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亡之兆:辛亥革命前夕恽毓鼎对国内时局的观察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辛亥革命前夕,时人便已产生清朝将亡的强烈预感。据恽毓鼎记述,当时国内矛盾已相当激化,危机四伏,时局俨然成为一个火药桶,只待导火索的点燃了。由于清政府没有通畅的渠道得以准确获知士民心声,从而丧失了亡羊补牢的最佳时机。 As early as the eve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no one had already had a strong sense of premonition about the demise of the Qing dynasty. According to Gao Yu Ding’s account, at that time the contradictions in China were already quite exasperated. The crisis was steep and the situation seemed to have become a powder keg, only to be ignited by the fuse. Since the Qing government did not have a clear channel to get the accurate knowledge of its citizens, thus losing the best time to make ends meet.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改制不断深化,热点问题不断出现.湖南省一些大型企业在化解改制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构建扣谐稳定社会方面创造了一些很好的经验.
目的:探讨对骨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其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78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学风建设是高等院校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有力保障。然而当前,学风衰退,学风问题日趋严重。新时期如何解决学风问题、强化学风建设是
为适应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中等职业财会专业应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本文从目前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
伦理学几乎可以使用几何学和物理学的一切方法,特别是公理法。因为伦理学确实存在这样的公理和公设——它们构成元伦理学——从这些公理和公设出发,便可以推导出伦理学其余的
唐代文治武功,均臻极盛。日本、朝鲜、波斯、大食、回纥、突厥、吐蕃等各国各族人民,慕义向化,梯山航海,辐凑并至。庸人把这些外来的人们称为“蕃胡”。 “蕃胡”来到中原,居