼儿现场来讨论解决的。如果正好是与本次活动相关的问题,或者是一个存在于大多数幼儿身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否则教师可以延后处理。
第三步:事后反思,注重积累。对于每次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都要在事后及时反思并记录,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处理会有更好的效果,下次备课和组织活动时应如何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教师只有做到事后反思,注重积累,才能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江苏南京 田 杰)
我们知道,预成活动为幼儿发展提供基本保障,生成活动为幼儿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实现一个教育目标有多种途径,很难说它们孰优孰劣;实现一个教育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换句话说,一个具体的教育目标往往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因此,在预成活动的框架下,教师应把握种种生成活动的可能,在生成和预成之间找到动态的平衡点,避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本案例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是按原计划开展教学活动,还是组织幼儿对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而在于教师如何在幼儿发展的总目标和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最终决定是否在有限的集体活动时间内,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北京 徐杰)
突发事件处理“三步曲”
田 杰
第一步:调整心态,冷静面对。幼儿活泼好动、爱说爱问,所以在活动中出现突发事件是合情合理的。教师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和处理。
第二步:抓住重点,因势利导。对于突发事件,我认为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让幼儿现场来讨论解决的。如果正好是与本次活动相关的问题,或者是一个存在于大多数幼儿身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否则教师可以延后处理。
第三步:事后反思,注重积累。对于每次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都要在事后及时反思并记录,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处理会有更好的效果,下次备课和组织活动时应如何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教师只有做到事后反思,注重积累,才能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江苏南京 田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