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电容输入式滤波通信用DC/DC变换器上电时对48V直流母线的浪涌电流冲击、电压跌落及危害,介绍了常规解决办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实用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压跌落;浪涌电流;DC/DC变换器
1 开机浪涌电流和母线电压跌落
目前,考虑到体积,成本,技术指标等因素,大多数通信用DC/DC变换器输入滤波采用LC输入滤波方式,因为48V母线电压上的杂波较少,所以滤波电感L1的电感量较小,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由于电容器上电压不能跃变,在DC/DC变换器插入机架上电之初,滤波电容电压几乎为零,等效为输出端短路,输入浪涌电流远高于整流器工作时的电流。如图2所示。如果电源内阻比较小,容量为470μF滤波电容,第一个电流峰值会超过50A,为正常工作电流峰值的数倍。
浪涌电流会造成48V直流母线电压波形跌落,供电质量变得很差,并接在母线上的同坐设备会受到影响,而且会使保护电路动作;为避免浪涌电流冲击DC/DC变换器的输入熔断器,可以选用更高电流容量的熔断器,但会出现过载时熔断器不可以熔断,从而起不到保护DC/DC变换器及其他电电路的现象;上电浪涌电流过高对DC/DC变换器和48V直流母线会造成破坏。因此,必须限制电容滤波的整流器输入浪涌电流。
2 上电浪涌电流的限制
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48V直流母线与滤波电容器之间加一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如图3所示。为了限制上电浪涌电流,利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来减小NTC上的损耗,但是存在问题,因为NTC的初始温度和在环境温度会影响上电浪涌电流的性能。在彩色电视机和显示器上,采用串一限流电阻来限制上电浪涌电流,电路如图4所示。最常见的应用是彩色电视机,这种方法的简单,可靠性高,工作境温度范围要求比较宽,缺点是限流电阻上有损耗,电源效率降低了。事实上DC/DC变换器因为输入电压较低(48V),输入电流较大,当DC/DC变换器达到工作稳态后,限流电阻已经不起限流作用,起到发热、消耗功率的负作用,因此,DC/DC变换器的功率较大时,采用上电后,延时一段时间,然后用一机械触点短路限流电阻,如图5所示。这种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性能虽好,但占用体积较大,电路较复杂。为使应用这种抑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象仅仅串限流电阻一样方便,本文推出DC/DC变换器上电浪涌电流抑制模块。
3 上电浪涌抑制模块
将功率电子开关-MOSFET与控制电路封装在一个相对很小的模块(如500W以下为25mm×25mm×11mm)中,引出3个引脚,外接电路如图6所示。DC/DC变换器上电后最初一段时间,外接限流电阻抑制上电浪涌电流,上电浪涌电流结束后,模块导通将限流电阻短路,上电浪涌电流峰值被有效抑制。
上电浪涌电流抑制模块的工作原理:
图7是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特性曲线,曲线分为三个部分,夹断区、恒流区、可变电阻区。在可变电阻区时,ID与VDS的几乎成线性比例,其变化值受VGS控制,而D、S间的电阻为线型变化。使场效应管在可变电阻区工作一段时间,可以除浪涌电流。
4 结语
DC/DC变换器上电浪涌电流抑制模块的问世,由于其外接电路简单,体积小,价格低,适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给通信用DC/DC变换器设计者带来了极大方便。
关键词:电压跌落;浪涌电流;DC/DC变换器
1 开机浪涌电流和母线电压跌落
目前,考虑到体积,成本,技术指标等因素,大多数通信用DC/DC变换器输入滤波采用LC输入滤波方式,因为48V母线电压上的杂波较少,所以滤波电感L1的电感量较小,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由于电容器上电压不能跃变,在DC/DC变换器插入机架上电之初,滤波电容电压几乎为零,等效为输出端短路,输入浪涌电流远高于整流器工作时的电流。如图2所示。如果电源内阻比较小,容量为470μF滤波电容,第一个电流峰值会超过50A,为正常工作电流峰值的数倍。
浪涌电流会造成48V直流母线电压波形跌落,供电质量变得很差,并接在母线上的同坐设备会受到影响,而且会使保护电路动作;为避免浪涌电流冲击DC/DC变换器的输入熔断器,可以选用更高电流容量的熔断器,但会出现过载时熔断器不可以熔断,从而起不到保护DC/DC变换器及其他电电路的现象;上电浪涌电流过高对DC/DC变换器和48V直流母线会造成破坏。因此,必须限制电容滤波的整流器输入浪涌电流。
2 上电浪涌电流的限制
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48V直流母线与滤波电容器之间加一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如图3所示。为了限制上电浪涌电流,利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来减小NTC上的损耗,但是存在问题,因为NTC的初始温度和在环境温度会影响上电浪涌电流的性能。在彩色电视机和显示器上,采用串一限流电阻来限制上电浪涌电流,电路如图4所示。最常见的应用是彩色电视机,这种方法的简单,可靠性高,工作境温度范围要求比较宽,缺点是限流电阻上有损耗,电源效率降低了。事实上DC/DC变换器因为输入电压较低(48V),输入电流较大,当DC/DC变换器达到工作稳态后,限流电阻已经不起限流作用,起到发热、消耗功率的负作用,因此,DC/DC变换器的功率较大时,采用上电后,延时一段时间,然后用一机械触点短路限流电阻,如图5所示。这种限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性能虽好,但占用体积较大,电路较复杂。为使应用这种抑制上电浪涌电流方式,象仅仅串限流电阻一样方便,本文推出DC/DC变换器上电浪涌电流抑制模块。
3 上电浪涌抑制模块
将功率电子开关-MOSFET与控制电路封装在一个相对很小的模块(如500W以下为25mm×25mm×11mm)中,引出3个引脚,外接电路如图6所示。DC/DC变换器上电后最初一段时间,外接限流电阻抑制上电浪涌电流,上电浪涌电流结束后,模块导通将限流电阻短路,上电浪涌电流峰值被有效抑制。
上电浪涌电流抑制模块的工作原理:
图7是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特性曲线,曲线分为三个部分,夹断区、恒流区、可变电阻区。在可变电阻区时,ID与VDS的几乎成线性比例,其变化值受VGS控制,而D、S间的电阻为线型变化。使场效应管在可变电阻区工作一段时间,可以除浪涌电流。
4 结语
DC/DC变换器上电浪涌电流抑制模块的问世,由于其外接电路简单,体积小,价格低,适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给通信用DC/DC变换器设计者带来了极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