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一种交际工具,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我们在汉语语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而不仅仅是懂点汉语语知识;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要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怎样把教学活动和以汉语进行交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汉语课堂教学交际化,这是我们汉语教师时刻注意和认真考虑的问题。我的体会是:
1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形式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汉语创造条件
生活里常见的交际形式在课堂上做惯了,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可每天由一对学生准备一个日常对话,课前3分钟在班上表演,形式在问候、打招呼、请求、命令、许可、自我介绍、问路等等。同时,用教具,创造适当情景,进行以汉语作交际的真实演习。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学得有兴趣、有成效,而且能真正学到汉语的用场,学了会用。如我让学生表演这样一个游戏,我创设了两个情景:一位学生吃力地搬桌子进课室,十分辛苦,一矮个子学生试图打开电视机,却够不着开关。根据这真实语境,全班同学很快就脱口而出地说“艾力吃力地搬桌子”“古丽打开电视机”这样,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说汉语语的感觉,活用了所学句型和交际用语,收到了较好效果。
2在阅读课中渗透听说的练习,通过听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练习中设置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形式有多,如在学完《冰激凌的眼泪》这篇课文后,以电视采访的形式,让一位学生扮演记者采访其他学生扮演的山里孩子,把所学的课文内容以口头形式重温一次,提高了学生运用汉语语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另外也可以主学生用复述课文、改编对话等形式口头表达课文内容。
另外,在阅读课中加入紧扣课文内容的讨论题,对于开拓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如在“恐龙无处不在”这一课时, 我设计了“恐龙为什么会消失?”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这是通过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3开展汉语课外活动,使学生课上学了汉语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课上用,课下也用,逐步养成运用汉语的习惯
开展汉语课外活动能够巩固、加深、拓宽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可有多种,如汉语语口语班,汉语语广播小组,汉语语角,汉语语竞赛等等。课外活动开展得当,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关系,使交际法在汉语教学中应用更广,更有深度和内涵。
4丰富口语表达训练的内容与形式
口语表的的内容首先应该立足于教材。汉语教学绝大多数时间用在词语与课文的教学上,而教材的编写紧扣《汉语新课程标准》,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编排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明晰,目标明确,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有针对性较强的口语表达训练,汉语教师应该遵循教材的设置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口语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汉语教师在教学时忽略教材的训练内容,脱离教材的训练目的,就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是教师的指导和教学陷入无目的标准的境地。我们的汉语教材,大都是“久经考验”的名家名篇,组织学生去诵读、复述、讨论、评价、赏析,能使学生在细嚼作品魅力的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汉语素养。如;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为了给学生营造“说”的预言氛围,我设置了“巴西总统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如果你是巴西总统你会怎么做?”这样的既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活跃课堂气氛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应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唤起谈们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口语表达训练内容必须面向广泛的真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汉语,口语表达当然不局限于教材也不局限于课堂。对身边的具体生活,每一个学生都有具体感受,虽然他们的感受程度有差异,但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有着自己的认识,甚至有发表见解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组织适当的口语表达训练,内容关涉到他们所关心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无疑能调动他们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观察体验生活。
1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形式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汉语创造条件
生活里常见的交际形式在课堂上做惯了,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可每天由一对学生准备一个日常对话,课前3分钟在班上表演,形式在问候、打招呼、请求、命令、许可、自我介绍、问路等等。同时,用教具,创造适当情景,进行以汉语作交际的真实演习。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学得有兴趣、有成效,而且能真正学到汉语的用场,学了会用。如我让学生表演这样一个游戏,我创设了两个情景:一位学生吃力地搬桌子进课室,十分辛苦,一矮个子学生试图打开电视机,却够不着开关。根据这真实语境,全班同学很快就脱口而出地说“艾力吃力地搬桌子”“古丽打开电视机”这样,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说汉语语的感觉,活用了所学句型和交际用语,收到了较好效果。
2在阅读课中渗透听说的练习,通过听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练习中设置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形式有多,如在学完《冰激凌的眼泪》这篇课文后,以电视采访的形式,让一位学生扮演记者采访其他学生扮演的山里孩子,把所学的课文内容以口头形式重温一次,提高了学生运用汉语语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另外也可以主学生用复述课文、改编对话等形式口头表达课文内容。
另外,在阅读课中加入紧扣课文内容的讨论题,对于开拓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如在“恐龙无处不在”这一课时, 我设计了“恐龙为什么会消失?”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这是通过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3开展汉语课外活动,使学生课上学了汉语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课上用,课下也用,逐步养成运用汉语的习惯
开展汉语课外活动能够巩固、加深、拓宽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可有多种,如汉语语口语班,汉语语广播小组,汉语语角,汉语语竞赛等等。课外活动开展得当,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关系,使交际法在汉语教学中应用更广,更有深度和内涵。
4丰富口语表达训练的内容与形式
口语表的的内容首先应该立足于教材。汉语教学绝大多数时间用在词语与课文的教学上,而教材的编写紧扣《汉语新课程标准》,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编排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明晰,目标明确,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有针对性较强的口语表达训练,汉语教师应该遵循教材的设置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口语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汉语教师在教学时忽略教材的训练内容,脱离教材的训练目的,就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是教师的指导和教学陷入无目的标准的境地。我们的汉语教材,大都是“久经考验”的名家名篇,组织学生去诵读、复述、讨论、评价、赏析,能使学生在细嚼作品魅力的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汉语素养。如;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为了给学生营造“说”的预言氛围,我设置了“巴西总统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如果你是巴西总统你会怎么做?”这样的既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活跃课堂气氛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应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唤起谈们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口语表达训练内容必须面向广泛的真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汉语,口语表达当然不局限于教材也不局限于课堂。对身边的具体生活,每一个学生都有具体感受,虽然他们的感受程度有差异,但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有着自己的认识,甚至有发表见解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组织适当的口语表达训练,内容关涉到他们所关心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无疑能调动他们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观察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