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效课堂;尊重;激励;
方法;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74—01
一、把“尊重”带进课堂,实行民主教学
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课,我准备排座位。按惯例男女生按高矮顺序排成两列,横向的两个同学组成同桌。10分钟后我就排完了座位。可教室里的气氛却不同一般:满意的兴高采烈,不满意的两手插在口袋里,脸上没有表情地站在座位前,显得很失落,更甚者有的把书包放在桌上低头唉声叹气,还有的撅着嘴望着我。很显然一部分学生对我的这次排座位很不满意。对这样尴尬的局面,我想与其按自己的想法强行执行,还不如顺学生们的意。接着我宣布重新排座位,可以自由找同桌,条件是在学习上能互相帮助,纪律上能互相约束就可成为同桌。学生听了后,高兴地很快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同桌。由于我尊重了他们,顺了他们的意,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很快他们心情愉悦地投入到了学习状态中。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在不破坏原则底线的情况下,教师尊重他们,实行民主,他们就能“亲其师,信其道”。
二、把“激励”带进课堂,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上有一个男孩,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中上,但他说话有语言障碍,性格内向,特自卑。每次提出问题,会与不会他都下意识地低下头,生怕老师叫到他。有一次,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全班同学没人猜到答案,只有他手指放在嘴唇上抿嘴笑,我猜他可能知道答案,就走到他的座位前,摸摸他的头,轻轻地对他说:“你来回答。”他站起来,愣愣地看着我不知所措。我对全班同学说:“给点掌声。”全班同学都用劲鼓掌。掌声过后,他竟第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了一句简短的完完整整的话,答案是正确的,同学们又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此时此刻他眼睛透着亮,脸上写满了兴奋。从此以后,每次看他举手,我都点到他,给他机会,及时鼓励表扬他。半学期后,他变了,课堂上他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校园内也能看到他玩耍的身影,有时还能听到他欢快的笑声。
三、把“方法”带进课堂,教会学生学习
讲究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语文学习更要讲究学习方法。语文有许多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学生一般就是机械地去记忆,这种记忆属死记硬背,记忆时花费时间多,所记内容又容易忘记,因此我教给学生理解的记忆、联想的记忆、比较的记忆、总结成口诀去记忆。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了相应的记忆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记下了知识点。对于课文分析,我总结出了背景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几种方法。例如,在分析《孔乙己》一文时,我从写作背景入手。“五四”运动前夕,是新文化运动兴起,向封建反动文化发起猛烈进攻的时代,因此作品就有强烈的反封建主题。作品人物生活的时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从文中“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一句可以推算出孔乙己至少生活在满清王朝末期),当时科举制度依然存在,是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时代,由此,结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就可以进一步看到人物的典型性及其所受到的思想毒害。因此,课文分析,把握住背景,对把握全文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四、把“创造”带进课堂,挖掘学生的潜力。
在学习《吾腰千钱》这篇古文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如果是那个楚国人,面对现实,你是选择生命还是选择金钱?”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老师,我选择生命,有命才能赚钱……”“老师,我选择金钱,没钱游到对岸没饭吃也会被饿死……”“老师,我想把钱用长绳子系住,先沉下去,等我游到对岸再用绳子把钱拉上来……”更出乎意料的是有的同学回答:把钱扔掉一半,自己拿一半,这样既能花到钱,又能保住命……学生的回答有的合情合理,有的虽然有些荒唐可笑,但却让学生的思绪“飞”了起来。在学习了《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经典小说后,我让学生大胆续写主人公以后的遭遇;学习了《春》、《绿》等这些优美散文后,我让学生大胆仿写眼中的春夏秋冬;学习了《日历》、《每天诞生一次》等这些对人生有深刻感悟的文章后,我就让学生大胆写对时间、生命认识的句子或片段。用小练笔的方法让学生去创造去想象,使他们的创造想象落到了实处。因此,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就会让我们的课堂“飞”得更高,飞得更加多姿多彩,更加有激情。
编辑:刘於诚
方法;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74—01
一、把“尊重”带进课堂,实行民主教学
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课,我准备排座位。按惯例男女生按高矮顺序排成两列,横向的两个同学组成同桌。10分钟后我就排完了座位。可教室里的气氛却不同一般:满意的兴高采烈,不满意的两手插在口袋里,脸上没有表情地站在座位前,显得很失落,更甚者有的把书包放在桌上低头唉声叹气,还有的撅着嘴望着我。很显然一部分学生对我的这次排座位很不满意。对这样尴尬的局面,我想与其按自己的想法强行执行,还不如顺学生们的意。接着我宣布重新排座位,可以自由找同桌,条件是在学习上能互相帮助,纪律上能互相约束就可成为同桌。学生听了后,高兴地很快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同桌。由于我尊重了他们,顺了他们的意,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很快他们心情愉悦地投入到了学习状态中。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在不破坏原则底线的情况下,教师尊重他们,实行民主,他们就能“亲其师,信其道”。
二、把“激励”带进课堂,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上有一个男孩,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中上,但他说话有语言障碍,性格内向,特自卑。每次提出问题,会与不会他都下意识地低下头,生怕老师叫到他。有一次,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全班同学没人猜到答案,只有他手指放在嘴唇上抿嘴笑,我猜他可能知道答案,就走到他的座位前,摸摸他的头,轻轻地对他说:“你来回答。”他站起来,愣愣地看着我不知所措。我对全班同学说:“给点掌声。”全班同学都用劲鼓掌。掌声过后,他竟第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了一句简短的完完整整的话,答案是正确的,同学们又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此时此刻他眼睛透着亮,脸上写满了兴奋。从此以后,每次看他举手,我都点到他,给他机会,及时鼓励表扬他。半学期后,他变了,课堂上他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校园内也能看到他玩耍的身影,有时还能听到他欢快的笑声。
三、把“方法”带进课堂,教会学生学习
讲究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语文学习更要讲究学习方法。语文有许多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学生一般就是机械地去记忆,这种记忆属死记硬背,记忆时花费时间多,所记内容又容易忘记,因此我教给学生理解的记忆、联想的记忆、比较的记忆、总结成口诀去记忆。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了相应的记忆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记下了知识点。对于课文分析,我总结出了背景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几种方法。例如,在分析《孔乙己》一文时,我从写作背景入手。“五四”运动前夕,是新文化运动兴起,向封建反动文化发起猛烈进攻的时代,因此作品就有强烈的反封建主题。作品人物生活的时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从文中“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一句可以推算出孔乙己至少生活在满清王朝末期),当时科举制度依然存在,是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时代,由此,结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就可以进一步看到人物的典型性及其所受到的思想毒害。因此,课文分析,把握住背景,对把握全文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四、把“创造”带进课堂,挖掘学生的潜力。
在学习《吾腰千钱》这篇古文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如果是那个楚国人,面对现实,你是选择生命还是选择金钱?”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老师,我选择生命,有命才能赚钱……”“老师,我选择金钱,没钱游到对岸没饭吃也会被饿死……”“老师,我想把钱用长绳子系住,先沉下去,等我游到对岸再用绳子把钱拉上来……”更出乎意料的是有的同学回答:把钱扔掉一半,自己拿一半,这样既能花到钱,又能保住命……学生的回答有的合情合理,有的虽然有些荒唐可笑,但却让学生的思绪“飞”了起来。在学习了《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经典小说后,我让学生大胆续写主人公以后的遭遇;学习了《春》、《绿》等这些优美散文后,我让学生大胆仿写眼中的春夏秋冬;学习了《日历》、《每天诞生一次》等这些对人生有深刻感悟的文章后,我就让学生大胆写对时间、生命认识的句子或片段。用小练笔的方法让学生去创造去想象,使他们的创造想象落到了实处。因此,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就会让我们的课堂“飞”得更高,飞得更加多姿多彩,更加有激情。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