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新民,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理事长,潍坊外国语学校校长,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山东省十大潜力校长,2007年中国思想校长,潍坊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潍坊市人民政府督学,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数学求异思维》《布局起点 赢在终点》等10本教科研论著。
这是一片充满创新精神的土地。19项潍坊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等奖项,21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等高端媒体的报道文章,25本校本教材,《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等10本共260万字的校本著作,体现了这所面积不足60亩、建校刚满10年的年轻学校特有的精神气象。其中,30万字的根基教育论著《布局起点 赢在终点》则记录了学校对根基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这是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10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精英学生群体,培育出大面积优生队伍,成长起大批个性发展突出的学生。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爱心捐赠的品格优良少年更是层出不穷。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伴随学生成长成才的脚步,根基品格的种子也随之洒向世界各地。
这是一所洋溢着生命律动的学校。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奔向操场。竹竿舞、滑旱冰、跳跳球、巴拉巴拉舞……活动丰富任由挑选,快乐的笑脸随处可见。学校师生蓬勃向上的风貌让每一个来访者印象深刻。而作为一所拥有3500名学生、历经十年运行而无重大安全事故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对德育阵地的始终坚守无疑是其重要柱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走进潍坊外国语学校,聆听程新民校长对德育的思考,剖析学校的德育经验,我们终于理解了这位齐鲁名校长的教育情怀,也因此读懂了这所年轻学校的成功之道。
创新:始于对德育现状的反思
2001年3月,潍坊市潍城区决定新建一所寄宿制学校,中小学合一。程新民接掌了这所潍坊市第一所公办民助式寄宿制学校,开始了从教研到管理的角色转换。但等待他的首先是重重困难。虽然成了校长,可当时一无师资,二无校舍,三无学生,是一个地道的“三无校长”。面对种种困难,程新民没有退缩。他带领员工积极宣传,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招生1300余名,实现了办学的开门红。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的校长,总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需要处理,但工作再忙也没有阻止程校长思考的脚步。在他的思考推动下,潍坊外国语学校的德育工作从建校之日起即从多维度立体化全面铺开。
一天,程校长像往常一样打开学校公共邮箱,一封匿名邮件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中写道:“我有个难题,使我在学习上无法集中注意力,请你们帮帮我。是关于我的一个同班同学的事。他很害羞,除非女孩子先跟他说话,否则从不跟女孩子交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对他的迷恋不断加深。可当我靠近他问他事情时,他显得不是很友好……”
程校长认识到,这位同学正陷入“青春期迷茫”,如果不尽快引导存在类似困惑的学生走出朦胧的花季,他们的学习生活将大受影响。想到此,他马上要求德育处展开调研,并成立学生成长导航站,开发青春期心理教育课程,开展“我的秘密花园”“心理互助”等心理导航活动,效果良好。
身在教育现场,程校长既敏于捕捉德育细节,同时又能超越细节,以更广阔的视野对德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评判——
“学校德育的最大问题是要求与现实脱节。国家要求与社会现实、学校要求与学生现状都存在二张皮现象。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的‘杂、乱、失’,即诚信缺失、道德劣化、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教育环境的‘重、轻、斜’,即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习、轻生活,重身体、轻心理,重言教、轻身教;德育管理的‘窘、迫、奈’,即简单故事已没有简单的答案,无解问题逐渐增多;德育内容的‘假、大、空’,即德育内容大而脱离现实,超出学生的思维年龄和思维体验,不能引起学生的内心注意和强化;德育方法的‘粗、俗、硬’,即德育方法简单粗暴,流于说教和惩戒;德育队伍的‘散、被、薄’,即德育工作没有形成团队,成为班主任的‘专利’;德育考核的‘单、软、缺’,即德育没有统一的可量化的考核;德育心理的‘突、迷、惘’,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网络迷恋等,对未来的失望、当前的无助成为很多学生难以逾越的人生迷茫。”
采访中,程校长告诉我们:“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回答德育是什么、教育是什么这些根本问题,或能够回答而迫于无奈走上功利主义的道路。我认为:教育=教 育!如何调整和设定二者的比例,是判断学校教育是否均衡、和谐、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尺。遗憾的是我们这些年总是在做着‘教>育’的教育,甚至是没有‘育’的‘缺德’教育。由此带来的后果正是种种尴尬的德育现状。”
如此一番思考后程校长认识到,做好德育工作是一种历史责任!再不从根本上抓起,我们的民族,将会是当今世界最不可设想甚至不堪一击的民族。
创造始于问题。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有了对德育问题的创新思考,才有了程新民校长育人为本的德育实践。
探索:在于对育人为本的实践
2008年9月,程校长接到一位家长的求助电话。这位家长说,自己老家在日照,近几年在潍坊忙于生意,孩子从小在日照上学,由爷爷奶奶照看,老人对孩子比较溺爱。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时,遇到一位特别严厉的班主任,以至每到周一就不愿返校。家长把孩子转学到日照另一所学校,但情况未有好转,于是慕名请求转到潍坊外国语学校,希望因此能提高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收还是不收?这给程校长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经过办公会讨论,学校还是接收了这名特殊的学生,并因此责成相关年级针对这名同学专门召开学情分析会议,进行学情诊断,制定帮扶措施,开展学情追踪。最后,这名同学成功战胜心理恐惧,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
在程校长看来,缺少生命关怀的德育不是真正的德育。这种育人思想,很好地促动了潍坊外国语学校的特色德育实践。他们从“生活”视角出发,提出“德育即生活、生活即德育”;从“和谐”视角出发,提出“自然环境干干净净、心理环境安安静静、人际环境平平静静、安全环境宁宁静静”;从“生命”视角出发,提出“生命不可复制,安全绝对第一”;从“养成”角度出发,提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格,品格成就成功”。 然而,这种繁复的名目也让德育力量分散。程新民认识到,德育必须抓住核心,必须建立在学生发展区和兴奋点上,体察学生痛苦,解决学生困惑,让学生走出校门后仍然能留下有用的东西。
这种德育该是什么样的呢?就在程新民校长思考并寻找学校全面系统的德育路线图的时候,一次偶然的邂逅,促成了根基教育的引入。
罗坚,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儿童品格培养的机构——北京根基教育机构发起人,国内第一本关注儿童品格的杂志《亲子·根基》执行主编,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美国麦道卫教育机构六A父母课程的中国首席培训师。2009年,罗坚教授来到潍坊举行了一次演讲活动。而程校长恰是听众之一。
罗教授在演讲中说,根基教育具体而言就是以品格培育为核心,以“更新、顺服、仁爱、接纳、尽责、诚实、坚韧、公正、谦卑、节制、感恩、信心”12种核心品格和52种具体品格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学校为基础并与家庭、社区、机构各方合作进行的,通过直接、系统的价值影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进而形成品格的一种教育。
“在活动现场我就认识到,这是学校德育工作一直要寻找的东西。”程新民校长对罗坚教授的宣讲印象深刻。“它目标清晰,视野宽阔,要求全面,内容系统,操作科学。”
合作由此开始。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根基教育的种子在潍坊外国语学校这片教育热土上一经播下,便显示出了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2009年12月,根基教育课题开题会成功举行,根基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根基品格教育成为学校科学发展品牌建设要素链中的重要一环,学校德育工作由此迈上了实质性、系统性开展的新台阶。
2010年11月,全国教育创新工作论坛暨根基教育现场会在潍坊外国语学校隆重开幕。程新民校长以《布局品格 赢在起点》为题就学校根基教育经验向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嘉宾作了主题报告。
2011年5月,潍坊外国语学校30万字的根基教育论著《布局起点 赢在终点》正式出版。
2011年10月,“全国根基教育培训中心”揭牌仪式暨全市根基教育培训研讨会在潍坊外国语学校如期举办,学校成为全国根基教育培训基地。学校根基教育经验走出校园、影响潍坊、辐射周边。
2012年4月16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于在枣庄召开,程新民校长代表学校参加会议并领奖。潍坊外国语学校等三所潍坊城区学校喜获“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根基教育实践远未结束。在程新民心目中,根基教育是一个课题,三五年即可结题,但它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具有恒久性与持续性,只要有学校存在,就会有开展和坚持的土壤和空间。
台湾经济学家高希均教授有一句名言精辟地概括了品格的重要性:“没有人不能做事,没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没有人品大事小事都坏事。”
多年来一直身在教育一线的程新民校长对此深有感触:“当世界变化的速度愈来愈快,未来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愈来愈严苛的时候,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品格,是根基教育给他的最珍贵的礼物,因为充满挑战的21世纪,肯定是属于善良、正直、诚实、接纳、勇于承担责任的一代人。”
从制定根基教育实施方案,组建百余人参与的研究团队,到编写根基教育校本教材,开展根基教师培训,出版根基教育专著,程新民校长引领项目团队在借鉴学习其它课题实验学校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开辟了根基教育的九大实施途径——
根基教育课程化。将根基教育正式纳入课堂教学,教材以《根基儿童品格》为主,并参考其它课外读物;每月拿出一节班会课、一节根基课程共两个课时,由班主任实施教学。
根基教育学科化。把品格教育整合融入全部课程,在教学中加以传递,让品格内容在不同领域叠加累积,不断强化。各教研组深挖各科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形成了各学科根基品格培养目标。
根基教育活动化。在日常开展的周四活动课程、社会实践、学生社团、阳光大课间、成长导航站、时尚英语节、运动会等活动中全面渗透根基教育,使每项活动都有塑造品格的目标要求,真正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塑品格。
根基教育家庭化。一是以《亲子根基》杂志为纽带,让根基教育进家庭。二是以家长讲坛为平台,常年坚持每学期每班一次家长讲坛活动,变一子教育为多子教育,让校外资源进学校。三是拓宽教育渠道,品格共建进社区。
根基教育榜样化。设立品格人物评选机制,凸显根基教育成效。品格人物由他评和自评产生,涉及家长、学生和老师,既有个体评选,又有群体奖项。
根基教育行为化。把品格化为行动,让一言一行彰显完美品格。挖掘52个优秀品格的内涵意义,将蕴含的抽象道理化为可实际操作的具体行为,每个品格对应3项,找出156项可量化的行为,涵盖校内校外全部时空的所有方面,从中遴选50项共性行为要求学生保底过关。
根基教育年级化。将品格形成渐进序列,通过九年成长塑造完整人格。理论体系引领,持续滚动推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菜单式活动主题,制定不同年级的标准要求,每年12个月,每月以一个品格为主题进行科学规划,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又不断深化的品格培养序列。
根基教育信息化。让品格伴随成长过程,让每一天都留下足迹。建立潍坊市根基教育专门网页,为全市乃至全省开展根基教育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依托学校根基教育网站,建立学生根基成长电子档案。建立根基教育家校、师生互动社区,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根基教育激励化。出台学生日常品格行为量化评比标准,从正反两方面对学生的品行进行量化记录,量化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班级的主要依据。利用网上信息平台,组织开展各种主题评选活动。学生九年学业结束时,学校刻制“根基教育成长光盘”,为每一位学生留下九年成长的全真写照。
2011年12月,孙云晓等团中央领导和专家一行七人来到潍坊外国语学校,进行考察调研。程新民校长以《让学生始终处于全面发展道德自觉和快乐成长中》为题的根基教育特色经验介绍,赢得了调研组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根基教育作为一项阳光而有意义的事业,正在潍坊外国语学校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坚守:源于对教育理想的追求
在纷纭复杂的教育生态背景下,我们总能看到不同的校长肖像。有的重点瞄上,有的眼睛瞄下;有的喜欢张扬,有的相对内敛;有的“不务正业”,有的精于专业。
程新民属于哪一种呢?在众多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独具个性的校长形象——
“每天6:00左右,程校长办公室的灯总是在校园里最先亮起,数十年如一日。我们也都知道,每天清晨的这一小时是程校长思考、学习的时间,有事也要尽量晚一会再去找他。”这是教师眼里善于思考的校长。
“每周一上午8:30,照例是学校办公会时间。集体学习、校务决策,既有事关学校大局的重要事,也有枝枝节节的芝麻事。程校长总说,教育是大事,教育是小事。”这是一位分管校长眼里勤政民主的校长。
“校长都很忙。争取资金、迎接检查、参加会议、礼尚往来,很多校长因此一身官气、不像校长。但程校长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反思,没有官架子。”这是一位职工眼里亲近随和的校长。
“程校长个性很丰富,脑袋里创意特别多,肚子里墨水特别多。否则他也写不出《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等十多本书。”这是一位教育同行眼里勤于笔耕的校长。
同样,在程校长眼里,学校教育包括根基教育实践,从来就是面向一个个具体的教育案例,服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聆听一个个生动的成长故事。
2012年2月,一封来自北京远航集团福建分公司的感谢信和一面锦旗放在了程校长的案头。信中讲述了学校宋海琛教师拾金不昧的感人事迹。2月10日,该公司业务员叶先生在潍坊市区某加油站附近不慎丢失一个装有十万元现金的手提包。捡到手提包的宋老师在寒风中等待一个多小时,终于将物品归还失主。当叶先生诚恳地拿出一万元作为酬谢时,宋老师婉言谢绝;当失主询问宋老师的单位,并希望宋老师留下联系方式时,宋老师以“我是一名教师,这是应该做的”为由委婉拒绝。后来,叶先生经多方打听了解到宋老师是潍坊外国语学校的教师,便由所在单位特意订制了锦旗、写了感谢信邮寄给程新民校长,以表达对老师和学校的感佩之情。而宋老师在寒风中坚持等待失主的形象不仅展现了宋老师个人拾金不昧的高尚品格,也展现了学校品格教练团队的整体形象。
“在家时,亚琳坚持每天帮我们做一件家务,向我们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她会和我们谈谈心,为我们捶捶背、洗洗脚。在我们过生日时,她还会为我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我们开心。真心感谢学校对亚琳的教育。”这封来自家长的感谢信,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品格少年形象和一副充满温馨与感动的品格家庭画卷。
“宁宁自从上了外国语学校,学习上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为了学习英语,她每天都会自觉预习第二天的课程;为了学习发音,她不停地反复听录音;她会用多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单词:和妈妈分角色进行课文诵读。她最喜欢看的英文节目是《希望英语》,渐渐地她的英语越来越好。”当超越和自信的品格在宁宁同学身上深深扎根时,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她走向成才、成功的脚步。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一切工作源于使命,并与使命密切相关。”这些关于学校师生成长的典型案例,诠释着根基教育的价值和魅力,体现着学校团队的奉献和追求,也承载着程新民校长的育人理想。
程校长希望根基教育达到如此境界:经过九年培养,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具有深厚品格根基的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拥有独特和丰富个性的人、持续发展并不断完善的人、关怀他人并承担责任的人、乐观向上积极对待人生的人、大气磅礴的大写的人。而学校也将因此成为品格学校,家庭也将因此成为品格家庭,社会将因此成为品格社会。
而这些,都深植于程校长“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的教育愿景。
“如果问作为一个执掌学校十年的校长,最大的自豪和成功之处是什么?那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提出了一个当时前瞻、现在深刻、将来见效的核心办学理念: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
程新民解释说:“在形成生态课堂和时尚英语之后,即在较深入地研究了‘教’之后,我几乎有一两年的时间反思,我们的‘育’呢?‘育’该从何处入手?虽然开展了许多工作,但都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根基教育恰好具备了我所要的‘育’的特质和全面性。这是因为,根基教育与‘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的核心理念相契合。民族素质要求的传统美德、中华道德、立人做人正是根基教育的基本内容。”
十年来,程新民对“校长”意涵的理解越来越丰富,逐步形成了立意高远的办学思想、理念和文化,最终凝聚成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源,激励师生不断攀登教育的新高度。
十年来,潍坊外国语学校以超前、超常、超越理念为精神文化引领,造就名生、名师、名校长,创写了一部关于播种、收获与蜕变的教育传奇。
面对鲜花、掌声,程新民校长的目光投向了未来十年——
“未来十年,学校将以名校集团化为发展方向,在内涵特色上,围绕生态课堂、时尚英语、根基教育、个性发展等核心品牌要素,通过把内涵做深做强,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有丰厚教育内容的全国知名品牌学校;在规模外延上,五年内打造形成包括本校、潍坊外国语学校潍州分校和潍坊外国语学校圣基分校三校鼎立的教育格局,十年内成为拥有五至六所学校的教育集团。经由名校集团化发展路径,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一定能惠及万千学子、走进千家万户!”
2012年4月,经潍城区政府和潍坊市教育局批准,由潍坊外国语学校牵头,潍州外国语学校等单位参加的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潍坊新一艘基础教育航母宣告起航。
鲲鹏展翅动齐鲁,雏凤清于老凤声。承借潍坊教育强劲改革的东风,潍坊外国语优质教育资源一定能立足本土,惠泽四方。
责任编辑:余志权
这是一片充满创新精神的土地。19项潍坊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等奖项,21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等高端媒体的报道文章,25本校本教材,《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等10本共260万字的校本著作,体现了这所面积不足60亩、建校刚满10年的年轻学校特有的精神气象。其中,30万字的根基教育论著《布局起点 赢在终点》则记录了学校对根基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这是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10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精英学生群体,培育出大面积优生队伍,成长起大批个性发展突出的学生。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爱心捐赠的品格优良少年更是层出不穷。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伴随学生成长成才的脚步,根基品格的种子也随之洒向世界各地。
这是一所洋溢着生命律动的学校。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奔向操场。竹竿舞、滑旱冰、跳跳球、巴拉巴拉舞……活动丰富任由挑选,快乐的笑脸随处可见。学校师生蓬勃向上的风貌让每一个来访者印象深刻。而作为一所拥有3500名学生、历经十年运行而无重大安全事故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对德育阵地的始终坚守无疑是其重要柱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走进潍坊外国语学校,聆听程新民校长对德育的思考,剖析学校的德育经验,我们终于理解了这位齐鲁名校长的教育情怀,也因此读懂了这所年轻学校的成功之道。
创新:始于对德育现状的反思
2001年3月,潍坊市潍城区决定新建一所寄宿制学校,中小学合一。程新民接掌了这所潍坊市第一所公办民助式寄宿制学校,开始了从教研到管理的角色转换。但等待他的首先是重重困难。虽然成了校长,可当时一无师资,二无校舍,三无学生,是一个地道的“三无校长”。面对种种困难,程新民没有退缩。他带领员工积极宣传,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招生1300余名,实现了办学的开门红。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的校长,总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需要处理,但工作再忙也没有阻止程校长思考的脚步。在他的思考推动下,潍坊外国语学校的德育工作从建校之日起即从多维度立体化全面铺开。
一天,程校长像往常一样打开学校公共邮箱,一封匿名邮件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中写道:“我有个难题,使我在学习上无法集中注意力,请你们帮帮我。是关于我的一个同班同学的事。他很害羞,除非女孩子先跟他说话,否则从不跟女孩子交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对他的迷恋不断加深。可当我靠近他问他事情时,他显得不是很友好……”
程校长认识到,这位同学正陷入“青春期迷茫”,如果不尽快引导存在类似困惑的学生走出朦胧的花季,他们的学习生活将大受影响。想到此,他马上要求德育处展开调研,并成立学生成长导航站,开发青春期心理教育课程,开展“我的秘密花园”“心理互助”等心理导航活动,效果良好。
身在教育现场,程校长既敏于捕捉德育细节,同时又能超越细节,以更广阔的视野对德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评判——
“学校德育的最大问题是要求与现实脱节。国家要求与社会现实、学校要求与学生现状都存在二张皮现象。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的‘杂、乱、失’,即诚信缺失、道德劣化、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教育环境的‘重、轻、斜’,即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习、轻生活,重身体、轻心理,重言教、轻身教;德育管理的‘窘、迫、奈’,即简单故事已没有简单的答案,无解问题逐渐增多;德育内容的‘假、大、空’,即德育内容大而脱离现实,超出学生的思维年龄和思维体验,不能引起学生的内心注意和强化;德育方法的‘粗、俗、硬’,即德育方法简单粗暴,流于说教和惩戒;德育队伍的‘散、被、薄’,即德育工作没有形成团队,成为班主任的‘专利’;德育考核的‘单、软、缺’,即德育没有统一的可量化的考核;德育心理的‘突、迷、惘’,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网络迷恋等,对未来的失望、当前的无助成为很多学生难以逾越的人生迷茫。”
采访中,程校长告诉我们:“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回答德育是什么、教育是什么这些根本问题,或能够回答而迫于无奈走上功利主义的道路。我认为:教育=教 育!如何调整和设定二者的比例,是判断学校教育是否均衡、和谐、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尺。遗憾的是我们这些年总是在做着‘教>育’的教育,甚至是没有‘育’的‘缺德’教育。由此带来的后果正是种种尴尬的德育现状。”
如此一番思考后程校长认识到,做好德育工作是一种历史责任!再不从根本上抓起,我们的民族,将会是当今世界最不可设想甚至不堪一击的民族。
创造始于问题。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有了对德育问题的创新思考,才有了程新民校长育人为本的德育实践。
探索:在于对育人为本的实践
2008年9月,程校长接到一位家长的求助电话。这位家长说,自己老家在日照,近几年在潍坊忙于生意,孩子从小在日照上学,由爷爷奶奶照看,老人对孩子比较溺爱。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时,遇到一位特别严厉的班主任,以至每到周一就不愿返校。家长把孩子转学到日照另一所学校,但情况未有好转,于是慕名请求转到潍坊外国语学校,希望因此能提高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收还是不收?这给程校长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经过办公会讨论,学校还是接收了这名特殊的学生,并因此责成相关年级针对这名同学专门召开学情分析会议,进行学情诊断,制定帮扶措施,开展学情追踪。最后,这名同学成功战胜心理恐惧,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
在程校长看来,缺少生命关怀的德育不是真正的德育。这种育人思想,很好地促动了潍坊外国语学校的特色德育实践。他们从“生活”视角出发,提出“德育即生活、生活即德育”;从“和谐”视角出发,提出“自然环境干干净净、心理环境安安静静、人际环境平平静静、安全环境宁宁静静”;从“生命”视角出发,提出“生命不可复制,安全绝对第一”;从“养成”角度出发,提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格,品格成就成功”。 然而,这种繁复的名目也让德育力量分散。程新民认识到,德育必须抓住核心,必须建立在学生发展区和兴奋点上,体察学生痛苦,解决学生困惑,让学生走出校门后仍然能留下有用的东西。
这种德育该是什么样的呢?就在程新民校长思考并寻找学校全面系统的德育路线图的时候,一次偶然的邂逅,促成了根基教育的引入。
罗坚,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儿童品格培养的机构——北京根基教育机构发起人,国内第一本关注儿童品格的杂志《亲子·根基》执行主编,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美国麦道卫教育机构六A父母课程的中国首席培训师。2009年,罗坚教授来到潍坊举行了一次演讲活动。而程校长恰是听众之一。
罗教授在演讲中说,根基教育具体而言就是以品格培育为核心,以“更新、顺服、仁爱、接纳、尽责、诚实、坚韧、公正、谦卑、节制、感恩、信心”12种核心品格和52种具体品格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学校为基础并与家庭、社区、机构各方合作进行的,通过直接、系统的价值影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进而形成品格的一种教育。
“在活动现场我就认识到,这是学校德育工作一直要寻找的东西。”程新民校长对罗坚教授的宣讲印象深刻。“它目标清晰,视野宽阔,要求全面,内容系统,操作科学。”
合作由此开始。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根基教育的种子在潍坊外国语学校这片教育热土上一经播下,便显示出了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2009年12月,根基教育课题开题会成功举行,根基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根基品格教育成为学校科学发展品牌建设要素链中的重要一环,学校德育工作由此迈上了实质性、系统性开展的新台阶。
2010年11月,全国教育创新工作论坛暨根基教育现场会在潍坊外国语学校隆重开幕。程新民校长以《布局品格 赢在起点》为题就学校根基教育经验向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嘉宾作了主题报告。
2011年5月,潍坊外国语学校30万字的根基教育论著《布局起点 赢在终点》正式出版。
2011年10月,“全国根基教育培训中心”揭牌仪式暨全市根基教育培训研讨会在潍坊外国语学校如期举办,学校成为全国根基教育培训基地。学校根基教育经验走出校园、影响潍坊、辐射周边。
2012年4月16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于在枣庄召开,程新民校长代表学校参加会议并领奖。潍坊外国语学校等三所潍坊城区学校喜获“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根基教育实践远未结束。在程新民心目中,根基教育是一个课题,三五年即可结题,但它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具有恒久性与持续性,只要有学校存在,就会有开展和坚持的土壤和空间。
台湾经济学家高希均教授有一句名言精辟地概括了品格的重要性:“没有人不能做事,没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没有人品大事小事都坏事。”
多年来一直身在教育一线的程新民校长对此深有感触:“当世界变化的速度愈来愈快,未来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愈来愈严苛的时候,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品格,是根基教育给他的最珍贵的礼物,因为充满挑战的21世纪,肯定是属于善良、正直、诚实、接纳、勇于承担责任的一代人。”
从制定根基教育实施方案,组建百余人参与的研究团队,到编写根基教育校本教材,开展根基教师培训,出版根基教育专著,程新民校长引领项目团队在借鉴学习其它课题实验学校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开辟了根基教育的九大实施途径——
根基教育课程化。将根基教育正式纳入课堂教学,教材以《根基儿童品格》为主,并参考其它课外读物;每月拿出一节班会课、一节根基课程共两个课时,由班主任实施教学。
根基教育学科化。把品格教育整合融入全部课程,在教学中加以传递,让品格内容在不同领域叠加累积,不断强化。各教研组深挖各科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形成了各学科根基品格培养目标。
根基教育活动化。在日常开展的周四活动课程、社会实践、学生社团、阳光大课间、成长导航站、时尚英语节、运动会等活动中全面渗透根基教育,使每项活动都有塑造品格的目标要求,真正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塑品格。
根基教育家庭化。一是以《亲子根基》杂志为纽带,让根基教育进家庭。二是以家长讲坛为平台,常年坚持每学期每班一次家长讲坛活动,变一子教育为多子教育,让校外资源进学校。三是拓宽教育渠道,品格共建进社区。
根基教育榜样化。设立品格人物评选机制,凸显根基教育成效。品格人物由他评和自评产生,涉及家长、学生和老师,既有个体评选,又有群体奖项。
根基教育行为化。把品格化为行动,让一言一行彰显完美品格。挖掘52个优秀品格的内涵意义,将蕴含的抽象道理化为可实际操作的具体行为,每个品格对应3项,找出156项可量化的行为,涵盖校内校外全部时空的所有方面,从中遴选50项共性行为要求学生保底过关。
根基教育年级化。将品格形成渐进序列,通过九年成长塑造完整人格。理论体系引领,持续滚动推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菜单式活动主题,制定不同年级的标准要求,每年12个月,每月以一个品格为主题进行科学规划,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又不断深化的品格培养序列。
根基教育信息化。让品格伴随成长过程,让每一天都留下足迹。建立潍坊市根基教育专门网页,为全市乃至全省开展根基教育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依托学校根基教育网站,建立学生根基成长电子档案。建立根基教育家校、师生互动社区,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根基教育激励化。出台学生日常品格行为量化评比标准,从正反两方面对学生的品行进行量化记录,量化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班级的主要依据。利用网上信息平台,组织开展各种主题评选活动。学生九年学业结束时,学校刻制“根基教育成长光盘”,为每一位学生留下九年成长的全真写照。
2011年12月,孙云晓等团中央领导和专家一行七人来到潍坊外国语学校,进行考察调研。程新民校长以《让学生始终处于全面发展道德自觉和快乐成长中》为题的根基教育特色经验介绍,赢得了调研组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根基教育作为一项阳光而有意义的事业,正在潍坊外国语学校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坚守:源于对教育理想的追求
在纷纭复杂的教育生态背景下,我们总能看到不同的校长肖像。有的重点瞄上,有的眼睛瞄下;有的喜欢张扬,有的相对内敛;有的“不务正业”,有的精于专业。
程新民属于哪一种呢?在众多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独具个性的校长形象——
“每天6:00左右,程校长办公室的灯总是在校园里最先亮起,数十年如一日。我们也都知道,每天清晨的这一小时是程校长思考、学习的时间,有事也要尽量晚一会再去找他。”这是教师眼里善于思考的校长。
“每周一上午8:30,照例是学校办公会时间。集体学习、校务决策,既有事关学校大局的重要事,也有枝枝节节的芝麻事。程校长总说,教育是大事,教育是小事。”这是一位分管校长眼里勤政民主的校长。
“校长都很忙。争取资金、迎接检查、参加会议、礼尚往来,很多校长因此一身官气、不像校长。但程校长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反思,没有官架子。”这是一位职工眼里亲近随和的校长。
“程校长个性很丰富,脑袋里创意特别多,肚子里墨水特别多。否则他也写不出《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等十多本书。”这是一位教育同行眼里勤于笔耕的校长。
同样,在程校长眼里,学校教育包括根基教育实践,从来就是面向一个个具体的教育案例,服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聆听一个个生动的成长故事。
2012年2月,一封来自北京远航集团福建分公司的感谢信和一面锦旗放在了程校长的案头。信中讲述了学校宋海琛教师拾金不昧的感人事迹。2月10日,该公司业务员叶先生在潍坊市区某加油站附近不慎丢失一个装有十万元现金的手提包。捡到手提包的宋老师在寒风中等待一个多小时,终于将物品归还失主。当叶先生诚恳地拿出一万元作为酬谢时,宋老师婉言谢绝;当失主询问宋老师的单位,并希望宋老师留下联系方式时,宋老师以“我是一名教师,这是应该做的”为由委婉拒绝。后来,叶先生经多方打听了解到宋老师是潍坊外国语学校的教师,便由所在单位特意订制了锦旗、写了感谢信邮寄给程新民校长,以表达对老师和学校的感佩之情。而宋老师在寒风中坚持等待失主的形象不仅展现了宋老师个人拾金不昧的高尚品格,也展现了学校品格教练团队的整体形象。
“在家时,亚琳坚持每天帮我们做一件家务,向我们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她会和我们谈谈心,为我们捶捶背、洗洗脚。在我们过生日时,她还会为我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我们开心。真心感谢学校对亚琳的教育。”这封来自家长的感谢信,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品格少年形象和一副充满温馨与感动的品格家庭画卷。
“宁宁自从上了外国语学校,学习上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为了学习英语,她每天都会自觉预习第二天的课程;为了学习发音,她不停地反复听录音;她会用多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单词:和妈妈分角色进行课文诵读。她最喜欢看的英文节目是《希望英语》,渐渐地她的英语越来越好。”当超越和自信的品格在宁宁同学身上深深扎根时,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她走向成才、成功的脚步。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一切工作源于使命,并与使命密切相关。”这些关于学校师生成长的典型案例,诠释着根基教育的价值和魅力,体现着学校团队的奉献和追求,也承载着程新民校长的育人理想。
程校长希望根基教育达到如此境界:经过九年培养,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具有深厚品格根基的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拥有独特和丰富个性的人、持续发展并不断完善的人、关怀他人并承担责任的人、乐观向上积极对待人生的人、大气磅礴的大写的人。而学校也将因此成为品格学校,家庭也将因此成为品格家庭,社会将因此成为品格社会。
而这些,都深植于程校长“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的教育愿景。
“如果问作为一个执掌学校十年的校长,最大的自豪和成功之处是什么?那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提出了一个当时前瞻、现在深刻、将来见效的核心办学理念: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
程新民解释说:“在形成生态课堂和时尚英语之后,即在较深入地研究了‘教’之后,我几乎有一两年的时间反思,我们的‘育’呢?‘育’该从何处入手?虽然开展了许多工作,但都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根基教育恰好具备了我所要的‘育’的特质和全面性。这是因为,根基教育与‘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的核心理念相契合。民族素质要求的传统美德、中华道德、立人做人正是根基教育的基本内容。”
十年来,程新民对“校长”意涵的理解越来越丰富,逐步形成了立意高远的办学思想、理念和文化,最终凝聚成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源,激励师生不断攀登教育的新高度。
十年来,潍坊外国语学校以超前、超常、超越理念为精神文化引领,造就名生、名师、名校长,创写了一部关于播种、收获与蜕变的教育传奇。
面对鲜花、掌声,程新民校长的目光投向了未来十年——
“未来十年,学校将以名校集团化为发展方向,在内涵特色上,围绕生态课堂、时尚英语、根基教育、个性发展等核心品牌要素,通过把内涵做深做强,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有丰厚教育内容的全国知名品牌学校;在规模外延上,五年内打造形成包括本校、潍坊外国语学校潍州分校和潍坊外国语学校圣基分校三校鼎立的教育格局,十年内成为拥有五至六所学校的教育集团。经由名校集团化发展路径,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一定能惠及万千学子、走进千家万户!”
2012年4月,经潍城区政府和潍坊市教育局批准,由潍坊外国语学校牵头,潍州外国语学校等单位参加的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潍坊新一艘基础教育航母宣告起航。
鲲鹏展翅动齐鲁,雏凤清于老凤声。承借潍坊教育强劲改革的东风,潍坊外国语优质教育资源一定能立足本土,惠泽四方。
责任编辑: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