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eai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学科是初中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评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对此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尽快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本文将简述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并介绍了具体可行的策略与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水平,合理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避免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实现了智力与思维的发展。
  一、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主要是为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实现其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的增强,这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复兴。不过与丰富史料相比,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实用抽象、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也是照本宣科,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学习效率也不高。因此需要我们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解决上述问题。
  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感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并增强他们的学习认同感,让学生获得感染与鼓舞。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与音乐,促使学生逐步进入到历史情境中,在情感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才能够得到加深。
  例如:教师在讲解“九一八事变”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主题影片《抵抗!抵抗!》,将九一八事变史实全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影片中的场景将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通过这些感人的英雄事跡,渗透了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学生也不由自主的唱起了影片主题曲,自身情感得到了有限激发。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并配合一定的语言渲染,把学生待到九一八事件真实情境中,促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牢固掌握了历史知识,实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注重情感渗透,加深学生理解
  一般来说文史有着密切联系,两者不可分割,对初中历史教学而言,虽然不如文学写作的丰富多彩,但是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应该通过自身情感为学生讲解客观、真实的历史事实,注重用真情为学生带来感染,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更加轻松的理解历史知识,学习也变得更加简单,增强了学习历史的信心。
  3.开展角色扮演,促使主动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应道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师要转变知识灌输者角色,有效指导学生感知、体验历史学习过程,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探究方法。教师将历史作为平台,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目的。
  例如:教师讲解“秦朝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剧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秦始皇、丞相和御史大夫等角色,并就秦朝统一后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权力等问题进行讨论。在表演短剧之前,教师要问学生:“皇帝是怎么来的?皇帝制度主要有哪些内容?”学生在观看短剧的同时,认真思考问题,寻找答案,整个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学生通过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逐步找出的答案,学习效率非常高,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转变教学方法,发散学生思维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保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教师应结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渗透理解历史知识,将教材上的内容鲜活、生动的呈现出来。教师只有采取了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促使学生认真听,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走,达到了高效学习的目的[2]。
  例如: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教师应作出如下设计:“为什么会出现鸦片战争?英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英国出现贸易逆差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为学生介绍英国走私鸦片为中国造成的危害,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中国人吸食鸦片后的情况,让学生看到其沉迷、颓废和憔悴的形象。这样能够对学生思想情感造成触动,激发学生的各种联想,促使学生主动开展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迁移知识,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三、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历史作为初中教育阶段一门基础学科,蕴含着从古至今留下来的精髓,有很多知识与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通过历史的学习,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通过采取以上策略实现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这样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并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采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接受与理解,保证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对此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内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学习知识,确保初中历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淑梅.从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5,(09):183-185.
  [2]何春旭.论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品牌,2014,(03):51.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凤场学校 402216)
其他文献
摘要: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信息技术培训之后,广大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已有了很大提高,电子白板、班班通等也广为普及,我们的课堂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课件取代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大家都说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容量,开拓了学生视野。的确,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功不可没,但笔者以为过多使用信息技术并非好事,本文拿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具体阐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地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由于水体中营养盐含量严重超标,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导致蓝藻水华频发。在预防和治理水
核激素受体(nuclear hormone receptor)作为配体依赖的DNA结合蛋白,可以将生理以及营养信号转化为相应的基因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分化,以及体内许多生理、代谢过程都可
近年来,全球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农业,工业,及人类生活发展的一大影响因素,而依靠发展旱作农业成为解决水源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旱稻是水稻的一个品种在粮食作物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需水量少,抗旱性强,与水稻相比有许多优点,是推行旱作农业最佳的粮食作物之一。旱稻解决了水稻种植时土壤干旱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可以代替水稻进行大面积种植。本研究选用“鲲旱一号”这个品种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农杆菌转化
近年来发现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真核生物细胞中拥有多种重要的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调控功能。在植物体内,内源siRNA就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小分子RNA。它有指导靶mRNA切断、抑制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是一个水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基于水牛细胞染色体核型分类,将亚洲水牛分成三种类型:沼泽型(核型2n=48,役用为主),河流型(核型2n=50,乳用为主)及杂交型(核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一类呈现黄色、橙色或红色的天然色素,它们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在动物和微生物中也有发现. 类胡萝卜素是植物和微生物光合膜的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