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东部时间7月8日中午,肯尼迪航天中心,数十万名观众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5-4-3-2-1-0,升空!”11时29分,“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比预定时间晚了2分钟。“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执行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的第13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此次给国际空间站运送了足够航天员一年所需的物资和装备。此后,国际空间站的所有物资和人员返回都只能由俄罗斯的飞船来完成。这种“没有航天飞机”的局面将一直持续到美国下一代航天器的问世。
进入太空一直是人类的一大梦想。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奥地利人森格尔就绘制了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的飞机草图,试图进行高空高速飞行。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之后美国也开始考虑建造航天飞机。苏联的载人飞船不能重复使用,美国科学家的设想却与此不同,他们认为航天飞机是一种像飞机那样水平着陆、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1981年4月12日,人类航天飞机的梦想终于实现。美国民众目睹了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成功发射升空。
航天飞机以其独有的重复使用性、多用途性、经济性和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人类的航天活动开辟了新的途径:发射卫星、给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维修哈勃天文望远镜,航天飞机几乎无所不能。
航天飞机在设计时注意了过载控制,从起飞到返回地面的整个过程中,加速和减速都很缓慢,因此对航天员的身体要求大大降低,像稍加训练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和教师等都可以到太空从事相关的空间工作。同时,我们手机上的摄像头、超市中的冻干食物都来自航天飞机技术的民用开发。美国宇航局专家统计,美国有30000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航天飞机发展出的技术,如GPS卫星导航定位仪、“太空食品”和“太空药品”、卫星电视、电话等。
但是,航天飞机投入使用后也碰到了相关的问题。比如它的发射费用并没有预料中那么便宜,每次发射后都要进行检修,不可能频繁飞行。更主要的是用航天飞机发射卫星时需要配备2~3名航天员,这样做既不经济也不安全。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过程中,在得克萨斯州中部上空解体,7名宇航员无一生还。历史上的这两次灾难让我们认识到,在飞行过程中如果遇到机械故障,没有逃生装置,对于航天员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正是出于安全和经费的原因,2004年,美国就宣布航天飞机将逐步退役,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航天运载器—— “奥赖恩”航天器。与航天飞机相比,“奥赖恩”并没有机翼和尾翼,不再像航天飞机那样通过滑翔方式返回地球,而是像太空船那样通过降落伞降落,因而不需要复杂的气动外形和防热系统,可提高返回时的安全性。此外,该飞船将借鉴俄罗斯飞船的经验,把人、货分开运输,这样既安全又经济。目前该航天器正在测试当中,短期内暂定为2013年实现首飞。
而按照计划,在本月的20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航天飞机也将结束30年的服役,人类的航天飞机时代将就此画上句号。
135次飞行,355名宇航员,8亿多公里行程,运送1750吨货物……这是美国航天飞机项目30年留下的记录。从“哥伦比亚”号到今天的“阿特兰蒂斯”号,30年间,航天飞机曾经承载人类多少荣光。但是在这些光环背后,航天飞机还有两大缺陷:飞行成本高,技术风险大。尤其是在美国航天领域资金支持相对紧张的今天,很多美国人都认为航天飞机是一个“奢侈品”,人们在寻找一种“价廉物美”的方式将人类送入太空。
纵观历史,每一种科技的发展,都是以华美开始,而以寂寞告终。这既值得留恋,也值得期待。因为这种寂寞往往奠定着下一次的繁荣。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此次给国际空间站运送了足够航天员一年所需的物资和装备。此后,国际空间站的所有物资和人员返回都只能由俄罗斯的飞船来完成。这种“没有航天飞机”的局面将一直持续到美国下一代航天器的问世。
进入太空一直是人类的一大梦想。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奥地利人森格尔就绘制了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的飞机草图,试图进行高空高速飞行。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之后美国也开始考虑建造航天飞机。苏联的载人飞船不能重复使用,美国科学家的设想却与此不同,他们认为航天飞机是一种像飞机那样水平着陆、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1981年4月12日,人类航天飞机的梦想终于实现。美国民众目睹了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成功发射升空。
航天飞机以其独有的重复使用性、多用途性、经济性和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人类的航天活动开辟了新的途径:发射卫星、给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维修哈勃天文望远镜,航天飞机几乎无所不能。
航天飞机在设计时注意了过载控制,从起飞到返回地面的整个过程中,加速和减速都很缓慢,因此对航天员的身体要求大大降低,像稍加训练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和教师等都可以到太空从事相关的空间工作。同时,我们手机上的摄像头、超市中的冻干食物都来自航天飞机技术的民用开发。美国宇航局专家统计,美国有30000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航天飞机发展出的技术,如GPS卫星导航定位仪、“太空食品”和“太空药品”、卫星电视、电话等。
但是,航天飞机投入使用后也碰到了相关的问题。比如它的发射费用并没有预料中那么便宜,每次发射后都要进行检修,不可能频繁飞行。更主要的是用航天飞机发射卫星时需要配备2~3名航天员,这样做既不经济也不安全。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过程中,在得克萨斯州中部上空解体,7名宇航员无一生还。历史上的这两次灾难让我们认识到,在飞行过程中如果遇到机械故障,没有逃生装置,对于航天员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正是出于安全和经费的原因,2004年,美国就宣布航天飞机将逐步退役,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航天运载器—— “奥赖恩”航天器。与航天飞机相比,“奥赖恩”并没有机翼和尾翼,不再像航天飞机那样通过滑翔方式返回地球,而是像太空船那样通过降落伞降落,因而不需要复杂的气动外形和防热系统,可提高返回时的安全性。此外,该飞船将借鉴俄罗斯飞船的经验,把人、货分开运输,这样既安全又经济。目前该航天器正在测试当中,短期内暂定为2013年实现首飞。
而按照计划,在本月的20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航天飞机也将结束30年的服役,人类的航天飞机时代将就此画上句号。
135次飞行,355名宇航员,8亿多公里行程,运送1750吨货物……这是美国航天飞机项目30年留下的记录。从“哥伦比亚”号到今天的“阿特兰蒂斯”号,30年间,航天飞机曾经承载人类多少荣光。但是在这些光环背后,航天飞机还有两大缺陷:飞行成本高,技术风险大。尤其是在美国航天领域资金支持相对紧张的今天,很多美国人都认为航天飞机是一个“奢侈品”,人们在寻找一种“价廉物美”的方式将人类送入太空。
纵观历史,每一种科技的发展,都是以华美开始,而以寂寞告终。这既值得留恋,也值得期待。因为这种寂寞往往奠定着下一次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