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古奇石成雕塑
漫步在“建筑师郑文箴木化石奇石艺术雕刻展”的展厅,91件展品件件特色纷呈、格外诱人:树的皮、干、桩、节彰显年轮的沧桑,然而它们又是实实在在的玉石;《大师》寥寥几刀便勾勒出齐白石老人的仙风道骨,嶙峋层叠的木纹化做齐白石大师的,胡须、衣褶;《练》将木纹石壁化为舞台,上面玛瑙石化成芭蕾舞者的纱裙、晶莹的肌肤……展厅里,无论是罕见的黑色木化石、来自东北的玛瑙木化石、黄色的钟乳石和绿色的矿物石,都能成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这些都出自72岁的老建筑师郑文箴的奇思妙想。郑文箴出生于雕刻之乡福建省泉州市,自幼喜爱木雕石刻。1964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专业,分配到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他南下支援深圳建设,深圳的老市政府大楼就是他设计的,如今市委大院和孺子牛塑像,已经成为深圳市改革开放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市政府大院办公楼竣工后的1986年,郑文箴受组织委派到香港工作。1991年他从香港回来便下海搞起装修公司,一直到退休。奔波劳顿几十年的郑文箴,除了心爱的建筑设计,更把许多心思用在了雕刻艺术上。
10年辛苦不寻常
1998年初的某一天,郑文箴在深圳的工艺品市场上闲逛,一截外表是木头而内里如玉石的石头吸引了他,店家告知他此为木化石,是在大约一亿五千万年前,埋入地下的树木在地球成岩作用下形成的。由于木化石外表绚丽多彩,打磨抛光后更显晶莹温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郑文箴买回家细细研究:“何不利用它来进行雕刻,保留其外表天然纹理发掘其内在的玉石晶丽?”念头一起他便挥之不去。
自此10年来,郑文箴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木化石雕刻创作上。每得到一块石头,他都要360度的观察,横看竖看。他奔波于各地工艺品市场,选购木化石、矿石、灵璧石,构思设计,绘制图纸,然后再运回泉州老家的惠安县山里的作坊,细加雕琢。因为住的地方离作坊较远,每天他都是6点起床,坐将近两小时车到作坊去创作,一年里几乎有半年的时间,郑文箴住在泉州。如今郑老已完成百余件雕塑品。
不羁灵感描万物
刚开始,郑老先从雕刻小动物入手,买了大量动物画册揣摩神态,力求件件传神。后来,他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工艺,想象越来越丰富,比如一个名为甜妹的灵璧石雕刻摆件,郑老介绍说,这件天然完整的灵璧石形似苗族少女的头部,而恰在脸部位置有白石核,其大小位置完全符合人脸的尺度位置,于是他利用材质特征,将其雕刻成一位天真甜美、笑容可掬的小姑娘。其他的天然纹理完全保留,有如苗族少女头上的银饰。
中华青铜鼎是郑老向往的题材,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石材,直到偶然觅到一块巨型印度木化石。郑老花了5万余元,又购买了全套青铜器的图书,仔细揣摩,设计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鼎的形象,花了3个多月亲自把它雕刻完成。因为担心口中的呼气影响眼镜,郑老工作时从不戴口罩,一天下来,不但满脸漆黑,连唾沫、鼻孔里都是黑色的石粉。如今有人说,这座《中华宝鼎》价值百万。
环顾展室,那肩负石头的愚公、悠然品茶的长者、昂首执剑的郑成功、冰清玉洁的莲花、笨拙可爱的犀牛、穿着纱丽的印度美女……皆有非一般的意义。“我的作品不是手工艺品,不是用来把玩消遣的,我希望它们能带给大家艺术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在每件作品下,郑老都配上自己创作的诗词或者是一段富有哲理的短句,从面提升了作品的境界。“隐影瞪眼水中伏,岸上爬行貌踯躅。忽遇猎物身前过,一击撕咬猛似虎。”这是对作品鳄鱼的描述;“此君虽无言,天性爱后代。但觉有险情、招儿藏入袋。”刻画的是袋鼠。
郑老透露,因为钟爱木化石雕刻,自己用于购买原料和加工木化石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了百万元。郑老笑称,有朋友说他如今已是“走火入魔”,钻进去再也放不下。“我做这个并不是为了名利,完全是为了玩和爱好。”正因为如此,有的作品开价达十几万他都不卖。“作品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舍不得啊。”郑老笑着说。尽管一些家乡的匠人受到郑老的影响也开始木化石雕刻,但郑老还是目前国内木化石雕刻第一人。
随着年事见长,郑老说要逐渐减少每年的作品数量,但是遇到自己极想表达的题材,或者是合适的石材,他会立刻投入到创作中。这些年搞雕刻很辛苦,郑老虽然没有什么保养方法,但是身体却很好,思维也很敏捷。无纶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抑或一句唐诗,都能触动郑老的灵感。在展览会现场,很多参观了展览的老观众们都握着郑老的手说:“您作品与众不同,精神更加可贵,我们都应该向您学习。”
漫步在“建筑师郑文箴木化石奇石艺术雕刻展”的展厅,91件展品件件特色纷呈、格外诱人:树的皮、干、桩、节彰显年轮的沧桑,然而它们又是实实在在的玉石;《大师》寥寥几刀便勾勒出齐白石老人的仙风道骨,嶙峋层叠的木纹化做齐白石大师的,胡须、衣褶;《练》将木纹石壁化为舞台,上面玛瑙石化成芭蕾舞者的纱裙、晶莹的肌肤……展厅里,无论是罕见的黑色木化石、来自东北的玛瑙木化石、黄色的钟乳石和绿色的矿物石,都能成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这些都出自72岁的老建筑师郑文箴的奇思妙想。郑文箴出生于雕刻之乡福建省泉州市,自幼喜爱木雕石刻。1964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专业,分配到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他南下支援深圳建设,深圳的老市政府大楼就是他设计的,如今市委大院和孺子牛塑像,已经成为深圳市改革开放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市政府大院办公楼竣工后的1986年,郑文箴受组织委派到香港工作。1991年他从香港回来便下海搞起装修公司,一直到退休。奔波劳顿几十年的郑文箴,除了心爱的建筑设计,更把许多心思用在了雕刻艺术上。
10年辛苦不寻常
1998年初的某一天,郑文箴在深圳的工艺品市场上闲逛,一截外表是木头而内里如玉石的石头吸引了他,店家告知他此为木化石,是在大约一亿五千万年前,埋入地下的树木在地球成岩作用下形成的。由于木化石外表绚丽多彩,打磨抛光后更显晶莹温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郑文箴买回家细细研究:“何不利用它来进行雕刻,保留其外表天然纹理发掘其内在的玉石晶丽?”念头一起他便挥之不去。
自此10年来,郑文箴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木化石雕刻创作上。每得到一块石头,他都要360度的观察,横看竖看。他奔波于各地工艺品市场,选购木化石、矿石、灵璧石,构思设计,绘制图纸,然后再运回泉州老家的惠安县山里的作坊,细加雕琢。因为住的地方离作坊较远,每天他都是6点起床,坐将近两小时车到作坊去创作,一年里几乎有半年的时间,郑文箴住在泉州。如今郑老已完成百余件雕塑品。
不羁灵感描万物
刚开始,郑老先从雕刻小动物入手,买了大量动物画册揣摩神态,力求件件传神。后来,他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工艺,想象越来越丰富,比如一个名为甜妹的灵璧石雕刻摆件,郑老介绍说,这件天然完整的灵璧石形似苗族少女的头部,而恰在脸部位置有白石核,其大小位置完全符合人脸的尺度位置,于是他利用材质特征,将其雕刻成一位天真甜美、笑容可掬的小姑娘。其他的天然纹理完全保留,有如苗族少女头上的银饰。
中华青铜鼎是郑老向往的题材,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石材,直到偶然觅到一块巨型印度木化石。郑老花了5万余元,又购买了全套青铜器的图书,仔细揣摩,设计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鼎的形象,花了3个多月亲自把它雕刻完成。因为担心口中的呼气影响眼镜,郑老工作时从不戴口罩,一天下来,不但满脸漆黑,连唾沫、鼻孔里都是黑色的石粉。如今有人说,这座《中华宝鼎》价值百万。
环顾展室,那肩负石头的愚公、悠然品茶的长者、昂首执剑的郑成功、冰清玉洁的莲花、笨拙可爱的犀牛、穿着纱丽的印度美女……皆有非一般的意义。“我的作品不是手工艺品,不是用来把玩消遣的,我希望它们能带给大家艺术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在每件作品下,郑老都配上自己创作的诗词或者是一段富有哲理的短句,从面提升了作品的境界。“隐影瞪眼水中伏,岸上爬行貌踯躅。忽遇猎物身前过,一击撕咬猛似虎。”这是对作品鳄鱼的描述;“此君虽无言,天性爱后代。但觉有险情、招儿藏入袋。”刻画的是袋鼠。
郑老透露,因为钟爱木化石雕刻,自己用于购买原料和加工木化石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了百万元。郑老笑称,有朋友说他如今已是“走火入魔”,钻进去再也放不下。“我做这个并不是为了名利,完全是为了玩和爱好。”正因为如此,有的作品开价达十几万他都不卖。“作品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舍不得啊。”郑老笑着说。尽管一些家乡的匠人受到郑老的影响也开始木化石雕刻,但郑老还是目前国内木化石雕刻第一人。
随着年事见长,郑老说要逐渐减少每年的作品数量,但是遇到自己极想表达的题材,或者是合适的石材,他会立刻投入到创作中。这些年搞雕刻很辛苦,郑老虽然没有什么保养方法,但是身体却很好,思维也很敏捷。无纶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抑或一句唐诗,都能触动郑老的灵感。在展览会现场,很多参观了展览的老观众们都握着郑老的手说:“您作品与众不同,精神更加可贵,我们都应该向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