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开始,她撑起风雨飘摇的家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6862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夫妇捡回家收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养父因脑梗瘫痪,养母离家出走,养祖母也因操劳过度病倒。她每天为养父和养祖母做饭,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晚上要忙到10点以后才能
  睡觉——
  爸爸瘫痪在床,奶奶也因劳累过度病倒了,年仅9岁的她挑起了家庭重担。她安慰奶奶和爸爸:“你们别发愁,今后我来照顾你们!”
  2006年秋的一天,陪妻子在镇卫生院看病的郑兴尚,在卫生院公共厕所外的草地上,捡到一个刚出生不久便被父母遗弃的女婴。心地善良的郑兴尚膝下无儿无女,看着襁褓里可爱的女婴,他和妻子商量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郑兴尚夫妇把女婴抱回家,买来奶粉、奶瓶及婴儿用品,精心地喂养女婴,并给孩子起名郑小淇。虽然不是亲生女儿,但郑兴尚对郑小淇视若己出,每次出海捕鱼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她,逗她玩一会儿。
  2010年秋,郑兴尚因脑梗导致瘫痪。家里的顶梁柱失去了劳动能力,郑家陡然陷入困境。郑小淇的养母不堪忍受穷困潦倒的生活,决绝地抛夫弃女离家出走。没办法,郑兴尚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不得不尽力照顾年幼的孙女和患病的儿子。
  谁知祸不单行。2015年春,奶奶因年事已高和操劳过度病倒了。老人一边擦眼泪一边愁苦地说:“咱这一家子老弱病残,今后日子可咋过啊?”郑兴尚捶打着自己毫无知觉的双腿哭喊:“老天爷啊,快让我站起来吧,我还有老母亲和女儿要养啊!”看着绝望的奶奶和痛苦的爸爸,郑小淇小大人似的对他们说:“你们别发愁,今后我来照顾你们!”从那以后,年仅9岁的她挑起了家庭重担。
  郑小淇至今还记得她第一次做饭的情形。虽然她当时已经9岁了,但个头比较矮,站在灶台边操作锅铲有些费劲。聪明的她搬来一个小木凳,站在上面炒菜、煮饭,难题迎刃而解。由于是第一次做饭,尽管有奶奶躺在床上隔空指导,她还是把水放少了,米饭煮夹生了;煤气灶火开大了,菜炒煳了,盐放得也有点多。
  当郑小淇把饭菜端给奶奶和爸爸,看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她很有成就感,忍不住问奶奶:“好吃吗?”奶奶连声说好吃。爸爸也夸奖她:“我们淇淇做的饭菜最好吃了。”她信以为真,哪知自己只尝了一口就皱起了眉头。她惭愧地对奶奶和爸爸说:“饭煮生了,菜也炒咸了。奶奶,以后我跟您好好学做饭,做出最好吃的饭菜给您和爸爸吃。”
  此后,每天早晨6点,郑小淇都会准时起床做饭。饭做好后,她先端给爸爸和奶奶吃,然后自己再吃,吃完饭收拾停当再去上学。中午放学,郑小淇一路跑着先到村里的菜场买菜,再回家做饭。伺候爸爸、奶奶吃过饭,她才草草吃上几口,再一路跑着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她先做晚饭,吃过晚饭打扫屋子、洗衣服、照顾爸爸奶奶睡下后,再做作业,经常要忙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上床休息。
  在郑小淇的辛勤操持下,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不但没有垮掉,反而变得更加整洁温馨了。每当奶奶和爸爸犯愁时,郑小淇就开导他们,讲笑话给他们听,直到把奶奶和爸爸逗笑为止。邻居们都说,郑小淇家是村里生活最困难的,但充满了融融暖意和欢声笑语。
  亲生父母要接她回家,给她更好的生活,她断然拒绝:“我要留下来照顾爸爸和奶奶!我们家虽然很穷,我爸爸也瘫痪了,但我觉得我家很温暖,我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2017年冬季的一天,郑小淇放学回到家,看到家里来了一男一女两个陌生人。陌生男女看到她,便上上下下打量她,满眼的喜悦和爱怜。他们关切地问她:“孩子,放学了,冷不冷?”鄭小淇回答:“嗯,不冷。”然后便到厨房做饭去了。
  看着郑小淇熟练地淘米、煮饭、择菜、炒菜,男人的眼圈红了,女人也背过身去抹眼泪。看了一会儿,那个男的对郑兴尚说:“郑大哥,我刚才说的事你好好考虑一下,过些日子我们再来。”郑兴尚没有答话。那个女的对郑小淇说:“孩子,我们走了,改天再来看你!”
  陌生男女走后,郑小淇好奇地问爸爸:“他们是谁啊?是咱家亲戚吗?我怎么没见过?他们来咱家干什么?”郑兴尚眼睛湿润了,对她说:“小淇,爸爸有个秘密要告诉你。其实,爸爸不是你的亲爸爸,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刚才那两个人是你的亲生父母,他们想接你走……”
  “爸爸你骗人!”郑小淇哭着喊道。“爸爸没有骗你,你是爸爸从外面捡回来的……”郑兴尚给郑小淇详细讲述了她的身世。看爸爸讲得有板有眼,郑小淇仍不相信,跟奶奶求证:“奶奶,爸爸说的是真的吗?”奶奶含泪点了点头。
  这回郑小淇相信了。奶奶从没骗过她。她趴在床上大哭起来。郑兴尚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说:“小淇,你和你亲爸妈走吧,他们会给你更好的生活和教育,咱家的日子太苦了,你留下来只会跟着我们遭罪!”“不,”郑小淇抬起头,擦了把脸上的泪水倔强地说,“我不跟他们走,你才是我的亲爸爸,奶奶是我的亲奶奶,我要跟你们在一起!”
  其实,郑兴尚心里也很矛盾: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给郑小淇幸福的生活,希望她跟亲生父母走;另一方面,他把郑小淇从小养大,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又怎么舍得她走呢?最后,郑兴尚老泪纵横地对郑小淇说:“是走是留,你自己做决定吧!无论怎样,我们都不会怪你,都会支持你!”
  一周后,陌生男女又来了。他们直接对郑小淇说:“孩子,我们才是你的亲生父母,今天你就跟我们走吧。虽然我们那个家不算很富裕,但总比这个家要强很多……”郑小淇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我是不会跟你们走的,我要留下来照顾爸爸和奶奶!如果不是爸爸当年捡了我,收养了我,就没有今天的我!”接着她给亲生父母讲了两件事:“我过8岁生日前,无意间跟爸爸说起我同学过生日吃蛋糕的事,爸爸就托人从镇上买了蛋糕给我庆生;看到我羡慕别的小朋友有自行车骑,爸爸从他不多的五保金里省出两百块钱给我也买了一辆自行车。我们家虽然很穷,我爸爸也瘫痪了,但我觉得我家很温暖,我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见郑小淇态度坚决,她的亲生父母没再坚持,给她留了一个电话号码:“孩子,如果你在这儿待不下去了,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立马来接你。”随后,他们留下一些钱,三步一回头地离开了。   2018年春节,奶奶不幸离世,郑小淇哭成了泪人。自养母离家出走后,奶奶就成了她的“妈妈”,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留给她。即使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每年过年奶奶也会给她买件新衣服。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郑小淇安葬了奶奶。她知道奶奶最放心不下的是爸爸,便跪在坟前向奶奶承诺:“奶奶您放心,我会照顾好爸爸的,我和爸爸会好好生活的!”
  “等我长大了,我想报考医科大学,毕业后当医生,治好爸爸的病!”
  郑小淇小学毕业后,要到镇上读初中,但她放心不下爸爸,想退学。郑兴尚第一次对她发了火:“不读书将来有啥希望?如果你还认我这个爸爸,就去镇上读书!不要担心我,我身体好多了,能自己照顾自己。”
  但郑小淇还是不放心,入学后每晚都会给爸爸打电话,问问家里的情况。听到爸爸说“过得挺好”,她才会安心入睡。周五下午一放学,她便急三火四地往家赶,到家后一放下书包就去买菜,然后做饭、打扫卫生。周日下午回学校前,她到菜市场买好青菜、鸡蛋、小鱼等,存放在冰箱里给爸爸备用。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郑兴尚的身体越来越差,隔三岔五出毛病,成了医院的常客,郑小淇经常带爸爸去医院看病,挂号、缴费、就诊、办理住院手续……
  2019年12月初的一天,郑兴尚肚子突然疼得厉害,被邻居送到了镇卫生院。郑小淇听说爸爸住院了,向老师请假后一路小跑直奔医院。进了病房,她握着爸爸的手關切地问:“哪里不舒服啊?”得知爸爸只是患了急性肠胃炎,不是很严重的病后,郑小淇才长舒一口气。临近中午,她出去给爸爸买了易消化的米粥,然后一勺一勺地喂给爸爸,临走又给爸爸买了一些营养品。
  接下来一连几天,郑小淇每天放学后都赶到医院照顾爸爸,晚上则留在医院陪护爸爸,第二天早晨给爸爸买好早饭再去上学。
  虽然照顾爸爸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并没有影响郑小淇的学习。困难反而激励她更加用功地读书,她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更好了。她的班主任谭海全老师说:“有时郑小淇会和我说,她父亲近几天身体不好,她要多花些时间在家照顾,落下的功课请老师帮忙补补。我给她补习之后,她很快就能跟上来。这个孩子真的很不容易,经常要在医院、家和学校之间奔波,一边上学一边还要照顾瘫痪的父亲,大人都不一定能做到。”
  郑小淇的孝心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位著名书法家写了四个字“孝感动天”赠予她,社会各界更是对她的家庭伸出援手——镇政府、村委会为郑兴尚办理了五保手续,每月固定发放五保金,解决了他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阳江市服装鞋帽行业商会将他们家作为精准扶贫对象,筹资9万多元为他们建了一座50多平方米的新房;一位有爱心的企业家表示,愿意资助郑小淇上初、高中和大学的所有费用,解决了郑兴尚的后顾之忧;得知郑小淇还没有上户口,阳西县程村镇派出所户籍民警亲自登门为她上了户口。
  郑小淇的孝心也给她带来了诸多荣誉,2017年至今,她先后被评为“阳江好人”“广东好人”“中国好人”;2020年5月被广东省文明办评为广东“新时代好少年”。
  谈起女儿,郑兴尚又自豪又心疼:“别人家的孩子都有人疼、有人爱,无忧无虑快乐成长,小淇却要照顾我,从小就挑起了家庭重担。我只期盼她快点长大,考上大学,有个好工作、好伴侣。她有个好的人生归宿,我就心满意足了。”
  问郑小淇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她说:“我希望爸爸的身体能早日好起来,有个健康舒心的晚年!等我长大了,我想报考医科大学,毕业后当医生,治好爸爸的病!”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四川小伙唐小松遭遇严重车祸,生死关头,一位老伯将他救起,并替他担保医药费。后来,老伯26岁的儿子因车祸身亡,孙子年幼,儿媳可能再嫁,家庭面临解体……经慎重考虑,唐小松做出一个惊人决定——  小伙出车祸生命垂危,救人老汉向医生承诺:“你们快抢救吧,医药费我替他担保!”  2015年8月19日清晨,四川省西充县古楼镇牌坊村村民朱富贵,背着工具箱准备到镇上搭车去县城的建筑工地做木工。刚走上通往镇里的公路
期刊
我儿子亮亮今年3岁多,因为爱问“为什么”,被幼儿园老师称为“好奇宝宝”。比如看了图画上的母鸡下蛋,他问为什么公鸡不下蛋;天黑了开灯,他问灯泡为什么会亮;冬天为什么那么冷,花儿为什么春天开……”弄得我和老公疲于应付。老公不止一次抱怨:“这孩子咋这么多问题!”  老公应酬多,常带亮亮参加朋友聚会让他开眼界。一天,爷儿俩一起参加一个生日宴,看到饭店的厨师,亮亮问:“为什么做饭的都是戴白帽子的胖叔叔?我家
期刊
编者按:  随着各种新型社交方式不断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元化,熟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前,只有熟悉到一定程度、有了一定交情才称得上朋友,现在,网上聊几句就成了网友甚至朋友,彼此缺乏了解,甚至连姓名、年龄、住址等信息都一概不知。这样的“朋友”,交往起来风险可想而知。但很多年輕人安全意识淡薄,尤其是年轻女性,常因此在社交活动中遭遇“朋友”的各种侵害。  年轻女性社交安全事
期刊
一天,儿子坐在一堆玩具中间,拿拿这个,摸摸那个,来了句:“都不好玩!”要我给他买新玩具。我怼他:“你那个坦克车不是刚买的吗?这才玩几天啊?”儿子朝我翻了个白眼儿。我不禁感慨:“真是燒包,这么多玩具还说不好玩。我小的时候可没这福气,只能玩泥巴,顶多也就玩个纸飞机。”儿子一听问道:“啥是纸飞机?怎么玩?”我就跟他讲,我们小时候,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自己动手折纸飞机,然后比赛,看谁折的飞机飞得高、飞得远
期刊
睁眼能看清世界,闭眼世界变黑。但是对于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即使睁眼也未必看得清。  我看过一篇小小说。小说中讲了甲乙两个病人,甲得了胃癌,乙得了严重的心血管病。甲乙二人都被下过病危通知,但后来都转危为安,痊愈出院。出院时,甲说了句“我得救了”,乙说了句“我重生了”。此后,甲因为生活方式没有任何改变,依然吸烟喝酒,结果胃癌复发,不到一年就过世了。乙则和旧我告别,过上了一种崭新的生活,不但健康地活着,还
期刊
两人遭遇持刀抢劫时,他挺身挡在她前面,赤手空拳与歹徒搏斗;见他手被划伤,鲜血直流,她哭了:“万一你的手废了怎么办?”  刘璇197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从小接受体操训练。因训练刻苦,成绩优异,她后来进入国家体操队,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夺得女子体操平衡木冠军。  2001年刘璇退役,入读北京大学新闻系,同时开始涉足演艺圈。  一天,好友何炅约刘璇一起吃饭。席间,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班一年级的王弢受好
期刊
怎样做金龟婿的太太  心语姐姐:  我老公做金融,收入可观,在家里排行第四,却充当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平时老家人电话不断,什么事情都找他解决。他在大家庭上付出的精力太多,以至于对我们小家庭的事情都不太上心。我心里很不平衡,找他聊过几次,他都说他有自己的考虑,让我不要干预。我感觉这样的日子没有尽头,很是委屈。我只想他多为我们的小家庭考虑一下,有错吗?  艳子  艳子妹妹:  听你描述,你老公就是很
期刊
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有两位84岁的老人,一南一北、一明一暗地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南”者,钟南山也,全国人民皆熟悉;“北”者,王以光教授,知晓的人不多。王以光教授是我国第一代生物工程学专家,也是世界上人工合成生物抗生素药的发明人。  说王以光是在一条“暗道”里作战的功臣,是因为她发明的“可利霉素”是直接用于给新冠患者临床治疗的药物。  “科学爱人”  采访前一天,是王教授和老伴杨厚60年
期刊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会变得越来越内向,不再热衷于社交、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内心的成熟”。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更加趋于成熟、稳重。  从进化角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变得更内向是有道理的。在我们还是青少年的时候,是最热衷于社交的。不管你的内在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你都会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外向,因为变得外向能让我们认识更多的朋友,帮助我们建立重要的社交关系,甚至遇见我们
期刊
受宠若惊 情人送她一套房  王灵1992年出生于陕西榆林一个普通家庭,家里还有个弟弟。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所以王灵从西安一所三本院校毕业后,明知在西安就业艰难,还是选择了留下。王灵和两个女同学合租了房子,地处城郊,条件简陋。她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风光地离开这里,在西安有自己的房子,哪怕只是小小的一间。但现实很残酷,她频繁换工作,都是销售、医药代表之类的,底薪低,还跟业绩挂钩,完不成业绩底薪都拿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