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通过对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质量千里行调研的分析,从课程改革、实践环节、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等几个方面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就业导向 培养模式 课程改革 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趋向多元化。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薄弱。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任务,面对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正确看待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
一、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质量千里行调研概况
1.调研概述
(1)调研目的。2012年7月13日到8月22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以“行广东、看就业、求质量”为主题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本次调查,掌握历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强化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等提供合理的依据。
(2)调研内容。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分布的地域、单位性质、专业对口率、薪酬、工作满意度等;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毕业生对学院师资水平、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指导等的建议。
(3)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调查研究方式有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实地访问调查、资料收集法、企业家座谈法。调研小组按毕业年份对历届毕业生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和走访,采用发放问卷、单人访问、座谈会、召开城市校友会等形式。同时采用实地考察方法,深入毕业生的工作地点、工作现场,进行考察,并对优秀毕业生进行个案研究。在调研过程中,他们还通过与企业家座谈,就调研内容向他们征集意见和建议,并了解他们对毕业生的评价。本次问卷由学院实习就业处统一设计,共31道题,涉及毕业生实习和目前工作状况,毕业生对母校教学质量、专业设置、就业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多个方面。共派发调研问卷500张,回收456张,回收率91.2%,有效问卷425张,其中媒体传播系还拍摄了企业家现场教学视频25份。
2.调研结果分析
(1)毕业生。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基本满意,普遍认为在校期间个人的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现在的工作满意程度,大部分毕业生选的是“基本满意”。同时,也对学院的2 1学制、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2)企业。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大部分企业比较认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稳定性较强,能吃苦耐劳,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创新精神,自我提升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
二、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根据本次调研活动的结果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1.以能力为本位,进行“双证式”课程改革
高职人才培养要打破过去那种知识本位的模式,转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来设计高职课程内容。而“双证式”课程改革恰好体现了这一要求,将使课程突破原有学科理论体系的束缚,形成鲜明特色的职业培养目标,缩短毕业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2.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时,要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实验实训内容进行系统化整合。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藝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努力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同时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4.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发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应该确保每个专业都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保证学生在校内学习得到实践,并能够走出去,到具体的合作单位中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加强能力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大学生能力素质包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善于竞争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法律为武器自我保护的能力、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等。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具有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人文素质教育即教学生为人之道,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是大学生成才之基本。
(3)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它包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6.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
高校应当出台一些更加切实有效、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来激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同时,还可以通过创业前指导等措施帮助大学生规避风险,顺利创业。
参考文献:
[1]高传勇,沈延兵.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5.2.
[2]谭璐.广西工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
[3]张炳武,张毅.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就业导向 培养模式 课程改革 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趋向多元化。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薄弱。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任务,面对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正确看待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
一、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质量千里行调研概况
1.调研概述
(1)调研目的。2012年7月13日到8月22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以“行广东、看就业、求质量”为主题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本次调查,掌握历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强化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等提供合理的依据。
(2)调研内容。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分布的地域、单位性质、专业对口率、薪酬、工作满意度等;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毕业生对学院师资水平、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指导等的建议。
(3)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调查研究方式有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实地访问调查、资料收集法、企业家座谈法。调研小组按毕业年份对历届毕业生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和走访,采用发放问卷、单人访问、座谈会、召开城市校友会等形式。同时采用实地考察方法,深入毕业生的工作地点、工作现场,进行考察,并对优秀毕业生进行个案研究。在调研过程中,他们还通过与企业家座谈,就调研内容向他们征集意见和建议,并了解他们对毕业生的评价。本次问卷由学院实习就业处统一设计,共31道题,涉及毕业生实习和目前工作状况,毕业生对母校教学质量、专业设置、就业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多个方面。共派发调研问卷500张,回收456张,回收率91.2%,有效问卷425张,其中媒体传播系还拍摄了企业家现场教学视频25份。
2.调研结果分析
(1)毕业生。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基本满意,普遍认为在校期间个人的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现在的工作满意程度,大部分毕业生选的是“基本满意”。同时,也对学院的2 1学制、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2)企业。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大部分企业比较认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稳定性较强,能吃苦耐劳,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创新精神,自我提升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
二、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根据本次调研活动的结果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1.以能力为本位,进行“双证式”课程改革
高职人才培养要打破过去那种知识本位的模式,转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来设计高职课程内容。而“双证式”课程改革恰好体现了这一要求,将使课程突破原有学科理论体系的束缚,形成鲜明特色的职业培养目标,缩短毕业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2.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时,要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实验实训内容进行系统化整合。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藝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努力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同时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4.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发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应该确保每个专业都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保证学生在校内学习得到实践,并能够走出去,到具体的合作单位中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加强能力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大学生能力素质包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善于竞争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法律为武器自我保护的能力、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等。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具有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人文素质教育即教学生为人之道,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是大学生成才之基本。
(3)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它包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6.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
高校应当出台一些更加切实有效、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来激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同时,还可以通过创业前指导等措施帮助大学生规避风险,顺利创业。
参考文献:
[1]高传勇,沈延兵.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5.2.
[2]谭璐.广西工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
[3]张炳武,张毅.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