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gh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及蛋白激酶B/叉头框蛋白O1(Akt/FoxO1)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培养液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用含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培养液处理的实验组,给药后48 h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kt、FoxO1的磷酸化水平,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胶原的合成。

结果

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用30、60、90、120 mmol/L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成纤维细胞后,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依次升高为(13.30±2.04)%、(22.64±4.70)%、(54.00±5.34)%和(63.12±3.48)%,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处理后的成纤维细胞中Akt、FoxO1磷酸化水平降低,胶原蛋白产生减少,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 P<0.01)。

结论

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kt/FoxO1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雌二醇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取12~14周龄雄性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生理盐水组(Ⅲ组)、雌二醇组(Ⅳ组),每组12只大鼠,制作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7 d,测定皮瓣存活率;检测腹壁浅静脉血清中性粒细胞浓度;切取皮瓣远端组织,在光镜、电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术后7 d,皮瓣存活率Ⅳ组显著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胫前骨外露创面的方法。方法根据骨外露部位的不同,将39例外伤后伴有胫骨外露患者分为上、中、下3个区域,针对不同区域选择合适的肌瓣覆盖骨外露创面后,同期行VSD植皮修复创面,1周后拆除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结果39例胫骨外露创面所移植肌瓣、植皮均成活,2例表皮轻度糜烂,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下肢行走正常。结论选择合适肌瓣联合VSD植皮一期修复胫骨外露创面,可提高手
目的探讨带外踝后腓动脉穿支的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后区较小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9例儿童足跟后区较小软组织缺损,采用近创面带外踝后腓动脉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移位修复,皮瓣大小为8.0 cm×4.0 cm~9.0 cm×4.5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血运好,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患儿均获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为9个月
目的探讨类固醇激素减少隆鼻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以类固醇、隆鼻术、水肿为关键词,检索各数据库自开库至2013年10月所有关于类固醇激素应用于隆鼻术中疗效评估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研究,172例接受隆鼻术患者,试验组注射类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凝胶对浅表型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儿(IHs)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通外科,采用普萘洛尔凝胶治疗的33例浅表型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Achauer分级标准评估疗效,ELISA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时血浆VEGF、bFG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肋软骨的钙化特点,为临床上进行耳再造时肋软骨的采取、耳支架的雕刻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共收治383例小耳畸形患者,年龄6~45岁,排除11例患有骨骼疾病或胸部外伤史者,其余372例按年龄分为4组,即6~15岁、16~25岁、26~35岁和36~45岁组,根据患者编号从每个年龄组中选出20例,共80例,每组男性和女性各10例,对其胸部CT扫描所获得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