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读书的时光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kica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童年的阅读时光,它让我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并获得了心灵上的丰盈。

  小时候家境普通,物资普遍比较匮乏,出版行业也不似现在发达,想找几本有趣的书读都很困难。可能正因为如此,反而特别珍惜有书讀的机会。回想起小时候的读书光景,非常美好。

  同村有个女同学和我很要好,她有个哥哥,我们读三四年级时,她哥哥已经在上初中了,所以,她家里有很多高年级的书。这位女同学经常翻看初中的语文课本,还能背诵其中的篇章。
  有一次,她在我面前背曹操的《观沧海》。她背诵得非常有节奏感,而且饶有兴味的样子,让我蠢蠢欲动,恨不能背一首诗词回应她。当时虽然不太懂赏析诗,但听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几句,觉得很美。而且诗里面还提到日月、星汉,感觉很大气。心里真恨自己没有哥哥,不能提前看初中的语文课本,不然,我也能背诵这么美的诗词了。
  那个时候,我们都会想尽办法去搜寻书籍来读。就像被困沙漠的旅人,四处寻找知识的水源,走在路上,看到一片有字的破纸,都忍不住捡起来,把两面都翻看下,生怕错过什么。
  我阅读的来源有哪些呢?
  最开始是班上同学的作文书,当时刚开始学写作文,很多同学都买了作文书,大家会互相借着看。后来,有同学发现镇上很隐蔽的巷子里面,藏匿着一个小型的图书室——我至今都记得图书室的名字,叫“光华图书室”。在那里,我看了很多期《少年文艺》,还有民国的文人、才女系列,开始知道林徽因、徐志摩、张幼仪、石评梅等人的名字。

  除此外,我还会去别人家里蹭书看。记得有一次,和村里一个小朋友玩,突然发现她家的沙发上有本《安徒生童话》,我如获至宝,立马兴致盎然地看起书来。看完才发现书中《海的女儿》原来这么长,以前看的童话都是删减版。用这种蹭或者借的方式,我看完了《十万个为什么》《傲慢与偏见》《茶花女》等书籍。
  我奶奶家里有很多书,都是我叔叔的,那个时候他已经大学毕业。到初中时,我开始翻叔叔装书的抽屉,对数学、物理类的书籍不懂也没有兴趣,倒是因为开始学英语,对几本英文书比较感兴趣,比如《新概念英语》。我原以为自己看不懂,没想到随便翻翻,有很多单词我认识,我试着去读正文,居然能看懂。当时特别兴奋,于是兴致勃勃地读起来,不懂的对着后面的中文翻译读。
  高中时,天地突然开阔起来,同学间彼此交换书读。除此之外,那个时候,学校门口经常有人售书,价格比较便宜,不少同学都会去买,班上兴起了读名著的热潮。
  放假时,我还壮着胆子向老师借书看,很多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看的:莎士比亚的戏剧系列,高尔基的《童年》、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老子的《道德经》、茅盾的《子夜》、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
  后来上了大学,学校有很大的图书馆,里面藏书丰富,我如饥似渴,终于摆脱了阅读的匮乏时代。
  小时候的阅读经历,给我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从小到大,我语文成绩都挺好,文字功底不错。除此外,长期的阅读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我,让我身上有种书卷气,沉静内敛。
  在长期的读书过程中,我养成了许多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并让自己从中受益。
  1.随时记录。因为以前书籍比较匮乏,当在书店或者其他地方看到心动的内容就会背下来,回家后再默写。有次去乡村诊所打点滴,看到桌上有本古典诗词,赶紧翻阅,看到有曹操的《龟虽寿》,很喜欢,于是背下来,回来后就默写在本子上。
  我奶奶喜欢看戏剧,我有时候跟着看,听到优美的唱词,会有意识地默记下来,再记在本子上。有时候看电视剧,我也会拿着小本子,在旁边做笔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保持着这种习惯,随身带着纸和笔,随时记录下觉得有用的东西。很多年以后,我读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里面提到“一元化笔记法”,就是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笔,随时记录下有用的信息,包括看到的资讯、别人的谈话、心里的想法等,不设分册,把所有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在本子中,并写上标签。想到自己以前的经历,心里有种暗暗的欢喜。
  2.做读书笔记。小学三年级,刚开始做笔记时,我觉得读书笔记很神秘,因为老师说,做好笔记,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考试能考高分。我就很想知道笔记为什么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当年的笔记只有“字词句”的模块,但是我不甘心,在其他读物上,发现读书笔记还有其他的形式,比如,做摘录,写读后感等。
  我就慢慢地学习、实践,学习怎么做好笔记。最开始是比较简单的摘抄,读书看到的惊艳段落、名人名言,在报纸上看到有用的资讯,副刊上看到的美文,我都会摘抄下来。后来,我会在书的空白处或者摘录的内容旁边,写上自己当时的想法。
  现在,我在看完书后,依然会做笔记,但形式更丰富,还有思维导图、视觉笔记等,现在还在摸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手账。
  3.学会融会贯通。日本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中说过:“人获得的知识会跟自己过去与未来的经历相结合,产生新的意义,并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下去。只有经历了这种不断发酵的过程,知识才能在人的头脑中沉淀下来,形成‘智慧与见识’。”这说明,读书不能只机械地获取信息,还要学会融会贯通,让知识能够活学活用。
  我有许多隐秘有趣的读书方法,从这些读书方法中,我能体验到许多别样的乐趣。比如:对读法。
  简单来说,“对读法”就是将不同的书,或者文章对照着读,这样会有别样的乐趣。举个例子,读李清照的词“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什么原因呢?用柳永的词可以作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非常有意思。
  说到对读法,我还想到个有趣的小故事。1935年,中国留学生陆佩如在巴黎大学进行博士论文答辩,进展很顺利。主考官突然发难:“在《孔雀东南飞》这首古诗中,孔雀为什么要东南飞呢?”陆佩如略加思考,回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西北楼这么高,孔雀怎么飞得过去呢?”这个回答有趣又巧妙,赢得满堂喝彩。在我看来,这也是很有趣的对读法。
  除此外,我还会从不同角度读经典名著,比如《三国演义》,除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读,还能从锻炼口才的角度来看,诸葛亮舌战群儒,以及骂死王朗的章节,就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这种技巧可以迁移到任何你感兴趣的书籍,或者想仔细阅读的书籍上。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非常感恩物资匮乏年代的阅读时光,它让我获得了心灵上的丰盈和快乐,也让我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这些至今仍在影响着我。
  编辑 王淑娟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白先勇以现代意识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与汤显祖原作相差了四百余年,时空的悬隔、个人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两者的诸多不同。通过对两者文本出目的具体分析,本文认为在出目的删减、出目的增加、出目前后顺序的改变三个方面两者具有明显的不同,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是由于时代的不同,以及汤、白二人在个人意识与戏剧意识方面的不同。指出这些不同之处对于我们理解汤显祖《牡丹亭》的内涵以及应当如何看待青春版《牡丹亭》都
期刊
摘 要:王维《辛夷坞》描绘的不仅仅是一个辛夷花自开自落的宁静世界,更多的是展示了一个充满勃勃生机与顽强生命力的世界;不仅仅表达了诗人旷放超逸的情怀,更多地展示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缠绵悱恻,深情绵邈。  关键词:王维 辛夷坞 旷放超逸 深情绵邈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这首《辛夷坞》一向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诗人“不用禅语,时得禅理”的诗歌艺术特色
期刊
摘 要:《白雪公主后传》是对经典格林童话的颠覆,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该时期是美国女性主义崛起的时代。该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反映了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这种思想的崛起令男女双方都感到迷茫,男性地位与女性主义思想觉醒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迸发,但在男权仍处于主导地位的时代,女性仍然摆脱不了充当男性“附庸”的悲剧命运,这也是由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  关键词:《
期刊
我亲爱的小孩:  四月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英国诗人艾略特。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从死去的土地里  培育出丁香,把记忆和欲望  混合在一起,用春雨  搅动迟钝的根蒂  ——《荒原》节选  为什么这么美丽的暮春,诗人却说四月最残忍?明明花儿都开得那么热闹,明明天气变得那么暖和,比起那寒冷又潮湿的冬天,难道不更加生机勃勃?  记得小时候给你读到这段诗,你不免疑惑,问我为什么四月最残忍。虽然也熟悉“夜来风
期刊
那些四十多年前的故事碎片,在我的生命时空里,化作了永恒的满天星光……  多年前,在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系儿童文学研究生课程的第一堂课上,教授让大家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童年阅读经历。一位美国女生分享了她的童年记忆。她的家在农场,小时候,爸爸常抱着她,坐在谷仓前给她读故事。虽然她不记得爸爸读的是哪本书,但是她一直记得被抱在怀里的感觉,记得爸爸的声音,甚至记得身后那谷仓的味道,所以她爱上了儿童文学。  这位
期刊
摘 要:阿尔贝·加缪的名作《鼠疫》一般被理解为一部用象征手法写成的哲理小说,它用一个被鼠疫侵袭的小城奥兰来隐喻在法西斯统治下的法国,并为“人如何走出荒诞”这一命题指出了某种出路。然而除此之外,《鼠疫》还是一部以瘟疫为隐喻的作品,学界长期以来对作品本身进行的多种阐释也从另一层面反映了瘟疫在人类社会中丰富的象征意义。本文以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作为潜在的文本,力图分析《鼠疫》中瘟疫的多种隐喻,并结
期刊
摘 要:李渔作为一名戏曲理论家,在戏曲史上是不能忽略的。而他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他的戏曲理论,这些理论主要集中在其《闲情偶寄》一书中。本文主要以《闲情偶寄》为例,来浅谈李渔的戏曲理论。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李渔的生平;第二章主要介绍《闲情偶寄》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章为本文重点,主要介绍李渔的戏曲理论,主要从戏曲结构理论、戏曲语言理论和戏曲音律理论三个方面来着重分析。  关键词:李渔 《闲情偶
期刊
摘 要:在《世说新语》一千一百三十则笔记(故事)中渗透(存在)着以“人”“或”为例的一系列模糊的人物角色,他们时常被读者忽略却意义重大。在文本叙事中,这些模糊的人物角色或协助展开叙事,成为构成情节的真正链接,或突显魏晋人物乃至整个社会的品貌,或表明叙述者的立场。他们是刘义庆展开叙事、刻画人物、表现历史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模糊的人物角色所蕴含的叙事意义的分析可看出《世说新语》在叙事技巧、刻画人物、表现
期刊
父母想要孩子拥有阅读的好习惯,那么就要以身作则,先要热爱读书。您读书的身影,是对孩子无声的教育,将影响他的认知。  同时,作为父母,想要更好地教育引导孩子,也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特别推荐一些书目,愿为更多家庭注入书香。1.愿天下父母共读之——  《家庭教育》 陈鹤琴 著  作者简介: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推荐理由:《家庭教育》问世之后多次再版, 教育
期刊
摘 要:作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家,苏斯博士创作了诸多深受儿童喜爱的作品。《老雷克斯》一书描述了人类对自然的贪婪无度的索求,导致了一个人间仙境变成了一片荒漠的悲剧性故事。借助老雷克斯之口,苏斯博士对人类中心主义观进行了批判,认为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任何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和内在价值,都值得尊重;人类不是环境的征服者,应当是生命共同体的成员,人类只有改变对环境的态度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