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不当,血糖起伏难平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
  
  王刚(化名)58岁,到某医院就诊,确诊2型糖尿病。
  医师开优降糖(格列本脲)服用。患者每天饭后服优降糖1片(2.5毫克),一天突发大汗淋漓,心慌手抖,几乎昏倒。病友告诉他,这可能是低血糖反应,当他赶到医院检查时,血糖却高达12.5mmol/L,张先生不认为这是低血糖反应,仍按原剂量服用。隔几天,当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时,病友当即用自己的血糖仪为王先生检测血糖,血糖却低达2.1mmol/L。这忽高忽低的血糖水平,犹如大海的波涛起落不定,王先生自思自己服药剂量未变,饮食量亦无大的变化,血糖水平为何大起大落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再去医院检查时,有经验的糖尿病专科医师嘱王先生停用优降糖,改为格列美脲2毫克,每天早餐前半小时服用1次。从此,王先生的血糖维持在理想水平,再无大幅波动。
  
  解读
  
  患者的2型糖尿病确诊无误,但服用优降糖后血糖波动极大,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服药时间错误
  优降糖(格列本脲)属于第2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效力强大,该药起效时间为服药后半小时,最强作用在服药后2~6小时,平均3~4小时,然后逐渐减弱,持续有效达16~24小时,甚至达30小时。多数糖尿病患者进食后血糖逐渐升高,达峰为进食后2小时左右,可持续到进食后2~3小时。欲将血糖控制良好,尤其是进食后将血糖下降到7.8mmol/L内,理应使降糖药作用最强之时与进食后血糖最高峰之际相一致。王先生饭后服用优降糖,且每天3次,造成优降糖最强作用时间与进食后血糖高峰时间不同步,即:当饭后血糖达最高时,优降糖尚未达到最强作用,血糖必将持续增高;而当降糖药作用达最强之时,患者血糖已错过最高峰开始下降,导致发生严重低血糖。因此,磺脲类降糖药原则上都应该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以求达到血糖最高之际降糖药效亦为最强之时。
  
  2.日服3次。也是造成低血糖的原因
  优降糖(格列本脲)属于长效类制剂,如果日服3次,势必造成第一次药物的作用时间(尤其是高峰时间)与后两次药物作用时间的重叠,降糖效果相互叠加。如果此时运动过度或进食过少,极易产生低血糖反应。因此,对于优降糖类长效制剂不宜日服3次,如果确因某种原因需要日服3次,必须清楚牢记“叠加”效应所带来的后果。
  
  为何出现低血糖反应后,到医院查血糖却为明显的高血糖?
  
  人体具有相当完善的自我调节功能。当出现低血糖时,该调节功能及时启动,通过体内一系列“升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力图升高血糖以保护自我。这种反向调节往往“矫枉过正”,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当患者低血糖后到达医院就诊时,正处于后一阶段。如果发生低血糖时当即测定血糖,则可正确及时反应低血糖的本来面目。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优降糖(格列本脲)不适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优降糖是第2代磺脲类药,降糖作用非常强大,低血糖反应发生率高,且一旦发生,程度严重,持续时间长,甚至可能威胁生命。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有肝、肾功能下降的病人,可由于肝肾功能不全,对优降糖的分解代谢及排出下降,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更加重了低血糖的危害,医生停用优降糖(格列本脲)换用格列美脲,这一字之差实际是两代不同的药物,格列美脲更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编辑/唐袁媛)
其他文献
重视病人家属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家属的作用,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称家庭为患者的“人生护航舰”。这是指三类关系:配偶、亲友、朋友。糖尿病治疗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其中配偶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如果病人处于悲观、失望阶段,配偶应尽力帮助他渡过难关。第二是子女的关心,病人如果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子女的宽慰非常重要。第三是朋友,比如病人可以通过聊天、电话、网络与朋友、病友沟通,心理
期刊
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从而引发了一个社会话题——如何孝敬患有糖尿病的父母?如何让糖尿病成为融汇子女和父母亲情的“甜蜜”疾病?在此,笔者从临床角度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常回家看看或多给父母打电话  子女应该经常和父母拉拉家常、聊聊天,问问父母的血糖控制得如何。一句简单的问候,对父母来说就是最好的“良药”。慢慢地,子女就会发现,糖尿病会变成牵系子女和父母亲情的“甜
期刊
目前全球约有2.46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时,这一数字将突破3.8亿。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是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一。心脏病已成为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预计约2/3的糖尿病患者将死于心脏病。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首先糖尿病可以导致动脉血管内膜受损和功能异常。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有调控凝血和血栓形成的功能,一旦受损,患者就容易形成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导
期刊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现任的几位副主任委员中,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的陆菊明教授是年纪最大的一位。作为国内著名的糖尿病专家、军队内分泌学科的领军人物,他的医风医德深受患者拥戴,其丰硕的临床科研成果也为同行所敬佩。    初夏的北京,午后气温骤然升高。尽管离上课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楼七层的百人大教室早已座无虚席。与往常一样,又到了糖尿病健康教育课堂的授课时间。在病友们的热切期盼中,一
期刊
糖尿病是导致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4倍。心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因此,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口服降糖药不可或缺    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同时集聚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因此必须采取降糖、降压、调脂、抗凝、减肥等综合治疗,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病风险。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
期刊
胰岛素应用不当,患者遭殃    可能有些患者会说:“既然胰岛素那么好,那我一发现糖尿病就用胰岛素治疗吧!”还有一部分患者认为,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比口服降糖药小,不管有没有胰岛素适应证都盲目地应用胰岛素。这都是不合适的。笔者曾在临床遇到一位张姓患者,65岁,初诊时空腹血糖8.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体型较肥胖。某医生说:“打胰岛素吧!打胰岛素您可比别人
期刊
与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相比,长期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足感染是最多见的。约15%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足部溃疡,糖尿病足病在许多国家已是截肢的首位原因。在中国大城市的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4%的患者因糖尿病足而住院,4%~10%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足溃疡。足部感染是糖尿病足发生足溃疡的重要原因,而足部溃疡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对于创面局部是否应该应用抗生素还存在一定的疑义,本
期刊
病例    胡建国(化名)先生今年50出头,6年前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他自认为心宽体胖、精力充沛,所以患了糖尿病也无所谓。只是有一个难言之隐,给他增添不少烦恼。几年来,他的肛门旁有一小破口,不好意思去医院,就自己涂点儿酒精、碘酒凑合着,时好时坏,伤口却总是不见封口。这究竟是为什么?胡先生终于下定决心来到医院。    解读    看过胡先生的伤口后,医生耐心地告诉他,一般来说,有以下因素可能造成伤
期刊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控制好转后,能否停药?  我今年63岁,患糖尿病10年。去年查尿微量白蛋白为45毫克/升,服洛汀新每日1次,每次1片10毫克。今年再查尿微量白蛋白为5毫克/升,血压116/68毫米汞柱。我感觉已恢复正常,就想停药。医生说为了省钱可以停药,但为了保护心脏要继续服药。请问专家,真是应该这样吗?药量可以减半吗?  福建 黄某  答:您提的问题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都会碰到的问题,其实质
期刊
夏季保健有一定的特殊性,糖尿病病友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具体细节,坚持规律用药,调整好起居饮食。这对保持血糖和病情的稳定。确保患者平安度夏大有帮助。    1.规律用药莫放松     由于夏季人们食欲欠佳、进食量少,户外活动增加、运动消耗增大,再加上夏天人体内对抗寒冷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胰岛素的作用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患者的血糖水平往往较其他季节偏低。尽管如此,患者在夏天仍需坚持规律用药,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